【編者按】《8又二分之一》是李壽全寫給華語音樂的重要篇章。它在精彩的八十年代跳出了流行音樂流水線上的模式,以驚人的語言和聲音影響了無數創作者和聽眾。它破格,同時又親切,真實地記錄了當時台灣的流行文化面貌。這張專輯即將推出30週年紀念版之際,我們登載馬世芳和詹宏志的兩篇文章,既還原,又新舊對照,重溫台灣的文化風景,似乎也有未來的啟發。馬世芳說,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三十年,我們寫下了許多的歌曲,去述說著自己的、還有別人的生命故事。而我們是那麼無可避免地,在經歷著這些世事變化,悲歡離合。
李壽全
李壽全
1986,台灣解除戒嚴還得再等一年。「黨外」在9月突破禁令,正式成立「民進黨」。卡拉OK橫掃台灣,警方表示:「卡拉OK生意愈興隆,因搶麥克風、喝人倒采而引發的糾紛和鬥毆便愈層出不窮」。麥當勞引進台灣不過兩年,還是新鮮時髦的象徵。大安森林公園預定地是一大片的違建,城西的中華商場再過六年才要拆。走過跨越鐵路的天橋,是還沒被東區搶去鋒頭的西門町,全台灣青春潮流的起爆點。
那一年是「台灣新電影」黃金時期,侯孝賢導了《戀戀風塵》,楊德昌導了《恐怖分子》。「校園民歌」早已淡出樂壇,掀起「黑色旋風」的羅大佑赴美沉潛,最紅的曲子是鳳飛飛新歌《掌聲響起》,年輕人則齊聲唱着《飛揚的青春》,瘋魔新出道的「飛鷹三姝」、「紅唇族」和「城市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