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的一個午後,我們一行人陪同代表法國精品巧克力品牌Chocolaterie de l'Opera來台交流講習的巧克力工藝師Frédéric Hawecker,來到島嶼南方,位於屏東內埔的「牛角灣巧克力咖啡農園」,一睹台灣可可的樣貌。
是的,台灣產可可,且是近年屏東重點發展的經濟作物。屏東可可的民間栽培最早可追溯自70年代,當時因為結果率不高及加工失敗而草草收場,直至十幾年前有心人士重新引進,克服栽培門檻並嘗試自主加工,方才引領一波可可種植熱潮,至今屏東可可栽植面積估計達兩百多公頃,多在屏東內埔、萬巒一帶。
可可樹最適宜生長於南北緯20度以內的熱帶地區。世界可可版圖上,非洲佔65至70%,亞洲及拉丁美洲則各佔約15%。原被認為只適合生長在熱帶雨林的作物,遇上了屏東的陽光跟雨水,以及廣泛蔭植的檳榔樹,滿足了高溫潮濕的氣候條件,可可也就此開枝散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