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張賢龢:國際救援,是否接受?

南台大震,不少國家都曾表達願意派遣救援隊來台協助,馬總統卻只責成行政院與地方政府「審慎評估」,引起網路上一陣撻伐,有網友嗆聲「人命關天,你還評估個X啊!」

張賢龢:國際救援,是否接受?
張賢龢:南台大震震倒十一座建築,但在第一天的搶救後,主要救援現場只剩維冠大樓一處。

南台大震,美日中國與新加坡等都曾表達,願意派遣救援隊來台協助,馬總統卻只責成行政院與地方政府「審慎評估」。此言一出,引起網路上一陣撻伐,有網友嗆聲「人命關天,你還評估個X啊!」

我理解許多人救人心切;然而,救災現場不是人越多越好。依我過去實際參與救災的經驗,以及近年對災害應變的研究,在接受國際救援之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向考量:

災難現場特性與需求

首先,是否邀請國外團隊加入救援,最根本的考量是「災區現場需求」。本次南台大震震倒11座建築,但在第一天的搶救後,主要救援現場只剩維冠大樓一處;雖然新聞不斷報導,但畢竟不同 921大地震那時的滿目瘡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