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為什麼「聽」可以成為一種藝術?

這次聽在聲音藝術節展現的八位藝術家的作品,倒不是關乎聲音如何作為一種藝術,而更多在於,身處世間,我們如何去聽,繼而,如何去看,去思考,去生活。

為什麼「聽」可以成為一種藝術?

「這是一件美麗的雕塑,全手工製作,」策展人胡可敏( Helen Homan )指着展廳裏一個徐徐轉動着的木製物件說。

胡可敏所指的是香港藝術家許方華的作品《Vexations》。“ Vexations ” 這個名字是法國作曲家 Erik Satie 寫於 1893 年的同名曲目,作曲家對它的演奏指導是:要將這首曲子連續演奏 840 次,你最好事先準備,把自己陷入最深的沉默與靜止之中。( In order to play the theme 840 times in succession, it would be advisable to prepare oneself beforehand, and in the deepest silence, by serious immobilities. )這件作品不妨視為許方華對這一演奏方式的探索,以手製這件演奏器具過程中,勞動的專注,再加上木頭這一物料本身的沉默,回應着作曲家的要求。

雖然胡可敏以「雕塑」這個詞來介紹這件作品(也在其後的介紹裏,頻頻使用這個詞),但我們並不是身處一個雕塑展。胡可敏與日本聲音藝術家恩田晃是「聽在」聲音藝術節 2015( Around sound art festival 2015 )的策展人,而儘管這是該藝術節第五次在香港登場,兩位策展人仍然希望藉展覽提問:在藝術實踐上,或當代藝術的語境下,什麽是「聲音藝術」?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