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宇軒,守護記憶的人

新出爐的城市研究博士完整保存三個佔領區逾千藝術作品和海報,並安排在雨傘週年展出;那麼最能代表自己回憶的一件呢?他搖搖頭:「已經丟了。」

黃宇軒,守護記憶的人
黃宇軒。

灣仔富德樓的電梯緩慢升至12樓。電梯門打開,迎面一條狹窄而短小的走廊,迎接來訪者的,是半個人高的立體紙製鮮黃色「加油」二字。紙板稍微壓扁,有點皺摺,挨着牆壁斜斜地立在地上。

這裏是「其後:雨傘運動中的物件」展覽。在約400呎的長方形逼仄空間裏,擠着25件從2014年雨傘運動中收集的「藝術創作」。

掛在牆上的是仿照香港高速公路上的指示路標,藍底白字,指着想駛往「抗爭路」請往左線,「和平自由民主路」請駛右線。2014年夏天曾在金鐘馬路上走過的人,對這條「路標」不會陌生。它原本掛在政府總部外天橋上,抬頭可見,象徵着抗爭者樂觀的盼望。轉眼之間,在狹小的房間裏再次相逢,才第一次看清它的紋理:每個字都是以白色膠紙貼成,英文字母如盡是圓滑的轉角,必須把膠紙剪成很多小塊,貼很多層。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