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民進黨黨務高層的朋友曾私下感嘆,民進黨有個選舉上的弱勢,就是主張太明確了,像台獨、反核這些價值就是明明白白地寫在黨綱。每次民進黨想要走「務實」路線,修改這些有稜有角的主張,黨內外就有一堆反彈聲浪。相對地,在他看來,國民黨的主張就含糊不清,忽左忽右、似統又獨,總是可以設法討好最多數人。
從政治社會學的分類來看,民進黨是比較接近所謂的綱領式政黨(programmatic party),從黨外時期以來就有一個核心的價值,也試着用自己的主張來改變週遭的環境。
綱領式的政黨常見的問題之一,即是經常會出現基本教義派與務實派之鬥爭,陷入現實與理想的衝突。
相對於此,國民黨則是比較接所謂的恩庇式政黨(patronage party),其核心理念並不是那麼清楚,或者不是那麼重要,黨組織的作用是在於分派政治職位。
政黨性質的差異影響了兩黨在全國性大選的策略。在以往,國民黨通常採取所謂「陸戰」:即透過綿密的地方樁脚、宗教、社團,動員出各種後援會的組織戰;相對地,民進黨的選戰策略通常是理念先行,用文化行銷與包裝,來爭取選民的支持,亦即是所謂「空戰」。
一般言,陸戰通常是守勢,枱面下面看不到;而空戰常是花哨的,需要大量而密的造勢活動,容易被媒體所看得到。因此,在選舉造勢活動中,國民黨的場子通常顯得較為單調與制式化,連「凍蒜」的口號都喊得比較不真實。然而,國民黨的選舉造勢其實與實際選情不一定有關,因為大部分的國民黨選民本來就不會來這種場子。相對地,如果民進黨的場子不夠熱,那麼就往往顯示其基本群眾的熱情沒有被喚起,選情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