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规则更新后,一场疏离的立法会选举

民众与选举之间暴现的距离感,就是政府机关动用千方百计也难已挽回。被压抑的讨论空间,也窒碍了社会关注。

明天,香港将迎来新一届立法会选举,也是反修例运动结束后、港区国安法以及“完善选举制度”实施以来,首次立法会选举。选举前两天,立法会议事堂过去悬挂的特区区徽,被换上中国国徽;立法会秘书处回复媒体查询,指根据《国旗及国徽条例》,举行立法会议员宣誓的场地必须悬挂国徽。

在立法会选制全面被中央政府改造,主流民主派人士身陷囹圄后,民间对今次选举反应冷淡,甚至出现厌恶拒绝。网上鲜见讨论,选举论坛观众寥寥,街站只见呆站的义工,以及更显冷清的候选人录音。为催谷投票率,港府较以往更为卖力宣传,上至特首林郑月娥,下至各级司局长,频于不同场合用不同理据与话语,呼吁市民投票;同时,也推出不同新政策,如开放内地港人可于边境口岸投票、公共交通机构于投票日提供免费乘搭等等。

惟一切举措似乎难见成效。根据独立民调机构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最新选举调查,有意欲投票者为48%,是历年调查中最低。对比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当时最后一轮民意调查显示,83%市民表示会去投票。另一家研究机构中大亚太研究所民调亦显示,表示一定会和可能会投票的市民占48.2%,对比上一届选举的87.9%少近一半。

“首先这已不是自由选举,还有很多manipulation,操控。”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选举观察计划成员陈家洛向端传媒表示。更改选制以后,由“入闸”开始,候选人的资格需要经新设立的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出闸”需要争取绝大部分成员为建制派的选举委员会提名;即使当选后,政府亦随时可以取消议员资格并追讨薪津,陈家洛认为,这次选举已等同威权式选举:“这样的选举和传统的选举理念,绝对是背道而驰。所有威权下的选举都只是象征性。

2021年12月12日,湾仔的立法会选举广告。
2021年12月12日,湾仔的立法会选举广告。

回望2019年区议会选举以及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选举气氛都比今年炽热得多。从网上讨论区到各区街头,建制派、民主派、乃至本土及自决派的候选人及其支持者针锋相对,政治论述与立场之间火花四溅,投票率因而创新高:2016年的投票率为58.28%,2019年则为71.23%。

过往以政治光谱为基础的候选人分类,亦告失效。12月6日,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再次强调,爱国者治港并非要“搞清一色”,而是要“五光十色”。然而,今次选举153名候选人当中,传统泛民政党如民主党、公民党、工党等全数缺席,换来更多传统建制政党的候选人,以及具中国大陆背景,例如人大政协、中资企业、港漂等陌生名字。被外界视为“非建制派”的,只有14人,“不过,绝大部分通过了这些关卡入闸(的候选人),就已经被官方定义了,一定是支持(政府),或者要稳定发展,跟随主旋律起舞的。”陈家洛认为,不只光谱,连最简单的建制与非建制之分,也许亦失去意义。

今次选举标志香港踏入新时代。未来,还有谁被允许参选?所谓“非建制派”又能有何作为?那一批陌生的参选人,又会为政局带来什么影响?投票率最终会有多少,各方又如何诠释?

“选票和民意,连配角都不是”

根据候选人自己的政治连系及表态,今届参选人可分为三大类:建制派,即传统建制阵营政党及成员;“非建制派”,自称中间或者民主,而成功通过重重审查的候选人;以及具中国大陆背景,如人大政协、中资企业、港漂、或者选委社员如基层社团、全国性团体成员。

自从立法会议席由70席增加为90席,直选议席却由35席减少至20席后,早有多个分析指,主要依赖直选建立上流阶梯以及积累资源与人才的建制派,影响力或会受到打击。加上今年3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的“忠诚废物论”(编按:田飞龙表示“中央决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图章或忠诚的废物”,被指是冲著传统建制派而来),人人都是爱国者之下,香港传统建制似乎面临重大挑战。

在这个情况下,今届选举的153名候选人当中,传统建制派出了60多人出战,是人数最多的政治势力。即便只有一半当选,亦将占有总议席数的三分之一。

在直选议席压缩下,建制候选人找到了新的战线:议席数量多的选举委员会界别。以民建联及工联会为例,两党分别派出6人和4人出战该界别,角逐共40名议席,其中不乏重量级人马,如现任议员葛珮帆、麦美娟等;较为小型的新民党,亦有容海恩等3人出选此界别。至于以商界势力为主的经民联和自由党,一如以往,继续视功能组别为主要战场,例如工业界、金融服务界、饮食界等,两党亦合共派出3人出战选委界别,若果全数当选,其议席将与2016年的11个席位大致相若。

陈家洛形容,传统建制派出大量人选,符合政治逻辑:“以这一个比较急就章的选举,应该会以稳定为先,所以会有这么多旧的建制,打算将自己的饼画大,作为最清楚简单的策略目标。”以民建联为例,早于6月,民建联推出政治人才训练班“政道”、人才库计划“贤路”,建议政府可以增加吸纳政党人才,其目的与派出多人参选,其实同出一辙:“挨了几廿年,去到这一步,改变了制度,我们可以入政府就入政府,不入政府的,就在议会取回他们认为应有的份额。”

不过,议席多寡不一定与影响力成正比。以往,即使是建制派的立法会议员,其权力来源,更多来自于其背后所代表的民意。然而,目前选举制度之下,争取资格委员会和选委会的认可成为重点,民意影响力大幅削弱,陈家洛坦言,现时选举更像是“一个政治的讨价还价,至于选票和民意,连配角都不是。”

加上,现时政府已改变了对于行政立法关系的看法,由制衡监察,转变为配合政府施政,陈家洛认为,传统建制的议席数目,其实已无伤大雅:“你进入议会,他是期待大家去辅助这个政府……难以想像未来有一个政党,即使他是最大,可以是一个执政党的姿态出现,这是没有可能的。”

尴尬的“非建制派”,如何保议会多元?

建制阵营似乎主宰了局面,但仍有人称要力挽狂澜。14名被视为“非建制派”的参选人当中,仅有离岛区议员方龙飞及荃湾区议员刘卓裕报称“独立民主派”。至于在报名表格中,政治联系一栏中填报“基层民主派”西贡区议会副主席蔡明禧,则于官方选举网站的候选人简介中,删走此政治联系。由专业动力方国珊推荐的林素蔚,则于接受传媒访问时自称“贴地民主派”。至于其他参选人,例如民主思路的陈进雄、黄颕灏,新思维的狄志远、黄俊瑯,前新思维成员黄成智,前人民力量成员谭香文和曾丽文,中科监察潘焯鸿等人,一般仅自称为“非建制派”、“亲民主”或“中间派”。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

钟剑华指出,当传统的民主派经已被审查制度拒诸门外,这批成功“入闸”的参选人,实在难以自称为“非建制派”:“大家都是要跳入阿爷(中央)画好的圈内,这才是最重要。至于民主,非民主,你站在哪个位置,已经不重要。”以谭香文为例,提名期刚开始,她已成功争取10个选委提名,其中包括民建联成员兼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曼琪,遭不少民主派支持者质疑,她是否亦算是“非建制派”。至于民主思路、新思维、冯检基等人,相信亦难以说服民主派支持者,详见端传媒另一篇报导

这亦引申到民众的观感问题。陈家洛表示,所谓民主派或者“非建制派”,不是靠自称,而是要与民众有连结。当民主派政党及组织被剔除,这批候选人却成功过关,民主派支持者自然难以将这14人与以往的民主派组织产生连结。

网媒《众新闻》曾向不同“非建制派”候选人发送问卷,以重启政改、六四事件、23条立法等探询他们的立场,是否与民主派相类。其中,刘卓裕和黄成智的答案似乎最接近民主派,例如两人都不支持23条立法、在议会会提出平反六四动议、支持重启政改等等。然而,钟剑华认为,权且相信他们进入议会后会贯彻始终,提出重启政改、平反六四等意见,在民主派等同反对派的主旋律下,他们随时面对被DQ的风险:“随时DQ你,没收人工津贴,他们可以做什么?”

陈家洛进一步指出,“非建制派”其实身陷一个paradox(吊诡)之中。由于在是次选举中,民意不再如以往般重要,在各势力之间的盘算和分配之下,“如果你(非建制派)太成功,分分钟就觉得你会威胁到既得利益,所以他们必须维持疲弱的状态,才可以交换到入场券。”

在此前提下,陈家洛认为,对于议会日后仍有多元声音的可能性,“不能够有太多幻想。”

2021年12月15日,北角的立法会地区直选参选人广告。
2021年12月15日,北角的立法会地区直选参选人广告。

“红色力量”崛起?

新选制下,一众具中国大陆背景的候选人借机崛起。参选立会人数最多的,当属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其中,有较为港人熟悉、本身是民建联成员的港区人大陈曼琪及北京市政协郑泳舜,亦有较为陌生的名字,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河北省政协周文港、重庆市政协兼教联会副主席邓飞等。翻查资料,这类别的候选人,有不少是全国港澳研究会的成员。这些人,大多参选选委会界别。

第二层则是具有基层、同乡社团、全国性团体身份的参选人。新选制之下,这三种团体成为了全新的选委会界别,它们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匪浅。所谓全国性团体,例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青联)、中华海外联谊会(海联会)等,其编制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决定,成员亦大多是全国人大或政协委员。是次选举中,他们专攻功能组别及选委会界别,例如参选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的全国青联副主席、霍震霆之子霍启刚,或者选委会的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孙中山第五代后人孙伟勇等。

至于基层、同乡社团,例如新界社团联会、九龙社团联会等,以往在香港政坛不算活跃,但在政治运动中则常见其身影。在一篇端传媒过往的报导中,一位不愿具名的政治学者曾表示,这些社团和中联办关系密切,是以中央挑选他们作为选委会的中坚份子。有别于以往选举,他们类似二线、助选的角色,例如组织和参与不同的造势大会及联署等。以今年为例,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等26个省级同乡社团举办花车巡游,呼吁市民投票。

今次选举,他们派出不少成员参选,例如有众多民建联成员的新界社团联会,其理事长陈勇出选功能组别的全国人大代表界别,成员李世荣、陈克勤等参战直选。

第三层是具有中资企业背景的候选人。他们大多参选功能组别,更有人于同一界别竞争,例如商界(第三)中的中海外地产董事总经理游伟光,以及招商局港口董事总经理严刚。另外,参选选委会界别的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于招商银行网站的介绍中,称其为“中共党员”。谭岳衡回应香港报纸《信报》查询是否曾经加入共产党时,未有正面回应。

最后一层是“港漂”背景的参选人,共有三名,包括参选功能组别科技创新界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副研究员、全国青联委员吴池力,参与直选新政治团体“香港新方向”成员、港铁公司工程师张欣宇,以及参选选委会界别的前中央政策组高级研究主任、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研究主管洪雯。

“以往他们可能不想踫这趟浑水,但现在有一个比较舒服的环境让他们参与。”陈家洛认为,这批具中国大陆背影的候选人,在新选制下有机会占有一定份额。钟剑华估计,未来或会有更多“港漂”参选:“类似某些大学的研究组织,过去几年都慢慢被国内的研究生抢占位置,加上制度亦favor他们,若出现这个局面,我不会太意外。”

不过,两人都同意,看似来势汹淘的“红色势力”,未必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或者整合为全新的政治声音。钟剑华指出,不论是建制、非建制、中资、港漂,只要身在这个高度受控,“权力一体化”的选举游戏之中,只会有一种立场:“就是要配合特区政府施政,行政立法配合。总之这个格局是设定好了,你放谁进去都一样,我觉得是谁都不重要了。”

有“港漂”背景的参选人、新政治团体“香港新方向”成员、港铁公司工程师张欣宇的选举广告。
有“港漂”背景的参选人、新政治团体“香港新方向”成员、港铁公司工程师张欣宇的选举广告。

民众对选举产生距离感

选制突变,候选人更迭,民调受到执法部门挑战,未知的红线风险……端传媒曾访问多名学者,请其分析今届选举,惟大部分人均表达了困难。而多年来分析选举的香港学者马岳和蔡子强,近日举行新书发布会。会间,两人宣布将会淡出选举评论:“一代人做一代事,可能我这个年代已经结束了。”

学者对选举几近无话可说,市民亦对选举兴趣缺缺。面对低沉的选前气氛,以及空前新低的投票意向民调,钟剑华形容香港政府是“尽了全力去宣传”。铺天盖地的广告,各级官员把握每个机会、甚至拍摄影片呼吁投票,再到推翻沿用的防疫政策,进入投票站不需使用“安心出行”程序,投票日当天各公共运输机构提供免费交通服务,首度开放居于中国大陆的港人于边境口岸投票,政府可谓奇谋尽出。

另一方面,其他组织如政协、同乡会等亦全力协作,除了上文提及的花车巡游行,根据《众新闻》报导,有政协及同乡会提供机票住宿,鼓励投票;连香港当红艺人团体Mirror亦需出动,现身于香港电视台ViuTV新上架的宣传短片:《12月19日 拣拣单单 投你所好》。

“宣传是已经做足了,但没有效果嘛……甚至有赶客的效果。”钟剑华道。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调查,有三成四人表示,特区官员宣传反而减少了他们的投票意欲。

陈家洛表示,政府对于选举的论述混乱不一,亦令整个选举的本质变得模糊。以特首林郑月娥为例,本来一直大力鼓励市民投票;12月8日,她接受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访问时表示,投票的高低不代表甚么,又引述说法指,当政府公信力高的时候,投票率反而会降低,因为市民没有强烈诉求要选择议员来监督政府。另一方面,在不少候选人都声称,进入议会会为民发声,监督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于12月10日,出席一间中学的成立典体时表示,相信新制度下选出的议员会配合特区施政,“政府都说你们不是为民请命,是配合施政。”

宣传同时,政府又加上诸多制约。廉政公署高调表示,将会史上第一次总动员出动监察选举,强调禁止呼吁不投票或投无效票(白票)及故意妨碍阻止他人投票,又通缉流亡海外、呼吁市民投白票的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及前区议员丘文俊,并先后以涉煽动投白票拘捕六人。香港廉政专员白韫六亦表示,正研究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调有否构成公开煽惑他人不投票,该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回应指,民调没有任何建议成份,仅将市民看法纪录下来。12月17日,香港民意研究所公布选举日前最后一轮民调,但有关投白票的相关数据,则会押后至选后才公布。钟剑华指:“现阶段大家都知道,有些人被捕,有些人被查,又说要调查我们,又真的有人‘搞’我们,我都不怕说了,所以我们暂时不会说太多。”

另一方面,警务处长萧泽颐表示,将会于投票日部署逾万警力,以确保选举过程顺利和安全;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亦声称,有“外国代理人”潜伏香港,刻意阻挠选举。钟剑华认为,上述种种,都压抑了有关是次选举的讨论空间:“任何选举中,容许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有讨论,学界有讨论,在各种社交平台有讨论,义务机构会有活动,过往选举,很多NGO都会举办论坛,学校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活动,记者也会采访,不同阵营的助选团之间的语言,动作火花……过程中有很多debate,才会heat up这个campaign。”

2021年12月16日,近26个社团合办“全港省级同乡社团支持立法会选举花车”大巡游,车队约涉100部车,巡游港九新界呼吁市民投票。
2021年12月16日,近26个社团合办“全港省级同乡社团支持立法会选举花车”大巡游,车队约涉100部车,巡游港九新界呼吁市民投票。

加上是次选举缺乏竞争性,令市民,以至整个社会都对选举产生距离感。“这次所谓完善了的选举,实际上是将所有可以肩负民意的人都剔除了……变相有很多人都是用这种心态来应对这次选举:我不理了,算了。”钟剑华指出,民调有不少数据都反映出市民对是次选举漠不关心,例如,有近五成七受访者表示没有或很少留意有关选举论坛的报导,六成人完全不知道所属选区有什么候选人等等,“这个议会,与我无关。一种割离,我和制度之间的割离。”

不只市民,这种割离感,遍及香港各个层面。钟剑华表示,今次民调首次没有进行滚动式调查,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过往来自媒体的资助。“过往now cable 、TVB、以前的ATV,甚至个别的印刷传媒,明报、信报,都会有少少赞助。我们一有数据,首先会发表给他们,四小时后才自己公布。今年我们曾经问过的,一个传媒赞助都没有。”钟剑华认为,这亦或许反映了,媒体研判这次选举没有太大新闻价值。“以往报导不同阵营的支持度消长,哪个人拉得好紧(竞争很激烈),都是好juicy,好吸引眼球的事。”

乃至候选人自身,亦对选举工程失却了过往的心力。《明报》曾尝试向立法会选举候选人发问卷,仅有39人回复,各大政党如民建联、工联会、经民联、自由党和新民党的候选人,全部没有回复查询。钟剑华表示,某程度上亦反映了,候选人自知选举焦点不在工程,亦不在民意:“这次选举不是拼这些,不是拼政纲,不是如何回应媒体感兴趣的问题,为何要花时间去做呢。做多了,说错话,可能更麻烦。”

支持建制的市民,亦未能与选举产生连结。陈家洛表示,他对建制选民的冷淡感到不解,“其中一个可能性,可能是选举有很多新面孔。”他以民建联成员、参选香港岛东的梁熙为例,36岁的他于传单中声称“服务港岛东29年”,“当然不是他服务,而是民建联受务了29年……他们未有那种魅力和能量,令大家可以转化成talking point。他们能够做的,就是说我是属于这个团队的,这个团队服务了大家很多年。”

没有对立,没有争拗,剩下苍白的口号。陈家洛观察几个选举论坛,发现不少候选人仍然要努力介绍自己:“以往不是这样的,以往就是讲主题,2012双普选,打倒功能组别,推动真普选,如此类推。大家视选举作为一个政治较劲的平台,亦可以是一些论述的平台…….现在是全都没有了。现在是行稳致远,拨乱反正,都定给你了。”

新选举制度行稳致远,钟剑华估计,全面割离的局面,不是十年八载就可以消化。“2019年、2020年,出来抗争的,很多都是十三四岁的学生……要完全清洗这些北京所谓的余毒,可能是几个世代的事。未来几年swing back的可能性很低。”如是,没有了议会过程,压抑的民意亦无处宣泄,钟剑华担心,未来所有政府的政策,都会失去认受性:“一时之间,政府做事会更方便,一旦出错,没有人会own(承认)这个问题。”

“有些人说,会更加珍惜做我们民调的机会。因为我们差不多成为了,很多人表达意见的唯一平台。”钟剑华道。

(各界别候选人人数众多,完整候选人名单请参阅选举事务处网站。)

读者评论 1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孫中山第五代後人孫偉勇?

  2. 長氣得很。未來一星期,有再需定位的年終重要節日。今回的候選人,當中有人曾積極就這定位問題提出意見,他當選與否,會如何影響這定位問題?

  3. 還有一問:香港將會是全共和國第一個行投票令的地方嗎?

  4. 還是有些觀察。引入選委均衡提名的要求(即至少有兩名分別來自五組選委的選委提名,至少2乘5人)後,無人無足夠選委網絡認識的素人、「怪人」、「狂人」候選人大幅減少,像2012年的吳榮春,或今年求選委提名不得的陳玉娥,都難以躋身候選人行列了,就算立場更忠更誠亦然。但有網絡的話,今晚就能親自監票。乍看整體宣傳辯論多了些條理,但談資也怕只餘港島東的候選人爭取多一個(?)西灣河地鐵站,和疑似七歲起跟團隊服務社區了。
    不知提名人選委是否須為候選人的宣傳言論,以及當選後的議會內言行負責。社會要精進,紅線要更高,但有候選人的公開政綱,似在說些碰不得的話題,他有的底氣真的夠嗎?不免為他和提名他的選委暗憂一下。
    至於所謂的宣傳混亂,不妨說成備案不少,不過今時情勢,諸plans盡出顯神通好了。不同的投票理由,也許折射出既要、也要、更要的敢登攀精神,亦不妨再請豹頭言簡意賅解說多一次。
    建制選民是否冷漠?端未必能容易問得到,但倒卻對類群團今回的動員投票能力和效果,建制派得票跟2019區選的比較等有興趣。沒有類群團網絡的保守選民今天怎決定,亦有意思。
    對了,民主開始再次重新定義了,為何未及把這次選舉加多幾重意義呢?或等其後的評論如何補充好了。

  5. 根據facebook上公務員爆料,外判商中聯通對IT technician的管理極度混亂,電子票站將會事故頻發。看來不用怪疫情和外媒煽動,自有豬隊友幫政府壓低投票率。明天不知道有沒有傳媒跟進此事?

  6. 如今这一切,是1989年中共反动派不懂妥协和协商,嚣张跋扈,幼稚无知挟军队自重与改革派正面强力对抗的结果。反动派的愚蠢,最后葬送了整个中国民主发展。可惜的是中国的很多读者被反动派洗脑严重,丝毫没有反思,跟巨婴一样只会认为都是学生的错。

  7. 下面那位对港府在意投票率感到奇怪的 你的感觉没有错 因为在意投票率的不是港府 是害怕被人戳脊梁骨说破坏香港民主自由的BJ

  8. @肥佬西斯米 對啊 如果中國能聯合日本與日本共同對抗米英鬼畜,哪裡會有今日中國被美國打壓的局面。如今中國被美國壓制,正正是中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9. 当年中国惨遭日本侵略,是当时中国政府不懂妥协和协商,嚣张跋扈,幼稚无知狭洋自重与东京正面强力对抗的结果。中国政府的愚蠢,最后葬送了整个中国发展。可惜的是中国的很多读者被老共洗脑严重,丝毫没有反思,跟巨婴一样只会认为都是我大天皇的错。

  10. 侦测到关键词,一次性小号海出动!

  11. 如今这一切,是2019年民主派不懂妥协和协商,嚣张跋扈,幼稚无知狭洋自重与北京正面强力对抗的结果。民主派的愚蠢,最后葬送了整个香港民主发展。可惜的是端传媒的很多读者被民主派洗脑严重,丝毫没有反思,跟巨婴一样只会认为都是老共的错。

  12. 我對香港政府在意投票率這件事感到不解,有甚麼好追求的?直接指投票率不重要,確保國家安全較為要緊不就好了?反正又沒有KPI可言。

  13. @madlex 原來如此😂

  14. 當日免費搭車,自然出街人會變多,之後看圖作文,“市民踴躍投票逼爆巴士站”。

  15. 明天如何做,香港人都心照不宣……我祇是看看有無人種票、種多少票etc,因為這是每次都有的醜聞。

  16. 公共交通機構於投票日提供免費乘搭
    呢個算是鼓勵投票的措施咩🤔 投票站都是社區中,基本上選民步行就可以到票站。這個措施似乎更像是希望選民唔好投票😅。不過不論選民是投白票又或是不投票,特區政府總能找到一個說法自圓其說,人無恥就無敵嗎😅

  17. 辛苦記者整理!

  18. 离地选举😂不过我咁大个仔都未体验过“贴地”选举,好似冇资格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