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是刘岩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面签的日子,她称自己“终生难忘”。签证官只和她索要了几份个人材料,询问了本科学校和专业,几分钟后,就递出了一张拒签单。
刘岩的经历并非孤例。2020年9月,等待了7个月后,陈辉在美国驻瑞士大使馆网站的签证系统里查到了J1签证的申请结果——拒签。慌乱之下,他连忙给大使馆发了一封邮件,询问缘由。
随后,大使馆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陈辉,虽然他的文件材料都满足了要求,但因为第10043号总统公告 (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 10043) 的限制,没办法为他通过签证。
第10043号总统公告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5月底签署的行政令,旨在禁止“执行或支持”中国军民融合项目的机构的中国学生获得F签证(留学生签证)或J签证(交流访问学者签证)进入美国进行研究生以上学位学习或科研。
此前,美国多次指责中国利用军民融合战略盗取美国的敏感科技与经济情报。早在2018年2月,FBI就公开警告来自中国的“非传统情报收集者”。FBI局长Christopher Wray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及,北京正在利用来自中国的教授、科学家、和学生,通过美国相对开放的科研环境来收集情报。“来自中国的威胁不只是来自整个中国政府的威胁,而是来自整个中国社会的威胁,” Wray说。“我认为我们也需要开展全社会范围的反制。目前,已有多位参与“千人计划”的学者被调查甚至逮捕,其中一些因经济或税务问题被定罪(中國政府從2008年開始通過「千人計劃」招募以華裔科學家為主的海外人才赴中國高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以提高中國的科技水平)。
美国驻华大使馆7月8日回应中方指责时表示,对部分中国学生的签证限制只影响到很少的学生,但对于防止中国利用美国技术达到自己的目的却是必要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9日发言称这是“继续在开历史倒车”。
据乔治城大学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2021年2月出具的报告(下称“报告”)估计,与“军民融合”相关的实体很可能是美国商务部列出的包括“国防七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11所中国大学,此外,曾经为“军民融合”项目工作、或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中国留学生也可能被禁止入境美国。同时,该报告指出,界定“军民融合”项目领域的标准很可能包括所有的STEM专业,但实质上并没有任何美国政府文件明确指出STEM专业(STE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组成)与“军民联合”的相关性。
陈辉本科在国防七子之一的高校读的材料工程。2013年毕业后,他去瑞士一所世界顶尖的理工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并在2019年12月从该校的材料学博士项目毕业。如果没有疫情,他本该在2020年4月到达美国,带着瑞士政府的奖学金资助,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
和陈辉相似,刘岩去年毕业于另一所国防七子高校。她本科读语言类专业,为了转专业,用四年准备商科知识,最终被美国一所高校的金融(数学)项目录取。由于美国疫情严重,她不想在家上网课,就向学校申请了延期,打算在今年秋季入学。
去面签前,刘岩早有心理准备。5月初,美国签证开放申请后,得知有很多毕业于国防七子的学生被拒签,刘岩一度崩溃。她在五月中旬申请了几所QS世界排名(英国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发表的年度大学排行榜)前一百的英国高校。由于申请时间较晚,很多竞争激烈的商科专业都关闭了申请通道,她只好转而申请教育类和语言类的专业。
据报告预测,10043号令会阻拦20%以上的中国学生入学,波及3000-5000名到美国就读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中国学生。
今年5月,一群被拒签的中国学生组建了名为“ANB学术无国界”的团队,通过网络呼吁联合反抗第10043号行政令,并决定起诉美国政府。
“自2019年以来,海内外华人团结一致,已经成功反抗了由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数个不公平、不合理的法案,包括TikTok禁令、微信禁令等。这一次,我们成立了‘学术无国界(ANB)’互助组,代表超过1000名中国留学生向50所美国大学发送了联名信,向祖国主管部门和学校请求帮助,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和媒体奔走呼号,呼吁大家联合起来反抗歧视性禁令。”他们在倡议书中写到。
端传媒尝试联系“ANB学术无国界”诉讼团队进行采访,他们以不方便为由拒绝了。一名志愿者表示:“这是志愿者团队共同决定的。”在该团队官网,展示了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网、CNN、Forbes等媒体的相关报导。
据该团队官网显示,他们选定了民权和移民律师Ira J. Kurzban作为代理律师,后者预估他们需要筹集至少35万美元来启动诉讼进程。端传媒曾于7月20日致信Ira J. Kurzban,他表示自己与有意愿挑战10043号令的中国学生有过联系,但目前还没有被雇用作为代理律师,不方便讨论此案。
“ANB学术无国界”于7月20日发起筹款,截至发稿日,已筹得12.38万美元。该团队的公众号于8月15日更新进展称,将与律师进行沟通,希望减少开启诉讼的筹款金额。
“人生感觉完全混乱了”
2020年2月,陈辉在中国度假结束,回到瑞士准备美国签证的申请。此时,他已把在美国的房子租好了。以往每次去美国开会、旅游,在拿到签证前总会被额外check (行政审理) 一个月,他猜想可能是自己的专业比较敏感。
但随着疫情加剧,美国关闭边境,驻瑞士大使馆暂停对外办公,陈辉的签证也失去了下文。
直到7月,大使馆恢复运作后,陈辉收到邮件,称他拥有国家利益豁免资格 (National Interest Exception, NIE) ,等到要飞往美国前一个月再告知大使馆,将护照寄给他们贴上签证页,随后即可入境。考虑到美国疫情仍然很严重,陈辉将博士后项目延期到2021年1月。这期间,随着瑞士大学和实验室重新开门,陈辉从博士期间的教授那里获得一个六个月的短期工作,结束了他长达五个月的“失业”状态。一切似乎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知识应该是共享的且没有国界的,但同时程扬扬强调,科学不等于知识,自然是没有意识形态支配的,而科学是一个研究自然、创造知识的人为过程,并且主要是由政府资助的,本身就是政治化的过程。
然而,从9月开始,陈辉陆续看到新闻,不少赴美留学生受到总统行政令的影响被拒签。据路透社报导,截至2020年9月的第二周,美国已取消一千多名中国公民的签证,这是特朗普政府有意限制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美国获取敏感技术和知识产权。
这个时候,陈辉才意识到,这个政策可能和自己也有关系。他立即登录签证系统——最终查到了“被拒签”的状态。
短期工作即将在12月结束,而原本延期到1月的入学也变得不可能。陈辉迎来了计划全部被推翻的居家生活。他不知道下一步在哪儿,失业带来了重重焦虑和压抑,“人生感觉完全混乱了。”
在被美国拒签后,刘岩也陷入了一段失学状态。在临时补申的英国学校里,她接连被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发了拒信。
6月中旬,国防七子中的几所联系被拒签的学生,老师们统计了一波信息。刘岩当时还蛮感动,觉得学校可能要出手帮忙了,但后来也没有下文,只是统计而已。
她还给美国大学发了邮件,希望换个不那么敏感的专业,学校回复她改不了。去年延期时交的两千美元的押金,学校也表示无法退还。
一位今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独立学院)的学生家长向端传媒表示,女儿林晓晓本科就读与一所美国高校合作的4+1中外本硕统计学项目,她们专业有近20人准备去美国读硕士,目前全部失学。
6月23日林晓晓去广州面签时,班上已有5个同学被拒签。与大多数被拒签同学的经历一样,签证官在几分钟之内给了她一张拒签单。
“其实之前我们也做了很多铺垫,可是没想到签证官的操作这么简单,非常熟练。之后还约了7月底的二签,但目前来看没有希望,所以也不打算去了。”林晓晓的母亲表示。
在第一个学生被拒签之后,林晓晓本科学校的管理层在6月初出具了一份声明,强调民办独立学院与作为国防七子的本校为两所性质完全不同的高等院校,在开设专业和招生层次上均存在根本性区别。但林晓晓母亲称,签证官根本不看学校的这种解释,完全没有作用。
“我们选择不多,至少诉讼是我们可以努力的”
陈辉在5月中下旬知道了“ANB学术无国界”的存在,他打算成为原告之一。“我们选择不多,至少诉讼是我们可以努力的。”
陈辉坦言,目前情况确实很艰难,有一些以前比较积极的志愿者,精力被渐渐耗完,开始退出团队。他平时忙于实验室的工作,对诉讼进展了解得并不算多,只能捐一些钱来支持,平时有采访的话,他也很愿意接受。
他也在网上看过一些法律专家的分析,知道总统行政令有很大的权利,可能需要耗费很长周期,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但很多像陈辉这样做学术的人,没有时间在这上面耗一两年。“离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很多人就开始放弃了,有一些去其他国家,或者干脆找工作了。”
刘岩此前也一直关注诉讼团队的进展,加了很多相关微信群,但目前没有加入诉讼。她坦言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勇气和时间去参与诉讼,最关键的是,她已经要去英国读书了。
陈辉则坚持要一直诉讼下去,这个行政令和“间谍”的指控就像安在他们头上的一个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名。
“我坦白讲,我们领域里面,现在做得最好的是我们几个中国学生。我比他(美国)做得好,为什么要偷他的,”陈辉感到很愤慨,“他如果说我是Spy(间谍),我可以用材料去证明我不是,我之前也没有跟军队有什么联系,但是现在问题是,他们根本就不看我们的材料。”
“只要跟中国沾上关系的话题,好像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进来。”
报告称,第10043号总统公告的范围并不明确,其中,对中国“军民融合”的定义与美国其他的政府文件不一致;同时,该号令提到没有为“军民融合”做贡献的个人可以得到豁免,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
Siskind Susser PC律师事务所专攻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移民律师Adam Cohen对端传媒表示,10043号令确实是建立在某种假设和估计上的,特朗普政府用非常宽泛的笔触制定了一些新的限制性政策,“就像之前做过的很多次一样。”
雪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马颖毅博士则告诉端传媒,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自证清白其实是无效的,复杂的国际形势终究超越了个人的可控制范围。
在“ANB学术无国界”网站上的一封行动倡议书中提及,“留学生总是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就像他们团队的名称一样,他们坚持,学术应该无国界。
对此,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学者程扬扬接受端传媒采访时表示,知识应该是共享的且没有国界的,但同时她强调,科学不等于知识,自然是没有意识形态支配的,而科学是一个研究自然、创造知识的人为过程,并且主要是由政府资助的,本身就是政治化的过程。
在她看来,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由国家主导的世界里:国家政策、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都是对科学有影响的。“这种时候,就需要科学工作者和高校重新反思自己的职责,是否只听政府的。政府的利益不见得是公众利益,一方面要深刻地承认并理解自己的社会职责,另一方面反思自己和本国、别国政府的关系。”
程扬扬称,学生用第一修正案来告,从现有的法律角度,胜诉可能比较困难。因为长久以来,美国移民政策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且给予了白宫、总统绝对性的权力。“总统愿意让谁进、不让谁进,现行的法律没有什么限制总统的权力。”
但同时,她也表示,一个起诉并不是只有胜诉才有意义。“我是很敬佩他们的勇气和执着,他们打这个案件过程中,可以把很多问题放到舆论的平台上。”
“这些机构做得还不够”
据The 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 (SEVP)数据,2020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为382561人。作为美国高校内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能赴美是否会给美国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带来影响?
程扬扬认为,一概而论地说中国学生是主力军的说法是不对的,需要区分专业和实验室。其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位和年龄。如果是来美国做博士后的科研人员,实验室要承担很重的科研力量,“一个实验室招一个博士后是不容易的,博士后不能来,短期内是有负面影响。但是博士后招选竞争也是很厉害的,招不到中国学生也可以招别人。”但如果是到美国学习、上课的低年级学生,对个人影响会比较大,对学校实验室的影响则较小。
陈辉也曾提及,自己在申请博士后项目时主要是奔着一位在材料学颇有建树的美国教授去的。他表示,自己已做出了一定成果,教授也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双方都希望能一起做出一些有价值、有意思的东西。正是如此,在10043号令的限制下,他们仍然努力想办法寻求可行的途径进行远程合作。
程扬扬指出,中国学生给美国科研做了多少贡献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不应该把个人看作只为某一个国家贡献。
“最好的科研工作者都来到美国,一个国家去霸权、占用最好的科研资源,不是一件好事,科学应该是全球性的。这个问题不是美国的科学数量上或质量上遭到影响,重要的是它应该以怎样的意识形态来引导。人员的迁徙应该是自由的,那么因为国家之间政治对抗、两国关系恶化,从而影响科研流动,这种意识形态是会对科学造成负面影响,让科学变成国家霸权竞争的工具。”
面对当下的局势,程扬扬认为,诉讼之外,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学生发声是非常重要的,也可能是短期更有效的途径。“美国这些学校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学校,他们希望自己的社会职责是什么。这是他们自己应该问自己的。”
此前,曾有一些美国机构为此案件做出了反应。
去年9月,美国物理学会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通过了《自由信息法案》,索取美国国务院关于实践10043号令的信息和文件,希望国务院在审批签证上保证透明和公正。今年6月8日,该学会发布了统计报告称,因签证原因,有三分之二的物理学博士国际新生还没有到达美国参加2020学年的秋季学期。
今年5月2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Amy Gutmann发出内部邮件称:对第10043号令的发布感到沮丧,因为它对中国学生和学者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宾大作为一所全球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6月10日,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Ted Mitchell向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国务院国际安全与防扩散局、国务院领事事务局和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发出公开信。信中强调:“美国大学和学院完全支持美国政府排除国家安全威胁的举动。但是,秋季学期即将到来,目前我们看到因为10043号令的广泛应用,美国大学越来越担心这会造成学生学术生涯和关键项目的延误。”
陈辉也告诉端传媒,美国教授曾私下告诉他,他们都认为10043总统令很荒谬,学校管理层有在华盛顿游说政府,撤销行政令。“但这种说法都说了半年了,我没看到任何改变。”
马颖毅在一篇发表于Sixth Tone上的文章中表示,美国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享有相对较高的独立性。譬如,在2020年夏天,超过50所美国大学成功地起诉了特朗普政府,阻止他撤销上网课的国际学生的签证。此外,最近拜登政府撤销了对学生签证的严格时间限制,部分原因也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强烈反对。
然而,在第10043号令面前,为中国留学生出面发声的美国高校和机构数量似乎并不够。
林晓晓的本科学校曾给美国高校发了邮件,希望他们予以协助,但没有收到回信。陈辉曾在推特上发布的求助贴文中@了美国高校和许多相关领域的教授,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只要跟中国沾上关系的话题,好像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进来。”直到美国工程院院士锁志刚教授转发了他的推文,陈辉一下子崩溃、落泪。“没有人愿意出来说一句话,只有这个比较热心的教授。”
程扬扬称,发声对于美国高校来讲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由于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来自于政府。“有些国家实验室,在这个问题上更保守一点,要保护和美国政府的关系,可能为个别学者发声就会更少。”
她同时表示,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学生,之前美国禁止穆斯林国家公民入境的禁令(第13769号行政命令)也对很多学者产生了冲击。“我个人还是比较失望的,这些机构做得还不够。”
“多关注美国大选”
在2020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中,拜登击败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这一消息迅速在中国留美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他们期待一切回到正轨,能顺利去美国上学。舆论普遍认为,拜登上台后,对留学生政策会有所改动,10043总统令也能被撤销。
刘岩称,留学中介当时和她打包票说,去美国是完全没问题的。陈辉也表示,他在2020年10月被拒签后,大使馆工作人员曾告诉他,多多关注美国大选,特朗普的行政令有可能会被新总统取消。那段时间,美国大学的教授也安慰他,“如果拜登选上了,也许有一些事情会改变。”
马颖毅认为,从总体上来说,拜登政府确实对待留学生是呈支持和欢迎态度的。相比特朗普时代,一些政策有所宽松,例如取消了对留学时间限制的法令。
程扬扬提及,拜登政府对留学生政策有变化是一种舆论上的误读,这是把政策的缺陷只归结于特朗普个人性格和种族歧视问题。而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特朗普独特的问题,奥巴马当政时期,就已经开始加大对中国盗取商业机密的审查和打击力度了。
“政策本身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和大国对抗的考虑,这不只是限于某个特别的总统和某个政治观念。和中国对抗的态度是美国鲜有的两党团结的。”程扬扬解释。
陈辉以前很喜欢美国的一点是,他们很坦率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可以去探讨和反思。这也是他觉得中国需要学习的地方。但现在,陈辉认为美国很虚伪地追求政治正确,没有思考那些支持行政令的理由到底成不成立,到底有没有考察过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他完全理解美国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但是扔一盆脏水到学生群体身上,是他无法消化的。
陈辉记得,以前开国际会议的时候,遇到过从麻省理工、哈佛等美国高校来的教授,他们有一些项目经费也是从美国空军或海军等机构得到的资助。“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能说,麻省理工所有的学生都和军队有关吗?”
据了解,一些来自国防七子院校的学习艺术类或商科专业的学生,也在这个政策下遭到了拒签。10043号令原文里虽然提及,那些没有给“军民融合”项目做贡献的人可以得到豁免,但却没有明确指出界定“豁免”的标准或列表。
Adam Cohen律师表示,从美国国务院的外国事务指南 (Foreign Affairs Manual) 來看,这个界定的范围属于机密信息。这份指南最下面写着,“如果申请人学习或研究的领域涉及到的信息不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民融合战略做出贡献,则不受这些限制,这一点由国务卿和国土安全部长在于有关部门和机构协商后已经决定,9 FAM 302.14-12(C)中未列出的所有领域都符合这一标准,因为它们不会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民融合战略以获得关键和新兴技术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能力。”然而,接下来的所有信息都显示“不可获取”。
Adam Cohen律师补充道,美国政府可能不会公开这个领域的列表,因为担心中国政府会试图规避这个列表。
对于限制和豁免的领域不明确的问题,程扬扬表示,美国制定政策的人本意上是想保护美国国家利益,但是由于没有理解中国的教育系统和社会体制内的资源分配问题,造成在政治对抗上把中国异化、妖魔化的局面。譬如,美国政府并不理解所谓的国防七子是怎么回事。而同时,在签证执行的问题上,签证官也拥有很大的discretion power(自由裁量权)。
“(制定政策的人)可能觉得这个学生去这个学校就是想当个兵。但是如果在中国教育环境长大,就明白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因为中国的好学校也不多,上个大学很不容易,高考也不是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包括分的专业。学校历史上和国防有挂钩,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学校是好的学校,有师资力量,可以念到就很不容易了。”程扬扬说。
中美关系下被政治化和边缘化的学生
马颖毅在去年出版的《雄心勃勃和忧心忡忡:中国大学生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成功和挣扎》一书中,讨论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里社会性的边缘化。
马颖毅对端传媒表示,除了边缘化,最近几年政治化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趋于严重,从签证政策,到对华裔科研人员的监察。其中,签证政策作为判断“政治化和边缘化”的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了中国学生能否去美国,能否留下工作。因此,最近几年,学生签证、工作签证,以及广义上的移民政策,都给中国学生带来了许多挑战。
她认为,签证问题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会让中国留学生增加焦虑,减少留学愿望。不过,这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美国仍然会成为中国学生的首选这个宏观大趋势。她在一篇发表于Sixth Tone上的文章中解释了原因,美国拥有许多世界顶级的高校,且在中国进入一所好大学的竞争远比美国激烈;此外,美国高校也向学生提供了许多权利,譬如灵活改变专业以及转校。
如今,尽管对诉讼抱有希望,陈辉心底里认为,对于撤销10043总统令最有效的方式是中美政府谈判。在他看来,由于民众的基本盘不变,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并没有本质区别,对中国政策的方向不会改变。
但在这几个月里,更让人焦虑的是未知的答案——在官方出面发声中被燃起的又被熄灭的希望,“到底可不可以撤销”。
7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了“5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美签证被拒”的提问,表示:“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7月26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谢尔曼在天津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举行会谈。中方提出了两份清单,其中,重点个案清单里提及了“中国部分留学生赴美签证遭拒”的案件。据BBC报导,此次会谈中中美分歧仍然巨大,双方关系的改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陈辉想起来,当自己这个群体开始出现在公开报导后,微博上出现很多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的评论,甚至是在关于外交部回应的帖子下面。譬如,“别人不让你去就别去了”,“中国不好吗?干嘛去美国留学”,“那么乱的国家还敢去,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还是感到有些后怕。
他希望,被拒签的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画面能更丰满地出现在中国、美国和其他地区的读者面前,而不是新闻里被聚合起来的一个简单的数字。在给人带来麻木的数字背后,是少数群体中的个体身上那些不被理解的故事。
“还是应该更加包容一些,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陈辉说。
尾声
2月底,在与美国博士后导师的协商下,陈辉得到许可,借用了导师的一位在瑞士的朋友的实验室,并在3月1日开始为美国实验室远程工作。
陈辉的博士后项目受到了瑞士政府奖学金资助,政府鼓励在瑞士工作或者学习过的人去瑞士以外的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因此,原则意义上不允许在瑞士境内开始项目的进行。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陈辉被允许在瑞士境内进行最多6个月的研究,最晚必须在2021年8月31日之前离开瑞士。
陈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7月份申请了第二次签证。他想给自己、瑞士基金会、以及美国教授一个最终的答复。他还带着美国教授帮他写的一封很长的证明书,上面提及了陈辉的研究项目对人体健康和研究COVID-19的贡献。
陈辉还记得,面签的时候,准备的材料都没有用上。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被拒绝了一次还要来。“他(签证官)说,只要10043号令还在,就没法给我签证。他也觉得非常抱歉,但确实不能给我。”
两次被拒签后,陈辉决定不去美国了,接下来的一年全程在欧洲完成博士后项目。他的导师是专业领域内非常资深的一位教授,在欧洲有很多合作的实验室。陈辉称,9月可能会去荷兰,借用欧洲实验室与美国导师进行远程合作。
但这样远程合作非常不便利。虽然导师会寄过来一些材料,但陈辉觉得,无法当面演示和指导的形式很没有效率。又因为无法使用美国实验室的仪器,他不得不修改之前申请博士后时的研究计划,做了很大的改变。再加上暂时借用了别人的实验室,不能完全埋头只做自己的研究,陈辉又和欧洲的团队合作了一个临时增加的小项目。
“我远程在别人实验室做guest,有时候融入实验室还是稍微难一点,大家不是很愿意要跟你合作,他觉得你在这太短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做尝试,”陈辉说,“感觉两边都有联系,两边我都可以去认识一下,但是两边都没有归属感。”
对于博士后结束后的规划,陈辉打算去高校当老师。他喜欢做研究,也喜欢教书,在瑞士读博士的时候,他曾指导过11位学生。至于以后去哪,他说不准,也没能提前计划,得看看哪个国家或哪个学校有提供岗位。
刘岩决定去英国华威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就读。“但我并不想读这些,否则没必要四年都在折腾转专业。”采访中,她多次表示对本科四年付出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感到惋惜。大一准备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考试,大二开始修读的经管学院双学位,还有在托福和GRE考试上付出的时间。“现在拿到的英国offer,说白了,我基本大学四年每天快快乐乐地度过也能拿到。”
拒签对林晓晓的打击很大。原本,在拿到的几份offer中,林晓晓已决定去其中一所藤校读统计学专业。就在三月,学院公众号还发了一篇关于她拿到多个海外名校offer的经验分享帖。在拒签之后的两周里,她陷入了极其低落的情绪,背着爸妈偷偷哭了两次,但这都被他们看在眼里。现在,她只能Gap一年,重新申请英国和新加坡的大学。
7月3日,林晓晓没有去参加毕业典礼,只是简单地办了退宿的手续。
“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林晓晓的母亲说。
留学生陈辉、刘岩、林晓晓为化名。
说入党的,现在大学入党有多难你们真的知道吗?一个班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会申请入党(希望在以后工作中有帮助),但是到大四有几个人能入党?当然,找关系开后门也能入党
无论这些政策合理与否,在科学工作者的角度看,必然有无辜的学生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只是在在真正间谍中占比多少的问题。文章里认为科学不等于自然,是政治产物的说辞令人汗颜……这句话如果给中共的立场辩护,能给一切的间谍行为合理化。学术本应是无国界的,我们也力求维护这种纯粹性。无论什么立场都好,烦请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合理的内在逻辑,也适用于评论里的许多人。
看到下面好多的評論,我只想説我爲什麽是華人...
回前几楼质疑中国学生为什么能做到领域最好的。这其实是学术界很正常的事情,比起导师,学生其实才是更贴近科研一线的。很多技术细节都会是学生更熟悉,导师主要负责方向上的指引。术业有专攻。
雖然晚了,但還不算太晚。
美国的做法显然已经迟了一步,早在20多年前民族主义激进演化前,相关部门就已经谋而先动安排了(深水鱼计划)。政府指示让红色先锋属性的学生或学者刺探收集相关机密资料,分批大量潜伏於实用部门关联企业之中。或许是西方文化对古老东方的过于好奇和愚蠢的友善,并不足以发觉赤色帝国美好表象下的可怖魂灵。这一切到现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正所谓势不可挡,时来运转。血色风暴已起,没有一个无辜的人可以逃脱。
列舉《國家情報法》就夠了:
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当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国家情报工作秘密。
国家对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的个人和组织给予保护。
如果學生們能理解美國政府的立場,就不應該起訴了
同樣,如果不能以美國利益的作優先考慮,那美國政府拒簽也是合理的
求而不得,反求諸己。
美国的自信心降低了
中國學生在整編文章內都沒有反思,自己或所屬群體對事件起了甚麼幫助。就只是想,怎樣才可達到自己目的,中美發生什麼事情都與已無關。華人深值文化基因的小農心態不改,去世界哪裡都融入不了。
"我坦白講,我們領域裏面,現在做得最好的是我們幾個中國學生。我比他(美國)做得好,為什麼要偷他的,」陳輝感到很憤慨" --說實話,想了一此,我還是不太明白他的邏輯:如果這個領域最好的是中國學者,那爲什麼要想盡辦法去美國。而且,“中國學生”而不是“中國學者”能做到領域內最好?另外,從報道技術層面看,這一個人的話語佔了過多空間,而其他不同類型和觀點的學生的聲音不夠
先不论美国政府做的对不对,评论区幸灾乐祸看着是真的恶心。
活該。佔著大陸的好處,還想享受國外的美?只佔便宜不吃虧?慾望真是醜惡,這些既得利益團體還把它粉刷得冠冕堂皇。惡心。
這不是挺好嗎?粉紅愛國大學生就該留在國內建設社會主義呀。
不要对独裁者提供尖端技术。北邮根据思科技术开发的gfw就是典型案例。
習近平的戰狼外交導致今日情況。
和是否是间谍无关,和意识形态有关,美国人知道中国学生从小到大的意识形态课程,也知道在这种非自由教育下以及无所不在的渗透和胁迫下中国留学生本身就成了高危人群
笑了求仁得仁
习近平大张旗鼓的称要加强军民融合,才是问题的始作俑者
那个行政令是很荒谬,但文里的人想用第一修正案起诉,是在搞笑吗?虽然【身在美国】的外国人也受第一修正案抱保护,但你们身在美国外、也不是美国公民,第一修正案关你什么事?不然中国宪法也管一管中国境外的外国公民好伐?申称花钱帮打官司的律师真的不是骗钱吗?真还不如施压让大学联合起来lobby拜登取消这个行政令有用
既然中共宣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那美国打压华为跟限制中国留学生都是合理的,因为你们都是颠覆民主的中共外围。只要中国没宪政民主的一天,这些待遇都是合理、合逻辑的。
如果是我活在牆國, 有機會我也想逃離。
但要搞清楚, 現在被別國拒絕, 責任是在牆國, 不要哭哭啼啼的訴說別國不公。
我看到有好几位朋友评论他们是党员学生,但报道里并没有这个信息诶。我个人感觉被拒签的2000多个人里党员的概率还是相对比较小的,我身边大学期间入党的同学真的不多,一个班就一两个,一个学院可能几十个,但不知道其他学校情况怎么样。现在大部分人还是共青团员的身份(和党支部相比之下,团的存在感就弱多了)。
//「我坦白講,我們領域裏面,現在做得最好的是我們幾個中國學生。我比他(美國)做得好,為什麼要偷他的,」陳輝感到很憤慨//
笑死,那去甚麼美國
这还得感谢宪政民主的美国让你们有通过司法来审核总统的决策,即便你们不享有美国公民的权利。反过来面对中共的专制,你们敢吭声么?在校时爱国入党,毕业后却想赴美,本身就是虚伪。
你要求他们批评ccp和要求他们自杀没区别,国安法后香港什么样你们都知道,而他们面对的压力是成倍的,来源于房间里的大象,也来源于周围的人。
本来打了很多字,但我现在觉得我不想解释这些原因了,我只想说一句简中繁中舆论场都是粪坑罢了,没有共情只会攻击,就别互相比较谁的粪坑更臭一点了。
@madlex 我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法輪功那個搞三退就是坑人了啊。不只要付費,而且還不知道管不管用。其實你去任何一個司法機構在法定證人面前申告就可以成為證供了,不用把辮子留給某些非官方團體。
我懷疑這批留學生除非鐵了心要留在美國生活不再回國了,不然就肯定害怕留下證據的話回國會被追討。魚與熊掌,哪能兼得?
@iRobinYan
為何舉證責任在學生這邊?因為是學生要去美國啊。
一個人有多種人權,但從來不包括去美國就應該讓其入境。若果是基本人權,則有人要剝奪此類權利,必須由他提出足夠理由。若果非基本人權,一個人要去美國,則作為等價交換,必須由其本人付出代價取信於美國。好比你要開小食店,必須由你以各種方式向政府證明你衛生消防等等無問題,而並非由政府來考慮“憑什麼你不可以開小食店”。
另外,你仍舊未回答實際操作上的三個問題該如何解決。當然,你可以當美國政府蠢蛋,容許留學生拜託中共出具“不做間諜”之聲明。當然這樣做一是辱華,二是不如請法輪功搞“三退”聲明簡單,你估下留學生會不會配合。
愛國是口號,赴美是生活。對於中國留學生,應該一律嚴打。
@c_c
違憲審查密度有低中高,視不同審查客體而論,這是個大一憲法課問題,就算在台灣,法官也可對法律層次以下的命令進行違憲審查。我個人偏愛黃昭元教授,可以去購買他的書來看看,如果有興趣的話。
「总统履职行为的违宪性审查在美国是很薄弱」
先不論薄弱的標準為何,其實很好奇美國的違憲審查在民主國家尤其總統制國家的難易程度如何?看過ACLU(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去幫忙打各種違憲官司的紀錄片,反而感想是美國違憲審查(相較於台灣)好容易,誰都可以提而且各級法官都能進行違憲審查,而且進程速度好快
說什麼可以自證不是間諜都是廢話,要怪就怪中共馳名中外的地下黨經驗。
美國憲法當然是保護美國公民的權利,不包括非美國公民。美國政府有權力不給任何人簽證,這是一國主權。
如何證明若老共要他聽話,他有權不聽?誰信
老實說,美國這政策是forward-looking的,是針對了中國情報體系在中國血統民族主義下的運作特質。
簡單說,就是中國當局派出的間碟,並一定是專業人員,而是會透過領事館及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組織,長期和移民和留學生保持一定接觸,然後視需要策動他們為母國效力。
這種情況下,今日沒有正式聯繫的人,明天也可以變成間碟,平日根本不是間碟,有其他正當職業的人,可以在某單一事件中出賣情報。
這種事,各國都有做,但中國政府因為其社會控制力強,加上中國移民和留學生濃厚的抱團及支持母國風氣,令這類「非傳統情報搜集」特別常見。
美國政府的政策,其實就是一刀切,凡是稍有嫌疑的人,都不願意開放給他們入境工作。
而且依照你這種想法,恐怕從建國以來,美國的制度一直都是下沉的。事情不是這樣分析的,這種草率的分類法甚至也不能叫分析。
你的第一則留言就不是在討論這個問題啊,這些都是你剛才被指出邏輯漏洞後補上的。沒有人輕忽你講的問題,但現在的你不是剛才的你。
从这篇报导看出美国的制度下沉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一个角度吗?批评美国就是在赞扬中国吗?这种惯性思维才是莫名其妙。
“美国的制度到底比中国好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的角度很多,越来越多的坏政策只会让这样的角度减少,而这种对制度的侵蚀正是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原因。美国这样的坏政策近年爆发了很多,而纠偏机制又不一直运转良好。更重要的恐怕在于这不完全是一届政府的原因,而是产生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土壤同时催生了这些政策。
当然,另一种观点是,只要有更差劲的,那就不应该讨论这种问题,不然就是在替另一方辩护。
藉著美國制度的自由開放大舉集結興訟,卻對自己本國政府的盜竊實行不聞不問。自始至終是中國政府本身將學術領域政治化,比如文中提到的千人計劃,人贓俱獲。這些留學生不去找始作俑者解決問題,反而罵起受害者政治操作不透明,這邏輯我看不懂,或許他們也不想懂。
广义的民主价值包括法治,而随意且专断的政府行为是与之相悖的。我认为这是民主之所以区别于民粹的很重要的一点。
@iRobinYan 被質疑了、被論破了,就東拉西扯,開始講對方「情緒太多」、「別給我安立場」。好,我們就來看看你一開始講什麼:「美国的制度到底比中国好在哪里」、「如果两种制度在越来越多的关键问题上都“殊途同归”」,看到這段話,我就立刻指出哪裡比較好、並沒有殊途同歸。然後你就說你只是在討論這個政策本身。嗯......不確定是我閱讀能力的問題,還是你表達能力的問題,至少留言紀錄都還在這邊,就自有公評吧。言論自由,還是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的,自由的是可以發表言論,不是保障你發表之後不被批評指正。
笑出鹅叫。有些人每天不拿美国民主衰退出来说事儿就吃不下饭是吧?说美国民主制度下沉倒也是实话,不过虽然美国在2020/2021年《世界自由度报告》中指数下降了3分只得了83分(满分100),但中国总共只得了9分……珠穆朗玛峰高度下降了十厘米确实值得注意,但——中共的极权专制制度?怕不是已经在马里亚纳海沟了,正等着瞧它什么时候会沉到海底呢。毕竟连天骂美国制度的乔姆斯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存世上最接近自由至上主义的制度模式……比什么不好,非得跟美国比自由民主……
@iRobinYan 你好像才是情緒太多那個,我比較想知道,整件事情哪裡不民主了?
期待那個所謂「ANB學術無國界」網站也能看見中國對學術領域的限制與不自由,不然取這個名字就太可笑了。
看著這群人對外國政府用要求的語氣大呼小叫,對自己國內卻輕聲細語的希望祈求,真的有嚴重的違和感。
为什么举证责任在留学生这一侧,尤其留学生个体与美国政府的力量完全不平衡,而这些举证要求又极其苛刻。
被迫代言國家的失語人:中國人。
話說當朋友跟我分享眾多中國人網路上說,看到阿富汗就覺得生在中國真好,我回應:我這週才在深感不是生在中國真好呢。
第一,於中國公民有義務配合情報機關的情況下,這些留學生如何保證自己受到共產黨壓力下可拒絕爲其服務?
第二,這些學生或多或少參與過各種“統戰組織”,如何保證其不為這些組織服務?
第三,共產黨一直有以“指示”進行管理之傳統,譬如“主動抵制”“主動下架”之類行爲。如何於此類不留證據情況下分辨出誰是間諜?
希望有人可逐一回答以上問題,並提出具有操作性之解決方案,否則對行政令之反對,只不過是道德上廉價的自我滿足而已。
对,你也不是真的在问。我比较制度是因为这个政策显示了美国的制度在下沉(贬义)这一趋势,而你非要给我安一个立场好批判我。情绪太多了。
@iRobinYan 沒人覺得這個政策完美無暇,但在美國的制度下有自我改善的可能。先立旗的是你,是你先硬要比較中國跟美國的制度,我就回答你不用比了,根本沒得比。就不用說什麼更深入的違憲審查跟監督總統職權了,請問一下中國這方面的制度在哪?沒關係,你也不用回答了,我也不是真的在問。
呵呵,这已经是第二次树立稻草人为辩而辩了。我可没说制度已经失败,我说的本来就是这个政策的失败,因为它在腐蚀产生它的制度。当然这个政策的诞生也说明了制度的弱点,即对于总统履职行为的违宪性审查在美国是很薄弱的(特朗普本身就是这方面很极端的例子)。美国各届总统用国家安全的黑箱装入各种可疑的政策也不是第一次了。
制度上确实有通过诉讼的方式来改变这个政策的可能,但是文中也说了,困难重重,特别在现在政治氛围下,真正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团体似乎并不想公开表态,私下介入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效果。
其实更有趣的是这里的评论充满了情绪。对一个政权的怒气发泄在被这个政权统治的人身上。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评论其实是在要求完美受害者:只要能找到他们的瑕疵,那他们就不值得同情。只能理解为立场先行的评论。
堂堂正正中國人為什麼跑去舔美帝屁股😅
待在國內不好嗎
中國學生檢討美國政府歧視、檢討美國大學做得不夠多、檢討簽證官不看他們提供的材料,檢討了這麼多,就是沒有檢討自己的中國政府歷年來的戰狼行徑,說明了這些中國學生也至少默認同意中國政府的行為,因此這些人的遭遇也就不值得同情。
“陳輝認為美國很虛偽地追求政治正確,沒有思考那些支持行政令的理由到底成不成立,到底有沒有考察過中國高校的實際情況。”
這種智障還是趁早放棄研究的比較好
@iRobinYan 「预防以及补救这种随意和专断恰恰应该是美国的体制本应优于其它体制的地方」,是啊,陳輝等人能進入司法體制主張自己的權利,甚至透過媒體把這個聲音傳出來本身,就是美國制度優越的證明。況且這事件還是進行式吧,你無法斷言結果會怎樣,制度正在調整自身,別用一種制度已經失敗的語氣混淆討論。
平时最爱讲国际关系、大局意识、各种大词空话的人,似乎从来没想过把自己的逻辑代入其他国家。这要是哪天换成中国拒绝了非洲兄弟的签证,他们估计也是双手双脚赞成的。
呵呵,既然说学术无国界那中国的高校不应该封杀西方的人文教育,不能只有马列而是应该有斯特劳斯、柏林等等。就像你芝麻人能在台湾日本美国举五毒旗,但我等自由人不能在天安门举青天白日旗旭日旗星条旗。现在这些国家禁止芝麻人举五毒旗,就气急败坏跳出来说侵犯自由举旗无国界云云。毕竟芝麻人又跳又叫搞双标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事了,如不从本质上脱脂摆脱束缚自身的愚昧无知自大蛮横被西方锤死就别怨人下手太狠,那是你脂人应得的报应。
造成当前这种局面的最大罪人毫无疑问是习近平,中美学术交流几十载,为什么偏偏到这个时候会发生这种事情?习近平抱着让中国「复兴」的梦想,希望自己在历史留名,却偏偏所有的才智仅限于政治斗争领域,把中国一手好牌都打烂了,对内鼓动沙文主义,对外战狼出击,净搞阴谋阳计。别的国家不防你防谁,还指望签证官对每一个留学生都做深入政审?
我認同文中網民的回應:為什麼不留在中国貢獻國家?這些學生理應是共产党員,既然他們聲稱不是間諜,為什麼要一直到西方國家受到荼毒呢?整篇文章,受訪學生連說一句中国的壞話也沒有⋯⋯
就如香港民主派可以證明自己不是港獨危害國家安全,但共产党根本不聽⋯⋯請這些學生不要抱怨了,至少你們並不是困在監獄。
簽證被拒了,你怎麼這麼熟練?
文中的陈辉同学,谁来告诉我他这种智商是怎么混到博士的……
也许用关塔那摩来作类比更合适。并不是因为它影响的范围小、人数少,还有可能关押了一些真的”坏人“,它就不是美国民主的污点了。
哦,因为这并不是滑坡谬论。我想驳斥的是面对一种侵蚀民主价值的政策,因为它影响的范围小、人数少,而用“资源”“成本”来辩解的论点。如果觉得不伦不类,那是因为容易有一种心态,即“投票舞弊”看起来严重侵蚀民主价值所以自然要严防死守,而“用不合适的标准来限制外国人入境”看起来不严重侵蚀民主价值,所以多坏的政策似乎都不如节约成本重要。
对这项法案的诸多质疑可能已经被(特朗普以外的)决策制定者考虑过了,他们认为美国可以承担它带来的损失,因此想要推翻可能会更加困难。换而言之,对于他们来说撤回这条法令反而才有可能是非理性的,是受到政治正确的压力之后才会做出的决策。
但是当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很难再以这样中性的角度来看问题了,所以不应该去嘲弄这些政治角力之下的受害者。当你被拒签的时候,你也会难以接受。
@iRobotYan 不是太懂你想表達什麼意思,投票舞弊人數少本身就因為在投票時有各種防舞弊設置。選舉時耗費的資源也不是主要為了防舞弊。你這一個不倫不類的滑坡謬誤真的是讓人不明所以。
中國學生都說自己很可憐
但中共政府派了多少間諜
偷歐美技術和科研成果?
多少中共黨員甚至有軍方身分的人
混進美國學術機關當研究員?
如果不是要偷技術竊取情報
何必偽造身份證隱瞞中共黨員跟軍方身分?
中國學生說自己在台灣沒健保被霸凌
請問台灣學生去中國留學
難道沒有不時被逼著政治表態?
中國人在國內不敢吭聲
去國外倒是要求起平等人權?
从现实的角度而言,美国没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去好好组织选举投票吧。就那么些人造假,多几个不多,少几个不少。
我说得极端了一点,但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以”成本和资源“作为出发点,那民主制度并没有什么优越性。
從現實的角度而言,美國沒必要冒風險和耗費資源去辨別哪些國防七子的留學申請者有洩漏重要情報風險吧,就幾所院校。多幾個不多,少幾個不少。
我从来没有宣称美国应该「100%開放國境」。事情不是只有0或者1,黑或者白。保护国家安全并不等价于第10043号总统公告。这篇文章揭露的问题是这个公告的随意和专断,而预防以及补救这种随意和专断恰恰应该是美国的体制本应优于其它体制的地方。
被捕的访民:“我可以证明我不是非法上访,但他们根本不看”
“我坦白讲,我们领域里面,现在做得最好的是我们几个中国学生。我比他(美国)做得好,为什么要偷他的,”陈辉感到很愤慨,“他如果说我是Spy(间谍),我可以用材料去证明我不是,我之前也没有跟军队有什么联系,但是现在问题是,他们根本就不看我们的材料。”
你都这么牛逼比美国做得好了还来干什么啊?让美国人去你们那儿留学呗……🤣
未來回顧歷史時可能會發現,那個行政命令是川普政權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文中受訪者陳輝說「我比他(美國)做得好,為什麼要偷他的」,雖然知道可能只是氣話,但講這種話就讓人很難同情他。文末也提到,他最後也還是需要實驗室的資金、儀器和材料,以及同儕間互相切磋的討論風氣等無形資源,這些都是你留學的價值,跟你個人做得好不好無關。退一步來說,他懂得去批評美國政策,是因為美國有這種自由,那他有看到背後真正在阻撓他個人理想的那個國家嗎?這種看不清世局的一介科研者,也不過是萬千凡人之一,沒什麼好同情的。
確實點進來看的意願並不大
回一下下面網友@iRobinYan :你說「“民主”应不应该用“不民主”的方法来保卫自己」,所有民主國家都會保護國家安全,開放留學生與否是一種政策選擇,什麼時候「不跟專制國家往來」變成不民主了?你顯然把「100%開放國境」跟「民主」兩件事混淆了。
你現在不是間諜,但是有天你會變成間諜,因為你是中國人,是有義務變成間諜的,只要黨和國家需要你的時候。想想看你還留在中國境內的家族親屬人脈網路,黨會提醒你的。
总体来说,被一刀切拒签的留美学生群体确实是很无辜的。在中国,部分出去留学的硕士只是为了要一个文凭,或者说是为了更好找工作(无论是留美还是回国工作),在他们认知里,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要去窃取什么机密文件,这种事情就不可能发生,就好像“自古以来”、“历史告诉我们”这种中共传统叙事一样,taken for granted。所以在他们自己看来,这个指控对他们来说的的确确算是一个污名,这可以理解。
這篇文章重頭到尾只看到一班看似無辜被取消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對美國政府、對特朗普行政命令的控訴。
他們沒有澄清自己有沒有加入過共產黨或任何相關的組織。他們沒有否定自己會把學術研究成果傳回內地。
這只是個Yes/No的問題呀,連這個也不敢提及,只敢說美方對他們不公,可憐。
回中國吧!在黨的樹陰下機遇處處!為甚麼要出國?在中國進行科研很失禮你們嗎?
让什么人入境,给什么人签证,纯属美国内政!外人不得干涉
这样的政策并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微观上从学术交流或者科研院校及留学生自身的角度自不用说,即便是宏观上,这样的政策也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美国的制度到底比中国好在哪里。或者更“偏颇”的说,“民主”应不应该用“不民主”的方法来保卫自己。如果两种制度在越来越多的关键问题上都“殊途同归”,那为什么还要保卫所谓的“更优秀”的制度呢?
不知道(准)留学生争取自己“权益”的时候有没有想起一句话:不要干涉别国内政
過往很多人入境時不是想來當間諜 但到掌握關鍵技術時才被強國威迫利誘而成了間諜
既然英国的大学offer这么好拿,刘岩为什么不延迟一年再申请商科专业,何必硬要读自己不感兴趣的教育学专业呢?作为一个教育学毕业的学生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太好,如果你对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没有兴趣,只为了拿一个文凭又有多大意义。
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太渺小
真的很同情这些留学生。我在美国已经工作六年,虽然大学毕业起就任职于小粉红痛恨的美媒,但这些年我对中美政府都已厌烦透顶,幸好终于可以调职去加拿大。以中国政府硬碰硬的外交方式和做派,签证问题绝不可能缓和,任何美国总统都会以国家利益为先,移民这个群体本来就是被动的,要知道你是外国人啊,美国政府对你说No一点问题都没有,拒签就当成人生中难免的挫折吧,此路不通就换条路,哭也没用。另外,少了中国留学生的贡献对美国的确影响真不大。我们只是时代洪流中的小虾米。去了这么多地方,我其实还是最想回到自己家人身边。
廣東話有句話叫做「有殺錯,沒放過」。人只能證明自己現在、過去是什麼,但很難保證自己將會不是什麼。美國政府反正也不缺人才/資金,要區分誰是誰不是間諜的成本太高了,乾脆杜絕一切Stem專業的中國人來美留學,做法是激進,但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只能慨嘆自己生不逢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