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披露教育部报告:台湾大专“新南向专班”乱象横生

赴台湾攻读一个学位,得被剥几层皮?教育部冲绩效、大学领补助、仲介“三头赚”,来自东南亚与南亚的产学合作专班学生,成为了新南向政策的牺牲品。
“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在台湾风风火火的开设,开放招生才两年多,台湾各大专院校共开出325个专班,教育部统计,目前共有来自18国、5000多名学生在台湾就读新南向专班。
台湾 教育

【编者按】:“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开放招生两年多,台湾教育部统计,各大专院校共开出325个专班,目前共有来自18国、5000多名学生在台湾就读该专班。端传媒独家掌握一份教育部于2018年进行的内部查核报告,查核对象包括全台共30所公私立大专院校、超过80个专班。根据这份报告,端传媒整理、揭露八大乱象,并访谈专家、教育部人士,试图厘清乱象背后的逻辑。端传媒持续追踪个案故事,若有学生、教师或教育人员愿意受访,请与端传媒联络:editor@theinitium.com。

“为你量身打造专业技能培训及企业实习,以台湾优质的技职教育与丰富的企业资源,实现你留学和海外就职的梦想!”这是台湾教育部近年打造“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喊出的招生宣传口号。

口号背后的官方立场是这样的:“为促进国际文教交流,宣扬我国高等技职教育,并配合新南向国家产业需求,教育部鼓励技专校院扩大招收国际学生。”2016年,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总统大选期间提出“新南向政策”,主张若上任,将和东南亚各个国家建立更深厚、更多元的关系。蔡英文当选总统后,很快成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编者按:新南向国家包含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汶莱、柬埔寨、寮国、缅甸、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从教育、经贸、科技、观光等层面,企图加强台湾与东南亚等国家交流。

2016年8月,时任教育部次长林腾蛟在“新南向政策教育论坛”中宣布,教育部预定编列新台币10亿元,用于增编新南向奖学金、鼓励大专到东南亚交流。这项政策仿佛美丽糖衣,吸引大量东南亚、南亚学生来台就读。截至目前,教育部共开出325个专班、核定1万1710个名额,供大专院校招收新南向国家的学生。残酷现实却是:政策推行两年后,在双方语言隔阂、信息不公开对等、校方没有作足准备的情况下,屡屡爆发争议。

今年3月,立委张廖万坚召开记者会指出,育达科技大学在去年4月与9月间,透过仲介代办“中华飞世文化教育发展协会”,招揽两批人数约50名菲律宾学生来台。学生到了学校后,被迫签署“工读计划协议书”,一旦学生拒绝工作安排,就得“自愿退学”;学生若对外公开工作内容,还得赔偿新台币50万元。张廖万坚转述,学生每天傍晚下课后,被安排到地砖工厂上班,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时长达8到12小时,明显违反外籍生一周工时不能超过20小时规定。

去年12月,立委柯志恩也曾指出,醒吾科技大学利用新南向产学合作专班政策招收印尼学生,结果学生每周只有周四周五上课,其余时间被游览车载到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包装三万片隐形眼镜,学生累到没有体力上课。与此同时,业者竟还得意宣称外籍生比外籍劳工“好用”,柯志恩形容,新南向专班俨然成为黑心业者的“犯罪温床”。

新南向专班学生的“台湾梦”,是如何变调的?究竟,当这群年仅17、18岁,怀抱著求学梦的东南亚学生,透过仲介和银行贷款筹措旅费、学费来到台湾之后,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如何?据教育部针对106学年度第二学期(2018年2月至7月)所做的“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查核报告”,端传媒统整了八大乱象。

乱象ㄧ:师资专业与开设课程内容不符

根据这份查核报告,多笔资料显示,校方安排的师资专长与开设课程明显不符,其中又以华语文课程并未聘用具有华语文教学执照的老师最常见。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某教授为“企业管理博士”,研究领域专长为组织管理、财务分析,但却开设“生活实用华语”;圣约翰科技大学聘请一名教授专长为“运动生理学和体适能”,开课名称却是“华语文训练”。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明新科技大学以及万能科技大学的专班,教师没有教育部认可的华语文授课证照。

醒吾科技大学则出现一名教授的最高学历为中文所博士班,却开设“行销物流概论”与“企业文化伦理”课程。校内另一名教授为工程科学博士,专长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开设必修课程却是“应用英语”。而在圣约翰科技大学,一名教授明明是财务金融所博士,却开授“台湾文化”课程;另外一名专长为管理科学的教授,却负责开授“英文”课程。黎明技术学院则出现教授为国防科学研究所博士,开的必修课程却是“视觉传播英文”。

此外,侨光科技大学一名教授是应用力学所博士,研究领域为气压控制、机电整合,却开了一门体育课。根据这份报告,当教育部负责访视的督学询问校方为何如此安排?得到的回复却是:“教授在专班开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关心该班学生在台湾是否适应。”

乱象二:学生普遍透过仲介代办入学

报告显示,新南向学生在来台就学前,必须缴交1200到3500美元不等的代办费。例如:圣约翰科技大学专班学生被收取3500美元代办费、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代办费为2500到3500美元、明新科技大学代办费用约3100美元。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透露,学生一旦无力全额支付,便会透过仲介公司向银行贷款,来台就学后,再逐月偿还这笔费用,平均每月分期付款约5500元到7500元不等台币。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苑科技大学的信息管理系国际学生产学合作专班,学生缴交的代办费,甚至还因为性别出现显著差异。根据访视委员调查结果,女学生代办费用介于1700元美金到1900元美元间,男性学生则介于3000到3300美元。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落差?高苑科技大学主秘吴上立接受端传媒访问时解释,专班学生代办费用出现性别差异,主要是因为女学生主要来自南越、男学生来自北越,“因为(生源)地理位置不同,所以代办费用行情也不同。”

立委洪慈庸办公室主任杨青霞指出,学校透过仲介招生情况普遍存在,光是在这份报告中,30所接受调查的学校就有15校出现这种情形,占了50%。这也显示,即使教育部对外三申五令,禁止校方透过仲介招生,实际情况却有如掩耳盗铃,校方没有能力自行招生、教育部更没有妥善的监督查核机制。

然而,教育部技职司长杨玉惠认为,正如同台湾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也会付费寻求代办协助,东南亚国家代办文化盛行,举凡申请任何文件都习惯透过代办,出国留学自然也不例外。但她表示,代办费用应该要合理收取,学生来到台湾就学后,更不应该持续按月收取代办费。

全国私立学校产业工会理事长尤荣辉建议,教育部可以仿效其他国家招收境外学生经验,到重点国家当地以官方名义成立高等教育交流中心,例如德国的DAAD(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提供有关在德国留学及生活、入学条件、德语检定考试等相关信息。让当地学生能够有值得信赖的管道,得知台湾学校的招生信息,避免学生在信息不对等情况下,无端遭到仲介公司“剥皮”。

乱象三:未依照课程规划授课

除了教师专业与课程内容不符,校方未依照原先提出的课程规划授课情形,亦履见不鲜。报告指出,明新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技系专班,原定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必修课“微积分”与“普通物理”,最后却没有开设;勤益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专班,也未依原先规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必修课“机构学”;高雄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管理系专班,则因学生人数较少,将春季班与秋季班学生合并授课。

报告亦显示,多校的状况类似、回应却不一致。例如,明新科技大学回复:“原本规划大一上学期在校上课、下学期到厂商实习,但因教育部发函表示学生大一均不可以实习,所以课程有所异动。”

勤益科大则称,为了“强化及提升学生华语能力”,将原定上学期开设的课程挪至下学期。高雄科技大学则称,根据春、秋两季专班的课程规划表,包含专案管理、产业分析与创新、资料库系统等课程皆为选修授课,所以“合并上课对学生学习没有影响”。

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指出,教育部在“补助技专校院办理产学合作国际专班申请及审查作业要点”里开宗明义规定:“为养成各专班所需技术实作能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应配合实务课程需求,提供学生在台实作场域。”然而,实际上,多数专班产学合作对象,与课程专业没有直接关联;例如有学生到台湾念的是外语专班,实习工作却是“组装家电”;有学生念的是资料科学,实习内容却是“组装运动器材”。

高教工会青年行动委员会代表张郁也耳闻了诸多乱象。他指出,学生招进来之后,校方应依照计划安排授课,以保障学生受教权益;但他却曾听闻,一所学校除了未依规划授课,甚至还有学生原本报名就读机械系专班,念了一学期后却被学校转到企管系就读;该学生好不容易适应后,下学期又被校方转回机械系,造成学生适应不良,学习进度难以衔接。

乱象四:学生到工厂轮班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开班规范”,学生在就读大一时,应以基础技术理论、华语课程及校内实作课程为主,不得采密集性上课。校外实习课程则应以“逐步渐进”方式开设,杨玉惠解释,校方应先安排学生熟悉作业环境与生产线流程,再让学生独立上线操作,以免发生学生尚未娴熟技术理论就到企业实习情况。

针对四年制的专班,教育部更明文规定,校外实习必须从大二开始才可以推动,四年总计最多36学分,一学分最多“实习”80小时。而在二年制专班中,学生自二年级下学期可以到校外实习,最多实习学分为22学分。

但这份报告显示,侨光科技大学设计与信息学院电脑辅助工业设计印尼国际专班学生就被分成A、B两组,一组19人。A组星期一到星期三中午到校外“工读”,星期三下午到星期五回学校上课。B组学生则相反,星期一到星期三中午在学校上课,接下来两天半则去校外工厂。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朝阳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国际学生产学专班,台面上,校方的“产业实务与实习”课表安排在星期三下午第七节到第九节,实际上一半学生周三周四到工厂工读,一半学生则是周五周六前往“接棒”。

前述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端传媒记者,事实上,高比例的新南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已经在校外工作,一周仅有二到三天待在校内上课。此外,多所学校明目张胆直接把学生分成两批,一批在校内上课时,另一批就在工厂上班,两批学生轮流往返学校与工厂,学生作息并非以上课、学习为主,而是“配合工厂生产线轮班”。

乱象五:语言隔阂

检视这份访视报告,不难发现语言成为了学生和教师、工读或实习单位间的沟通障碍。由于多数学校在招生时,并未设定英语或中文程度门槛,导致学生来台后,校内课程主要以中文或英文授课,学生一旦语言程度不足,坐在台下宛如鸭子听雷,尤其在专业课程上更是吃力。

例如,崇右影艺科技大学观光旅游管理系国际学生产学合作专班,即使班上有聘请辅导员与“中文程度较佳的学生”协助担任课堂翻译,但有学生反应,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仅约五、六成。

张郁观察,新南向产学专班最大问题在于“老师普遍不会东南亚语”,甚至部分学校老师连英语授课能力都有问题。如他就曾听闻,有老师不知道上课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干脆到网路上下载东南亚语发音的教材,直接于课堂播放。

即使部分学校聘有来自同样东南亚国家的辅导员协助翻译,但辅导员通常工作繁忙,难以随时应付学生需求。他认为,在新南向学生高度依赖来自同样母国辅导员的情况下,教育部应该明定出辅导员的生师比,否则光凭现况,一名辅导员根本无力负担数十名学生的各种疑难杂症。

乱象六:校外工读缺乏基本保障

教育部规定,就读新南向专班的学生来台后,每周可以合法打工20小时。然而,据高教工会了解,学生在工厂超时工作时有所闻,加班未领加班费更是常态。访视报告中也指出,包含明新科技大学、致理科技大学、景文科技大学、德明财经科技大学等校,皆无法出示学生校外工读劳保投保情况;部分学校还出现学生工读薪资未达台湾劳基法所规定的最低标准。

根据劳基法规定,2018年法定最低月薪为2万2200元、最低时薪为140元(编者按:现行标准为最低月薪2万3100元、时薪150元)。然而,报告指出,勤益科技大学有学生反应工读时薪分别为新台币115元与120元、龙华科技大学也有学生工读薪资未达140元。嘉南药理学院专班学生工读薪水则是以半月计,基本工资预设每月1万1000元,还得扣除给厂商的新台币500元交通费用。

部分人士批评,新南向专班学生“假留学、真打工”,并非真心想来台湾念书;但张郁认为,假如学生来台湾只是单纯为了赚薪水,大可直接来台当移工,没必要透过留学管道,工作赚钱之余,还得额外缴交学杂费。

“假如工作环境合理,学生自然乐意在得以兼顾课业情况下,一边学习一边工读赚取学费,到工厂实习累积专业技能。”尤荣辉观察,多数东南亚学生来台就学都会有工读需求,但校方该做的,应该是提供学生合理的薪资与保障。

乱象七:校方无力提供急难救助

在庞大经济压力之下,一旦学生无力按时缴交学杂费、住宿费,甚至连生活费都不够时,某些学校会提供学杂费减免或分期付款外,亦有校方无力额外提供急难救助。

例如,查核报告发现,元培医事科技大学的学生表示学费、住宿费过高,生活费也不够,怕未来无法负担,虽然和学校申请,但当时尚未被处理。校方则明白对教育部访视委员指出:经询问会计部门后,无法提供生活费不足的专班学生即时救助,但可以提供学生“一个月的免费便当”。对此,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国际中心主任康瀚文回应端传媒:“希望学生如果生活上有困难尽量提出,只要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学校都会尽可能协助媒合工读机会。”

张郁表示,根据目前新南向专班课程规划,学生通常一个礼拜只会有两三天真正待在学校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工厂工作。他认为,校方应该依照学生实际在学天数,提供等比例的学杂费减免。否则表面上看似新南向专班学生缴交和台湾学生差不多的学杂费,实际上学生却是在工厂付出劳动力的同时,还要缴钱给学校。

乱象八:学生失踪或未出席

在种种乱象之下,专班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甚至出现翘课或失踪情况。根据教育部统计,新南向专班学生前后共计有8名学生通报失踪,如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有两名学生失踪,健行科技大学也在访视委员前往学校抽查时,发现多名学生缺课。

针对元培有两名学生失踪,康瀚文表示,经通报后,由警察单位协助寻找学生,“校方无法确定后续状况”。他并表示,今年初,该校有另一名学生在学杂费住宿费还没缴清情况下,自行购买机票,待校方联系上时,该名学生已经出境回到母国。

杨玉惠表示,新南向专班学生是持留学签证来台,如果真有课程或生活上不适应之处,教育部可以辅导转学。但如果学生不愿继续念书,想转而在台湾工作,也应重新办理签证。

“会有新南向学生失踪,表示台湾学校提供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与学生们原先的想像出现极大落差。”张郁直言,教育部应从根本改善专班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们不是遭到仲介夸大其词的宣传欺骗,导致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无奈选择逃跑。

乱象背后的经济逻辑:陆生退潮、少子化大学退场

民进党政府上任后,两岸关系陷入冰点。其中,被视为两岸关系关键指标之一的陆生来台就读人数,根据行政院陆委会统计资料显示:包含攻读学位生与短期研修生,已从最高峰的105学年度(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的4万1975人,骤减到107学年度(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2万9603人。陆生联招会也指出,最新学年度核准的学士班招生名额,下探开放招收陆生以来新低,仅剩下800个名额。

另一方面,受到少子化影响,教育部针对招生情况不佳的学校祭出退场机制。根据目前《私立大专校院转型及退场条例草案》规定,若大专院校全校学生数低于3000人,或连续两年注册率未达60%,就有可能被教育部列入专案辅导学校,成为退场或转型的专案辅导学校。

张郁表示,台湾高校这几年来愈来愈仰赖境外学生作为生源补充,因此,当蔡英文政府从2016年520上任后,东南亚学生对于台湾教育部最大功能,在于“替换”减少的陆生名额。他认为,教育部若想将招收新南向国家的学生、作为长久之计,就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去支持大专院校,而非让本身就面临招生危机的校方,自行透过仲介委外招生。

尤荣辉分析,新南向政策原先立意良好,希望厚植台湾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产学合作专班可望培育专业人才,毕业后回到母国,更可提供当地台商运用。然而,当教育部“想在短期间内冲出业绩”、后段私立学校生源需求孔急,“明明没有能力却又想招生”,最后牺牲的,就是东南亚学生的权益。

“(经济)情况好一点(的学生),搞不好还可以寄钱回国补贴家计,学生自然很向往。”尤荣辉指出,没有能力与管道招收东南亚学生的校方,委由人力仲介管道引进学生。由于东南亚学生普遍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仲介便宣称就读专班“可以拿到台湾学位又可打工”,鼓吹学生“不必花大钱也能拥有学历”,往往成功吸引学生报名。

尤荣辉表示,当校方招揽东南亚学生来台后,在语言隔阂下,为了让学生有能力缴交学杂费,校方持续“把学生丢给委外人力仲介公司”,由对方安排学生工读与实习单位。一旦学生在工厂遇到被雇主压榨状况、向校方反应,通常也只会得到类似“去跟仲介谈”、“有钱赚已经很好了”等敷衍式回应。

尤荣辉批评,校方表面上假借实习名义,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放任人力仲介公司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工。他透露,长期负责引入传统外籍劳工的仲介公司,如今每成功招揽一名学生来台,得以“三头赚”,一来跟校方收取介绍费、二来跟学生收取代办费,三来还可以跟工厂收取人头费。校方只要有成功开班,便能领取教育部补助,“何乐不为?”

台湾工厂多以传统产业雇主所开设,与其他产业相比,劳动环境恶劣、薪水相对低廉,导致长期缺工,近年来逐渐改成聘用外籍劳工取代。尤荣辉形容,在台湾的仲介与雇主眼中,聘用成本相对低廉、工作规定相对宽松的新南向学生,简直像是“看到肥肉”。

他举例,日前于网路上流传的东南科大招生文宣中,赤裸裸地将“传统产业外劳”与“新南向外籍专班实习生”拿出来对比,宣称雇用专班实习生,不仅劳保费比雇用一般外籍劳工低,专班学生因为采用学生保险,雇主不需额外负担健保费,更不需要缴交每个月2000元的就业安定基金。换算下来,每雇用一名新南向专班学生,雇主每个月的基本负担“现省新台币3628元”。除此之外,专班实习生因不需适用一例一休规定,即使长时间加班,加班费皆只需符合现行劳动基准法最低时薪每个小时145元。

教育部规定,校外实习课程为学习一环,学生更非企业员工,学校与合作企业应依据人才培育目标,落实教学、辅导及考核等活动,而非“假实习名义,行工作之实”。只是,尤荣辉观察,实务上,校方鲜少亲自跟企业洽谈实习契约,一旦发生劳资争议,也只会要学生“多忍耐”——这些学生因为已经贷款来到台湾,语言不通、求助无门,也只能任由恶质雇主压榨。

用钱堆出的成绩单?

从统计数字上来看,教育部确实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整体国际学生人数不仅并未受到两岸关系影响,反而持续逐年增长。2018年,全台各大专校院境外学生人数共有12万6997人,与2017年相比,年增幅4.6%(共增加5536人),教育部在统计报告中,不讳言将主因“归功”于新南向国家。截至去年统计,全台共有4万1000多名来自新南向国家的学生,其中又以越南及印尼之境外生人数增加最多。

事实上,教育部持续以“促进国际文教交流,宣扬我国高等技职教育”为由,祭出高额补助,鼓励大学广开新南向产学专班。专班开设初期,学校只要开出人数30人以上的专班,即可向教育部领取最高新台币400万元的开班费用补助;开班人数25到30人,最高可领取200万元补助;开班人数20到25人,也可有100万元补助。

对此,杨玉惠表示,针对对于外界批评教育部对新南向产学专班“补助金额过高”,新学期已修正办法,开设专班的学校,每学期最高可领200万元补助。此外,针对新南向产学专班问题层出不穷,杨玉惠回应,新任教育部长潘文忠日前已在立法院公开承诺,将要求有开设新南向专班学校落实维护学生权益。未来教育部也会落实访视评鉴,了解学生在校学习与实习状况。

杨青霞则强调,不否认还是有办学绩效良好的学校,认真规划师资课程,招收新南向国家学生。但根据目前规定,只要是有开设专班的学校,皆可享有“齐头式平等”,依照专班学生人入领取补助。她试算,平均招收一名东南亚学生,除了学费外,校方还可额外赚取教育部补助新台币十万元。她质疑,这样的政策等于变相鼓励后段学校打著台湾招牌出国招生,结果因为没能力,反而导致台湾技职招牌被砸,“对国家的长远利益何在?”

另一名教育界人士则呼吁,教育部应在核定专班招生时,严格审查各校产学合作对象是否符合课程专业;各专班的产学合作对象更应该公开透明,证实与实际教学项目有关联,“而非过程遮遮掩掩,导致学生来到台湾之后才察觉受骗。”

针对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后续发展,端传媒持续追踪深度报导,若有学生、教师或教育人员愿意具名或匿名受访,请与端传媒联络:editor@theinitium.com。

讀者評論 1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有僑生朋友畢業後在大專負責這類工作, 也聽過她訴苦文中部份的問題, 政府應該界入更嚴格監管

  2. 這些辦學不力欺壓學生的惡質私校趁早倒閉才是正途

  3. 甚麼時候開始 大專院校變成歸屬農委會下面 開始賣豬仔了?

  4. 有名字的受訪者全部沒有title,搞不懂他們的身份會很影響文章的可讀性,是否要補加?

    1. 讀者好,不曉得您指的是哪位受訪者呢?文中首度提及具名者,皆有標註職稱喔。

  5. 真的太誇張 這種事情才應該被更加曝光才對

  6. 很羞恥很令人憤怒的新聞,謝謝報導

  7. 一看才知道「新南向政策」教育面亂象叢生。建議端傳媒可以做個圖表進行後續分析,亂象與弊病叢生到底是哪些學校?他們是否本身就具有辦學不力與瀕臨退場的身分?是否有中後段學校藉由新南向招生來起死回生?台灣政府面臨這些亂象是否願意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1. 謝謝讀者鞭策,我們持續追蹤中,若有個案願意受訪,請與我們聯繫:editor@theinitium.com

  8. 值得關注的議題,感謝報導

  9. 挑个刺,“仲介”在简体字里一般写“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