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不再: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红海里,台湾石斑奋力上游

台湾向来拥有“石斑王国”之称,屏东沿海更是主要产区。但,近年来却不断传出“被中国大陸养殖的龙虎斑打到很惨”的消息。在对岸由“消费者”转为“竞争者”的局面下,台湾石斑鱼究竟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台湾石斑不只养殖技术好,产值也很高,拥有“石斑王国”之称。根据FAO统计资料,自全球石斑鱼生产数据来看,亚洲捞捕产量占全球88%、养殖产量则为100%,堪称“亚洲专用”的料理食材。
台湾

【编者按】:台湾向来拥有“石斑王国”之称,屏东沿海更是主要产区。但,近年来却不断传出“被中国养殖的龙虎斑打到很惨”的消息。在中国大陆由“消费者”转为“竞争者”的局面下,台湾石斑鱼究竟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本文由端传媒和台湾公共电视《独立特派员》共同编辑、发布,公共电视为非营利机构,本文亦免费开放阅读。电视报导于五月三十日晚间十点于台湾公共电频道首播,也将于《独立特派员》网站完整发表。

台湾石斑不只养殖技术好,产值也很高,拥有“石斑王国”之称。根据FAO统计资料,自全球石斑鱼生产数据来看,亚洲捞捕产量占全球88%、养殖产量则为100%,堪称“亚洲专用”的料理食材,台湾在排行榜上亦长年位居一二,是石斑鱼生产大国。屏东沿海一直是台湾渔业养殖重镇,更是石斑鱼主要产区。但,近年来却不断传出“被中国养殖的龙虎斑打到很惨”的消息。在中国大陆由“消费者”转为“竞争者”的局面下,台湾石斑鱼究竟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一般来说,台湾常见的青斑、中国大陆近年新育成的龙虎斑,都属于相对小型的石斑鱼,身长恰好可以放入宴客用的清蒸小长炉上,成为一道体面的宴客料理。近年来成为饕客新宠的龙胆石斑,可以重达15至20台斤以上,口感Q弹、充满胶质,切片后成为高级火锅食材,或制成其他鱼类料理,市场接受度很高。

2009年发生莫拉克台风,风灾主要伤亡发生在高雄,屏东养殖产业受重创,高达94%以上鱼塭受损、种鱼流失,石斑产业损失估计高达7.2亿。
2009年发生莫拉克台风,风灾主要伤亡发生在高雄,屏东养殖产业受重创,高达94%以上鱼塭受损、种鱼流失,石斑产业损失估计高达7.2亿。

而两岸石斑鱼产业的轨迹不难辨识,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三大关键字不外乎是:走私、八八风灾、ECFA与它的推手马英九。石斑以活鱼型态贩售为主,在尚未开放两岸正式贸易前,台湾石斑早已靠“走私”迎来过一次盛世。早在两岸正式开放石斑鱼贸易前,台湾石斑对香港、大陆市场便很有吸引力,而与东南亚国家相较,台湾当年距离香港市场船程只要一天半,比海南岛、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都近,占尽地利优势。

早在2008年局部开放活鱼搬运船直航香港前,就有不少船家私下冒险走私,正式开放后,更是势不可挡。根据台湾关务署统计,2007年石斑鱼出口仅136公吨,为辅导“产业正常化”,2008年正式核准活鱼运搬船直航至香港地区,该年石斑活鱼出口量即大幅成长,逼近2,000 公吨。优异的成绩让台湾政府在2009年将其列为重点辅导项目,原预订在2012年便要达到产值76亿元的目标。

但,在同年8月8日,即发生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的灾害。风灾主要伤亡发生在高雄,屏东养殖产业受重创,高达94%以上鱼塭受损、种鱼流失,石斑产业损失估计高达7.2亿, 一直到七、八年后,周边乡镇的河川圳沟里,都还会意外发现当年风灾“游出”的石斑鱼,已成身长破百的巨型怪鱼。

虽然马政府在灾后仍依照原订计划辅导石斑产业,以“石斑鱼产值倍增”为目标投注资源,但莫拉克风灾冲刷大量土石,带来各种微生物、有机质,改变沿岸鱼塭生态,石斑的存活率、换肉率(即一公斤饲料能换多少鱼的比例)皆大幅下降,让产业度过了一阵艰苦岁月。

但,在“灾后复健”与“两岸开放”并行的过程中,中国大陆市场对优质石斑的渴求是藏不住的。2010年,台湾政府订定《台湾地区渔船航行至大陆地区许可及管理办法》,陆续核准活鱼搬运船停靠大陆地区港口,轻舟驶过万重山,2014年底,来往两岸的活鱼运搬船合法出口量共计18,303公吨,比起2008年,足足成长了895%,当中大部分是高单价的石斑,在农历过年、中秋节、双十国庆三个时段,是运搬船最忙碌的季节,也印证了华人“无鱼不成席”的俗谚。

在两岸首度开放的红利加持下,台湾政府顺利完成“产值倍增”承诺,总统马英九甚至亲自出席记者会,颁布奖项给相关产业人士。但许多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自2012年开始,衰败已现,当年的石斑出口值开始下滑,由47.9 亿元跌45.6 亿元,减少 4.8%,看似不起眼的跌幅,背后是众家对手加入竞争市场的警讯,台湾难再凭过往优势称霸。

2012年开始,石斑出口值开始下滑,由47.9 亿元跌45.6 亿元,减少 4.8%,看似不起眼的跌幅,背后是众家对手加入竞争市场的警讯,台湾难再凭过往优势称霸。
2012年开始,石斑出口值开始下滑,由47.9 亿元跌45.6 亿元,减少 4.8%,看似不起眼的跌幅,背后是众家对手加入竞争市场的警讯,台湾难再凭过往优势称霸。

2012年的这次下滑,是因为在庞大市场需求下,吸引中国大陆沿海、东南亚各国业者加入石斑养殖战场,北京政府更大力扶植石斑产业,让海南、福建等地的业者纷纷参战,尤其位于广东的湛江,被业界看好为有望与海南互别苗头的后起之秀。这造成整体供给量大幅增加,许多业者与台湾一样养殖青斑,集中销往大陆市场,导致台湾青斑池边价格下滑。雪上加霜的是,当2012年底,正在石斑市场竞争越趋激烈的同时,习近平也推出禁奢令,让“龙虎斑”趁势崛起,台湾石斑销陆的荣景受到更大打击。

龙虎斑,是中国大陆养殖业者以龙胆石斑与老虎斑育种而成的品种,与台湾盛产的青斑都是小型石斑鱼,在餐桌上的相互取代性很高。龙虎斑的育成率高、折损风险小,成长快速,容易量产,价格比龙胆石斑来得低,口感上同时兼有龙胆的胶质弹性与老虎斑的细致,作为一项“平价奢华”的食材,成为禁奢令时代新宠儿,让台湾青斑节节败退。

“因为龙胆石斑是要养三年的鱼种,要经历三年的天灾,一般的鱼种可能一年或一年半就可以收成,我们就是一次可能两、三百万这样放那边, (钱)一直投。”

佳冬水产养殖产销第七班班员林志远

佳冬水产养殖产销第八班班长陈启宏回忆,青斑在近年来一路低价,在2017年一度掉到120元以下。许多业者都有认知到,这肇因于台湾石斑鱼有七成以上都销往中国大陆,“市场太过集中”,与这些新兴养殖区域相比,台湾的土地、人工等各项成本都高,一尾石斑鱼苗25块,养到一台斤光成本就要125块,近来池边价每台斤降到110到130元之间,许多渔民抱怨,“养石斑根本无法赚钱。”陈启宏分析,现在养石斑的成本很贵,以前一包20公斤的高蛋白饲料,要一千块以上,最近才降到九百多,“你看那成本多大!如果每天一池要养十包,每天的饲养成本,一池就要一万。”

小型的青斑被龙虎斑打得叫苦连天,俗称“斑王”的龙胆石斑,也在近年跌出历史最低价。“从去年到现在,龙胆石斑的价钱一直在成本边缘。”活鱼运搬船业者李炯颐分析,龙胆石斑的成本,在一斤130到150元之间徘徊,但近年来的价格,却常出现同价格的“成本流血”价。佳冬水产养殖产销第七班班员林志远也说,“龙胆降到150块,对我们来说算是苦撑啦,真的利润差很多。”

其实,以商品规律而言,龙胆石斑本身的风险便相当高。由于饮宴市场喜爱体型较大的龙胆石斑,这让饲养期会拉长到一年半到两年之间,比其他石斑更长,对业者来讲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它会有很不确定的因素,然后心里会在那边揣测说,每天在那边挣扎。”台湾夏天有台风,可能让鱼塭冲毁流失;冬天有寒流,可能让鱼冻僵而死,加上不时出现的病害,让“三年养殖期”的风险变得深不可测,在鱼正式出售之前,业者都无法安心。“因为龙胆石斑是要养三年的鱼种,要经历三年的天灾,一般的鱼种可能一年或一年半就可以收成,我们就是一次可能两、三百万这样放那边, (钱)一直投。”

2008年,两岸的第一次开放红利,石斑鱼曾经优游其中,但随著中国大陆本土业者加入竞争、政治经济情势变迁,想再回到“美好的2008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008年,两岸的第一次开放红利,石斑鱼曾经优游其中,但随著中国大陆本土业者加入竞争、政治经济情势变迁,想再回到“美好的2008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008年,两岸的第一次开放红利,石斑鱼曾经优游其中,但随著中国大陆本土业者加入竞争、政治经济情势变迁,想再回到“美好的2008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根据FAO的统计资料,在2009至2013年的短短四年间,中国大陆的石斑鱼产量从4万吨成长为8万吨,增长率超过10%,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台湾与印尼,台湾想要在产量上赶超对岸,恢复往日荣景,非常困难。苏德威也认为,台湾的石斑鱼养殖缺陷在于土地面积小,拼产量拼不过,但台湾的养殖技术仍然保有优势,必须走精致路线。

“台湾的(石斑鱼)过去(大陆)等于变成比较像辅助性质。”

高雄林园区第四产销班班长 苏德威

为了做到“精致”,产销班推出切片、火锅、料理包,甚至向日本厨师学习“活缔”方式处理,保持鱼类新鲜度。而景气三年一循环,未必没有好起来的机会。中国大陆也大量饲养龙虎斑,但生产过剩,造成价格低迷,让台湾业者也遇到不小冲击。2017年,台湾石斑产量减少,对岸也因鱼苗育成率不佳而减产,反而让春节前的价格稍微上涨,让台湾业者意外获得订单。

“现在石斑鱼跟之前比起来一定是有差的,因为中国大陆自己现在做起来了嘛,他们一定会先从他们自己那边拿,运费会比从台湾过去便宜,台湾的过去等于变成比较像辅助性质。”高雄林园区第四产销班班长苏德威举例,今年农历年左右,因为海南鱼苗育成率不如预期,对岸业者向他们订购了一批鱼苗,“台湾在这些方面的实力还很有一定的水准。”

陈启宏仍然认为,台湾的龙胆石斑养殖技术最成熟,“算是独强的情况”,远超过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如果台湾养殖数量减少,恐怕会影响销售,让台湾“少了一个竞争利器。”因此,无论国际情势如何,保持产量依然有其必要性。

高雄石斑鱼冷冻加工厂业者苏国泰就认为,国内市场还大有可为,“像我在国内做冷冻的,其实国内的市场还是很大,国内的办喜宴的婚宴广场,石斑鱼是必用的,现在慢慢地在泰国料理、日本料理店也在用了。”苏国泰说,早期有很多餐厅它们还不知道说大的龙胆或大的石斑鱼、大的龙虎斑可以来做鱼排、法式料理或涮涮锅,他对市场仍然深具信心:“我认为我们国内的市场还是很大,只是我们没有大力去推。”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不懂為什麼華人很愛吃帶殼帶刺的海鮮 有時候覺得喜歡大口吃肉的自己不是華人

  2. 感覺故事沒說完啊

  3. 結論就是石斑養殖轉型精緻漁業失敗後
    成了要頂級不頂級
    廉價不廉價的半調子?
    這篇報導呈現的狀況應該也可拉到臺灣農業,或甚至各行各業的樣貌
    短視近利的臺灣商業型態

  4. 和两岸政策有相关性,其实主要在于产品本身的素养。

  5. 以自己的觀點來說,外銷的單一化與商品的單一化其實息息相關,當初龍膽石斑能夠熱銷到中國,就是因為其產品優勢,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產品也是,雖然政府大力支持有很大幫助,但為何只有中國能育種出龍虎斑這樣的品種呢?
    要產業能永續經營,研發和培育是必不可少的,我看到過案例大概要數馬蹄蛤之父了,詳情可以自己搜尋看看,我就不多敍述了。
    說到底,就是台灣的產業缺少居安思危的概念,看到哪裡能掙錢,就一窩蜂的往哪裡跑,到市場出現新競爭時而改變時,便自然被市場所淘汰了。

  6. 对于只要想吃就能把物种从泛滥吃成濒危的中国市场,少的是市场培养与教育。

  7. 花無百日紅,此一時,彼一時了!商業競爭是很殘酷的,這一點應該眾人偕知。香港也是在不斷的轉型中才能拼出一點空間。
    本文應該是在討論外銷市場,但在末段卻一個急轉彎,談內銷了。外銷與內銷是兩個不同的市場。沒有外銷,內銷也可以,這不但是自我安慰,更是圈地自綁。大陸有這麼龐大的內銷市場,但仍然極力拼外銷。一個小台灣,如果只想死守,終有一日是會守死的。

  8. 这是宿命,中国人要想进入某个行业,那其他人就都玩不转,门槛低的行业尤甚。

  9. 我大湛江居然出現在了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