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闻媒体该是怎样的?我们的读者这样看100毛

“严肃”、“媒体”、“创意”、“娱乐”这些词汇之间的关联与他们不同的组合,勾勒出不同读者心目中对于媒体的不同定义。

“严肃”、“媒体”、“创意”、“娱乐”这些词汇之间的关联与他们不同的组合,勾勒出不同读者心目中对于媒体的不同定义。严肃新闻可以娱乐化吗?娱乐与创意之间关系和区别是什么?我们选择了四位读者在圆桌评论区的留言,看看他们怎么说!

@关先生:100毛的随想

本人偶尔关注100毛的新闻,但不常看它。原因也简单:我还是想看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而非追逐只是什么都娱乐化的新闻。一个这么纯粹的“看真正新闻”理由,在香港一点都不容易。

现在网络与手机盛世的时代,似乎大家都觉得内容(content)应该是免费的,不应该像昔日那般(即纸媒主导的年代)是付费的。当一旦看到需要收费才能看的内容,就很下意识地离开寻找其他免费的替代源。在读者的眼睛里,似乎下意识觉得简单假定内容的建立与提供(content provider)是无成本制作的,(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慢慢,整个电子媒体都在争用户流量来让广告收益作为媒体营运的主要来源。而渐渐地,争流量(典型例子如:苹果动新闻)就会成了媒体的主业。为了流量,新闻都娱乐化,标题党化,情色化,取巧化,都默默成了新闻手段(或者说,媒体生存手段)。而100毛的成功崛起,正是因为站对了这个大众品味的风口。诚然,100毛的“抽水”方式(即:借时事热话作娱乐化发挥)从来是它的business model,相信大家不会将100毛当是新闻来看待吧。

由于100毛的内容成功是基于时事热话的二次创作,我的观察是,大众慢慢地将100毛当作另类时事与新闻去看“新闻”,传统新闻或者一来不可靠,二来太没趣。这种现象,其实对新闻传播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媒体就是媒体,媒体的意识形态会无形地在社会中传播,与发生思想上的影响。

新闻娱乐化/讽刺化是没有问题,新闻过度娱乐化/有立场地讽刺化,或者说,单一娱乐化/有立场地讽刺化会是问题。

我们对新闻最原始的需求与欲望是什么?是知情,反思与展望未来,是需要端正与认真的态度看待的。端正与认真是根基,娱乐化与 讽刺化不过是演译手段却不能成为根本。

但明显地,认真做新闻的人(例如 Washington Post, New York Times)在营运挣扎,而Content Farm,100毛正在急速冒起。不管100毛做得多成功,它永远只是一个娱乐平台,成不了新闻平台。

认真对待认真的事, 这是根本。

@koonki:如果用严肃媒体的准则放于100毛身上, 我认为是相当奇怪的, 因为人家从来没有以此作旗号。我认为100毛是相当成功的创意媒体, 它是以纯娱乐为定位的, 有时候加入一些政治或社会议题。它以小人物作主角的短片《星期三港案》相当成功,或许有人会将这当作是新闻娱乐化, 但假设每100个看了短了片的年青人中有几个开始关注社会议题的话, 那100毛也算是为改变社会出了一分力吧。

@sixstrings:抽水和政治戏仿在香港文化中一直有脉络,100毛那种一切都可以恶搞的姿态,戏仿香港电台节目的二次创作,很可能是三位创办人在电台出身时培养的触觉。他们懂得怎样切入时事才会有香港人看,懂得找观众。

我认为100毛没有“主导”公共讨论,至少100毛没有表现出这样的企图。它只是在政治娱乐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许脑细们也没有预计到这样的成功。100毛的恶搞受欢迎,背后应是社会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在戏谑中找快慰。

如果这样就去批评100毛以庸俗主导舆论,也太消极了。我比较同意何雪莹在端写的评论,100毛有它的文化意义,而公共舆论本应更务实、一点一滴地进行。舆论空间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

@Lamwaai:我觉得100毛是年轻而有趣的新闻媒体,它给了压力下生存的年轻人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吧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听广播,与世界联系。

  2. 看了越多各种娱乐新闻,明星八卦这样的新闻,甚至开始觉得CCTV的新闻很好看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