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媒體」、「創意」、「娛樂」這些詞彙之間的關聯與他們不同的組合,勾勒出不同讀者心目中對於媒體的不同定義。嚴肅新聞可以娛樂化嗎?娛樂與創意之間關係和區別是什麼?我們選擇了四位讀者在圓桌評論區的留言,看看他們怎麼說!
@關先生:100毛的隨想
本人偶爾關注100毛的新聞,但不常看它。原因也簡單:我還是想看有新聞價值的報道,而非追逐只是什麼都娛樂化的新聞。一個這麼純粹的“看真正新聞”理由,在香港一點都不容易。
現在網絡與手機盛世的時代,似乎大家都覺得內容(content)應該是免費的,不應該像昔日那般(即紙媒主導的年代)是付費的。當一旦看到需要收費才能看的內容,就很下意識地離開尋找其他免費的替代源。在讀者的眼睛裏,似乎下意識覺得簡單假定內容的建立與提供(content provider)是無成本製作的,(當然事實並非如此)。
慢慢,整個電子媒體都在爭用戶流量來讓廣告收益作爲媒體營運的主要來源。而漸漸地,爭流量(典型例子如:蘋果動新聞)就會成了媒體的主業。爲了流量,新聞都娛樂化,標題黨化,情色化,取巧化,都默默成了新聞手段(或者說,媒體生存手段)。而100毛的成功崛起,正是因爲站對了這個大衆品味的風口。誠然,100毛的“抽水”方式(即:借時事熱話作娛樂化發揮)從來是它的business model,相信大家不會將100毛當是新聞來看待吧。
由於100毛的內容成功是基於時事熱話的二次創作,我的觀察是,大衆慢慢地將100毛當作另類時事與新聞去看“新聞”,傳統新聞或者一來不可靠,二來太沒趣。這種現象,其實對新聞傳播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因爲媒體就是媒體,媒體的意識形態會無形地在社會中傳播,與發生思想上的影響。
新聞娛樂化/諷刺化是沒有問題,新聞過度娛樂化/有立場地諷刺化,或者說,單一娛樂化/有立場地諷刺化會是問題。
我們對新聞最原始的需求與欲望是什麼?是知情,反思與展望未來,是需要端正與認真的態度看待的。端正與認真是根基,娛樂化與 諷刺化不過是演譯手段卻不能成爲根本。
但明顯地,認真做新聞的人(例如 Washington Post, New York Times)在營運掙扎,而Content Farm,100毛正在急速冒起。不管100毛做得多成功,它永遠只是一個娛樂平台,成不了新聞平台。
認真對待認真的事, 這是根本。
@koonki:如果用嚴肅媒體的準則放於100毛身上, 我認為是相當奇怪的, 因為人家從來沒有以此作旗號。我認為100毛是相當成功的創意媒體, 它是以純娛樂為定位的, 有時候加入一些政治或社會議題。它以小人物作主角的短片《星期三港案》相當成功,或許有人會將這當作是新聞娛樂化, 但假設每100個看了短了片的年青人中有幾個開始關注社會議題的話, 那100毛也算是為改變社會出了一分力吧。
@sixstrings:抽水和政治戲仿在香港文化中一直有脈絡,100毛那種一切都可以惡搞的姿態,戲仿香港電台節目的二次創作,很可能是三位創辦人在電台出身時培養的觸覺。他們懂得怎樣切入時事才會有香港人看,懂得找觀眾。
我認為100毛沒有「主導」公共討論,至少100毛沒有表現出這樣的企圖。它只是在政治娛樂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許腦細們也沒有預計到這樣的成功。100毛的惡搞受歡迎,背後應是社會無力改變現實,只能在戲謔中找快慰。
如果這樣就去批評100毛以庸俗主導輿論,也太消極了。我比較同意何雪瑩在端寫的評論,100毛有它的文化意義,而公共輿論本應更務實、一點一滴地進行。輿論空間不一定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
@Lamwaai:我覺得100毛是年輕而有趣的新聞媒體,它給了壓力下生存的年輕人一種全新的可能性吧
我听广播,与世界联系。
看了越多各种娱乐新闻,明星八卦这样的新闻,甚至开始觉得CCTV的新闻很好看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