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电影:科学与宗教如何建构我们的“性别常识”?

影片让人重新理解及想像性别,那些陌生的说法是否真的让大多数感到不安?
风物

反叛的形式早在二元性别确立之初已被限制,因为这种二元分类是如此深深地植根我们的认知框架,限制了可能的可能。到后来我们想像僭越(transgress),才发现往往只能在我们认知的所谓对立之中二选其一:男的对立面是女,女的对立面是男,万事万物非男即女。

《双生之绊》剧照。
《双生之绊》剧照。

坦白说,《双生之绊》、《爱男爱女》和《沙治奥与西蒙 #2》不是容易明白的作品。《双生之绊》主角是不停整容的前卫艺术家 Genesis Breyer P-Orridge 与其配偶 Lady Jaye(已殁),他们希望让容貌越来越相似,最后成为一个中性的合体。Genesis 于2014年造访贝宁共和国圣城维达的年度巫毒节之旅,参加当地的双胞胎崇拜仪式,希望能与永诀的另一半 Lady Jaye 再次连系上。

《爱男爱女》讲述著名道母教灵媒大师刘玉的故事,这个越南本土宗教的信徒社区相当活跃,是越南同性恋者的避风港。在这里,萨满巫师会主持各种宗教仪式;金碧辉煌的祭坛、艳丽的服装、洋烛、香薰、闪片和羽毛,极尽奢华。很多男同性恋者皈依道母教,过着忠于自己的生活。他们亦透过担任神明和信众之间的灵媒,舒缓每天的哀愁和挣扎。

《沙治奥与西蒙 # 2》则由一名萨尔瓦多裔易服者的日常拉开帷幕,西蒙/沙治奥住在臭名远播的 Ladeira da Montanha 贫民区。康多拜教的教义允许他同时拥有男女两性的身分,却无法令他摆脱来自他身处的恐同社区的攻击。

如果不是因为曾经在学术上接触过不同的性别认知框架,或者不是因为对相对另类的宗教信仰系统有一点认识,这三套电影几乎难以投入、遑论明白:我到底该如何理解非洲一个号称世界上双胞胎出生率最高的地方的双生巫术祭典、尼日利亚基督宗教如何透过被收编本土宗教而达致在地化、或越南的道母教重现天后妈祖以及一众被神化的中国古代女性为何吸引当地男同性恋族群?

但相比起思索我们该如何透过这些作品去重新理解及想像性别(因为我几乎毫无困难就接受了),我更想了解的是:为什么对我们来说,这些说法如此陌生及难以理解、如此离经叛道以至于令人不安?

如何建构性别

我们带着被性别化(gendered)的身体就学,后来在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似乎都是带着性别身分去经历的……

由第一次接触现代管治制度开始,我们已经被灌输男女的不同。在娘胎之中我们因着第一性征的不同而被分成男和女,出世纸上性别被建构成二元。我们带着被性别化(gendered)的身体就学,后来在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似乎都是带着性别身分去经历的,也就不会去问为什么人需要分男女:二元的性别成为常识,正如家里应该有爸爸妈妈,人应该喜欢异性,一加一等于二,性别似乎是必要而自然而然。

但远不止是身体,也远不止是单纯“科学化”地分成男女,世间万事万物都被分成男性化(masculine)和女性化(feminine):学科、衣服、兴趣、颜色、气味、情绪、声音、姿态、字体,甚至食物。反叛的形式早在二元性别确立之初已被限制,因为这种二元分类是如此深深地植根我们的认知框架,限制了可能的可能。到后来我们想像僭越(transgress),才发现往往只能在我们认知的所谓对立之中二选其一:男的对立面是女,女的对立面是男,万事万物非男即女。

但正如政府编写的教育电视虽然不停挪用科学/医学的话语去建构二元性别,以确立其不可动摇的基本与正当性,在看似中立的叙述和分类背后,其实隐含了大量性别定型与道德判断。万事万物不止是单纯被分成男性化和女性化,更是透过性别化(genderization)为事物赋予意义及断定其在社会里的高低:男性化代表阳刚、理性、坚强、力量,女性化代表阴柔、非理性、婀娜、软弱。我们在生活上作出大大小小的决定时,这些分类以及其附带意义都不停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而不纯然是因为性格或喜好使然:因为社会上普遍认为男性(化)的能力与地位比较高,所获得的权利也比较多,因此女性对于其社会性别身分的反叛,往往也被想像或理解成只能以“仿效”男性来呈现,抹杀了女性重构女性特质(femininity)的可能。

现代西方科学作为把握真相的唯一方法

但二元性别以及男性高于女性并不是唯一想像性别的方法。

现在我们很难想像科学不是中立而客观的,因为我们一直被如此教育:现代文明(modernity)建基于绝对中立客观的理性之上,甚至的超越道德与世俗的价值观。科学是真理的承载者,所以一些基本的“科学事实”,我们甚少质疑,或者思考另外的可能,因为科学是现代人的宗教。作为理解及掌握世界的唯一权威方法,“科学事实”在现代人心目中是自然而然的:男女之别、人禽之别、科学与自然、野蛮与文明等都是“铁一般的事实”。

我们甚少质疑,这份信心从何而来?又如何能证明这“自然而然”的正当性?或许更大的问题是这个现代性(modernity)是谁的现代性?世界以及科学资料到底如何被发现、建构及解读?

在现代(modern times)以前,在科学以前,宗教一直担当人类理解世界的渠道,神明及其之间的互动作为我们解释万物运行的框架。后来西方现代文明透过殖民管治,以文化清洗的手段取代了不少地方的原生宗教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系统,以侍奉基督宗教政权的科学取而代之,作为把握世间真相的唯一方法。所谓的现代性其实是殖民的现代性。

《爱男爱女》剧照。
《爱男爱女》剧照。

但在西方殖民的背景下,性别被基督宗教以及被其定义的科学重构为天生而不可改变、并单纯由生理特征(第一性征)去定义,灵性特质(temperament)与身体割裂,其他多元而流动的性别观念被打压为异端迷信而消失。

超脱现代生育科学与医学的分类,《爱》里面介绍越南传统对于性别的理解近似于道家的阴阳调和,男女性别特质在不同身体里面的共存与平衡。又以菲律宾为例,在被西方殖民以前,传统文化中以外在及内在特质倾向男性化及女性化把性别分为四种:

内在特质 ♀ x 外在特质 ♀:babae
内在特质 ♀ x 外在特质 ♂:lalake
内在特质 ♂ x 外在特质 ♀:Bakla
内在特质 ♂ x 外在特质 ♂:tomboy

(ref 1:Nunez-Inton, Mikee. (2014). “Genderphobia in Southeast Asian Cinema”. Presentation.)

但在西方殖民的背景下,性别被基督宗教以及被其定义的科学重构为天生而不可改变、并单纯由生理特征(第一性征)去定义,灵性特质(temperament)与身体割裂,其他多元而流动的性别观念被打压为异端迷信而消失。

当我们企图以二元性别可以定义所有,却无法理解种种本来多元但已变得无以名状的欲望及性别演绎。

“宗教化”的科学作为压迫的工具

西方文明以基督宗教中“神造物”(god-created)作为维持其统治正当性的工具:因为上帝先创造男人,因怜悯男人孤独,取男人的肋骨造女人,而神叮嘱女人要顺从男人,她的丈夫,而因为她的罪,生育变成必要,但亦被诅咒,每个生命的创造都变得危险而痛苦;所以父权是正当的,因为女人“生而”比男人不完美,定必因为其后来所以低下,而不该拥有平等权利和地位。那个男人叫亚当,女人叫夏娃,夏娃没有得选择,因着我们现在流传那个版本的创世纪,她必须承受这样的宰制。

诚如洪晓娴在讨论本地性教育的一篇文章里面所言(ref 2:洪晓娴。(2017)。“进步性教育的障碍──鸵鸟心态与检举势力”。),当我们的性(别)教育仍然“充满性别定型以及对性的保守思想”,在成长时期吸收此等负面、死板及错误的观念对我们日后如何想像、理解及期待性别、身体与欲望会“有着不可逆转的坏影响”。此等“生物决定论”遗害之深,在妇女节当天不少男性(及女性)在脸书上大书特书的妇女节感言中可窥一二:

“女性解放,女性主义等话题,到今时今日,还要大锣大鼓?不需要了吧?点解?我个人觉得,女性地位早已提升了许多许多,在某些情况下,男性只会自叹不如。当然,仍有些女性认为还不够,她们不愿意做亚当的第二任妻子夏娃,要做永远的第一任妻子 Lilith。”

(ref 3:引自香港男作家昆南于妇女节当日在脸书上发的帖。)

女性被认为要求“太多”大概基于三个“原则”:一,女性生而不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地位;二,因为天生不配,所以女性的权利、自由和地位都是由男性给予的;三,女性享有权利必定代表男性的权利受损,而没有所谓平等。

当我们企图以二元性别可以定义所有,却无法理解种种本来多元但已变得无以名状的欲望及性别演绎。

正如过去科学家孜孜不倦的企图证明有色人种比白人落后而低下,这些原则的所谓正当性,往往诉诸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而这种生理差别的理解,其实来自制度化的基督宗教中男尊女卑的观念。但关于第一个男人和女人,同一个地区还流传另外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中亚当本来有一个妻子,是与他同源共生,叫 Lilith,有说她不满神的专横,要离开亚当,所以才有了夏娃,才有了我们的娜拉。后来有说她变成了吃孩子的妖怪,或者只是因为她拒绝顺从、拒绝生育,正如众多被拒于选择门外的女人一样,她试图僭越,亦因为如此,目睹圣母显灵的贞德被同代人当作恶魔和女巫而烧死,或许更多是因为女人被认为只适合婚姻和生育而不配披甲上阵带领国人为光复领土而战斗。

我想像,如果我们相信的是《双生之绊》所叙述巫教中神创造人为一对男女双生儿的创世故事,或者第二个版本的创世纪,一个Lilith与亚当平等的故事,我们对于性别的想像、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及权力分配制度,以至于女性数千年来的命运,会否就有点不同?

黄钰萤,女影香港电影节主席,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博士生,关心性别及情欲。

M+ 放映─性别流动
日期:2017年4月7-9日(星期五至星期日)
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详情︰M+ Screening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說男女二元分類法太簡單粗暴就行了
    科學點的話可以說某些人的腦部發展跟主流不同造成什麼「男身女心」「女身男心」「同性戀」「xx戀」之類的情況
    意識形態的東西,沒什麼是理所當然永恆不變的就行

  2. 以學者的姿態,以學術辯證、人文氣息為包裝,但卻是一大堆穿鑿附會之說的,多為歪理。絕大部分的真理,並非「遠在天邊」,深奧難懂,而卻是「近在眼前」,簡單直接,並能觸動人之心靈。只有心術不正、歪曲悖謬的才需要如此長篇大論,大費周章。真正有專業道德及公信力的傳媒,應該盡可能保持中立,不偏頗任何一方,而不是每隔幾天疲勞轟炸式地為某方的「真理」發聲和辯護。

  3. 性别教育是否真的有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