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州的克林顿郡(Clinton County)是个颇为讽刺的小地方——它虽名叫克林顿,可七成以上选民投票选择了特朗普。十月初,在几乎没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该郡的一家剧院突然挂起了招牌:
“今晚与米高摩亚面对面交流!欢迎特朗普支持者们!”
对,就是那个米高摩亚(Michael Moore)——以《华氏9/11》批判小布什政府政策、斩获康城金棕榈奖,并创造票房奇迹的导演。在影史票房最高的十部纪录片里,他凭借社会题材独占两席——余下的八部,大多是粉丝向电影(如贾斯丁·比伯演唱会)和自然风光片。
而当美国大选战况正酣时,这位激进的自由派导演,却决定在特朗普的地盘开一场单人脱口秀(stand-up comedy)。
米高摩亚毫不讳言自己在大选最终阶段对希拉里的支持,并为其拉票。从表演形式看来,摩尔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喜剧天赋。他有些声嘶力竭,对观众反馈的节奏也把握不清。
“我们都是美国人,不是吗?”他在受访时表示,之所以要在特朗普支持者的根据地进行表演,是为了弥补人们政治观点的裂痕。
台下的观众里,竟还真有不少的特朗普支持者——这在米高摩亚的世界里绝不多见。毕竟其早已被共和党视为左翼激进制片人,其电影也常受保守团体的联名抵制,认为是和恐怖分子洗脑差不多可怕的自由派宣传。甚至连这场脱口秀演出,也都因当地保守派压力被迫换了一家剧院。不过,招牌上斗大的“欢迎特朗普支持者们”的标语,似乎颇有成效。
“整场脱口秀有四个不同政治态度的观众群。”他说,“有支持特朗普的、支持希拉里的、第三党派支持者、还有未决定的投票人。我希望我的表演能触动所有人,至少别让他们离场。”
也正因为此,这场脱口秀在形式上并无创新,内容上却似乎更为温吞,而这实在不符合米高摩亚的一贯激进直率的风格。
与大多数脱口秀专场的进程一样,导演上台先是讲了几个无伤大雅的笑话。
“如果你不支持同性婚姻,那你就别跟同性结婚呗。”
“为什么要责怪新时代的青年政治冷感呢?又不是他们搞出了金融危机。”
很快地,他便谈到专场的主题——特朗普与希拉里。他谈及了特朗普的兴起,再聊起许多人对希拉里的厌恶。米高摩亚也毫不讳言自己在大选最终阶段对希拉里的支持,并为其拉票。从表演形式看来,摩尔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喜剧天赋。他有些声嘶力竭,对观众反馈的节奏也把握不清。从内容上看,摩尔大抵用的也是各讽刺新闻主持人如 Trevor Noah 或 John Oliver 琢磨过千百遍的笑料了。
片长七十分钟的电影,没有故事发展,没有情节冲突,只是三四部摄影机,老老实实展示了脱口秀全场。《纽约时报》甚至在影评栏出乎意料地没有打分,并不认为这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电影。
可整场表演最大的亮点,则是当米高摩亚不试图搞笑,重归社会批评者本色的时刻。在谈及美国锈带(Rust Belt)和重工业衰落区人们对特朗普的热情支持时,他一改戏谑语气,拿出稿子,认真读了一段特朗普在底特律对汽车企业高管的训话:
“‘如果你把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关了,在墨西哥建新的运回美国卖,那我要给这些汽车打上百分之三十五的关税,再不会有人买你们的车。’”
他引述这段话,并评论道,“没有任何一个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敢对通用汽车高管放这种话。而这样的说辞, 密歇根、威斯康星、俄亥俄、宾夕法尼亚人听在耳里,实在太动听了。”
这位以拍摄密歇根汽车工人一举成名的导演,一语成谶。二十二天后,密歇根、威斯康星、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四个曾经支持民主党的摇摆州,特朗普皆以极微弱优势赢了当地的选举人票,彻底断送了希拉里的白宫之路。
而在10月18日,根据这场表演拍摄而成的纪录片《米高摩亚在特朗普之地》(Michael Moore in Trumpland)闪电般地在纽约首映。那时距大选,仅有22天。
这场在大选前夕出人意料的脱口秀和毫无征兆便发布的纪录片,终究是政治含义多过影片内涵。这是米高摩亚的个人政治表达,也是其为民主党候选人所做的最后努力。
若抱著对《华氏9/11》那样的期待,想要观赏一部细节充实完备、制作精良的纪录片,那不免要对本片失望透顶。片长七十分钟的电影,没有故事发展,没有情节冲突,只是三四部摄影机,老老实实展示了脱口秀全场。《纽约时报》甚至在影评栏出乎意料地没有打分,并不认为这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电影。
被标题里“特朗普之地”几个字吸引的观众,也不免抱怨影片文不对题。米高摩亚的台下依然是以希拉里支持者为主,片中也鲜少见到表演者与特朗普支持者的互动。
这场在大选前夕出人意料的脱口秀和毫无征兆便发布的纪录片,终究是政治含义多过影片内涵。这是米高摩亚的个人政治表达,也是其为民主党候选人所做的最后努力。但早在四个月前,深谙美国白人失落中产阶级微妙心态的米高摩亚,已经断言了特朗普的胜利。这在普遍认定希拉里获胜的自由派媒体人中,并不多见。
他写道,“来,把‘特朗普总统’这个词说出口来,因为在未来的四年里你恐怕都会用到它。”
他言中了。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