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拥堵早就取代了单车大军的北京街头,最近公共单车又火了。
一种是“小橙车”,车身和轮胎都是鲜艳的橘红色,一眼就能辨识出来,由一家叫“摩拜单车”(Mobike)的公司提供。使用它,只要打开手机上的摩拜单车App,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手机支付,即可开锁、骑走。价格不贵,前半个小时只要1元钱。
摩拜单车起家于上海,创立于2015年1月,今年9月1日进入北京市场。一开始投放在位于北京城西北部、人口密集的五道口,随后慢慢扩散至昌平区、朝阳区、顺义区,甚至有一辆骑行轨迹到达了30多公里外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另一种是“小黄车”,名叫“ofo”,车身是明晃晃的黄色,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从字形上看“ofo”就像一辆单车。之前ofo主要在中国200多所大学校园提供服务,现在,它从校园开始走向更广泛的城市,投放在上海和北京的中关村、上地地区试运营,直接与摩拜单车竞争。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 城市,为了缓解公共交通和空气污染的压力,政府早已尝试推出公共单车,但目前总量仍不大,而且要用车就要先到政府指定网点办卡,到指定的桩柱点取车还车,加上道路空间和车辆保养防盗等问题,政府提供的公共单车一直未能形成潮流,更别提成为Mobike或ofo这样,能在社交媒体上被“晒图”、“刷屏”的时尚。而Mobike和ofo的迅速升温,究其根本,是搭载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公共单车服务,在资源分配和购买支付上,实现了远超公营共享单车的灵活性和便利度。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和ofo的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在接受端传媒专访时,都很为自家产品的灵活方便而感到骄傲。
在单车资源的分配上,以摩拜和ofo为主的共享单车,没有建立固定地点的停车桩——就像一个漂流游戏,车子被用户骑到哪里,就停在哪里,接着下一个用户再骑下去。
摩拜单车的车锁带有GPS功能,运营者可以在后台上看到车的位置和用户的骑行轨迹,看上去“失控、无序、随机”的提供服务,在一定的规律下是可控的,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就像一个漂流游戏,车子被用户骑到哪里,就停在哪里,接着下一个需要使用的用户再接着骑下去
最初,摩拜在上海试运行时,并没有在位于远郊的青浦区投放车辆,但是他们发现有些人慢慢会骑车到那里,然后在某些小区周围形成一个小循环,效果很好。“为什么要去干预呢?《失控》不就是提倡分布式的,而不是中央集权的管理么?现在我们更倾向于让这个系统去自由生长。有时候它会形成很有趣的自循环,”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对端传媒说。
而在租金支付方面,中国大陆近年在小额移动支付上的迅速普及和领先,为Mobike和ofo搭好了台。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支付宝等提供的移动支付渠道已经走进了大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便利店到大商场,从超市到餐馆,乃至水电煤费用,都可以通过手机,用扫描和几个点触完成。
Mobike和ofo的服务模式,从一开始就将线下流动的单车和线上移动的支付结合,以手机APP或微信服务号取代了传统的办卡网点,一切金钱交易——押金和充值——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通过电子钱包进行,再用指纹加以安保确认,全程花费不到一分钟,“扫码即走”、“无需办卡”,线上线下、公营私营的界限又在一个领域被找到了突围点,原先由政府主导的市政交通领域,意外地得到商业化的拓展。
骑车时也在为单车充电
摩拜单车最初是特别定制的。为了能在真实的城市环境中不断漂流使用,摩拜按照“四年免维护”的标准进行设计,采用全铝车身,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也不会锈迹斑斑;车胎采用实心防爆轮胎,并非常见的单车打气轮胎;当用户骑车时也在为车辆充电,供智能锁使用,这样它能定位车的位置,用户和运营商都能知道车在哪里。
为了生产这样的单车,摩拜遍寻供应商无果,目前国内现有的工厂并不愿意代工生产这种改动很大的单车,于是摩拜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并专门招聘了研发团队。
胡玮炜把她在福特汽车从事车联网技术的朋友拉来,研发这款带有GPS功能的智能锁。团队一开始考虑到要在现实环境中,降低运营维护的成本,而用户又多是短途骑行,平衡方法就是牺牲一点用户体验,来弥补车的设计。端传媒记者亲身体验了这款单车,在没电时,需要使劲蹬车才能骑动,会感觉很重,这也是摩拜过去被用户批评的地方。
2015年底,胡玮炜邀请前Uber(优步)上海城市经理王晓峰加入,担任摩拜单车CEO怎样拓展新的城市业务,怎样以一个城市为单位调配车辆等等,这些都是Uber过去的经验,可以被摩拜参考。
与摩拜的管理阵容相比,ofo的几位联合创始人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
他们都是骑行爱好者,在共同创建一家骑行俱乐部失败的时候,想到了共享单车这个点子。于是在2015年的北大校园里进行试验。ofo写了一封公开信,号召同学们捐出自己的单车加入这一共享网络。那时刚好是毕业季,ofo由此获得了第一批单车进行试验。
捐车的同学和校友可以免费使用ofo所有车辆,而ofo校园用户每一次使用的价格也非常低,一小时内五毛钱。
单车占领校园
在北大试验成功后,ofo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了离北大不远的其他六所高校。中国大学校园的面积通常很大,单车是学生普遍采用的交通工具。过去,大学生会自己购买一辆车日常使用;现在,无论有没有车的人都会使用ofo。
拿到A轮融资后,ofo迈出了北京,拓展到其他城市的更多学校。它的选择逻辑一般是先开辟一线城市,先到学生多、面积大的大学开展业务。
基本占据校园市场之后,2016年10月,ofo决定跨出校园围墙,先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西区和上地两个地方试运行,这两个地区分布了相当多的科技公司和年轻人。但有意思的是,因为在有限区域内运营,ofo需要保证有车供应,要对单车进行调配,骑得远的、超出区域的车就要拉回来,ofo只好雇佣人员用三轮车这种非科技手段来调配车辆。
“用户在乎的是有车可骑,最快的速度找到车。”胡玮炜并不愿多谈竞争对手,而是强调用户的需求——谁能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什么方法能对此有用,谁就能跑在前面。一开始是根据经验或者拍脑袋,比如上海市一个区要投多少辆车,但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用户数据会显现出更大的参考力量。而且各个地方由于城市规划不一样,北京和上海的用户行为也会有不一样。
由于在有限区域内运营,ofo需要对单车进行调配,保证有车供应,骑得远的、超出区域的车就要拉回来,ofo只好雇佣人员用三轮车这种非科技手段来调配车辆
同一个月,摩拜推出了新一版单车摩拜Lite,新车更加轻便,并增加了车筐,车筐中有太阳能板,为智能锁供电,解决用户靠脚力蹬车费力的问题。
ofo也在加速改进硬件部分。“我们将来也会推出智能锁,”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对端传媒透露。目前ofo升级了已有的机械密码锁,新车采用实心胎和转动式车铃。
在解决问题上,两家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向对方长处学习,彼此也越来越像了。
资本涌入
在产品之外,更夺人眼球的是资本大量涌入。
今年10月,ofo和摩拜单车纷纷宣布获得了C轮融资。投资方都可谓豪华阵营,既有金融资本,又有产业资本,既有滴滴出行这样交通出行领域的大公司,也不乏滴滴当年的投资方。正当大陆创投寒冬,引得如此多的投资者反映出投资界对这个领域的乐观。
如果只是自然发展,共享单车恐怕还需要更多时日才能引爆流行。不过,资本的进入让两家公司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生产单车,进入更多的城市,推广和招人,如此反复。
据张巳丁称,在ofo的车中,除了10%是捐出车辆参与共享的学生,九成都是ofo自有车辆。摩拜旗下所有单车均是自有车辆。摩拜单车成本已降到两千元左右,新版的摩拜Lite单车控制在五百元内,而ofo单车的成本则在三百元左右。大量投放车辆需要巨额资金来生产单车,在双方直接短兵相接的竞争之时,车的数量和覆盖面、进驻的城市数量以及速度,最后归结为用户数量成为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完成C轮融资之时,ofo的投资人之一,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称单车市场会在90天内结束战斗,这让人不禁回想起2014年至2015年期间,同是出行领域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激烈竞争,资本助力下的烧钱补贴战。朱啸虎觉得他的信心源于ofo低成本的快速扩张,“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十辆车”。
胡玮炜却觉得,不能从单一一辆车的成本来看。“技术在帮助我们高效运营,比如智能锁,我能知道车坏了,在哪里,我去处理一下,不给社会造成麻烦。”胡玮炜说,“摩拜是四年免维护,车的成本也在下降,四年算成本,车可能用到八年。如果你的生命周期是三个月,坏了后不知道车坏在哪里,可能就变成城市的垃圾。”
跳出竞争,伴随着移动支付的日益兴盛,这是一个日订单数有望超过百万的“互联网+”线下服务,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单车是解决出行“最后三公里”问题的一种极佳方式,它有高频率使用的特点,解决的是刚性需求问题,那些三公里以内打车不值得、公交又要等车的出行问题,其潜在用户是千万甚至上亿的城市市民。
ofo接受滴滴投资,就是因为在出行这件事上,双方是互补的。“滴滴一直在考虑最后三公里的短途出行方案,出租车司机一般不喜欢拉这样的短途活……ofo这样的共享单车则是与其一拍即合。”张巳丁说。
从生意角度看,张巳丁算了笔账,“之前ofo一辆车200-300块钱,一辆车一天用十次,现在客单价5毛钱,两个月就能回本。”张巳丁对端传媒说,“在大学校园里,ofo已经盈亏平衡了。”
此外,用户所支付的押金,以及高频次使用带来的互联网流量将来都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单车是解决出行“最后三公里”问题的极佳方式……那些三公里以内打车不值得、公交又要等车的出行问题,潜在用户就是千万甚至上亿的城市市民。
在这个市场上,不是摩拜和ofo两家独大,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正在出现,例如小鸣单车和优拜等。前者刚刚在9月和10月获得两轮投资,后者将从上海市政府存量的8万辆公共单车入手,再推出自行设计的无桩共享单车。接下来,会越来越热闹。
成为城市美好的一部分
在实际运营中,摩拜和ofo们碰到了种种文明使用问题,比如不符规定随意停车以及偷盗、损坏。
因为并没有固定停车桩,有的用户会将单车停在小区里、地下车库等等方便自己、却不方便其他用户的地方。根据摩拜单车的规则,车辆应该停放在政府划归的区域。摩拜的App中也有提示,对于违规用户,摩拜会在信用分体系中减掉信用分;如果用户的信用分低于80分,那么下一次骑车的费用将大大提高。
它同时鼓励用户举报,举报的用户经核实可以获得加分奖励。用户在停车后如果拍照上传,帮助后续用户方便找到车也能获得信用分奖励。
当用户把车停在收费停车区时,后续用户是否应该付停车费就成了一个问题。摩拜正着手与一些大型停车场管理公司沟通,为共享单车划出免费停车区。对于损坏和偷盗,双方都与当地公安派出所合作。但对于那些骑车时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扣下的用户,就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了。
未来,摩拜希望它的信用体系能与政府实施的信用体系挂钩。这样,用户在使用时违规的成本才会大大提高,自觉遵守规则。商业化的共享单车可以与政府推广的公共单车互为补充,未来由政府进行补贴,企业来履行一部分公共职能也不是没有可能。
摩拜和ofo都宣称他们获得了政府的积极反馈。在商业成绩之外,就像摩拜的slogan所述,单车会“让城市更美好”。骑单车出行本来是一个美好的行为,既能解决市民的出行问题,也能缓解大城市病。因此,共享单车正等待着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游客可使用吗?
共享單車能不能成功,要視當地的氣候、環境、社會和單車外形而定。站在街頭看民眾駕駛汽車多,還是騎電動車多就可見端倪。年輕人更在乎的可能是單車的外形是否設計美觀。第三方支付隨身必須攜帶手機,指紋等認證讓生物辨識資料逐漸落入各企業資料庫。
很给力!
潮州连个公交车都等半天
醒醒,我就是北大的学生。小黄车现在“进入ofo 3.0时代”了,早就取消按分钟计费了,现在是5角骑一小时。不满一小时按一小时计。(北大价,校外一般1元/小时)端媒现在的新闻质量越来越差了,想问图里面的数据是怎么来的,你们好好考证过吗?如果图里面的计费方式也在施行,那么你们就该全都列出来,而不是只有一个什么4分/分钟丢在哪里。至少在北大,绝对不是这样。
非常感謝大家的分享~這種沒車樁的分享式自行車給人感覺一種很前衛的感覺….值得台灣Ubike學一下
希望mobike马上开到武汉来
然而敝校ofo几分钱骑一趟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去年还算是在实践“共享”的理念,现在也不择手段了hhh
@zzzlllzzz 还好,一方面app 会提醒用户停车时注意地点,不要占道也不要停到自己家的私人区域。另一方面北京街道上乱停车是普遍现象,大家都(很无奈的)习惯了。如果真的有不按规矩停车的,可以在 app 上举报。被举报的使用者之后的用车成本会加倍。偏远地区一度是一个困扰人的问题,以北京为例,之前规定不得停到五环外,否则收费加倍。但是随着投放的车辆增加,现在官方允许的停车面积也在增大。
@zzzlllzzz 我是北京的學生。ofo小黃車最初是在校園裡投放,它的技術成本非常低,一開始車上的機械鎖甚至能被輕易撬開,加裝私鎖或把車騎到偏遠地區後丟失報廢的現象時有發生。後來為了彌補漏洞改換更複雜的鎖並禁止駛出校園,還派專人管理和用三輪車移運調配。雖然由於車上無定位裝置仍無法防止使用者在手機上自行提前結束訂單,不過依靠巨大的使用量估計盈利頗豐,並且獲得了大量學生出行作息的數據。現在ofo在城市內的推廣仍然會遇到之前發生過的問題,而人工管理的代價會更大。相比之下mobike運營模式看上去更精細,當然初始成本也更高。我認為在共享經濟中支付的問題是非常關鍵的,微信支付寶等不同平台既為支付提供了入口,也為競爭埋下了伏筆。
@zzzlllzzz, 上海这边街边都是有免费的停车区域的(白色标识的框),Mobike是要停到指定的区域的。而且Mobike有一套自己的信誉评分系统(开始是100),如果在政府指定的白色区域之外违规乱停的话是要减分的,分数小于80之后你就不能用了。
@zzzlllzzz 公司会有每一辆mobike的定位,太久没移动的会派人收回
想知道這種沒有車樁的分享自行車有沒有在停車方面產生過困擾?例如在公共空間隨意停車造成不便,或是騎到過於偏遠地區之類?有中國大陸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
文章中間(第8段左右)幹預是不是干預?
是的,已經修正,謝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