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这条“产业链”,520后会“断链”吗?

教育部不愿正视问题所在,投注更多高教资源,才会导致各大学只好将人数多、语言通的陆生当成大海茫茫中的救星。
一名学生在台大校园里骑单车。
台湾

来自山东省烟台大学的Wendy,2014年下半年赴台湾世新大学电影系就读一学期。短短5个月期间,她除了得缴交10万元(新台币,下同。约2.4万港币/3100美元/2万人民币)的学费与住宿费给世新外,缴交给原本母校的学费也不能中断。然而她认为,比起去欧美其他国家,这样的花费还在可接受范围。

Wendy的身份是“大陆研修学生”,让她几乎只要是想修的学分,她都可以跨系所修读,专业科目还可以抵免烟台大学的学分。但学分只是这趟台湾行收获的一小部分。Wendy认为,两岸年轻人过去长期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恐惧与误解,开放交流让学生能够对彼此有更多认识。不管是体验风土人情还是四处旅游观光,这趟短期交换之旅让她就此爱上台湾。

“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另一名同样到世新交换的陆生Glace说,自己最深的感受是台湾的学校把教育当成“服务业”,学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例如她选了法语课,原本学校规定交换生只能旁听,后来院长透过许多方式协助,让她最后取得正式修课资格。“换成是在大陆,根本不会有老师这样帮你。”

Glace表示,台湾老师会把学生问题当成自己问题,并且认真帮忙解决,即使当下无法提出解答,课后也会发邮件和学生讨论,整体教学风气相当认真。反观大陆学校多半为大班授课,一堂课学生人数上百人,“好像在工厂里头”,学生得到的照顾自然大打折扣。

即使来台念书只有一学期,Wendy与Glace体验到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比起大陆本校的封闭环境,台湾自由的学风、校园内晚会活动,种种经验至今依旧令她们深深怀念。就算学费比起大陆高出许多,两人依然觉得值回票价,未来有机会更想推荐给学弟妹。

但Wendy与Glace这样想把“体验台湾大学生活”推荐给学弟妹的想法,短期可能不太容易实现了。因为蔡英文在年初的总统选举中胜出,两岸关系骤变,北京政府在方方面面祭出了打击民进党政府的“制裁”措施,限制陆生来台数量,或者限制陆生交流的县市区域,正是北京用得上手的一张好牌。

因此,9月新学期开始,各大学本应紧锣密鼓忙着替陆生办理各项入台手续,却陆续传出大陆各省分缩减来台陆生人数:有的省分直接喊卡、有的省分批准来台人数对半腰斩、有的省分甚至不避讳挑明:禁止陆生前往“台独”意识浓烈的南台湾就读。各大学负责对岸招生一线主管,只能绷紧神经盯着数字穷紧张。因为陆生不来,不只是两岸青年交流的中断,更代表这条“陆生产业链”恐怕要“断链”好一段时间,部分私立学校的经营将雪上加霜。

大陆研修生,私立大学重要财源

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念书,是2008年马英九竞选总统时的重要政见之一,2010年,台湾立法院在国民党主导下通过“陆生三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修正案。隔年3月,首批陆生共928位正式抵台,开启了“陆生元年”。

但Wendy和Glace不是这样来到台湾的。正如同台湾学生挤破头争取进入顶尖学府,绝大多数从大陆到台湾攻读正式学位的学位生,多半也能希望进入前段公立大学就读。为了让私立学校与排名较后的学校也能“雨露均沾”,教育部另开巧门,让大学得以透过签订姊妹校方式,与对岸大学实施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短期交换。

短期来台陆生又可分成“交换生”与“研修生”两种类型,其中“交换生”缴的是原本母校学费,前往台湾姊妹校就读,以前段公立大学为主;“研修生”则是由陆生自费来台,学费直接缴给台湾学校,以中后段私立大学为主。这类学生教育部没有强力人数限制,学杂费收取标准也尊重各校自主订定。换句话说,只要校方有本事招揽学生来台,教育部不会干涉太多。

陆生_简

开放陆生赴台就学至今5年,学位生和研修生的人数同步水涨船高。根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在台学位生共有7813人。研修生更从2011年的1万1227人,一路翻倍成长到2015年的3万4144人。

所谓“陆生产业链”,就是着落在“研修生”身上。因为以过去几年来台陆生统计分析,来台湾的陆生学位生最多时一年不过3100名,且习惯选择交通便利、排名前段的公立大学,除了学费,学校几乎没有其他“进帐”。

相对地像 Wendy 或 Glace 这样的短期研修生,以过去一年的3万4114人,每人平均支付5万元(约1.2万港币/1550美元/1万人民币)学杂费估算,一年至少可替台湾高教带来17亿元(约4.1亿港币/5334万美元/3.5亿人民币)收入,若再加上每学期1万元到4万元(约2400~9690港币/313~1255美元/2400~8300人民币)不等的住宿费收入,数字更加可观。

招收境外学生并非易事,靠的不仅是大学办学绩效,在重视关系的大陆,人脉渊源往往更是关键。昆山科技大学前国际长丁仁方举例,某次他到安徽省招生,不解为何安徽总是给铭传大学最多陆生名额,一问之下得知,原来刘铭传是安徽人,让他自嘲“那我还跟死人争什么?”

让台湾一部分私立学校在财务上重度依赖陆生的原因在于,台湾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让大学教育供过于求。特别是过去十几年间大批由“五年制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或“技术学院”的私立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倒系”、“关门”的消息时有所闻。因而陆生一开放,立刻成为私校争抢的大饼。

私立学校间抢分陆生这块“大饼”的竞争非常激烈,负责承办招生业务的主管,必须频繁走访大陆累积交情。原本就在大陆拥有人脉的学者,则成为私立学校高薪挖角对象。甚至为了吸引陆生,后段学校祭出“削价竞争”策略,一学期学杂费曾经一度只剩下2万元(约4845港币/627美元/4160人民币)。

担心恶性竞争打坏行情,“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曾订出不具备强制力的“君子协议条款”,呼吁各校招收研修生最低学费不要低于一学期3.5万元(约8480港币/1100美元/7280人民币)。比起南部或技职院校收费偏低,以新闻传播领域为特色的世新大学,开出一学期10万元含学费与住宿费的标准,羡煞不少大学。

事实上招收境外学生并非易事,靠的不仅是大学办学绩效,在重视关系的大陆,人脉渊源往往更是关键。昆山科技大学前国际长丁仁方举例,某次他到安徽省招生,不解为何安徽总是给铭传大学最多陆生名额,一问之下得知,原来刘铭传是安徽人,让他自嘲“那我还跟死人争什么?”

台北世新大学和高雄义守大学,是被认为在过去5年不遗余力招收陆生,“经营有成”的学校,每年来台短期研修生破千名。

义守大学虽地处偏远,但在所属义联集团加持下,每年抢攻约1200名研修生。从扬名全台的豪华宿舍、义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完善生活照顾有如一条龙般包套。若以一名陆生学费约5万元、住宿费约2万元估算,一年至少可替校方额外进帐8400万(约2035万港币/263万美元/1750万人民币)。以义守大学公布的2014年财务报表计算,经营陆生研修生的收入占学杂费收入约5.3%。

世新大学则从近年开始陆生人数快速成长,过去一年招收约1400名研修生,以一学期6万学费加上4万住宿费共10万元计算,共替校方带来1.4亿元(约3390万港币/440万美元/2910万人民币)收入。同样以2014年财报计算,世新大学的学杂费收入11.5%是由大陆研修生所贡献。

值得玩味的是,过去不时透过媒体高调宣传招收陆生成绩单的两所学校,在政党轮替后仿佛被下了噤口令,闻陆生议题色变,面对端传媒记者要求访问时,不愿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另一名从国立学校转任私校的大学校长,在听闻端传媒约访来由后,紧张直说:“现在时机敏感,不要问我这个啦……”另名大学主管也私下透露,大陆对台湾舆论掌握密切,不小心说错话,未来很有可能难以到大陆招生。

绿营执政县市成限缩重灾区

陆生在台湾政治“变天”后赴台意愿降低的信号,在今年初首先出现:

“各位拟交换至成大交换的同学:很遗憾地通知大家,接到上海市台办关于批件的答覆……由于近日两岸政治情势变化,出于大家的安全考虑,同学的赴台申请被拒……大家经历过一个学期的选拔,前期培训,最后不能成功如期交换,老师也替大家感到很惋惜。”

一则今年暑假流传在微信群组上的讯息,获得了成功大学国际长黄悦民的证实。他说,每年暑假期间固定举办的两岸三地学生交流活动,今年刚好轮到成大举办,“可能是因为校名有‘国立’二字吧!”对岸随便找了个理由就不让学生来。包含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名校学生,经过一整个学期的申请、筛选,确定录取要在新学期赴成大交换,承办人也陆续接获通知,指台办没有批准申请,学生无法如期在开学时报到。

信息中的关键字是“成功大学”,因为成大位于台南市,台南市长赖清德早被北京官方贴上“台独”标签,连带让台南成为陆生限缩的重灾区。一位暑假期间来台交流的陆生更直接透露,来台前曾被“提醒”不要去台南旅游,以免受到“台独意识明显”的赖清德影响。

陈菊主政的高雄市和其他南部县市,受到的影响也不在话下。

端传媒记者访问多所南部学校,得到的印象是他们在对岸姊妹校大多回报,因为南部县市首长“政治倾向明显”,担心南台湾的学习环境恐将对于陆生不友善,限制学生选择到南部学校交换,导致各校短期研修生人数剧减。

以昆山科大为例,新学期研修生从三位数剩下两位数。国立顶尖学府成功大学也减少近5成,就连负责总体承办陆生招生业务的南台科技大学,也仅剩下4成研修生。

南台科大一位高层人士直言,研修生短少确实是因受到两岸政治影响……丁仁方则指出,昆山科大就曾发生陆生申请到昆山交换遭拒,改填外县市学校却突然批准,明显将苗头指向台南。

南台科大一位高层人士直言,研修生短少确实是因受到两岸政治影响。过去校内短期研修生大多来自浙江、福建、吉林三省,其他省市仅占17%。大陆中央虽没有明文下令缩减陆生来台,但各省台办揣摩上意,让招收陆生业务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至今听闻多数学校短期陆生人数都在下滑。

丁仁方则指出,昆山科大就曾发生陆生申请到昆山交换遭拒,改填外县市学校却突然批准,明显将苗头指向台南。他估计,对于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为学杂费的私校来说,即使是收费相对低廉的南部学校,一名陆生平均一学期也可带来4万收入,一学期200名就有800万(约193万港币/251万美元/166万人民币)收入,在教育部新南向政策尚未明朗情况下,短期间内要私校如何弥补缺口?

104学年度上学期(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赴台的短期研修生高达1万6955名;下学期正逢总统大选,人数掉到剩1万4395人。新学期即将开始,各校几乎都是只减不增,估计全台加总恐怕要跌到万人以下。

这样的动荡不安,看在负责招收大陆学生的一线人员眼里,只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如成大国际合作组组长邓维莉就说,大陆名校想到成大交换的学生不少,承办人员必须付出行政成本审查相关文件,各系所教授也得逐一看过学生自传成绩资料,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学生,结果到头来换成一场空,距离开学前,不知道还有多少学生无法如期报到。

私立科技院校协进会理事长、龙华科技大学校长葛自祥分析,各大学受到政党轮替冲击不一,主要来自于姊妹校所在省分而定,如吉林省就很明确表示“不会放人”、福建省则将来台学生人数直接“打对折”、浙江省则明确要求落实人数对等,台湾送学生过去多少位,大陆学生才能来多少位。

引进陆生能解少子化危机?

部分私立学校相争“开发陆生市场”,会不会在校园里产生其他问题?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引进大陆研修生,是台湾私立学校因应少子化危机的解方吗?

一个明显可见的问题是,为了保障授课品质,台湾教育部对于大专院校的“师生比”有一定规范。但陆生研修生的数量却没有被计入“学生”总数里,让原本立意良善的规范出现了漏洞。也间接衍生出宿舍床位、图书资源、选课等软硬体资源被稀释等问题。

一名大学教授私下透露,为了给予陆生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时短期研修生受限于来台程序,开学一个多月了才正式入学,校方却希望只要是陆生想修的课,教授们都得尽可能收,不太管一门课原本适合容纳的学生数上限,无形中把成本转嫁给教职员。

台湾高教工会就曾接获世新大学短期研修生反应,校方安排的宿舍仅有2坪(约71平方尺/6.6平方米)大空间,却得容纳2个人,且环境简陋收费高昂。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世新大学为了安置更多陆生,除了将部分陆生安排住在位于深坑的会馆外,也陆续在学校附近添购老旧公寓作为陆生专属宿舍,并收取远高于周边租屋行情的费用。

高教工会秘书高诗雯就直言批评,教育部放任各大学自主招收短期陆生结果,让大学用低廉的成本换取学杂费,名为两岸学生交流,实则透过陆生敛财,不合理的收费更让家境富裕的陆生才有机会来台。她认为,陆生人数应纳入生师比规范,才能维护台湾师生的受教权。

“陆生不该成为少子化问题解药,”高教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直言,台湾的学校平均有高达6、7成办学经费来自学杂费,一旦学生人数减少,大学自然紧张。教育部不愿正视问题所在,投注更多高教资源,才会导致各大学只好将人数多、语言通的陆生当成大海茫茫中的救星。

对于陆生人数恐将受到两岸局势变化影响,私立大学协进会理事长、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反倒看得很开。他表示,短期研修生对大学而言“本来就是extra(多出来的)”,各大学应该从加强办学绩效、走出学校特色着手,才能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生源。

对于这波难以阻挡的陆生缩减潮,黄悦民下了注解:上一辈的恩恩怨怨就留在上一辈,只要年轻人有“看看对方、认识对方”的机会,将来才有可能学会真正彼此尊重。两岸政府都应该体会到这样的责任。

对比各大学的焦虑,前台大副校长、教育部新任政务次长陈良基在8月底大阵仗召开新南向政策记者会,宣示将招收境外学生焦点锁定“东协加一”,目标在现有每年约2万7000名东南亚学生基础上,朝每年成长20%努力,希望在2019年抢攻5万8000人东南亚学生赴台就读。

陈良基强调,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跟陆生没有关系”,完全是以地区发展产业需求来规划。未来将统合侨委会、劳动部、经济部、外交部资源,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国家设置教育据点,透过和当地的台商产业连结,设立技职产业专班、师资培育专班等,让台湾技职学校替东南亚培育人才,作为台商四处征战的后盾。

然而这股乐观与自信,看在第一线面临陆生人数下滑的大学只能无奈摇头。丁仁方表示,台湾高教资源长期分配不均,呈现公立大于私立、高教大于技职、北部大于南部现象。即便新政府宣称要以新南向政策对东南亚招收境外学生,丁仁方质疑:“新南向政策有办法一下子就生出几万名学生吗?”没有短期替代性的政策,恐让大学无所适从。

“孤臣无力可回天。”黄悦民感叹,或许是对两岸政治敏感度不够,原本以为政党轮替只会冲击到观光客人数,没想到连学术交流也跟着受到影响。回顾陆生来台这几年,常有陆生反应实际踏上台湾这片土地后,才发现台湾跟他们从小受到教育里头的印象,差距如此之大。

撇开陆生对于台湾大学的收入助益不谈,多所大学校长、一级主管皆认为,两岸年轻人交流绝对是利大于弊。对于这波难以阻挡的陆生缩减潮,黄悦民下了注解:上一辈的恩恩怨怨就留在上一辈,只要年轻人有“看看对方、认识对方”的机会,将来才有可能学会真正彼此尊重。两岸政府都应该体会到这样的责任。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4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學生不應該成為政治的犧牲品,也不應該成為經濟的鎖鏈環節。兩岸本身的意識形態鬥爭不能決定教育,更不能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

  2. 現在兩岸是內戰的延續,只是暫時停火。只有認清狀況,才能解決問題。

  3. 另外許多台灣人對中國遊客的歧視現象也很簡單,放眼世界,無論是國與國還是地區與地區之間,較早發展會骨子裡歧視較晚發展是一直存在的現象,這裡不是說這個現象是正確的,只是想大家認清人性的黑暗面,所以需要從小教育『我們沒有權利歧視他人』的正確價值觀,顯然台灣沒教養的人也不少,對中國的歧視狀況會隨時間改善的,畢竟全世界都認同且羨慕著中國近年的正向發展,以上。

  4. 在中華民國被趕出中國大陸遷至台灣地區後,台灣終於有了自己的政治實體,在六十多年的衝撞激盪下,所形成現今的政治型態是令人民相當滿意的,無論歷史上台灣區域曾經隸屬於哪“些”國家那都已是歷史,我們仍然願意去回顧緬懷,但是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已經習慣“實質上”的自由自治,並期待著能在國際上有自己的活動空間,然而日益強盛的中國也沒有閒著,持續嘗試將台灣“收復”回中國,威逼利誘的動作任何人都無法輕以待之,說到這裡,現在台灣社會“逢中必反”的情形並不難理解,因為在政治上中國成了侵略方,我們只能在政策上盡可能小心甚至神經質的反對親中,你要說是被害妄想症我們也只能無奈的承認,我相信中國大多數聰明之人也早就理解台灣狀況,會在網上替自己莫名被討厭而不平的,只是還沒甚至不曾站在台灣的角度想通過而已。

  5. 少有的能够心平气和讨论的地方。身边有不少同学去台湾交流学习,并且我自己也希望能体验台湾的风土和教育,但愿不要因为奇怪的原因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6. 至於統獨,最大的重點是:臺灣應該努力做可能的事,才有進步。相反,一直在不可能的事打轉。只會自我內耗,不斷退步。那一個方向,才是對台好。使臺灣生活更富足,人民更有尊嚴。

  7. 既然可以理性討論,就多講一點。其實在台言論不是很自由(日常生活),很容易被貼標籤,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在大陸反而比較好,不管統獨都可表達。很難想像。

  8. To中港台,我從事旅遊業,自己的客人和朋友都受過使館的幫忙,中國人幫臺灣人也是很常發生,感謝這些友善,官方或多或少都有政治立場就不討論了。To Steffi,我們或是部分人的個人意志不代表國家的意志,當然,國家的意志有時候也不代表我們的意志和所有人的意志,我不會把這些事混為一談,否則光拿加入國際組織的時事件,就足以和全世界的朋友吵翻天或絕交了。不用等他國相逢,現在就可以做朋友,感謝有機會理性地討論這些事:)

  9. 大陸真會幫助臺灣人嗎?當然是。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是一家人。這種事很多。我常告訴我的朋友或學生(大學),如果在海外遇到危難,因臺灣力量有限,要去找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他們會樂意幫你的。因大家是中國人,是同胞。接下來,舉一些例子。

  10. 我个人是有点楼下用户中港台所说的那种大中华情结,没有的话,又为何关注去台湾香港或新加坡观光上学…关注大陆内部就够了呗。PTT其实我们是自己可以想办法直接看到的,并不是通过媒体,打开PTT时说没有亲身震撼也是假的。台湾的朋友觉得并没有大规模歧视的话,也许是因为你们并不站在被歧视的那个角度。在我们自己这个角度,很容易嗅出歧视有没有,来自哪边,比例是多少。我既然提到自己看过中天,当然也看过民视三立,香港TVB和大陆CCTV…并不是只看某一边造成的今日观感。至于说台湾人民想不想独,能不能独,或未来是否打算甚至跟中华文化一刀两断,多少年来这就是你们岛上自己的选择,想做就去做。只是说,长久以来你们是号称自己的社会开放的,我们的社会是封闭的,即使如此,我们也愿意了解外面,或许还说着与主流共产党政府宣传所不同的话。但在一些两岸交流问题上,我并没看到过台湾声音的担当。中天或许代表台湾的老人,但除了这样的老人声音,哪家类似影响力的非蓝媒体为大陆人民和两岸交流正面发过声?真的有吗?做为一个局外人,我觉得青年台湾民众如果今天都不敢承认自己所处的社会风潮就是“逢中必反”“大部分人就是讨厌大陆人的一切讨厌中国的一切”,那只能说台湾敢于迈出独立确实也难呃….不过,虽然自己的留言中有些不中听的,但大家都是交流,审视别人的同时也都在自省。尤其感受到楼下来自台湾的你们,是想努力促进交流的,这份好意收到~~相信如果某天在欧美的异国他乡真的结识,我们都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11. 當然是100%在地,只是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海外。不要再問一些白目的問題。
    肉腳。(開玩笑,不要生氣)

  12. To 中港台
    你的文章用詞不像台灣人平時會用的慣用語
    冒昧請問,你是台灣人嗎?

  13. 我的背景?從懂事就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直到出國在北美,南美洲,工作十年以上,深深感覺到大國(主要是美國)對小國的野蠻和四海之內階兄弟的華僑(中港台)的照顧與幫忙。領悟到團結是力量,小國永遠受欺負。其實,大陸,大陸人很多次幫助照顧臺灣人。只是,有偏見或怕惹麻煩的媒體不報導。現在,我喜歡大中國,當然不要共產,也不要千瘡百孔的美式民主,是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中國。了解無?

  14. 不用否認在臺灣,有堆政治人物,理盲的人一直都在詆毀,羞辱和歧視大陸,大陸人。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感覺到。連青菜都叫大陸妹,所以A菜就可以叫台妹了。

  15. To 中港台,我土生土長臺灣人,你說的真的有,只是不是每一個人。但,有些人的偏見不只針對大陸人,對普遍東南亞人也是,帶有一種莫名其妙卻又虛無縹緲的優越感,因為我就有朋友也經過切身遭遇。我覺得要改變其他人真的不容易,只能努力不要變得跟他們一樣。

  16. To Steffi 其實並非一個國家的每個人都要針對同一件事有同樣觀點,才有辦法成為一個群體,誠如你所說,中國網民的意見不代表官方,官方也不代表網民,我覺得在臺灣也是。煽動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政黨都會,只是在不同國家的用語不一樣罷了,愛國主義的宣揚、教育和網君的發動只是另一種方式,只是沒人趕說那叫煽動。
    我的小舅媽是上海人,有很多友好的大陸朋友,我知道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不會因為大陸官方的政策就詆毀我們的親人朋友們和她們對待我們的良善,很多我的朋友因為一些事件而死都不去大陸,我個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少數被揭露的訊息或意見其實並不代表所有中國或中國人的整體,但我尊重他們的選擇。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所以,您口中的每一個陸生或陸客都被認為是中國思想的傳播者這件事,有點言過其實啊!

  17. 你的在地生活體驗與我們的或許不同
    也許稍微介紹自己的成長背景
    會比較能讓讀者知道你是從那個角度看見台灣

  18. 在臺灣,思想偏激,對大陸,對大陸人有偏見,歧視,南北都有,但愈往南愈嚴重。這是事實。怎樣知道?長時間在地生活,就知道。無法否認。

  19. 本人32歲 台北市人 自營商
    從我上幼稚園開始(五歲)
    一直到我大學畢業、工作
    從沒聽說周遭有人分過本省人、外省人
    甚至從小到大沒有同學開口說過這兩個詞
    會說出本省人、外省人的
    幾乎只有現年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看中天新聞、中國時報絕無法瞭解台灣全貌
    中天反映的只是55歲上一代人的思想
    因為裡頭的用詞與思想大大脫離我活的年代
    而其中提到的「年輕人」代表只是特例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
    學校裡有快退休的山東人、浙江人老師
    講的那口國語要先聽上兩個月才能聽懂口音
    學生們從沒討厭或批評過老師
    或是意識到老師是外省人
    而PTT
    整個PTT有近三萬個版
    每個版有不同的討論主題、擁護族群
    中天最常引用的那個版稱為八卦版
    八卦版是一個爭議性質很大的版
    裡頭有內幕、聳動、犀利、偏激的各式言論
    媒體只擷取他們想讓妳瞭解的資訊告訴你而已

  20. 在臺灣,福佬沙文主義還是有的,喜歡分什麼本省外省也是有。每當選舉特別嚴重。不可否認。

  21. 如果你所謂的「綠營政客」有那麼厲害,那麼會煽動,台灣早就獨立不知道那裏去了。台灣人會對中國反感,九成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自己。不想被共產黨統一,這應該是很合理的心態吧,才不需要特別被煽動呢。
    中國朋友來關心台灣教育政策當然很歡迎,但Steffi大大真的有很多怪怪的偏見,可能是因為看中天的關係吧,感染到老一輩外省人整天覺得有人要把他趕回中國的恐懼。不過有這種奇怪恐懼的中國人也不少就是了,畢竟這應該也算是中國官方的觀點之一。
    相信我,北京口音在台北比較自在,這真的是你自己的想像而已,南北根本沒差。您對台灣似乎非常關心,不過如果真這麼關心的話,建議直接去看看你心目中超深綠台獨基本教義的PTT吧,看一些親中+中國媒體把PTT描述得多可怕多邪惡,其實蠻好笑的,上面明明就一堆廢文XD

  22. 我擦→_→评论好多。

  23. “不依赖中国”,这是台湾人的志气~我们看到了,并且可以很尊重,谁的志气不是志气呢?理解。也正因为理解,我们才得以在这里有了一些交流。文中显然是在委婉表述中共政府单方面如何打压不支持两岸学子,然而我们只想补充:绿营政客还不是煽动民意做一样的事?我们大陆网民的观点显然也不全都是代表中共而来的,如楼下兄台所言,大家都不是旧时代的产物。不过既然个体陆生不论如何都会被当成“伟大中国的棋子”,因此陆生陆客于情于理,于陆于台也确实不必再多来,也好早日实现台湾独立的愿望。绝无反讽,实为尊重。敬,而远之,作为个体,大家都会。

  24. 唉呀竟然忘了重點,臺灣不要國度依賴某一國,走出自己經濟的路才有解。

  25. 我覺得這篇文章在討論陸生產業鏈的來由,沒有指責北京的意思,因為不是著重討論《陸生的未來或是陸生在臺灣》所以沒有討論到陸上納保議題,青年請勿激動。
    過去教育部廣增或升級技職學校為大學,卻沒有衡量到大學的軟硬體設施和師資是否符合升等資格,對當時還是學生的我來說,不知道是自私還是大愛的,只是覺得這是個人人都有獎,大家都升級,人人都有大學唸的概念,然後,搞得滿街大學,也滿街大學生,聯考19分也可以上大學,搞低了臺灣的大學教育素質,然後,原本可以培養專業技能的技職學校失去了原本的功能,產業普遍缺乏專業技職人才,覺得這樣的臺灣高等教育很令人擔憂。
    少子化是大學增設和開放大學生可以修習教育學程是同個區間在發生的事,但,教育部只顧得的眼前卻沒想到未來才會讓後來很多大學和校系應聲而倒。也才會演變成另闢財源的種種,而招收陸生只是其中之一。
    唉,每個國家和社會都有各自的問題,感謝關心臺灣的所有人,不管你是誰是什麼國籍。只是中國政府要以經濟逼政治是長久以來的事實,不論是縮減陸客來台,還是減少陸生來台,偉大的中國想要為難臺灣是輕而易舉的,倒是美國說好聽點是臺灣的靠山,其實美國還不是只為了自己不希望中國繼續壯大拿到臺灣在臺灣的戰略位置,所以才會一直甘願成為中國和臺灣之間的潤滑劑。
    雖然,我的國家有很多問題,雖然我的國家是個小島,雖然我也很常幹譙很多事,但,那是基於我對這土地的愛、情感和恨鐵不成鋼的糾結,身為臺灣人,期望自己可以有更開闊的視野和心胸接納不同的意見、不同的人事物!我們都不是50年前國共思潮的產物,我們應該有雅量可以和平地討論著我們彼此的同和不同吧!畢竟!這世界的戰爭已經夠多

  26. irene822,原来你是医生,还说自己不是知识分子?谦虚啦~感谢你照顾荣民爷爷奶奶。他们真的是最最不容易的一批人。我家世代共产党解放军XD 但依然可体会当年国军那批人背井离乡的不易。祝愿曾经是榜样的台湾别走偏,我也衷心希望今天自己在这里的一切留言都是多虑,是子虚乌有。个人虽不会再选择去台湾旅游或留学,但祝您和医务同事一切都好。任何敌对情绪总能放下的,怕的是居心不良的政客,人为创造对立。

  27. 作为一个大陆top5高校的学生,真心觉得大陆高校好一点高校一点都不比台湾差,去台湾也就体验体验台湾风土人情吧
    台湾教育想南下,可能还要和大陆竞争呢

  28. Sorry, “不代表政权”,“仅”字去掉。多出来一个字是Apple输入法太智能…

  29. 健保本身具有許多問題,很難短時間內闡述。台灣社會言論的平台很多,同樣的新聞,在不同平臺上常常看到差距非常大的留言,再加上考慮同溫層演算法,我個人也難以斷定哪種是所謂的”主流言論”。但選舉結果即為代表民意導向的結果。
    我不能代表台灣的知識分子,只是要告訴你台灣的言論具有光譜的特性,各自獨立存在,相互影響,且每一種言論都有自己的擁護者。

  30. 台湾人又想吃政策红利,又不想承认一中,我看你们还是趁早宣布独立。

  31. 彼此尊重就要先把陆生的健保落实,看到诚意吧?复杂为什么只复杂在实现陆生?他们也只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不仅代表政权,反而是可能会促进交流的一批人。没有健保除了狭隘,实在找不出其他理由。楼下兄弟,我相信你待人接物是有礼有节的,毕竟能上这个媒体关心大中华地区新闻的台湾人,就说明了不是一般PTT乡民。但是我觉得事到如今台湾的知识分子们也不用粉饰太平:PTT就是台湾的最大论坛也是没错吧?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天涯论坛,很能代表民众的普遍素质和真实内心啊。我是不会说天涯上的很多脑残不能代表“民意”的。你们若说台湾的政论节目不代表真实台湾,PTT不代表真实台湾,综艺节目聊大陆的语气不代表真实台湾,YouTube/Facebook上的言论不代表真实台湾…我倒想知道哪里代表真实台湾?网路有时反而更真实。我本人是希望是中天/中时代表台湾主流民意,希望是你说的那些蓝营民代,还希望被你们当成同胞咧。但重点是,那真的是现在台湾的主流思想吗?台北在我眼中还算视野开阔的大都市,就算民进大规模上台也默默选了个不蓝不绿的柯文哲。所以当年自由行的我,也只选择了去台北。至少在那里暴露我的北京口音我也会觉得更自在更安心…以上,我没有任何强求台湾人认为自己是同属一个中国的意思。只说我们普通人看台湾现在社会气氛的演变,内心担忧的事实。

  32. 在真實的台灣社會裡,才沒有你說的對外省人殺紅眼這種事,早就沒有人在區分這種事情,我有許多病人是榮民爺爺奶奶,我們也是當作自己的親人在照顧。上次辱駡老榮民的事件之所以變成新聞風波,就是因為她與台灣社會主流意識差距台大,才會成為新聞啊。

  33. 我個人是贊成陸生納入健保的,所有配套只要同外籍生即可,但健保本身有許多問題,牽涉的問題太廣,很難一次討論完。 在台灣政治認同可以用光譜來形容。你用綠衛兵來形容南部的大學師生,只凸顯了你對於台灣政治與社會氛圍的不瞭解。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台南高雄藍營議員民代的比例並不低。還有,如果你從PTT認識臺灣,就跟從蘋果日報認識中國一樣的荒謬。
    我們校內的陸生,大家都是盡可能的照顧與幫忙他們,我們也成為很好的朋友,但重點是要能彼此尊重。

  34. 还有我觉得别老拿台湾跟香港比。且不说香港比台湾各方面的现代化程度要先进多少倍,就说台湾其实是有自己实体主权的,一直都背靠美国大树好乘凉过着太平小日子,哪至于被轻易就统战回“一国两制”了?别什么都跟香港比,不至于~~自己的狭隘倒是要反省。现在何止陆生陆配,根本就开始红红火火诛杀岛内的外省人。将来就算真成了个国家,也不过是沦为大闽南沙文主义,文明倒退如此,水平也是堪忧。想领先中国,意识上要真的做出表率,让人佩服才行,要知道大陆还是有明白人的。这两年台湾越发开始五十步笑百步,只会让人看傻眼。

  35. 楼下台湾人们,台湾高校的健保给其他外国学生都不给陆生,单单从这件事上,台湾的教育决策也并不包容敞亮。就哪怕是海峡两岸一边一国,中国留学生也该都有健保吧?所以故意避开谈论这件事,是为了证明台湾心胸宽广海纳百川吗?作为大陆人,我想说共产党政府固然擅用政治打压,可台湾的封闭却貌似是通过民意。这是不是另一种可怕?每一个否决陆生参与健保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些每天向他/她打招呼的老师同学。何况现在绿卫兵们天天聒噪支那人至此,我周围就算有不清楚两岸情况的朋友想去,我们也会劝住别去的,尤其是高雄台南,人家可能转脸收完钱就变成了PTT上的乡民,我们再去送钱可真是贱了。

  36. 早点显出问题是好事,不要等经济产业都吊死在一棵树上只能任人宰割了再后悔,香港的教训就在眼前

  37. 烦请台湾减少对大陆经济的依赖吧。几代人前赴后继建立的第一个华人民主社会要是被大陆用经济玩死,那太不值当了。

  38. 另外,台灣的大學並不會代替政府傳聲和澄清什麼事。如果真的有嚴重的謬誤的謬誤在社會上流傳,通常會有一批該領域教授學者出來開記者會說明。

  39. to FoMM
    台灣的大學教育課程,主要分成本科系必修課與選修課。一般的課程中,大多與政治立場無關,也不會對我們灌輸什麼思想。我個人在大學內的觀察是,每個人有自己偏愛的事物,有些人只關心自己愛的明星八卦了沒,也有另外一群人對於社會議題非常關注,走上街頭發聲。在我看來,大學提供各種面向的課程,提供機會認識喜愛相同事物的人,進而集會結社。 反核與限電的議題,在臺灣正反討論非常多,我個人無法評論斷定哪一方才是好的,我想台電會去決定。 然後你說的那名教授,他在文章中只是單純分析,其實沒有提到賣不賣台的事情,建議你找出原文來看看。

  40. 岛国记者的写作水准也就这样咯,就跟中国各个城市的都市小报写报导总喜欢把自己城市吹的好棒棒一样。中国某211破学校的小鲁来贵国半年从没觉得你国学风比中国高校自由、晚会活动有中国大学多。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拿衣服,拍谢啦。

  41. 我来回复上面那位,台大学生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与学校无关。这个观点我同意。但是大学育人的作用怎样体现?反核四反到台北限电你怎么看?学校是否有责任厘清事实和正确引导学生?另外请教一下您怎么看姜皇池这样的买台教授。谢谢

  42. 底下留言寫到台大參與政治活動比學術活動還多的人
    你一定完全不了解臺灣的社會運動模式
    台大師生人數眾多,各種思想的人都有
    參與社會運動全是個人意志,自由參加
    從來不是以”臺灣大學”這樣的組織參與
    還是先搞清楚事實再來批評吧

  43. 臺灣人民自己選出來的總統,惹中國人民反感?
    這句話徹徹底底就是個笑話阿
    從頭到尾干涉這件事情的就只有中國政府

  44. 日本政府为了吸引留学生 还专门制定政策 计划2020年达到每年30万人 现在的每年14万人中国人占9万 占60%以上 再看看台湾的欲拒还迎的态度 陆生简直就是被歧视群体 没健康保险 不能本地就业 没有助学金 不能校外打工

  45. 作者的有些觀點非常可笑,小島民思想。

  46. 台湾自身也在设置各种障碍限制陆生吧。陆生健保姑且不提,就连赴台手续都非常麻烦。从新加坡到台湾开学术会议,签证前后折腾了一两个月,文件来回不知道多少次,比申根还麻烦。

  47. 这个文风一看就是台湾人写的。作者怎么不提现在陆生即不算外国留学生也不算本地生呢?怎么不提陆生竞选学生会被拒呢?怎么不提蔡英文台独意识导致大陆民众反感呢?怎么不提台大这几年玩政治比研究学术多呢?反核四,太阳花,台大没有参与?台大教授姜皇池没有写文章卖你中国民国土地?所有错反正都在北京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