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奖得主 Sarah Howe:中国家庭宁生一头鹅也不愿生女婴

香港出生的混血诗人 Sarah Howe 勇夺英国诗坛大奖 T.S.Eliot Prize ,却在关心英国文学的网民中掀起鲜为华语世界所知的小风波......
香港出生的中英混血女詩人Sarah Howe。
风物

大部份诗作恰巧是在午夜写成的,她说,“写作需要独特的时机,而距离感往往促成这一刻。”

现年32岁的女诗人 Sarah Howe ,今年年初凭首本个人诗集《Loop of Jade》勇夺英国诗坛大奖 T.S.Eliot Prize ,但此后,关心英国文学的网民却掀起了一阵鲜为华语世界所知的小风波:

有三份小报以及一个名为 #derangedpoetress 的推特群质疑Sarah获奖,认为她只是诗坛初哥(新人),此前没有获得其他诗坛重要奖项,不配得到一份20,000元英镑的奖金,以及被颁获曾被 Carol Ann Duffy、Seamus Heaney、John Burnside 等神台级英国诗人夺过桂冠的大奖。

他们怀疑 Sarah 得奖有“诗歌之外”的因素。英国重要文学刊物《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的专栏就曾引述一位美国诗人 Morgan Parker 的话:“你只会不断猜想你的成功和关注是否来自你的种族你的性别你的性向,你无法不去猜自己是否被人以异国的眼光看待。”文章指 Sarah 获奖是“有色人种在英国奖项里的众多成功个案之一。”

尽管如此, Sarah 还是成为文坛新贵。今年她获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参加香港书展,本年底也再次回港参加香港国际文学节,一再回到这个她的童年成长之地。

香港茶和英国茶?两种文化身世

在香港出生的的 Sarah Howe, 7岁便离开香港,随着她的中国母亲以及在东亚工作三十多年的英国父亲回到英国,定居在英国小镇沃特福德(Watford)。人们问她从哪里来,她每次都得预备两个答案:香港和沃特福德——因为她既非白人,却又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单一身份从来无法解读她和她的诗,她也无法不活在两种文化之间。

“你只会不断猜想你的成功和关注是否来自你的种族你的性别你的性向,你无法不去猜自己是否被人以异国的眼光看待。”

香港出生的中英混血女诗人Sarah Howe。
香港出生的中英混血女诗人Sarah Howe。

I counted out the change in Cantonese.
Yut, ye, sam, sei. Like a baby. The numbers
are the scraps that stay with me. I hear
again your voice, firm at first, then almost
querulous, asking me not to go.

-----‘Crossing from Guangdong’

茶无疑是中国和英国文化上的一个接合点,我希望借此在她接二连三的媒体访问后打开比较轻松的话匣子。Sarah 笑说自己不是喝茶专家,却是至少早上一杯下午一杯,喝几次 builder’s tea,即泛指用茶包泡的粗茶,名字源起于英国工人阶级惯常的喝茶方式。

她母亲还在香港的时候,会在茶里加糖和奶,但不许她多喝,往往是配给,大概怕小孩吸收太多咖啡因。五年前,台湾的珍珠奶茶进入英国并风行欧洲,Sarah 说虽然怕肥,但也不能抗拒。谈了一会儿,原来我跟 Sarah 的喝茶经验相差不远,喝茶已经成为了全球文化的一部份,是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的共同经验,已经无分地域。

这跟 Sarah 父母辈所面对的处境不同,她父母的一生像要出跳自己固有的文化,在另一个世界找寻处世之道。她母亲是孤儿,年小时被继母收养,零散地接受教育,在主流社会位处边缘。她常说自己中文不好,但自学的英语相当流利,跟 Sarah 在家说英语,而且把英语视为带她脱离过去生活苦痛的绳索;他父亲则在亚洲工作三十多年,常常记挂英国,不时跟她说起二次大战的事,但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难免因为目睹社会各种变化而受到冲击。

父母辈所面对的处境不同,她父母的一生像要出跳自己固有的文化,在另一个世界找寻处世之道。对她来说,中国是种“向往”。

严格来说, Sarah 是在英国文化和教育的浸润里成长的,却与生具来有着对中国文化的追慕。“我很难说自己的根在中国文化里,但我仍然很努力地去学习、阅读中文,在中国旅游。”对她来说,中国是种“向往”,与此同时,正因为在香港出生、成长,她对香港的情感尤深:“我总是感到跟香港关系密切。”

她常常记起小时候在香港海洋公园排长龙玩机动游戏,在水缸里看小白鲨,还有在半山的家中远望维港景色。“许多年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河景的依恋,那时我和丈夫搬到伦敦,房子正对着摄政运河(Regent’s Canal),就深深觉得我回到家了。”

中英寓言:外祖母给她的玉镯子

She didn’t long to join the birds, if longing implies
a will beyond the blindest instinct. Then one mid-autumn, she craned her neck so far to mark the geese
wheeling through the clouded hills – it kept on stretching – till it tapered in a beak. Her pink toes
sprouted webs and claws; her helpless arms found strength in wings.
——‘(c) Tame’

《Loop of Jade》 可译作玉环,在中国传统里,长辈会给数月大的小儿戴上玉镯子以保平安。Sarah 的外祖母曾给她一只玉镯子,还为她在黄大仙庙祈福。诗集的名字突显了她童年里的中国经验,但诗集里更多作品是挪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共有指涉,犹如探寻两种文化的边界。

作品谈到中国的家庭宁愿生一头鹅也不愿生一个女婴,因为女儿总是外嫁给其他人,不能继承家族产业,Sarah 用散文诗般的敍事方式,讲述一个既似《格林童话》、也似《聊斋志异》的故事:女孩被父亲痛恨、遗弃,在树林里慢慢变成一头鹅,跟野鹅群远去了,得到真正的解脱。Sarah 总是擅于运用中国文学及英国文学里的接合之处,创制出崭新的当代寓言。

《Loop Of Jade》

作者:Sarah Howe

出版:Random House UK

出版日期:2015年5月7日

《Loop of Jade》可译作玉环,在中国传统里,长辈会给数月大的小儿戴上玉镯子以保平安。诗集的名字突显了她童年里的中国经验,但诗集里更多作品是挪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共有指涉,犹如探寻两种文化的边界。

Sarah Howe的个人诗集Loop of Jade夺英国艾略特诗奖(T. S. Eliot Prize)。
Sarah Howe的个人诗集Loop of Jade夺英国艾略特诗奖(T. S. Eliot Prize)。

这方式不难使人想起曾翻译李白诗歌的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以及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思潮。作为曾接受学院训练的英国文学学者,Sarah 自然背负着这个援用中国文化以革新英国文学的传统,但她并不是一味接受。

“我的创作是趋近庞德,超过庞德,之后反抗庞德。”Sarah 指出庞德把中文的谚语带入英语体系,使后来尝试用英语书写中国的人无法回避。有评论指她的诗是庞德诗学的反面,她认为这个说法也有道理:“我很喜欢庞德的中文译诗集《Cathay》,但对他的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目光很怀疑。”。

贯穿《Loop of Jade》 的组诗开宗明义是对西方诠释中国文化的“反诠释”,她援引了波赫士据称由中国翻译家弗兰兹·库恩发现的中国百科全书里对动物的分类,陈列出东方主义的观点,并尝试在这个分类框架底下,重构中国性。“这是我给予诗歌的一种形式。最初我知道自己在这个框架里要写14首诗,但并不知道要写什么。后来诗歌自然成了。”

那些作于午夜的诗歌

I said Sleepy Willow. You said Voiture.
That was one of our shorter arguments.
—‘Chinoiserie’

Sarah 在美国留学时开始写诗,离开英国使她对周遭环境产生距离感,似乎把英国、亚洲看得更清楚。

即使 Sarah 的诗歌学院色彩浓烈,让人惊奇的是,她的书写状态是散漫而自由的。她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Loop of Jade》里大部份诗作恰巧是在午夜写成:“如果在诗作完成之前,诗人有很清楚很有意识的论述,那往往是条死胡同。”

写诗不是经验的回忆、重塑曾经发生的事,而是经验本身。《Loop of Jade》里的诗是不断叠加上去的:“我写了一首,后来发现需要再写另一首。一首是我自己的声音,一首是我母亲的声音,而另一首是两者的混合。”开始写诗的时候她会不断在纸上写,脑海里浮现什么都写下,这样才可释放未曾意识到的、纠结着自己的思绪。她也会随手翻开一些书,抄下一些字词,可能是很普通的词语但她会思考一会,让自己进入语言的实在的质感,写得累了便泡个茶包歇歇。

Sarah 在美国留学时开始写诗,离开英国使她对周遭环境产生距离感,似乎把英国、亚洲看得更清楚。2012至2013年间,她有一年时间到处旅行和自由创作,于是把大部份花在香港和中国,曾在暑假花了四个星期跟着利玛窦的传教路线,从澳门跑到北京,为追寻中西文化相遇时的花火,从中思考他者的呈现和真实,慢慢酝酿出 《Loop of Jade》 里的作品:

“对我来说,写作需要独特的时机,而距离感往往促成这一刻。”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標題黨?

  2. 中国家庭,也就部分吧,帽子太大了(・・;

  3. 標題很過分。與事實差距太遠且與文章並無多少相通。端不該自甘墮落至以標題吸引眼球。

  4. 標題應當來自Howe的一首詩、Tame的題記:It is more profitable to raise geese than daughters. – CHINESE PROVERB. 它從來不是對於當代中國的評論;作為詩人、使用這種自由的文體,我想Howe也有虛構諺語或不做查證的自由,把它變成對詩歌內容的遙相呼應;中文翻譯和英文版本也有些許出入。英國文壇的議論和網友的評論都讓我覺得,我們還未足夠成熟,去接受一個作家何其出身背景可以完全沒有聯繫。哪怕是一個中國作家,也有不書寫中國的權利。採訪最驚喜之處在於,Howe說哪怕自己的詩句能被當作一個答案,答案回應的問題也是在寫作之後才被發現的。從此可知,她的寫作是一種自然而然的self-expression,而不是其他東西先行的文化構建。但擁有這樣的背景,有時就不得不被質疑,得獎是詩藝精湛、背景有趣還是政治正確了。

  5. 仅就标题来看,纯属胡说八道,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意淫说辞。即使在农村,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但也不会如此的不重视女娃。中国人的安天命,这种观念在农村很流行。所以,即使女孩,也会接受,也会爱,根本没有女婴不如鹅之说。不知道文章作者或者这位艾略特奖得主如何这样评论中国的。中国的变化,需要你们也要有发展的眼光。中国社会的世俗化,中国人的朴实、中和,中国人的实践智慧,都导致中国人不可能这样将女婴和鹅做对比。诋毁中国,也要客观公允。不然,你们的诋毁,仅仅说服了自己,说服不了中国人本身,你们的政治目的,煽动的蛊惑的邪恶目的根本实现不了。

  6. 标题如此确实欠妥,中国大陆确实还存有农村家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但也在一代代地改变,而在城市中,这种观念几近无存,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是否真正了解中国的现状还是认知只停留在外媒眼中的中国?

  7. 看完这个标题就感觉不想看内容了,抱歉

  8. 以她的人生经历,真的了解中国吗?特别是关于女婴的描写,起码城市的独生子女身上这种差别已经很小了。难怪有人质疑她。

  9. 但其實,寧生一頭鵝也不願生女嬰的諺語來自於哪裡?似乎各地都沒有這個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