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天动辄35℃高温。一堂五十分钟的课程下来,三岁零六个月的男孩萌萌(化名)满脸通红,头发末梢滴答滴答地落汗珠,运动服黏在身上,好像刚被瓢泼大雨浇了一样。
“出这么多汗!这堂课值了!”绿茵场边,萌萌妈妈欣喜地一把搂过儿子的肩膀。
这是萌萌的第一堂美式橄榄球课。一个月多前,因为幼儿园同班家长的推荐,萌萌妈妈第一次听说北京有教小朋友的橄榄球俱乐部,她觉得好动的萌萌或许会喜欢,于是在一个周六从北京通州的家出发,开车20公里到达朝阳公园的8号足球场,为萌萌报名了体验课。
露天的足球场上人很多,日头很烈。教练员们都人高马大,带着还不及他们膝盖高的小学员在场上来回奔跑跳跃。一大群家长躲在绿荫处,激动地举着手机拍照,还有的家长手握水壶和毛巾,随时准备迎接跑下场来的口渴的孩子。
轮到萌萌上课了。望着身高近两米、头上扎满小辫子、一身结实肌肉的美国教练一步一步向他走来,萌萌先是愣了两秒钟,然后“嗷!”地大哭起来,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怎么也不肯出来。
萌萌妈妈正尴尬,教练却蹲下来,伸出黝黑的手握了握萌萌的胳膊,俯身跟他耳语了几句,就把萌萌扛在肩膀上走向训练场。萌萌满脸泪花地望了妈妈两眼,然后果断地伸手环抱住教练的脖子。场上还有七八个同龄的小朋友等着萌萌,他的美式橄榄球初体验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堂课结束之后,萌萌跟妈妈说,“真好玩,下次我还想来。”
“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拥有男子汉气概”
萌萌妈妈觉得,橄榄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她“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尽管她和萌萌爸爸都看不懂橄榄球,却知道橄榄球“在美国比NBA更受欢迎”。
于是,在北京朝阳公园的人造草坪上,出现了和美国郊外近乎相同的场景:孩子穿着钉子鞋、带着头盔护具撞来撞去,家长疯狂地拍照和欢呼。
目前,这个名叫巨石达阵的美式橄榄球俱乐部,几乎是中国唯一一家形成规模的青少年橄榄球培训机构,在北京和上海拥有5000多名像萌萌一样的小学员,每人每年的学费按年龄增长从8000多元人民币到一万余元不等,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名像萌萌妈妈一样,对橄榄球一无所知却充满兴趣的中国家长。
“你最喜欢橄榄球的哪一点?”──当被问道这个问题时,萌萌妈妈回答,因为“橄榄球很‘man’”。
“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拥有男子汉气概,”萌萌妈妈说。
目前拥有小孩的中国城市家庭,大部分都是“421”模式,即“四位祖父母+两位父母+一位孩子”,在富裕的家庭中,可能还会增加一到两位保姆。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呵护,是生活优越、地位无法被撼动的“小皇帝”。在政府开放了二胎政策之后,这种家庭模式并未被打破,反倒推动很多家庭加大金钱成本、为孩子投入更多。
即便是到了幼儿园里,中国的孩子也像是“温室的花朵”。幼儿园老师多是女性,以生活教导为主。为了减少孩子受伤的可能,加之空气污染,户外运动时间并不多。有的教室甚至会安装监控录像,让家长随时联网查看。老师还要拿手机给孩子拍照,通过微信向家长汇报孩子的餐饮、午睡和身体状况。
在巨石达阵的中籍教练员王研眼中,初来的小学员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娇气、软弱、自私的毛病。例如,有的孩子摔倒后会不顾一切地放声大哭;有的孩子会死死地护住玩具,别的小朋友不仅不能一起玩,连看一眼都不行。
“橄榄球刚好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王研说。
“靠什么理解橄榄球?”“困难。”
这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在美国,幼儿的基础体育教育是在自家后院里、由自己的爸爸带领完成的,孩子喜欢户外运动,这既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营建家庭和社区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是从零开始,甚至是从负数开始的。”巨石达阵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靳鑫说。中国的父母在体育教育中缺席,孩子还要额外拿出时间,寻找场地和专业教练才能进行运动。
更何况,橄榄球在中国是极其小众的运动项目。三、四岁的孩子在最初接触橄榄球时,不够资格穿盔甲,日常训练也仅是跑跳和基础对抗动作。他们靠什么来理解橄榄球?
“困难。”来自美国的教练Wes De Kirby回答。
“遇到困难,必须要吃苦,这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的事。”Wes说,他们在课堂上玩很多游戏和小比赛,如果想赢,不能只靠自己,要靠团队配合。从困难中,孩子们理解了橄榄球的重要精神──团队。
中国孩子往往关注到的是自己在场上的表现,会不会赢,丢没丢脸。有些孩子遭遇到一点挫折,就掉头跑到场下去找家长哭鼻子,这样的中断有时会在一堂课上出现两三次──他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基础动作和技巧,还有放下虚荣心,建立安全感,与伙伴们一起享受运动。
用靳鑫的话说,橄榄球是“最不自私的运动”。球场上,每方上场11个队员,两个队共计22队员,但实际只有五、六个队员能在比赛中真正摸到球。但是,每个队员都可以在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33岁的靳鑫身材高大魁梧,他在美国第九大都市区亚特兰大长大,中学时参加校橄榄球队,打防守,是“摸不到球”的位置,但这不妨碍他感受橄榄球的魅力,并为之着迷。
不仅如此,真正的美式橄榄球队是半军事化管理。加入橄榄球队,就像小型军训一样,因为“橄榄球比赛是非常接近战争的一项运动”。靳鑫所指的战争,是“中世纪时期军团作战,肉搏战的那种战争”。它的战术复杂,对纪律的要求非常高,队员必须在一起不断地磨合,才能够把适合一支团队的独特战术发挥到最好。
Wes在课上有时非常严厉。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并勇于承认,他只会惩罚那个孩子;如果没有人承认错误,他会惩罚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每当Wes问,“刚刚那个错误是谁犯的?”所有的孩子都会痛快地举手,他们已经懂得共同承担,不能让自己的伙伴被惩罚。
36岁的母亲王丽(化名)观察到,教练员的态度一丝不苟,如果孩子偷懒,教练一定会“把他拎出来”,必须让他重新做一遍;但同时又特别懂得鼓励孩子。她5岁的儿子每次完成动作,都会和教练击掌“Hi Five!”,如果孩子击得不够响亮,教练一定会要求再击一次。
对于这个细节,王丽的印象最深。她说在原本性格内向的儿子身上,看到了一种斗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几乎没有家长想过让孩子做专业橄榄球运动员。“就是来玩的,孩子享受就好了,”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尽管中国在世界级运动会中屡拿奖牌,但“中国是金牌大国,不是体育强国”,这是专业学习田径、一路特殊招生进入北京大学体育教育系的教练王研的印象。以前中国发展的比较好的运动项目几乎都是奥运会项目,这是为了国家形象。但情况似乎在慢慢改变。
这些给孩子报名学习橄榄球的家长从中产阶级到工薪阶层,他们承受每年万元左右学费的背后,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有些家长希望有朝一日送孩子到美国念书,那么幼时接触橄榄球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外文化,为日后的文化融入打好基础;有的家长说与其让保姆看孩子,不如让老外教孩子“练胆儿”;有的家长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难忘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那些与橄榄球有关的场景,因此要在孩子身上实践;有的家长戏谑地说出了一句百年之前的强国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有更多的家长对端传媒表示,“既然孩子喜欢玩,那就去吧!”
靳鑫也从经营者的身份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直到2011年以前,中国还只有两支正规的橄榄球队,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而在之后的五年,中国和香港共计成立了27支橄榄球队,并在2015年拥有了第一个美式橄榄球运动联盟,民间橄榄球队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不仅如此,冰球、马球、棒球、曲棍球等原本在中国民间极其小众的运动,如今也可以在一线、二线城市里见到。
“中国有句古话──穷文富武,”靳鑫觉得,“武”在今天就意味着体育。
美国《新共和》杂志在2014年的一篇报道曾经提到,美式橄榄球会在二战后超越棒球,成为美国第一大竞技体育,有学者认为是当时美国人的社会联系弱化,而美式橄榄球正强调团队协作和配合。这样的社会心理背景,与今天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巧合吗?
无论如何,橄榄球在中国重新遇到了机遇。
靳鑫坦陈,“训练的是孩子,受教育的是家长。”
2011年,他最初在北京想要做的,是成人橄榄球俱乐部,却失败了。一方面因为成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发育完备,更重要的是,橄榄球需要从零开始系统训练,需要花时间与队友磨合,进行大量的团队协作,才有可能将优异的战术发挥出来,而成年人不太可能有时间、精力以及耐性来做这件事。
这让靳鑫意识到,还是“得从娃娃抓起”。只有”一张白纸“的孩子才能从零开始、真正拥抱橄榄球的精神。“勇敢、独立、团结,这都不过是冷冰冰的词汇,只有到赛场上才能体会,”靳鑫说,“对手把我撞飞了,我把他撞回去,这就叫做勇敢;舍身为队友将敌人挡开,这就叫做团结。”
來自香港的支持!十分興奮見證美式足球在中國的崛起!很多歐洲、南美洲和亞洲的國家已經發展起來,不久的將來美式足球會成為世界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