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香港人像追踪恒生指数升跌一般,紧追两个免费电视台的收视点。
今年4月6日横空出世的ViuTV,势头勇猛。据ViuTV公布,开台首晚的平均收视约5点,最高8点,到5月3日上到10.6点,意味着近68.9万观众观看——不少市民为这个新生电视台能抢得双位数收视而拍掌欢呼。也有市民同时指出,无线电视在黄金时段仍有过百万观众收看,一台独大的局面未变。
当大众视野仍停留于收视指数,两台抢观众之时,香港一群影视创作人却在远处观望着。“新的免费电视局面,究竟能否持续开拓平台,让本土创作人有发展的出路?”这是28岁的黎梓骏近日最关注的问题。
黎梓骏2012年毕业于香港珠海学院新闻系,一直喜欢影视创作。大学毕业前半年,黎梓骏与三位朋友,合组公司制作影片,最初主要为坊间的跳舞学校制作比赛及为明星排舞的花絮,每条短片制作收费约1千至4千港元。“当时正是人人单反(单镜反光相机盛行)的年代,客人都觉得拍片只是按按钮,剪片也是按按钮,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创意,更不用谈创作人所投入的时间、成本及技术,所以一般公司都不愿付太多钱去制作。”
四名年青小伙子的初创公司,生意难做,每人每月收入只有四至五千港元,“做学生时还觉得够用,但毕业后,单是我租的那间㓥房租金已要三千多元,坦白说,都是跟朋友拼拼凑凑(筹钱)才可过活。”
不足八个月,公司最终倒闭收场,黎梓骏转行,做过保险从业员及接线生工作,再去了澳洲working holiday(打工假期),回到香港,不甘放弃梦想的黎梓骏再次和朋友一起组建公司。2013年起,他的制作公司开始承接市场推广公司外判的宣传片和网络广告。不过,黎梓骏说,这些工作都没什么创意可言,“很多时客户公司的老板自己决定了他的方案后,我们只照指示执行。”
举例来说,一个风筒(吹风机)广告,客人要求找一名靓女youtuber,对著镜头美美吹头。“仅此而已?这根本不可能提高货品销售,但客户已认为能表达意思,基本上已没商量的余地。”黎梓骏无奈地说。香港很多创意人有过这种挣扎:“当创念遇上商业计算,矛盾随即而来,要梦想抑或饭碗呢?两者似乎不可能同时兼得。”
日复一日,黎梓骏与拍档逐渐认清,香港根本没有创意市场,他逐渐把工作与兴趣分开:“工作就是等客人抛一些所谓意见出来,然后我们就按照指示,做一些东西塞回他嘴巴,最好就是顺利完成,收钱便算。”
新电视台唤醒对创意的想象
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5-2016年度全球竞争力年报》显示,尽管香港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度的整体排名保持在前一年的第7位,但在创意方面的排名仅得第27位,为亚洲四小龙中最低。
在香港,很少会听见人们谈创意,城市规划没有创意建筑,购物商场里没有创意产品,大街上也没有创意打扮,一切正如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撰文所说︰“创意产业靠的主要是人,而这些人…… 都很讲究环境。这个环境必须开放包容、多元刺激,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沟通竞争,有很多不一样的事情每天发生。香港是这样的地方吗?我们不要再骗自己。”
然而,全新免费电视台ViuTV的出现,近来却给香港市民带来一次创意撞击。ViuTV的重点节目《跟住矛盾去旅行》打破港人对旅行节目的想像,首集找来政见对立的民建联创党主席曾钰成及泛民主派议员梁国雄,一同到波兰旅行,二人平日在立法会内唇枪舌剑,同游异地时竟引发连串温馨故事。另一节目《煮吧!换咗我阿妈》亦不单纯是教师奶煮饭,而是找来三对母子,让他们交换阿妈进行厨艺比赛,解构个中亲子关系。《晚吹》则冲击电视广播的底线,谈论多人性爱的话题,节目嘉宾连环爆粗,甚至被投诉至通讯局指节目内容不雅、语言粗鄙。
播放一个月以来,ViuTV似乎成了香港电视界的创意符号,一夜之间,许多影视创作人不禁要问——他们的春天要来了吗?
那种“不一样”,是你从没在电视上看过,但它一直存在
去年夏天,ViuTV的节目创作人员找到了黎梓骏的制作公司。黎梓骏的合伙人吴国麟认识ViuTV节目创作人员彭颖琪,彭在ViuTV开台前被委派负责一个名为“实验电视”的栏目,即是尝试把电视广播时段,外判予独立制作公司运作,让外部自行制作内容,再由ViuTV播放。
获得这个机会之后,28岁的吴国麟,与黎梓骏及24岁的梁天俊,回想起三人曾在毕业那年去台湾的单车环岛游。当年游台期间,三个年轻人学会了台湾闽南语“冲三小”,即“干什么”的意思,就索性以《冲三小》作节目名称,三人在香港踩单车去不同地方,介绍不同的本土商店或玩乐地点。
黎梓骏坦言,在制作《冲三小》前,自己已经有十年没有看电视。“我不会看无线的节目,不是抄袭外国,就是毫无新意,倒不如上网看美剧或外国节目。”因此,他从来没想过,电视会为他带来什么︰“我们都不看电视的,怎会想到自己有日会上电视,甚至因为电视而被人认识。”
直至《冲三小》播出后,他才猛然意识到免费电视的影响力:“以前跟人说我们的想法,别人会觉得我是‘白痴仔’,当我开玩笑。现在有一个电视平台播放我的作品,你就会知道,我的想法原来真的可以入屋(进入别人家里),是行得通的。”
在这个节目的创作内容上,ViuTV并没要求他们三人作出任何修改,黎梓骏说感觉颇受尊重:“好奇妙,出来工作后,很多时都要妥协,《冲三小》令我们觉得重回学生时代,我们制作出什么,ViuTV就播什么,完全是我们的想法。”
《冲三小》现时逢星期三深夜11时45分播放半小时,收视虽未登上ViuTV公布的重点收视榜,但在网络上好评如潮。“好无聊,但唔知点解睇晒成集(不知为何看毕整集)”、“由头笑到尾”、“够贴地(够接地气)”—— 网上有市民这样留言,甚至有人要求节目“加钟(增加播放时间)”。
同时,《冲三小》亦吸引了广告客户主动接触。彭颖琪指出,节目由ViuTV开台播放至今,有7名广告客户主动接触她,提出合作查询:“《冲三小》这个节目,以年青人作对象,所以接触我们的品牌都是本地、年轻、大胆的。合作模式不局限于传统的冠名赞助,可以作更多尝试。”
对彭颖琪来说,《冲三小》让她看到外判制作节目的发展空间:“《冲三小》那种‘不一样’,是你从没在电视上看过的,但它确实一直存在。”
做创意行业,比拼的是捱穷能力
不一样的创意人才的确一直存在。当《冲三小》或ViuTV其他“不一样”的节目令香港人直呼过瘾时,香港还有大量的影视创作人却仍困在死胡同里,苦无出路。
综观香港,创意培训并不缺乏。香港浸会大学、城市大学、演艺学院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资料显示,每年传理学院、创意媒体系及电影电视学院的毕业学生约有164名,当中部分投身电视制作行业,初毕业后入职起薪点约1万2千元。
今年31岁的钟宏杰,6年前便是其中一员。他毕业于演艺学院,主修编剧,毕业后一直从事外判的独立电视制作。
还未毕业时,钟宏杰就和同学关文轩,参加了香港电台(下称港台)的外判节目计划,经过两个审批阶段后,他们获得18万元的资助,拍摄一集关于香港郊野义务搜索队的半小时纪录片。二人于是开设了一间制作公司,承接港台的外判节目。当时始终是新手,钟宏杰、关文轩与另一名拍档,花了较多时间拍摄,一年后他们向港台提交了两集,合共获得36万元资助,扣除成本后,每人每月只收入数千元。
钟宏杰回忆,当时入不敷出,为省住宿费,必须与家人同住,每天煮即食面过日子,更遑论休闲消费,心理上压力很大:“当时经常身无分文,自信心很低,每次家人、旧同学聚会,都不想参与,始终怕跟人有比较。”
在香港这创意行业,很多时候在拼的,不是创意,而是挨穷的能力。
“在香港这创意行业,很多时候在拼的,不是创意,而是挨穷的能力。”钟宏杰说,他认识的许多同行朋友,最终都不再坚持从事文创工作,大多转行去做推销员。
过去六年,钟宏杰坚持制作文化及社会题材的节目,资助主要来自港台。2012年,他曾获港台资助,远赴美国纽约,拍摄关于城市街头艺术及涂鸦的系列节目。回港后,他又再次得到港台资助,开拍废墟题材的节目。
港台于1928年启播,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广播机构,自2014年1月13日起,开始提供免费公共数码电视。至今年4月2日,亚视因不获续牌而停止广播,香港电视业进入四台分立的局面,除无线外,还有ViuTv、香港电台电视,及尚未启播的奇妙电视。
港台于4月2日接收了已停播的亚视的两条模拟电视频道,增加播放时段,并且表示,将需要增加更多外判节目来源,来填满更长的广播时间。
但长期一台独大的无线电视却依然垄断着节目制作。2015年,无线全年的外判节目,只有资讯节目《望子成才》、真人骚《难得有心人》以及自然纪录片《天坑》。
无线企业传讯部宣传科副总监曾醒明向端传媒表示︰“TVB(无线)是全世界最特殊的电视台,要自家制作节目、发行,拥有永远的版权。如果外判,版权可能要与制作公司相议。”他明言︰“TVB短期内不会放弃自己制作,只会维持少量外判。”
钟宏杰直言,很难取得TVB少量的外判资助︰“要接触无线,首先要有人脉,我没有。无线要的是娱乐、八卦,我们没有这些。无线亦不会付出如港台般的合理外判资助。”
至于新电视频道的ViuTV,钟宏杰认为,其创作内容上多以炒作话题吸引眼球,但内容未能令观众持续追看,“《跟住矛盾去旅行》的话题就是两个人的对立,《G1格斗会》就是女艺人在打架,观众因听到这些话题而去看,看完之后呢?”
钟宏杰总结,香港市民长期习惯了只有一个免费电视台可以观看,缺乏了对更多元节目,如文化知性节目的需求。“其实香港不同电视台应该为市民带来更多元化的节目。”
香港电视产业:有人才,没平台
香港电台电视部外购及外判节目组特级节目主任麦志恒接受端传媒访问表示:“外判节目计划旨在培养年青创作人,让他们汲取经验后,再向其他平台进发。”
据港台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至2014年间,共有227间公司向港台递交外判节目申请计划书,申请者亦有上升趋势,由2012/13年度的153份申请,升至上一年度的223份申请。
麦志恒认为,这反映香港有具创意的人才及产品,只是在电视产业制度上,香港根本未能提供足够的平台让人才发挥,在这一点上,香港远远落后其他地区。
在欧美国家,目前很多制作公司都是由业余小组形式起家的。“在外国,就算是很业余的(制作人),可以先做少少计划给电视台看,电视台觉得有潜质,就给他们少少钱,叫他做认真一点,拍pilot program(试播节目)。可行的,就由电视台出一个百分比,列明持有某个地区的首播权或播映权,然后制作人再拿pilot program,去找其他电视台、发行商,甚至其他国家的电视台去融资,方法很灵活。”麦志恒介绍说。
香港一直未能发展这种节目模式,主因是“政策”所限。2009年,香港政府计划增加免费电视牌照,同年底,三间电讯商城市电讯(香港电视网络)、有线电视(奇妙电视)及电讯盈科(香港电视娱乐),向广播事务管理局递交申请。
城市电讯于2012年更积极地成立香港电视网络(HKTV),并大行招兵买马,完成十多出电视剧,为开台作准备。岂料在2013年10月15日,香港行政会议宣布原则上同意发牌予奇妙电视及香港电视娱乐,但否决香港电视网络的申请。
市民质疑政府拒绝开放频道,阻碍电视市场竞争,直指审批过程不透明,并发动12万人游行抗议。香港电视随后就不获政府发牌提出司法覆核,惟终审法院于今年5月4日裁定毋须重新考虑香港电视申请。
影视创作人的自由市场远未到来
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冯应谦一直研究中国内地、韩国及日本的电视产业发展,从而为香港电视制作的节目提出策略改进。
他指出,自90年代起,全球的商业电视台都开始采用外判、制播分离的模式,一来减低成本,二来能更有效地引入创意。
“中国大陆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他们电视台有自己的制作团队,但很大的比例是向外面的制作公司外购﹔韩国电视剧制作成功打入整个亚洲,它们亦有外购﹔而日本的制作则是电视台自家拍,但是明星、导演等人才不属于电视台的,令产业制作更灵活。”冯应谦分析道。
创作人的制作公司能否独立生存,关乎市场是否有自由竞争的环境,要让创作人东家不打可以打西家。
在冯应谦看来,现时制度下,创作人还要等待一条漫长的路才能看到曙光。“如今只有TVB,再加一个规模较小的ViuTV,根本不算一个自由的市场。制作公司就算可勉强生存,亦会被这一两间公司把价钱压得很低。之后,创作人的制作公司能否独立生存,关乎市场是否有自由竞争的环境,要让创作人东家不打可以打西家。”
事实上,黎梓骏与其团队仍在赶制的节目《冲三小》,制作预算只是ViuTV自家制节目的5分之1,“港台的节目相对质素高及偏向认真,无线面对的是较年长的观众,相信短期内,ViuTV是唯一能接纳我们节目风格的电视台。”黎梓骏说,他正在钻研以显微镜拍摄细箘的影像,期望有朝一日,这个创意之作,能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去面向观众播放。
(端传媒实习记者何郁慧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