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两口子在各自的办公桌上各有各忙,然后我读到朋友讯息,转头问丈夫:“你的小学成绩表借来用好吗?某君说她的儿子考得不好,好伤心。”话未说完他已会意,然后我俩在房间两端傻傻的大笑起来。
当天下午,我们花了点力气,翻箱倒笼找出几张史前成绩单,除了小学全班三十三人考三十三名外,还有中学的满堂红和留级警告,对照着丈夫今日活得好人好姐没穿没烂,应该相当励志和给力了。我们原本只打算私人分享,没想到丈夫傻傻的掏出来放进脸书大海,后来又给记者捞了去写新闻,忽然成为“正能量”一种。
然而,我必须强调,这些成绩表的头号分享对象,肯定不是孩子。那些“我当年那样艰难也活下来,你们为什么还喊生喊死”的分享,最近已经够多了,听得人头皮发麻。既无法好好回应当下,也怕惹毛孩子。
我们最想分享的对象,其实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
当上爸爸妈妈的朋友们最近特别怕看新闻,怕跃下来的孩子愈来愈多,也怕他们愈来愈年幼,一不留神,竟然就来到跟家中小学鸡差不多的年纪了。然后大家拼命把暖心短文和善意叮嘱,在不同的WhatsApp群组内抛来抛去,“六十句给孩子正能量的话”、“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建立盼望在明天”……抛得愈多,愈显得大家乏力。
但我们真的不要小觑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负面的影响力。当上妈妈后犯过大大小小的错,于是我常常这样自我提醒:遍寻整个世界,只有爸爸妈妈才是最有能力深深伤害自己孩子的人,也只有爸爸妈妈,最能避免孩子受到那种程度的伤害。
因为人人都说妈妈好。
因为小孩对亲爱的人最没有防范心。
因为对于年幼的小孩来说,爸爸妈妈就是整个世界。
因为即使大人无理取闹,看不出来的小孩还是会觉得错的那个是自己。
因为对于家庭,我们常常有避风港的想像;一旦她不慰借却竟然带来羞辱和折磨,那种落差能杀人。
何况很多时候,伤害不只是看得出听得见的打打骂骂,还来自更深层的家长焦虑。有一种“爱”,美其名为孩子好,实质却联同社会上一大票人,把他们赶到同一条路上,稍不留神步履失稳,抑或脚掌踩出了界线,爸爸妈妈便额上打结好担心好焦虑,仿佛“康庄大道”一下子变为“前行无路”。
然而,真的只有走上康庄大道的,才是有价值的人吗?
曾在高级会所访问名人,一位优雅女士来握手,一口气向名人介绍自己的子女是几优状元、在外国名牌大学毕业了、现在是律师。我以为她跟名人是世交,后来才知他们素不认识。
在公共屋邨牵着孩子走,一位提菜的太太前来搭讪﹕“快开学了?读哪一间?”话匣子一开,便一轮嘴数说自己子女读的名小学和名中学……最后寄语我儿“用心读书,日后考第一呀!”
其实我不介意在路上听陌生人分享当妈妈的快乐,却真心盼望那些快乐能更多元化。譬如:“我家阿怡是巴士司机,每天跟乘客打招呼,带给乘客好多快乐﹗”或者:“我儿大雄是好工匠,做出来的衣柜啊,扎扎实实几十年!”但可惜啊,那些教妈妈自豪得按捺不住,一定要秀出来与路人甲乙丙分享的成就,大多跳不出这个框架:名校和状元,以及差不多所有带“师”字的工种。
此城对成功的定义有如孙悟空的紧箍咒般令人窒息,而且常常被误会为“one size fits all”(一刀切)。我们都需要松一松,方能让不同的美丽想像迸发出来。
此时此刻,大概是香港的非常时期,社会上的焦虑指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然而,日子再差,成绩再烂,让孩子看到前面依然有路有希望,非常重要。这里有一部分是社会环境,但有一部分,一直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虽然这样说有点重,但是,为孩子打造更值得活下去的生存环境,从来是大人逃不掉的责任。
丈夫在一轮欢呼和哗笑声中完成“自我引爆”,然后,我们把他的史前成绩表收好,下回备用。
那满堂红在在提醒我们,有一种成熟叫“迟熟”,有一种选择叫“孩子的选择”。
那些选择也许在我们的预想以外,有时难免教人紧张,但是爱孩子,本来就是想像力大挑战。
说到底,只要大的放开胸怀,小的日子肯定比较好过。此刻我们最该做好的,也许就是努力成为从容──最好还带点幽默感──的爸爸妈妈。
(苏美智,独立记者,爱采访,爱文字,更爱陪伴两个“乐”字辈娃娃成长,沿途重新体味世界。)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