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三:孩子不会讨厌学习,只要学的都是真知识

我们习惯了规划、进度、效率,因为过程中几乎不需摸索,经历及结果都可预测、可量度、有分数、有纪录,省时方便。我们都遗忘了人生的宝贵经验,很多都是我们意外地遇上的。
陈廷三。
风物

【编者按】在纷扰的世代,似是而非的价值观,莫衷一是的说法,让家长越来越迷糊。我们希望透过一封封给家长的信,集结两岸三地的智慧,期望为人父母的,可从中找到新的视点,增加大小同行路上的能见度。

 陈廷三。照片由作者提供
陈廷三。

家长们:

今天,人人都想尽办法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出钱出力、学校全力催谷、官员微观监控,说穿了,我们都把孩子视为一头猪,一头不喜欢知识的猪。

好奇心、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小朋友渴求知识,就如同吃东西一样,自然不过。人饿了,自然会吃,只要你别过度喂食就行。同样道理,只要是真知识,孩子便会热衷学习。

你看不出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吗?那么问题应该在你的身上,无关孩子的事。或许我们得先问问自己──知识是什么?学习又是什么?

小朋友在家剪剪贴贴,你觉得是浪费时间,但当那些剪贴“被包装”成功课,甚至是有助小朋友“学会学习”、提升家庭关系的“亲子project”,在一间叫幼稚园的地方“出售”,你就忽然间觉得很重要,非做不可,整件事就不同了……

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你嫌他们无所事事,但场景一转,玩伴们“被安排”在一间叫playgroup的地方互动,学习分享,学习相处,你就拍掌叫好,乖乖缴付每月数千元学费……。(或许这除了是“有质素”的学习外,也是身份象征,更备补偿作用!)

为什么成人的世界只相信planned learning?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习惯了被规划,一切按进度而行。这样的学习看似很有效率,因为过程中几乎不需摸索,经历及结果都可预测、可量度、有分数、有纪录,省时方便。我们都遗忘了人生的宝贵经验,很多都是我们意外地遇上的。

Accidental learning是真实的生活,无处不在,透过生活中的自我摸索,有时失意迷惘、有时突破掌握,这些不经意学懂的知识,它才是人生的主菜,是我们赖以生存、可以应用的知识。

曾经着凉,就知寒冷要穿衣;跣倒过,下回雨天走起路来便会特别小心。

我们对人生失去信心,不相信薯仔会自己发芽,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所有事情都得借助外力才行。崇拜规划,其实有时是个自我毁灭的过程。

作为一个父亲,推行家长教育这么多年,看着今天香港的崩坏,教育制度的荒诞,从幼稚园到大学,无一幸免,我们都得保持万二分的清醒,凡事想一想事情的根本,才不致被歪理淹没。

例如生涯规划──连幼稚园都谈生涯规划的今天,这四个字其实早就跟职业规划画上等号。从踏足幼稚园开始,教育便等同“职业先修班”,一切都是为将来“揾食”作准备,文史哲、数理化,一切看似无助在商业社会“揾食”的学科,都被忽视、取替,眼前的标竿就只有工作。

人生匆匆几十年,真的就只有工作吗?

例如TSA──你说担心猪群“养唔大”要“秤猪”,那么秤过后,不是应该重点协助不合格的猪群吗?健康检查都是这样啊,检查过后,不对劲的地方便努力去医治,给予资源投以关心,而不是灭绝杀掉。若立心良好,那还有人会反对么?

例如学习进度报告──幼稚园时兴每月一个学习报告,一字一句记录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点滴,但有思想的成人都能想像,老师花功夫做了这些东西,哪还有空照顾你的孩子?

当然,我们反对这反对那,却不能不抚心自问,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也同样地在错误引导孩子?我们有没有忘却了养儿育女的初衷?

今天很多为人父母的,都搞不清楚自己养儿育女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些父母说目标是想子女入名校上大学,我内心即时的反应是“有无搞错!”为什么今时今日,你还会认为子女“有学历就一天都光晒!”

今天香港的大、中、小学,有多少真的能让学生亲尝知识的美味?很多学生都被迫虚耗大量金钱、时间、精神、体力,在做着各式各样题目伟大到飞起的Project和Presentation?

高、大、空的外衣里,学生能真正透彻了解的知识又有多少?抑或都是从不同途径抄袭而来?在这个网络年代,还认为掌握知识只能透过上堂听书,那只是失去学习动力的表现。

每当遇上对知识全无热诚、“读边科憎边科”的同学,或是预计大学毕业后,只有能力在街边卖电话的学生,我只可承认,香港教育的成果,就是“生产”出大量有学历但无学识的下一代!

我不是个悲观者,但在我眼中,现今的香港,真的看不到有什么出路,而且眼前的路只会愈来愈难走。

不禁想起,我们这辈都很感激当年父母愿意不顾一切逃难来香港……今天回想,那是一个殊不容易,但有勇气有承担的决定。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专业顾问陈廷三博士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