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峭语]爱是一次次滚石上山。
我们的朋友维维正在反省,为一段只持续了六个月的感情。
表面看,事情非常简单。去年秋天,她因为一种慢性病,住进了医院,这种病必须长期治疗,所用药物非常昂贵,住院才可以报销,但按照医保政策,她在同一家医院住院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她必须出院调理半个月,再去医院住一个月。为了治疗的连续性,第二次还得选择同一家医院。于是,有近半年时间,她成了一家医院的常客。
负责治疗她的,是一个男医生,三十五岁,浓眉大眼,性格挺温和,诊疗时轻声细语,聆听时表情专注。正处在情绪谷底的维维,瞬间就对他产生好感,从护士那里探知他是单身后仅仅一周,她就向他做了表白,他也欣然接受。但他们的相处只持续了半年——彻底出院一个月后,她突然发现,他完全不是他生活体系里的人,她之所以对他产生依恋、依赖、爱慕,都是因为她的病,还有医院的环境,那半年的相处,离奇得像一场梦。这段感情于是宣告终结。
促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感情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时候,是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心境,让人产生感情,这种感情的维系,也往往高度依赖于特殊的环境和心境,一旦那种环境消失了,支撑它的力量也就消失了,这种感情也会随之萎缩。对这种感情,我们不妨称之为“境遇性爱情”。
那半年的相处,离奇得像一场梦。这段感情于是宣告终结。
托马斯·曼的小说《魔山》里,主人公汉斯·卡斯托尔普遇到的,也是一段境遇性爱情,他因为肺病进入疗养院,一住七年,病友们非富即贵,疗养院又建在山上,一群人像是活在云端,靠聊天和游戏打发时间,就在这梦魇一样的生活里,汉斯迅速爱上了来自俄国的肖夏太太,因为她身上的一点点清新,使她显得格外出众。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在众多女性的映衬之下,她的魅力会显得过于浅淡,她的过往、人际关系,人们对她的评价,也会对她的魅力形成损害,而在疗养院里,这些损耗统统欠奉。特殊环境,会掩盖人的缺陷。
能达到这种效果,促成境遇性爱情的,并不只有医院,学校、军队、监狱、自成体系的大厂,都有相近的效果,《泰坦尼克号》、《和平饭店》、《迷路的人》等等电影所描绘的,都是这种爱情,其要素,是相对封闭、脱离日常生活的环境。在那种封闭环境里,人们产生默契,在那种脱离日常生活的境况下,人们不自觉地放低了自己对伴侣的要求,因为,那个环境像舞台,会放大人的魅力。
更多时候,催生这种境遇爱情的,不是硬性的封闭环境,而是人的心境。情绪低谷、共患难的经历、长期与世隔绝的宅男宅女生活,都是催生这种爱情的土壤。朋友 A,因为一起牵涉到许多人的经济官司,出没律所,遇到了同样在打官司的 B,两人成了情侣,又在官司结束后分手;朋友 C 失业在家,沉迷网游,对同一个游戏战队的网友产生感情,找到新工作后,再问起那人,她只觉得茫然。
显然,这种特殊环境和心境,更像是一种催眠。电影《催眠大师》里,就对这种催眠做了剖解,影片开始,莫文蔚出现,只用了一个调整钟表的动作,就将有催眠大师之称的徐峥,在清醒状态下催眠。许多时候,在我们踏上一个新环境、或者陷入一种情绪的时候,一种隐性的催眠,已经悄悄开始,我们会爱上平常不会爱的人,做出平常不会做的事,而当那种境遇结束,我们也会缓缓苏醒,并对过去的一切追悔莫及。所以,每次置身于一段感情时,我们必须不断自问,对方的魅力,是来自他本人,还是自己的境遇,自己的沉迷,又有多少是来自催眠。只有反省,持续不断的反省,才能校正这种催眠,让理智重新在场。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