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假时,我陷入竖屏剧黑洞。身为脸书重度使用者,常会不小心就滑到各式各样的短影音。有几种短影音我是滑过绝不看的:其一是各种叫卖直播;其二是土里土气画质粗劣毫无影像感的直式短剧;其三则是“解说干片”,这名词是我学生跟我说的——早期解说片通常标榜用三分钟或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选的会是知名度高或题材吸引人的电影或电视作品。
但随著解说片大行其道,制作者为搏眼球便会下猛药,试著找到更猎奇的解说方向,甚至可能偏离主题转而关注某些细节,于是某些原本低知名度的影音素材、甚至上不了台面的直式短剧,摇身一变成为非常具竞争力的解说对象。我向来对于直式短剧敬谢不敏,觉得它画质低劣毫无调度美感,表演充斥叫嚣谩骂看起来过于廉价,但某次滑脸书不小心停留在解说干片身上,旁白从情色角度诉说丈夫怀疑妻子偷情,两人虽然恩爱,但妻子三不五时会有些奇怪举动,似乎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丈夫决定查明真相⋯⋯解说将近五分钟,到了最精采的时刻,结果戛然而止。
没有具名,没有连结,许多脸友在底下留言下一集在哪里?求剧名?好不容易有人丢了一个连结,是连结到对岸抖音,我没有抖音,也不想贸然点进去或者下载程式,只好复制那个很耸动看起来像社会新闻的标题,加上关键字搜寻,结果在YouTube找到了全片。

野蛮生长
竖屏剧比精雕细琢的偶像剧更具即时优势。Covid-19之后,像是大雨过后的杂草野蛮生长,题材内容在各种漏洞与擦边之间夹缝而生趁隙而出。
这是我的第一次竖屏剧完整体验。看完之后,那个YouTube频道推荐我其他几部,一部是会法术的小伙子下山救了名媛结果最后好几个女子爱上他,还有一部是单亲妈含辛茹苦把孩子带大结果却养成了嫌贫爱富的白眼狼甚至当众不认母亲,同样都是表演浮夸故事翻转再翻转,不求艺术表现但求个爽字。
“竖屏剧”(又称短剧、微短剧、直式短剧)是个新名词。与它相对的便是“横屏剧”,两者皆属网剧,但后者在制作上要精良些,制作上比较讲求电影感,每集长度在5-15分钟之间,由周星驰担任出品人之一的《金猪玉叶》便是横屏剧。相形之下,竖屏剧一集长度在两三分钟,为了刺激观众冲动性解锁付费观影,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无暇顾及情感酝酿和情节铺陈,只能靠耸动对话和张牙舞爪的表情肢体去搏眼球,罔顾逻辑合理性,只管翻转又翻转。烧脑还是其次,重点在于有没有让观众找到情感投射和情绪出口,竖屏剧既土又爽,有人简称其为土剧、爽剧,倒也传神。
竖屏剧拍了各式各样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和追妻火葬场故事,前者通常是寒微孤女或者豪门庶女不小心与总裁在未知对方身分的情况下春风一度进而怀孕生子,多年后与总裁重逢展开一段恋爱;后者则是女方为爱牺牲自己的事业前途未料只是错付真心,男方心系爱而未得的白月光,女方几番遭受冷暴力,趁著白月光与男方重逢之际心死放手,男方发现这才感到后悔,无奈为时已晚。上述情节皆属言情小说常见套路,竖屏剧不求镜头语言美学调度,顶多在演员妆造和美术陈设方面逐版精进,其实最重要的是演员,剧情老套一拍再拍,男女主角外貌演技自有特色,换组CP换个搭档火花便是不同。
竖屏剧比精雕细琢的偶像剧更具即时优势,现在流行什么题材就一窝蜂抢拍,哪对CP受欢迎就找他们N搭,从前制、开发、编写剧本到拍摄,再到后制完工上线,只要花一个月,一套剧集平均制作成本约五十万人民币就可以搞定。故事、角色似曾相识都没关系,甚至从其它故事偷换概念或修改几个设定即可拍成另一版本,剧集爆红之后拉到赞助大方利用各种置入性行销再拍一款,精华版或是原剧故事延伸都可以。Covid-19之后,竖屏剧像是大雨过后的杂草野蛮生长,题材内容在各种漏洞与擦边之间夹缝而生趁隙而出,不怕土不怕俗,要说它毫不羞耻也是没错。

想想台湾八点档长寿剧
竖屏剧要能成功造浪起波,题材要多元,数量要足够,品质要偶有拔尖之作,还要有CP营业与粉丝互动。最重要是能把握即时性,营造时机话题。而台制竖屏剧仍处于非常初期的拓荒阶段。
竖屏剧这般无畏羞耻是有收获的。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各种短影音小程式和APP平台共上架的竖屏剧总量达35527部,其产值已从2023年的373.9亿元人民币窜升到504.4亿元,首次超过中国电影票房规模。与此同时,竖屏剧浪潮也冲击到好莱坞、日本等地,从配音、翻拍到逐步依循当地市场需求客制化订作,而台湾直播界龙头17LIVE集团号称斥资千万投入竖屏剧拍摄,企图打造原创影视宇宙。
其第一季成果陆续上架,《你有牌怒症吗》是麻将喜剧,《闺蜜》是都会爱情,《失控教育》讨论校园霸凌,《我与女鬼有个约定》因应上架时间是农历七月而加入灵异元素,《RE:PLAYER 重置玩家》后设悬疑甚至邀请观众投票决定角色下场。就目前成果看来,每套剧集的集数不长,比起中国竖屏剧动辄六十集近百集相较,台湾竖屏剧篇幅偏短,总长度多在半小时内,类型看似多元,但从技术到表演都是综艺情境短剧的粗陋规格,无论是否真如新闻稿所言达成千万点击率,目前仍未真的形成网路现象。
竖屏剧要能成功造浪起波,题材要多元,数量要足够,品质则要偶有拔尖之作,然后还要有CP营业与粉丝互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把握竖屏剧从前制、拍摄,到推出的即时性,抓紧时机营造话题。台制竖屏剧仍处于非常初期的拓荒阶段,要有天降甘霖浇灌,要长成蓊郁森林,还需要时间。
前些时候“保洁阿姨”这个名词忽然火了,许多以中年清洁妇为女主角的题材纷纷上线。最火的那出,描述二十七岁霸总被人下药,年纪可当他妈的保洁阿姨舍身救他,霸总醒了之后坚持要娶保洁阿姨引发父母反对,原来保洁阿姨是霸总父亲的前女友,而这保洁阿姨也非单纯保洁阿姨,她居然是隐藏身分的传说中富豪⋯⋯角色荒唐,故事离奇,场面调度简陋。
竖屏剧为了以最精简的分场、最有效的拍摄工时,达到最剧力万钧的逼人反转,不讲究分镜就算了,许多演员更是沦为说台词的机器,险恶人性、千回百转的心思、苦痛记忆和不堪回首的PTSD,通通都是借由角色之口念出来。而互甩巴掌推拉撕衣服扯头发更是不可或缺,就这些情境来看,竖屏剧跟三立和民视的八点档长寿剧每逢婚丧喜庆股权转移董事会必来上一场对立双方互撕、洗门风大戏,倒是同声一气。

爽文有另一种优势
媒体和政客把明天说得像是末日,但竖屏剧及其源头——爽文、线上小说平台、AI有声小说,提供了暂时隔开纷扰的有效场所。白月光、重生和逆袭,是其发展情绪价值、征服读者观众的三大法则。
疫情使人苦闷,疫后回不去从前、登不了山头令人焦虑,从俄乌到以哈战争让人恐慌,川普当选大鸣大放引发更多恐慌,媒体和政客把明天说得像是末日,对于某些观众来说,竖屏剧、以及竖屏剧的源头——爽文、线上小说平台、AI生成的有声小说,提供了一种暂时隔绝外在纷扰的有效场所。
我发现家里长辈对于OTT追剧愈来愈兴致缺缺,她知道那些剧拍得好,但要看那些剧,首先要找出时间跟家里其他成员抢电视,还得要用脑,那还不如边做家事边躺在床上发愣边用听的,不用太花脑力,而且时间空间自己掌控。我常去的市场水果摊老板,现在没客人的时候就是把手机声音开得挺大声看竖屏剧;家里附近便利商店外常坐著聊天喝饮料的老者,彼此交谈的时间变少了,大多时候是盯著手机看土剧,眼睛不好就用听的,反正也没什么视觉美学艺术表现。
我从今年四月大量看竖屏剧、阅读爽文、查找各种AI生成有声小说,到了上个月,我忽然理解,总不总裁、霸不霸道、言不言情、亿来亿去,其实都不是重点,真正重点是“照顾情绪价值”六个字。
疯魔般地看竖屏剧,苦难一生含冤而亡的主角重生归来复仇成功,而且赢得泼天富贵;心怀良善的平凡屌丝阴错阳差得到宝物或得到超能力,进而逆袭成功翻转阶级;操劳一生外貌不起眼的老婆子,历经丈夫儿孙三代背叛之后,赫然发展新的机缘迈向第二人生⋯⋯白月光、重生和逆袭,是爽文、竖屏剧发展情绪价值征服读者观众的三大法则。
“白月光”象征爱而未得、不切实际的执念,认清这个执念进而放下它,是“祛魅”的必要仪式。“重生”则是身处艰难世道,对于扭转命运未可奈何的意志胜利法,如同香港电影在上个世纪末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因著久七回归的焦虑而创作出许多穿越时空的类型片,各式各样的重生,被原生家庭厌弃,被爱人抛弃,遭闺密伙伴背叛,被一手扶持的子孙下属背刺,现实中无论涉及生死还是只有鼻屎大的冤屈和怨气,都可以在重生文重生剧中得到纾解。
“逆袭”亦是如此,五年前小说平台以人设平凡普通的赘婿为题,从标准言情后来大开外挂写成谍报武侠甚至玄幻修仙,雨后春笋各显神通,有套《女总裁的上门女婿》(作者:一起成功)连载了五年,到现在四千多个章回、上千万字还没有完结,我居然还没弃坑,它前面几十回也有被拍成竖屏剧,但我嫌剧版没小说读来畅快。竖屏剧的本体超过五成是爽文,剧再怎么粗制滥造,终究需要资金、需要选角、需要立项、需要付出影像化的必要代价,技术门槛有时不是那么容易跨越。
爽文相形之下有自己的优势。爽文就像杂草,可以穿缝趁隙野蛮生长,爽文营造一种逆袭的氛围,提供读者满满的情绪价值,或者说爽文和竖屏剧其存在,就代表一种逆袭。竖屏剧演员很多是在影剧圈遇到瓶颈或冒不出头找不到机会的演员,竖屏剧提供他们一个场域,他们在竖屏剧中扮演重生复仇、逆袭的角色,而他们本身出圈亦是一种逆袭。

假爽文、竖屏剧之名
最感人的是有些爽文、竖屏剧开始发展“大山文学/大山电影”,可以讲女孩扶持,也可以类型化成女性复仇,可以谈真假千金,也可以代入现实清醒,女人看清自己所处环境,决定凭借一己之力,不靠男人,走出大山。
以前读言情小说看偶像剧,平台分类是斗气冤家、暗恋成真、假凤虚凰、双向奔赴、校园甜宠、悲恋绝症,现在爽文和竖屏剧平台,先分男频女频,追妻火葬场恒久不衰,打脸渣虐、男二上位、女性情感、现实情感、大女主成为搜文搜片的首要关键字。读者和观众读文追剧,图的是个梦,但那个梦不再全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我是百亿豪门媳妇之类,那个梦是找到情感慰藉、情绪价值有被照顾到。言情甜宠只是爽文、竖屏剧的其中一个路线,读愈多看愈多之后,我突然理解为何《壹周刊》专栏“坦白讲”当年能创造百万点击,为何大家喜欢上“靠北婚姻”、“靠北婆婆”、“靠北媳妇”、“靠北职场”留言互动,都是图个情感上的连结与共鸣。
既然银发族占了竖屏剧可观的市场,那就拍老年之爱、老妈妈发展自己事业、老妈妈发现自己是百亿豪门走失的继承人;成年女性注重边界感,丈夫男友与其他女子互动该有的边界感要有,婆婆小姑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举止不能做,这些都与边界感有关,很多爽文与竖屏剧,从男女、人际、两代、家庭互动去探讨边界感如何拿捏。最后,中国城乡差距严重,那么就让霸总爱上来自农村的低学历清洁妇,百亿豪门找回当年被调包的孩子,对方没念什么书但是人品端正。
最感人的是有些爽文、竖屏剧开始发展“大山文学/大山电影”,众所周知中国偏乡非法拐卖横行,走出大山、救女孩出大山可以讲女孩扶持,也可以类型化成女性复仇,可以谈真假千金,也可以代入现实清醒,女人看清自己所处环境,决定凭借一己之力,不靠男人,走出大山,这样的题材拍成正剧难逃主旋律色彩,但是假爽文、竖屏剧之名,行讨论议题传达讯息之实,在中国这个想创作点什么想批判些什么动辄得咎的非常当下,倒也是个出口。
评论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