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提名总统参选人朱立伦的访美行,原本被视为“聊备一格”,只卑微地争取与蔡英文的访美行程同等规格、而不求特别表现。不料,马习会赋予这个行程了新意义。
十月十九日旬,朱立伦宣布参选后就开始与美国在台代表、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梅健华(Kin W. Moy)协商访美行程,但一直到十一月三日、马习会曝光当天才宣布行程。事后朱阵营解释说,访美行程在等马习会最后敲定才宣布。言下之意,当时此行已被赋予向美方说明马习会的任务。
那么朱立伦是不是传递讯息的合适人选?
从好的一面看,朱立伦立场向来较亲美。2011年维基解密揭露了朱立伦是AIT了解国民党政情的重要消息来源,他还被标注为“被保护”(protect)的匿名对象。密件让朱立伦被媒体形容为“美国网民”,但也代表着美方对朱有一定信任感。
问题是,朱立伦并非参与马习会规画的成员,他对马习会的了解也只是经由马英九告知。朱立伦到底能多准确地传达马习会讯习给美方?
美方对马习会的官式反应是“欢迎两岸对话”;实际上,美国不满台湾未提早告知马习会讯息。据台湾外交部透露,台湾在11月3日通知美方相关讯息;朱立伦虽然比美方早知道马习会即将举行,但也没有早太多。合理的判断是:总统府对朱立伦访华府时程规画有所需求,但当时并未告知朱立伦将举行马习会。
马习会对让美国对马政府信任感大减。因为这次会面是由习近平主导,而目的除了想扶马英九与国民党一把,也是针对美国近来对中国强势作为的反击。这等重大事件,美方却一直被台北蒙蔽。
两岸一开始宣称马习会是十月十四日中国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时提出。这只是官方说法,如此重要会面不可能事先未透过私下管道探询。之后,马政府又改口透露,中国在九月传达了马习会消息。
比较可能的时间点是在习近平九月二十八日结束访美之后。当时习近平内外交迫。
九月以来,南海冲突愈见升高,习近平访美时未与奧巴马在南海问题达成共识,让奥巴马决定派军舰出巡南海。接着,美国主导的TPP第一回合过关,而中国经济下滑,五中全会《十三五规画建议》看不出解决的仙丹妙药。习近平禁止党员“妄议”、不稳的社会情势逼着他更加强控制力道。这些内外挑战都说明了习近平权力并非稳固。
马习会应是习近平临时起意,用来解救自己困境,而非早已布局好。而从习近平在马习会中只关切“一个中国原则下九二共识”,对其他议题并没有准备,也说明了北京规画的仓促。
马习会虽未谈南海问题,但两岸领导人在南海区域开会,就是对美国表态。小小台湾在地缘政治还是可起到关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马英九主动透露,晚宴时马习两人聊到台日渔业协订以及钓鱼台。当时习近平说,一位欧洲领袖曾问他:“为什么要争那么小的岛?”马英九接了话说,那个国家也与他国有过类似争执,“涉及到领土主权难免”。显然,两人在民族主义上是同一战线的。
在南海问题上,美日韩站在同一阵线,而两岸领导人在此敏感时机共同现身南海,这让美国与日本都非常在意。尤其是日本,不仅是在马习会消息曝光后才被马政府告知;马习会后,马政府又不断放出两人在新加坡谈到中日战争、慰安妇以及钓鱼台问题。台北的日本外交官对这些讯息感到不安,觉得马政府有意放出两岸领导都在批评日本的不友善讯息。
而在稳住台湾互信上,朱立伦此行是否有效化解华府的疑虑?其实他能做的只是重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原则,而在亚太区域安全问题上则再次提出马英九的“南海和平倡议”和“东海和平倡议”。这两个倡议强调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同的是,在南海问题强调“搁置主权争议”,而在钓鱼台问题上,重申“主权在我”。
朱立伦赴美时在立场保守的《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投书提到,马英九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稳定了美中台三方关系。不过,马英九在马习会上只谈“一中”却未表述“中华民国”,这不只引起台湾内部批评,也让美日怀疑马英九的中国政策立场位移。对“只谈一中,没有各表”的事实,朱立伦也很难帮马缓颊。
至于南海问题,朱立伦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重申,依“南海和平倡议”,“南海的自由航行和飞越权要基于双方的相互尊重。”这显然避重就轻,因为“相互尊重”已被美中各自强势作为打破。而七日与习近平在南海见面的马英九当时选择沉默,其实是有利于中方立场的另类表态。
朱立伦到美国只是照本宣科、重复马政府表达过的立场,但这些宣示难以化解美方的疑虑。马英九十三日在记者会上说,朱立伦到美国“不是传话,是说明马习会过程和过去跟美国的约定,零意外。”不过,马习会对美国就是意外,美方也担心未来半年间、马英九在下台前还会给华府哪些意外。
十月中旬,朱立伦宣布参选时的演说,猛批蔡英文两岸议题,当时还让民进党幕僚们大大松口气,认为朱犹如饮鸩止渴──太阳花之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普遍被认为是选情毒药。
不过,马习会之后,两岸议题对蓝营支持者产生了号召力,国民党也想藉此吸引与中国有经济利害关系的选民。可以肯定的是,之后朱立伦在选战议题上将更会着重在两岸政策,期盼毒药变甘霖。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