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界东选民,昨天我在票站投票的时候,心情相当复杂。有本土派批评主流泛民大喊弃保,等于叫人“含泪投票”。又有支持杨岳桥的评论认为,他代表主流泛民出选,个人能力也极高,虽有历史包袱,但大可以“含笑投票”。我没有含泪,也不敢含笑,只担心本土派和主流泛民间的撕裂仿佛已成定局,香港民主抗争日后该如何走下去?
补选落幕,不少朋友以“最好的结果”来形容竞选结果:一方面代表主流泛民的杨岳桥,成功保着非建制派在立法会的关键一席,另一方面梁天琦高票落选,也让本土派士气大振。两名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有礼有节,没有被网上世界抹黑攻势影响,也为当前的“双赢”解读创造条件。随着建制派的周浩鼎落选,一切好像又缓和起来。
本土派得票六万,是否代表主流泛民已近末路,还只是代表了激进泛民的一次内部洗牌,尚待逐站结果和票站调查去引证,毕竟本土派虽然剑指主流泛民,得票却很可能大部分来自激进泛民;但我想这大概只有学术上的意义。因为选前评论早已把杨梁之争解读成“对主流泛民的一次公投”,如果泛民在选后不作应对,到了九月立法会全面改选的时候就只有挨打的份。那该如何应对呢?泛民在这次补选喊弃保并高呼“大局为重”,引起不少选民反感。我的想法有点不一样:选民应该反客为主,把“大局为重”变成迫使泛民改革的宝剑。
喊过“大局为重”,就须参与协调
香港的立法会地方议席以“比例代表制”选出,实际运行起来却更像“多议席单票制”,和台湾在立委选举改革前的竞选方式类似,同样极受策略性投票所左右。因为立法会的畸形体制,这种变相多议席单票制引发了泛民政党的无限分裂,各派之间在选举时互不相让,不时导致赢了票数却输掉议席的情况。杨岳桥所属的公民党,上届就在两个选区因为策略失利,其他政党得到三万多票就夺得一席,他们用了七万票却也只得一席,浪费大量选票之余,更差点断送泛民在地方议席的过半数底线。
这次泛民议员制出“大局为重”来推动弃保效应拉票,我并不特别抗拒。策略性投票不是什么禁忌,从前台湾民进党也是这样选立委的。更重要的是,既然这次补选提出了“大局为重”,所有泛民政党到了九月的时候,就没有再各自为政的道理。任何泛民政党想再把自己的议席盘算,放在整个非建制阵营的“大局”之上,就会失去任何公信力,并必然要被选民唾弃。凡是喊过“大局为重”的政党,九月出选必须参与协调,没有其他选择。
以新界东为例,因为非建制阵营一般得票为六成左右,所以九个议席极其量只能取得六席。然而上届泛民却分开八队出选,换言之有两队的选票是注定会被浪费掉的。建制派未能渔人得利,泛民上届能全取六席,幸运是主因。如果来届非建制阵营无法协调出六队出来参选,又再出现自己打自己的情况,最后输掉议席,今天喊的“大局为重”就是欺骗选民了。
莫论过去功过,该退就退
本土派在这次补选的表现,更让协调变得迫切。本土派获得了15%的选票,乘以九席就是1.35席。换言之,非建制阵营的六席当中有一至两席将会流向本土派,这是选民的选择。当泛民的席位剩下只得四至五席,谁人出选就更需要预先规划,不可留待选举当日自相残杀,给予建制派抢滩的机会。
这个协调该怎样做?年轻选民对主流泛民的一大不满,是抗拒个别泛民议员,长期主导民主运动,并经常批评新晋的政治力量。我们先不要问这些泛民议员过去的功过,因为选举永远是关于未来的,谁人被认为不利于革新就应自行退出,这是民主的残酷和优势。来届出选的协调过程必须尽量公平公开,甚至以公开初选的方式进行,以排除任何受政坛元老左右的印象。否则,协调出来的结果选民也不会尊重,徒劳无功。
我更鼓励泛民邀请本土派来一次“非建制派阵营联合初选”,由选民自己决定泛民和本土派出选队伍的比例。我承认这事情成事的机会不大,但泛民有必要提出这个邀请,以示他们的“大局为重”并不是一时的选举语言,而真心真意要为非建制派阵营争取到最多的议席,并不介意为此和不同力量,在公平公开的制度下合作。
莫因个别领袖,排拒本土派
泛民中人可能很不喜欢本土派当中的个别领袖,但因此而排拒整个本土派,便大错特错。这次补选本土派引来了数以百计的年轻人参与助选,他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参与选举工程,一天之内向陌生选民说的“唔该”(有劳)和“多谢”,可能比一整年向长辈说的还要多。能引发这种热情的,不止是对个别人物的支持,更是对政治信念的承担。如若任何政治力量选择轻视他们的热忱,将会是愚不可及。
我明白,对于政党来说,议席就是资源和地盘,对一些小型政党来说更是存亡攸关。但“集中票源”不应该只是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高喊,威胁到自己的时候就不提。从政者先要人格健全,这点要求无论对本土派或是泛民都一样。
团结这回事,我期待各党各派可以讲得出之余,也能做的到。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