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V太太:性教育,怎么可以不谈性?

今天性教育的目的,往往要嘛是把性视为潜在的恐怖伤害,要嘛是把性视为神圣不可侵犯。

某天我忽然惊觉,身为一个年过三十的已婚女性,我似乎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性教育”。

当然,在求学时期,我获得了某些基础的、考试时会考的生理知识;我也还记得健康教育课本上那张剖面图里的卵巢、输卵管与子宫。除此之外,我学过一些关于避孕的知识,还在课堂上看过几次由美国反堕胎团体制作、一度被广泛引进台湾高中校园,后来却遭妇女团体指出内容偏颇不实、充满恐吓意味的堕胎影片“残蚀的理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想来有趣,我学习了怀孕与生育的生理机制、避孕的方法,以及如果不小心怀孕后可能的恐怖后果。但是,关于精子进入我身体里前的过程、关于性本身,课堂上从来没有提到过。第一次试图摸索自己的阴道,是女性友人教我怎么使用棉条时;第一次“逐步拆解”性交过程,是与初恋男友一起看A片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各种与性相关的讨论只能发生在亲密的友人之间,总是害羞、隐晦、偷偷摸摸,而且难以启齿,彼此所分享的信息与知识,更无从确定是不是真的。

所幸,自我离开学校以后,性教育终于逐渐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性教育应该存在于校园和生活之中,儿童与青少年应该被引导认识“性”这件事情。然而,同为“性教育”,在不同意识形态主导下,却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内容。甚至,某些保守封闭的思维,不但无法协助个人理解、学习“性”,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恐惧和压迫。

被“保护”的性

例如,日前端传媒登出名为《美丽性教育:我家女儿初潮时,父亲带回了三朵百合花与她约会》一文,文中作者分享自己与丈夫如何透过譬喻、手作、艺术和自然景物对女儿进行“性教育”,并与学校教导学生精卵如何结合、女性子宫功用等知识的“死掉的教育方法”作出对比。

作者全家投入性教育的过程令人感动,尤其是让父亲加入性教育行列的思考,也摆脱了传统认定只有母亲应该负责女儿性教育的性别分野。笔者更赞同以“不恐惧”、“不害羞”的态度面对“性”的立场。《美丽性教育》一文从华德福教育方法(Waldorf education)出发,重视感官感受与想像力,并强调透过亲近自然来激发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固然有其优点,也未尝不能被运用到性教育之中。

然而,让笔者隐隐担忧的是,尽管该文强调坦然面对、大方讨论“性”的重要性,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似乎仍旧看不到太多的“性”教育。相反的,作者的教育内容似乎仍以身体知识为主,但“性”本身,以及性最关键的元素—欲望—却仍在这场“美丽”的课程中缺席了。

这场课程中,协助女孩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之余,贯穿的主题意识是女孩必须“珍惜”与“爱护”自己,将自己的性好好收藏,直到遇到那个“值得给予”的人。这类以“保护”、“珍爱”为主轴的性教育其实并不少见。社群网站上曾经广为流传过一篇文章,描述一个母亲如何透过改编童话故事,教导自己的女儿自我保护、避免伤害(尤其是性伤害)。这位母亲告诉女儿,一个“好”公主必须小心谨慎、妥善保护自己,才能在日后获得王子的真爱,并且顺利进入婚姻。无独有偶地,在《美丽性教育》一文中,作者也同样地强调了“性教育”对于女儿日后择偶的重要性。

这两则“性教育”故事受欢迎的程度反映了越来越多家长们认同和子女谈论身体与性的重要。随着网络科技让信息流通更为便利,儿少们也有越来越多接受性相关信息的管道,与其试图屏蔽这些信息,越来越多家长们选择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另一方面,家长们总希望尽可能保护子女,尤其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不幸事件,难免衍生出“没有尝试、没有伤害”、“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心情。

主流性教育的“去性化”

然而,当这类保护心情与传统性别规范结合──尤其是父权社会中对异性恋性行为所抱持的“男赚女赔”逻辑、重视女性“贞操”、谴责“荡妇”、高度规范女性的性自主时,将“保护”的意识形态视为性教育的中心,却可能衍生一些问题。

首先,在“珍惜”与“关爱”的语汇中,女孩们是纯洁而幼小的存在,并不断暗示着女孩们以及“女人的性”是多么的脆弱,因此应该被“好好收藏”,否则便很容易受到伤害。

其次,这样的性教育中,性对于女孩来说,是一个需要“被动等待”或是“消极抵抗”的东西。如同论者所言,女孩的主体性早已消失,她们并没有机会尝试或是自主诠释对于她们来说,“性”到底是什么东西。

最后,即使性可能是愉悦的,女孩们也需要等待一个“好男人”来为她们采收,而不是自己主动地争取、开拓、体验。对于女孩来说,那需要被好好保护、收藏的性仿佛不是自己的,而是为了未来某个男性准备的礼物。

这类以“珍惜”、“保护”为主轴的性教育在今日颇为普遍,其目的虽然是为了让女孩们免于伤害,但亦有论者对这类的性教育提出质疑。单亲妈妈周雅淳便在演说中提到以“保护”为中心的性教育的危险,并提倡以“积极同意”取代“消极抵抗”。“保护论”假设了女孩是潜在的受害者,不断暗示性的危险性,更鼓励女孩们以恐惧的心情对待各种性,却缺乏鼓励女孩们积极、勇敢的探索自己的身体、体验自己的欲望,进而将这些欲望转化成力量,积极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接触与性,并且拒绝那些自己不喜欢、不同意、不欲望的性互动。

譬喻和故事虽然美丽,但过度隐晦的言词却无助于我们以正面、直率的眼光看待身,也就更难以从中辨别自己的喜好和渴望。

近年来,随着性暴力议题逐渐受到重视,相关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例如宣导“知情同意”的重要性。然而美国作家佩吉·奥伦斯坦也指出,性教育似乎就此停在这个点上。在同意之前如何辨别自己的欲望、如何与他人互动,而同意之后又要如何和对方沟通彼此的喜好、取悦彼此,进而达到性行为的满足,这些和欲望、和“愉快的性”深切相关的话题,却反而不被讨论。今天性教育的目的,往往要嘛是把性视为潜在的恐怖伤害,要嘛是把性视为神圣不可侵犯。

在许多不同性教育的版本里,性往往都与“真爱”和“生育”绑在一起,最明显而极端的例子就是“守贞教育”(Abstinence-only Sex Education)。守贞教育拒绝婚前性行为,强调“真爱值得等待”,性是神圣美好的,只应该在婚姻中发生;而且婚姻应该符合“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原则。在台湾,积极推广守贞教育的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利用自行培育的师资进行校园授课,与全台湾四分之一的国小都有合作,其教学内容也曾被立委质疑违反性别平等教育课纲

守贞教育一方面认定只有在婚姻关系内发生的性才是“好性”,也才能保证“真爱”,另一方面以各种恐吓譬喻来强调婚外性的恐怖和不洁,例如将有过性行为的单身女性类比成“被嚼烂的口香糖”。在守贞教育里,性是女孩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婚姻则是人生最重要的成就与幸福。因此,女孩必须在婚前好好保护自己的“性”,并在婚后将“性”奉献给自己的丈夫。相反地,如果女孩过于“放纵”,选择积极地探索自己的身体与性欲,就无法保证自己的价值,更无法得到真爱与快乐。

“不作爱”确实可以是选择之一,批评守贞教育并不是在羞辱“良妇”们,而是检讨这种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例如“贞洁”的概念认定了性是一种需要被“守护”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成为不洁;或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婚姻,无法或不愿进入婚姻的人就会被视为输家;以及性一定要与真爱或是奉献挂勾。尤其当守贞教育经常以女孩作为主要宣传对象时,这些假设不仅把每一个人的人生都简化成同样的样板,也强化了社会对“女人的性”的箝制,剥夺女孩们探索自己的可能。

另一方面,将“性”与“生殖”紧紧相连的论述,屡屡可以在反同言论中看到。反同团体经常以同志的性没有生育功能,而否认同志性行为的正当性以及同志“真爱”的存在,并进一步以此为由剥夺同志结婚、成家和养育的权利。这样的争论也延伸到校园的性别平等教育。同志的性没有办法被放入上述的异性恋性教育的架构,传统的“保护-真爱”论无法应用到同志社群上;相反的,同志社群所采纳的性教育模式则彻底地挑动了保守人士的敏感神经,促使他们想方设法将同志教育(与同志性教育)排除在主流的性教育之外。

此外,保守团体对同志教育的反对也再次呼应了主流性教育的“去性化”。保守团体总是抗议同志教育太过“露骨”,指责其内容不应该涉及肛交、口交等“细节”。这样的反应其实不令人意外,除了恐同情节以外,另一个造成保守人士高度不安的原因是性与欲望竟然真的变成课程内容了;毕竟在异性恋的性教育里,性本身从来就是禁忌──讨论性的神圣、性的恐怖,就是不谈性到底要怎么做;而当同志性教育愿意诚恳地讨论亲密、欲望以及“实作”时,如何不叫主流性教育惊恐?

性的多样性

诚然,对于不同年龄的男孩女孩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性教育内容可能不尽相同;“探索”的过程只能逐步前进,无法一蹴可几。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根据儿少的发展、自身需求和认知能力来选择适当的教材和语言,运用身边的工具和现象,透过类比、推论的方式,尊重儿少本身的节奏、解答他们的疑惑,协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身体、力量与自由。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长大”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我们无法单纯以某个年龄为界线,假设在那之前的儿童或少年只需要保护,而没有好奇或是理解的能力。

如果我们希望创造成功的性教育,那么除了不害羞、不恐惧、不逃避的态度,以及以直白、正面、诚恳的语言谈论我们的身体以外,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超过一种的性。不只有恐怖的或神圣的性,不只有小心翼翼跟需要保护的性,不只有婚姻内“一对一”在的性,不只有男性主动的性,不只有男女之间的性……等等。不把性视为单一的面貌,才有可能开启探索与了解的可能,这才是学习“性”的第一步。

(V太太,共笔部落格 Queerology 作者)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誠然,對於不同年齡的男孩女孩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性教育內容可能不盡相同

  2. “多數的時候女性更為重視互動中的情感穩定滿足,而不是男性所追求的快感刺激滿足。”
    请不要随意代表整个女性乃至人类……
    不應該強迫每個女性,都去接受探索身體的教育及觀念,彷彿不探索自己的身體,是種罪惡。
    稻草人竖的太明显……

  3. 不探索自己的身體並不是罪惡,只是危險而言。每個人小時候多少都照鏡子看過自己牙齒吧?但有多少女孩會照鏡子看自己的下體?有些孩子即使感受到白帶增多或是悶熱不適尿道發炎也不敢觀察自己身體。因為大人總是說那裡要洗乾淨,一有不適就拼命洗,反而更不舒服。許多女孩第一次經驗主導權全交給對方,但是對方也可能不清楚生理構造,不知道怎麼讓女孩舒服,如果女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裡舒服怎樣會舒服,那雙方怎麼會有滿足感?甚至聽過誤以為第一次做愛一定會痛,所以做到陰道撕裂傷也強行忍耐的例子。我覺得女性不是沒有慾望需求,只是有慾望的女性被這個社會視為有威脅的存在,社會教導我們喜歡性的男人叫忠於天性,而喜歡性的女人卻叫淫蕩無恥,於是有些女性會乾脆告訴自己「女人沒有單純的性慾」,避免探索自己的身體,也避免讓自己成為那個因為單純喜歡性而被貶為蕩婦的女人。我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事。

  4. 對於女性性慾探索的部分,作者說得彷彿好像我們有在教導鼓勵男性去發展探索慾望。事實是,我們女性,本身對於慾望的欲求,就跟男性是有差異性的。多數的時候女性更為重視互動中的情感穩定滿足,而不是男性所追求的快感刺激滿足。因此當我們忽視了性別主流化,將女性與男性的性教育方式,用同樣的一套標準去思考,就會導致看似平等,但實質上對女性的發展與感受並不利的教育方針。
    不是每個女性,都想要對自己的身體慾望去探索,就像不是每個男性,都渴望跟女性發生關係。當我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必須要尊重不同的區別,不應該強迫每個女性,都去接受探索身體的教育及觀念,彷彿不探索自己的身體,是種罪惡。

  5. 這篇文章的觀點不錯,性教育就應該回歸到談論性本身。不過,性本身不能僅僅侷限於對慾望的滿足。因為人不應該成為慾望的奴隸,而應該主動去駕御慾望,去超越慾望,去探知對於慾望的根本性和擴展性的問題。

  6. 这是女性抛开对性的恐惧疑惑,革新对性的认识,取得性主动权的一场战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