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来到历史的转折,去或留,各有苦衷。不少香港摄影人选择带著相机离开故城,一时淘空了两代的摄影人。摄影历史学者黎健强和摄影师杨德铭意识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于是向2019至2023年间离开香港的摄影师提出一个邀请,希望他们交出“最后”于香港拍摄的影像,结集展出。
最终31位摄影人交出作品,参与者多为从事艺术或新闻摄影的朋友,组成了一场香港的集体告别式。他们将香港定格在哪里?毁坏的选举海报、复常的理工大学、机场候机时的风景、儿时生活的屋邨、父母告别的身影、中港的边界、退色的涂鸦、狮子山的冷酷异境、父母昔日的结婚照、一条无人的海底隧道,子女的黄昏剪影⋯⋯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离散的时代。
展览名为“无论我去到那方”,出自昔日粤语流行曲歌《谁能明白我》,看著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远去,不论是新生、是醒觉、或是梦想,一张张离散者的影像,以香港人共同的痛楚连结起来。
齐切 Cut CHAI 《无题》
照片内的小孩或与你无关,在六月的那天按下快门,我们或想着同一事件。
或许还记得那张选举海报,但现在跟我们很远,在不敢遗忘之间继续生活。
张才生 Samson CHEUNG 《家》
从“在家”到“回家”,由“我们仨”的中心到“我们仨”的其中一只翅膀。在一个平常的
晚上,没有戏剧性的告别,只有说不出的情感,并等待我们每次“归家”。
张志伟 CHEUNG Chi Wai《变形人间》
照片是源自2022年疫情下的一个计划⸺“新冠新观”的“下回分解”联展。概念来自卡 夫卡的《变形记》的一句:“早上起床发觉自己变成虫。”疫情突然降临,我们的身份亦 顿时产生变化,我邀请数位朋友穿戴虫的道具后拍摄及访问,像是超现实的特摄片。人 物是小咪(也是制作虫的道具的戏偶师)和她丈夫 WF CHAN,地点是大埔。
Jerry HO 《无题》
张康生 Enoch CHEUNG《还是山》
在准备的过程中,发掘往日自己介乎放弃与留恋的纠结,断舍离变为短暂日常。实验成 品竟也带来左碰右撞的思绪冲突,对“舍”的多重思考远超其字义。重甸甸的符号会否 变成以物移情的陈腔?
总相信,移情不须别恋,物是未必人非。
陈启骏 MC 《一切如初⸺壹》
摄影项目“一切如初”纪录了数位在理大事件中被围困的学生,他们重回校园的记忆和感受。
陈焯𪸩 Raby CHAN 《无题》
2022年6月14日,珍宝海鲜舫离港驶向南中国海。对这艘富东方情调的船,我没有具体的记忆,唯一印象是《食神》和妈妈的船上婚宴。珍宝沉没,象征意义大于一切,这些年有太多一个时代的结束,珍宝是香港人情绪的载体。我人在台湾,无缘纪录,回港已 是 2023,一切云淡风轻。回家后,寻找家庭相簿,想回到那只还未沉没,又来不及登上 的船,凝望到的是母亲三十年前身影,我挑选几张泛黄的照片放在书内,离开了香港。
Rraay LAI 《最终风景 2020.05.22》
新法律生效前,从香港岛北角宝马山远眺九龙半岛。
Jimmy WONG《616 那一夜》
2019年6月16日,由香港民间人权阵线 Civil Human Rights Front 举办的“谴责镇压,撤回 恶法”大游行,游行人士到达政府总部一带后仍然留守,主办单位公布游行有200 万零1人参与。
高仲明 KO Chung Ming《无题》
旧苏屋邨是我出生的地方,直到6、7岁前一直住在这里。后来家庭环境有变,先后迁到 又一村、中半山。富贵春梦,入行成为摄影师后,又搬回平民区。我的童年回忆零散而 破碎,但苏屋邨的片段却异常清晰。某年圣诞,我如常在骑楼发呆,外面忽然有个阿伯 的头朝著我飞过来,我奔回屋内大叫:“圣诞老人吖!”
苏屋邨在 2008 年拆卸,在此之前我花了 3-4 年时间,仔细拍下这里的景物。这是我一 个 long-term project,算是把童年的画面重新收拾一遍。
罗君豪 LO Kwan Ho《海底隧道》
本应熟悉不过的红磡海底隧道,在这刻变得陌生。
我离开了这条每天必经的红隧,到了遥远的他方。
摄于2019年8月3日。
林亦非 LAM Yik Fei《无题》
八乡鸡公岭,背景为深圳福田商业区。
凌树辉 LING Shu Fai《无题》
梦回青河,在那梦幻的地方,连连不绝的梦,何时梦成真?
叶晓燕 Rachel IP Hiu Yin 《香港与世界,世界与香港 世界故事,香港灵感》
翻看电话相机 apps 中的视觉日记
选了四张照片串成一幅香港日常
记那年香港
程志远 Dickson CHING《离地的凝望》
因工作关系,廿多年来走遍香港不同角落,近年则多从高空看我城。熟悉的商业地区、 公路干道,抽离俯视,别有趣味。
人在异地重看“离地”旧照,勾起昔日生活于挤迫都市的百般感受。但社会变速惊人, 若干年后重临旧地,亲切感会否依然?
林荣坚 Martin LAM 《鸿图道》
鸿图道,是一个让我充满回忆,感到十分熟悉的地方。在 Duane Michals 摄影连环图的启 发下,离开香港前的某个清晨拍摄了这一系列照片,以纪念这个地方。很多东西既熟悉 又陌生,现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但也同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张伟乐 CHEUNG Wai Lok《湾仔随拍》
谭德润 Mike TAM《熟悉的影像》
不能带走的,就只好记在脑海中,放在心里;登上高山,尽量看多些熟悉的境物,大大的吸一口气,很满足。
谢至德 Ducky TSE Chi Tak 《香港面孔⸺2017–19》
在《香港面孔》系列中,我将香港人“不呈现”的身分一瞬间“再呈现”。今天回看这一组 90 年代下的作品:爱立信 337、地铁公众电话、Chips 波鞋等等,再透过人物在空间 中的姿态,仿佛带你经历九七回归前那种对香港爱恨纠葛的心情。作品呼唤一个又一个 我们曾经拥抱过,却现已各奔东西的念头。这是我经常提到的“无常”(Impermanence)。 我在众生之中游走,犹如走进无限的生灭,在生灭之间寻找灵魂互相碰撞的火花。在作 品中找到了90年代香港人难以梳理的身份,而低下阶层人士尤甚。艺术作品的灵魂也 许就像一支箭,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碰到你的身体,与你结合。刺痛就是为要唤醒睡了很 久的意识。
Felix WONG《模糊》
熟识的中环、模糊的影像……熟识的香港、模糊的印象。
Mike HUI 《香港》
回归廿多年,留下的究竟是完美融合?还是越走越远?
刘祖江 Joe LAU《原点》
齿轮,只是数千、数万、数百万的零件其中之一。微小,但重要。齿轮若停止运作, 或多或少会有某程度影响。
现今世代,齿轮已不需要同处一个结构内运作,在不同地方,做好齿轮自身的工作, 发挥应有的功能,那应许的结果会在某地重现。
李德铨 LEE Tak Chuen《冷酷异境望》
透过红外线摄影对光谱的选取及限制,为视觉经验带来前所未有的光⸺引领在现实与 幻觉之间前行,走过铺满浮花杂草的海岸、穿越光影斑驳的溪径、仿佛听见街角的人们 在耳语呢喃,诉说着百年的兴盛与消亡。
黄淑琪 WONG Suk Ki《无题》
在我 iPhone 内的相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人的日常生活照片;第二类是工作及学习的 资料记录;第三类是偶然在眼前出现的景象,这里的相片属于后者。这些相片是我离 开香港前几个月拍摄的,我当时因生活、工作和脚伤常去的地方,包括林村、大埔市中 心、九龙城、梅窝、川龙和佐敦,相片纪录了那时候我遇到的人事物。看著这些相片, 提醒我一切都在不断变化,过去已成为回忆,好好感受及愉快地与每一个相遇连系。
Shan KWOK 《再见》
一个C9摄影师对香港的告别式并唔系攞住“重腍腍”嘅相机影D咩惊天动地嘅作品,而 系每次同父母见面讲 Bye Bye 之后随手举起电话影低佢地嘅背影,喱个动作没有刻意安 排,所以 Quality 欠奉。各位观众未必感受到 D 相同主题有乜关系,但喱D就系我最放唔 落嘅 “ 香 港 ”。
吴世杰 NG Sai Kit《20221890》
萧伟恒 SIU Wai Hang《片尾》
近年不时带著菲林傻瓜机拍下生活,当作影像纪录。离开前有数卷在香港影好的菲林还 未冲,来到用英国的水把香港的影像冲出来。虽看不出水质在影像上的变化,但却找到 数格可能是在港最后影过的菲林。
谢明庄 SE Ming Chong《在途上》
日期 Date:31/10/2021
时间 Time:5:51:11PM
纬度 Latitude:22° 18.858’N
经度 Longitude:113° 55.922’E
黄奕聪 PW 《你与我》
离开香港之前,我在网上看到影片,酒店因为疫情而减价,一对夫妇索性租海景套房长 住,每天看日升月降。
望著维港日出,确是一个不错的离港前 check list,我找了一晚和朋友进行告别派对,一 起看香港日出,黎明前我拍下维港与我的相片。
余伟建 Vincent YU 《现在的香港,街上人少了,但光还是一様的光……》
从动植物公园外望的香港中区。
《无论我去到那方:离散者的最后香港影像》
日期:即日至6月25日
地点:光影作坊(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二楼二室)
查询:info@lumenvisum.org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