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要自己手眼协调,以及要去想,究竟要去抓紧哪一块石头?如何使力攀上去?这个对我们的小朋友挑战很大,因为他们的专注力是很弱的。”钧庭的妈妈对记者说,23岁的儿子钧庭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从2003年开始,她就带儿子参加攀石班,希望让儿子的感官接受更多刺激。
从第一次碰到石头,到第一次登上顶峰,钧庭花了半年时间。“很开心,很开心,”回忆起儿子第一次登顶的时刻,钧庭妈妈不停说,她相信这项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你在上面不肯动吗?你就站在那儿,像蜘蛛侠一样,没人帮助到你。”
近年,香港出现越来越多的攀石中心,对一般人来说,攀石是一种克服高度、挑战自我意志的运动,需要较强的体力和注意力集中度,但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这挑战便更大。这个为特殊儿童而设的攀石课从2003年至今,让不少有特别需要的人士一尝攀石的乐趣。刚开始时攀石课是透过社区组织协康会与基督教青年会合办。后来协康会没有继续办理这个活动,参与这活动的学员的家长们便与基督教青年会自行组织攀石课,至今仍然是香港唯一为特殊人士而设的恒常攀石课堂。
严宇刚(Vincent)就是组织这课程的教练,也是这个攀石场的负责人。他坦言,他们一开始办这个课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就算我们帮他们扣好安全带,攀上墙后,他会否自己解开扣?一开始我们会有些担心,但之后发现问题都不大,”Vincent说,“当然,教练在这个课程中亦会用较高安全度的安全设备,例如用一些比较不容易脱开的扣。譬如万一学员上去后情绪失控,亦都有些装备,让教练可以立刻上去。”
与其他运动相比,Vincent认为攀石更加能培养人的独立判断能力:“你打乒乓球,教练还可以拿著你的手,怎样‘抽板’、‘杀板’。但攀石不然,我们没法子帮助他们,我们只能够在下面给指令,你在上面还是要去独立面对那一刻的难处,没人在你旁边抓著你的手帮到你。”
目前, 这攀石课有十多名学员,他们都患有智力障碍。除了钧庭外,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洵诣来也是老学员了。对洵诣来说,攀石更是实实在在的体能挑战。“他们(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身体是比普通人弱,(肌肉的)张力较低,是需要运动来把张力强化。”洵诣妈妈说。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克服对高度的畏惧。但当踏到最高处,就是难以言喻的兴奋。晓彤的母亲表示:“当她成功攀过那道墙,大家都会很高兴。她会在上面叫:‘妈妈拍照!妈妈拍照!’她很自豪的。”对于有先天缺陷的小朋友来说,对高度的恐惧更为巨大。“就算最终不能完成,最要紧的是踏出第一步,慢慢上去。”晓彤斗心很强,哪怕屡试屡败,晓彤母亲说她晓彤每星期都仍然很期待来上攀石课。
Vincent为需要特别协助的小朋友学员组织的攀石课已经14年了,他说教学中,自己对特殊儿童也有了很多改观。“初初以为他们动来动去,根本听不到我们说什么,其实不然,他们是听得进我们的说话的,只是他们平时的行为或当一刻的表情状态令到你以为他们没有听到你说话,或听不懂你说什么⋯⋯你见到他的身体在动来动去,但你叫他抬手,他真的会抬手。”
教学相长,Vincent说经营这个攀石课是希望透过这样的历奇活动,潜移默化地把正面的价值观带给参与的人:“看小朋友是否从小一直学到大,就能知道这个运动是否能给他带来正面的价值观。”攀石中心由1996经营至今,他自己也提携了不少学生及实习生,目睹他们的改变、进化、成长,最后考获资格成为攀石教练。但近年因竞争增加,本应不太需要理会盈利的非牟利机构也慢慢感受到商业考虑的压力,更曾经被要求减低师生比例,但他以学生的安全及教学进度为由坚持不减。即将退休的他,除了担忧这个特殊儿童课程的未来,更关心的是他在攀石课所建立的理念能否延续下去。
感覺還可以更深入、更多面向的報導,希望端能納入考慮
啊,好暖的题材。
感觉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