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是泰国泼水节,聚集泰国社群的九龙城比平常来得炎热,在被称为“小泰国”的城南道,音响播放著泰国音乐,商店里里外外的人都换上花衬衫、脸上涂上白色颜料。在泰国,泼水意味著驱邪和抹去厄运,不过在今年的城南道街上,再看不见市民互相泼水玩乐的景象。
2023年,数名男子被指在泼水时袭警被捕,城南道今年一改以往约21年的传统,改为泰式市集;泼水活动则转场到附近公园,参与者须提前登记。城南道入口被铁马围起,两侧有店舖架起祭祀用的佛像和花坛,人们随音乐舞动,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如要泼水,则要绕道到两条街外的贾炳达道公园篮球场,亦需提前到网上预约指定时间,每日安排4节场次、每次45分钟,每节提供约200个名额。
在城南道,一间美妆杂货店的员工向端传媒记者表示,“不能玩水⋯⋯以前个个都在城南道玩,好开心,现在好静。”
今年4月13至15日为泰国新年,有不少泰国人居住的九龙城自2002年便开始举办泼水节活动,直到2020年因疫情停办。去年,九龙城在疫后复办泼水节,有大批市民参加,其中三名男子被指向警员及无线电视记者射水,事后被控袭警及普通袭击罪。当时,九龙城警区刑事总督察张乐泉形容两人企图破坏社会安宁。案件至今仍在审理中,被告于今年初否认控罪。

受袭警事件影响,泼水节今年从城南道移师至贾炳达道公园篮球场举办。据网媒“集志社”报导,九龙城民政事务处指出去年泼水节对“公众秩序和人身安全出现一些隐患及不良效果”,遂认为城南道并不适宜泼水,经检讨后将活动改至贾炳达道公园篮球场进行。今年九龙城将举行为期三日的“泰缤纷”活动,包括市集、泼水节嘉年华典礼、泼水体验以及电音表演等。
“街道是公众地方,不是人人都想行行下街泼水或给人泼。”九龙城民政事务专员蔡敏君指,由于去年发生“不理想情况”,所以活动需移师场地,希望市民可在安全的环境下享受泼水节。
游客反应一般:公园里泼水就没感觉
在城南道步行距离3分钟的贾炳达道公园里,现场人流不算多,亦未见有警察驻守,消防义工队在场维持秩序。现场约30个摊位售卖椰青、泰式串烧、奶茶和香肠等食物,亦有泰式按摩服务。篮球场有音响播放泰国歌曲,工作人员穿著紫白相间、印有“泰缤纷”字样的衣服,在舞台前拍照留念。
篮球场内,工作人员以铁网分隔开泼水区与小吃摊档、舞台。不少家长撑著太阳伞,拖住换上泳衣的小朋友在篮球场外轮候泼水。

在轮候人群中,Jane 指自己在活动公布当日已经为三个女儿登记泼水,不过因满额未能成功登记,于是她们便到现场排队。她认为,泼水活动移到篮球场对小朋友更安全,“在街上,那些人泼水过来,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液体,大会有水盆、又提供水,会安全点。”Jane 的三个小朋友吃著冰菠萝排队,手上的冰在炎炎夏日里溶得飞快。她说,如果排不到下一个场次,会带著三个小朋友到处吃点小吃,再回来排队。
泰国新年又被称为宋干节(Songkran),泰国人这天会到寺庙祈福、造访长辈,并在路边泼水象征祝福。“水”在炎热的泰国象征净化和祝福,泼水则能清除厄运和罪恶,展望新的一年。慢慢地,泼水节成为泰国最知名的活动之一,全国新年都有大型泼水活动,在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等地都有庆祝宋干节的习惯。除了泼水,人们也会到寺庙浴佛烧香,放生鸟和鱼等等。2023年12月,泰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将宋干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申请成功后的第一次宋干节,加上政府希望复兴疫后经济,泰国政府在2024年把宋干节的规模扩大,不但延长节日假期,更投放1亿3000万泰铢预算,在4月1日至21日在全国各地轮流举行庆祝活动。
相比香港,九龙城泼水节转移阵地,似乎未吸引到游客投入。来自潮州、分别27岁和40岁的情侣,王先生和朱小姐形容活动气氛“一般般、没什么可以消费。”他们在香港旅游的途中见到九龙城有活动,于是拐到公园感受气氛,但买过鱼蛋和橙汁后,便打算离去。被问到会否考虑报名参加泼水节,他们笑著摇头说:“在里面就没有那种感觉,如果能在街上自由参与就会(参加)。 ”

泰国店主:“政府话事,我哋无意见、无得反对”
活动两个月前,原本在工厦做外卖店的 Sandy 投标今次的活动摊档,售卖泰式奶茶、咖啡等等,经营上花费大约1万港元。不过在摆档一日半之后,Sandy 表示活动的人流和生意仍未达到预期。“还要观察一下,看看晚些会不会多点人。”Sandy 指近期香港经济不好,她的档口也特意调低价钱,以吸引更多客人。
回到城南道,市集人流较为疏落,路上只偶尔碰见几个身穿雨衣、手持水枪的小朋友,与以往挤逼热闹的节日景象大不相同。没有泼水的街上改办车尾箱市集,不少的士敞开车尾箱摆档,贩卖水枪和玩具等,一旁亦有摊档售卖各式零食。
提到今年泼水节的人流,城南道一间美妆杂货店的员工皱起眉头,小声说:“(生意)不好⋯⋯不能玩水嘛,现在好静。”她望向街外,指以前这条街很多人、很开心,如今人都不知到哪里去了。

老板娘 Ally 则表示:“不是我们作主,政府作主。我们没有意见,搬就搬吧,不能反对,唯有继续卖东西。(唔系我哋话事,政府话事。我哋无意见,搬就搬啦,无得反对,咪继续卖嘢。)”说著说著,Ally 的同乡前来向她泼水,她也向对方“回礼”,两人相拥后互祝平安。
下午,一家杂货店“彩虹”一度出现人龙。店舖因在泰国直送斑兰冰包而爆红,不过40多岁的店主 Sam 则表示,生意比起往年“当然差咗”,跌幅有近两至三成。他说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生意下滑是意料之中。他的店面空间不大,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椰汁糕点,即便中午前去,仍能买到斑兰冰包。

泼水会否犯法?官:“唔使讲到呢个地步”
在香港,九龙城是不少泰国人到香港的第一站,这里有不少泰国人居住,泰菜餐厅林立。九龙城成为“小泰国”的源起有许多说法,其中一说指在上世纪70年代,大量泰国女子嫁到华人家庭,成为“过埠新娘”。多年来,潮州人与泰国人渊源甚深,如18世纪泰国吞武里国王郑信的父亲祖籍潮汕,母亲是泰裔。二战后部分潮州人移居香港,一些盘踞在九龙城,恰好不少泰国华侨祖籍潮汕,后代仍会说潮州话,两者语言相通。逐渐,许多潮州人和泰国人结婚成家。
九龙城于80年代已出现小曼谷的雏型,不过受近年屯马线工程、重建计划等影响,不少泰国人店舖、餐厅离场,当区的泰国社群面对瓦解的危机。今年泼水节的安排,会否对当区泰国社群的传统再带来影响?
是次“18区日夜都缤纷:龙城美食泼水泰缤纷”由九龙城民政事务处、九龙城区议会及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联合主办,活动是政府推广全港18区“日夜都缤纷”的主题活动之一。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介绍活动时表示,“日夜都缤纷”将展现地区特色、弘扬传统文化、带动节日气氛,展现盛事之都的魅力。
另一边,九龙荔枝角长义街在一个星期前亦举办“香港泼水节2024”,该活动可以在街上泼水,但要求参与者事先登记和签署免责证明书。荔枝角的街道被透明围版分成泼水区和非泼水区,有家长带同小孩身穿雨衣、头戴泳镜到街上泼水,工作人员则在泼水区入口检查参加者的登记和免责证明书。被问及为何荔枝角可在街上泼水,九龙城则需要移师公园举行,九龙城民政事务专员蔡敏君表示每个地方有不同做法,安排已通盘考虑。

在泼水节典礼中,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先进行浴佛及敲铜锣仪式,然后到篮球场与市民互相射水,期间有小朋友以水枪“追击”卓永兴。麦美娟及后会见传媒,指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不认为泼水节由城南道搬至球场会失去传统。她表示,分由篮球场办泼水节、城南道搞车尾箱市集能扩大活动规模,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及人流。
至于在城南道泼水会否触犯法律,麦美娟指相信若有人违法,有关部门会执法,市民只是参与活动和玩乐,“唔使讲到呢个地步。”
(尊重受访者意愿,Jane、Sandy 为化名。)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