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剑指日本首名女首相,高市早苗能走多远?

日本很可能出现首位女首相,却未必令政治环境更性别友善。这位安倍路线继承者在新时代会否走自己的路,也很值得关注。
2025年10月4日,日本东京,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胜出自民党党首选举,获在场议员鼓掌。摄:Kyodo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日本 选举

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若无意外,将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她与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关系深厚,自视为安倍路线的继承者。无论在经济、外交,抑或历史观上,高市的立场皆与安倍相近。然而,她如今面对的党内矛盾与内外挑战,远较安倍执政时期复杂。尚未正式登上首相之位,她便已遭遇执政伙伴公明党脱离执政联盟的危机,使其登顶之路更形复杂。

女总裁之路

在10月4日的自民党总裁选最后一轮投票中,64岁的高市早苗与44岁的小泉进次郎进入决选,最终高市以185票(其中149张为议员票、36张为党员票)击败小泉的156票(145张议员票、11张党员票),以明显优势胜出。高市的胜利固然得益于她长年坚守的保守路线,但党内元老麻生太郎的助力亦起了关键作用。

2025年10月4日,日本东京,高市早苗在自民党领袖选举中获胜,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与之一同庆祝。摄:Kim Kyung-Hoon/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日本政坛长期由男性世袭政客垄断,出身平凡的高市早苗击败前首相之子小泉进次郎,出任执政党党魁,具象征意义。高市出生于奈良,自述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双薪家庭”,父亲从事制造业,母亲则是奈良县警。她的国家观念深受家庭影响,曾在2000年的访谈中透露,从小父母就会向她朗读日本战前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教育敕语》,表示十分喜欢。

年轻时的高市曾是乐队鼓手,也喜欢骑电单车,外表前卫,然而其政治与社会观点却倾向保守。神户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松下政经塾学习,24岁立志从政。1993年以无党籍身分首次当选众议员,1996年加入自民党。自出道以来,她的鹰派形象鲜明,主张“捍卫国家主权与荣誉”是“国家的终极使命”之一。

高市与同届当选的安倍晋三关系深厚,两人在社会及安保议题上志同道合。她于2006年第一次安倍内阁中首次入阁;在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历任政调会长与总务大臣等要职,成为安倍最倚重的心腹之一。高市对安倍忠诚不渝。安倍因病辞职后,她一直劝说其复出,惟安倍拒绝。她2021年首次参选总裁,安倍更为她亲自电话拉票,然而最终败于岸田文雄。同年,安倍遇刺身亡,使党内最大派阀——安倍派(清和会)群龙无首。

2023年底,自民党爆发政治献金丑闻,多个派阀被揭发未诚实申报政治献金,涉款逾亿日圆,其中以安倍派金额最大,牵涉多名重量级政治人物。事件重创自民党声誉,除麻生派外,各主要派阀相继解散,安倍派元气大伤。

2024年总裁选中,高市再次出马,自称“安倍路线继承者”,在首轮投票中名列第一,却在决选时败给安倍的宿敌石破茂。到了今年选举,高市虽被幕僚劝告不必再倚仗安倍形象,但她仍坚持以“继承安倍精神”为主轴。她在拉票时表示自己是众多候选人中唯一能挽回流失自民党选民的候选人。这一策略恰逢保守回潮的氛围——自民党今年参院选惨败后,地方为主的保守派认为石破政权过于倾向自由派,导致基层支持者流失。保守阵营因此掀起“回归传统”的浪潮,高市在地方党员票中获得压倒性支持。

2025年9月24日,日本东京全国记者俱乐部,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辩论会,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Shinjiro Koizumi)与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同场。摄:Jia Haocheng/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麻生太郎掌握时机,在投票当日指示派阀议员“支持首轮党员票最多的候选人”,最终促成高市击败小泉进次郎,登上自民党总裁之位。这个看似破天荒的结果,仍然要靠传统的派阀操作达成。

高市虽然成功当选自民党首位女性总裁,然而她在女性中的支持度却不高。根据《产经新闻》与富士新闻网(FNN)于 9 月 20、21 日进行的联合民调,虽然高市以 28.3% 的支持率在五名候选人中居首,但其支持者中有六成为男性,女性比例则是五人中最低。

《产经新闻》引述高市阵营一名女性议员指出,高市过于强势的女性形象,反而让部分女性党员与支持者感到疏离,建议她适度展现柔软与脆弱的一面,以拉近距离。之后,高市在一次公开活动中主动谈及自己曾遭受更年期症状困扰,并强调“女性健康是国家力量的基础”,呼吁应在全国推动更多能够照顾女性与儿童健康的综合医疗机构。

对自由派而言,女性出任首相并不必然意味著女权的进步。日本政坛依然是男性主导,女性议员比例长期偏低;而高市虽然延续安倍时期的“女性活跃”政策,推动女性劳动参与,但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提振经济,而非促进性别平等。她强调维护传统家庭观,反对“夫妇别姓”(夫妻可各自保留原姓)、反对女性天皇,对 LGBTQ 议题亦持保守立场。

依日本现行制度,夫妻须使用相同姓氏,虽未明文规定必须从夫姓,但现实中多为女性婚后改姓,导致其在职场与社会中承受不利。推动选择性别姓制度被视为迈向实质性别平等的重要一步。1979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通过后,各国陆续引进此制度。日本亦已批准该公约,1996年法制审议会曾提出包含选择性夫妇别姓制度的民法修正案,但政府始终未将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保守派认为这会破坏家庭一体感。近年自民党内的温和派倾向采纳此制度,但随著高市早苗当选总裁,相关改革恐将再度遥遥无期。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在X上写道:“听说可能会出现首名女首相,但不感欣喜。明年日本在世界经济论坛性别差距指数的排名或许会上升,但这绝不意味著政治环境会变得对女性更友善。”她向《每日新闻》解释,“只要是女性就好”的时代早已结束,女性执政未必代表女性利益。她称,女性进入男性中心的组织时,往往被迫比男性更男性化,成为“保护男性利益的女性”,而高市正是象征。

不过,高市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恐怕是如何在首相指名投票中顺利出线。自1999年以来与自民党联手执政的公明党10月10日宣布脱离执政联盟。在野党亦伺机进攻,而自民党内部保守与温和两派矛盾丛生,使高市陷入内外交困的困局。

2025年10月10日,日本东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Tetsuo Saito)在国会与新当选的自民党党首高市早苗会谈后见传媒。摄:Kyodo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自公联盟瓦解,恐沦超少数执政党 

公明党对高市早苗的强硬保守立场感到不安,亦不满自民党未能好好处理政金丑闻问题。公明党一直要求自民党加强对企业及团体政治捐款的限制。高市当选总裁后仍任命曾涉及丑闻的旧安倍派要角萩生田光一为干事长代理,惹公明党不满。她在当选后未先与公明党协调执政联盟关系,反而率先与在野党国民民主党党魁玉木雄一郎密会,更激化公明党的不满。

高市10月10日在与公明党党魁齐藤铁夫会谈,齐藤宣布公明党将退出执政联盟,在国会的首相指名投票中不会投票支持高市早苗,日后在选举中不会再推荐自民党候选人。齐藤称,之所以决定退出,是因为自民党一直无视公明党提出的政治资金规正法改革。

高市则称,齐藤在会谈中提出了政治资金规正法的具体改革方案,要求她当场表明赞同与否,但她表示这需要经过党内程序讨论,非她一人可以决定,但齐藤不满这答复,单方面宣告退出执政联盟。高市又透露,在会谈上质问对方:“如果总裁不是我,是否就不会脱离执政联盟?”但齐藤对她表明,退出联盟并不是针对她个人,而是因为过去多次向自民党提出这课题却违迟未获回应。

维持26年的自公执政联盟不再,对日本政坛影响仍是未知之数。自民党在1999年跟公明党组成执政联盟,一大原因是自1999年起大部分时间都无法在参议院单独取得半数。公明党的母会是宗教组织创价学会,在选举中亦可动员会员支持自民党,不过近年随着会员老化,动员力已今非昔比。该党以“和平之党”作招牌,对修改和平宪法素有保留,向来跟自民党保守派有龃龉,但两党仍努力维持。

公明党不少理念跟高市相违,该党跟中国友好,但高市则对华持批评态度;公明党主张稳健财政,跟高市的积极财政理念相违。失去公明党对高市而言并不一定是坏事,随着右翼小党日本维新会等冒起,自民党可以有更志同道合的盟友。但对高市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确定国会指名投票够票当上首相,这将考验她的政治协调能力。

2021年10月31日,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日本首相兼执政自民党领袖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为前总务大臣兼自民党资深成员高市早苗赢得众议院议席贴上花结。摄:Behrouz Mehri-Pool/Getty Images

在众议院的席次结构上,自民党现有196席,公明党24席,距离过半数仍差13席。公明党脱离执政联盟后,距离过半扩大至37席。

至于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拥有148席,仍比自民少48席。理论上若能与日本维新会(35席)及国民民主党(27席)结盟,合计可达210席,超过自民。如公明党亦加入,则达234席,勉强过半数。

自民党去年失去众议院控制权后,已不时跟日本维新会及国民民主党合作推动法案通过。日本维新会在修宪等问题上较接近高市,至于国民民主党则是2020年才成立的新兴民粹政党,党魁玉木雄一郎领导下去年在众议院选择异军突起。该党去年以“增加实质工资”(手取りを増やす)作口号,令该党议席大增,成为关键少数。高市此前已跟国民民主党党魁玉木雄一郎洽谈。不过随着自公联盟瓦解,玉木表明不会加入执政联盟。各党在未来数天相信会加紧协调讨论,而玉木的动向备受注视。

立宪民主党干事长安住淳近来呼吁各在野党合作,在首相指名投票中整合在野党候选人,并指玉木为“有力的首相候选人选”。不过,玉木10月11日表明,在首相指名投票中“无法与现时的立宪民主党合作”,称两党在在安全保障与能源政策等基本政策有分歧。国民民主党干事长榛叶贺津也直言,除非立宪民主党明确表态“愿意推动修宪、承认核电重启与重建”,否则合作无从谈起。维新会党魁吉村洋文则称,若立宪民主党与国民民主党能达成一致,他才会“认真考虑野党统一候选方案”,但评估“可能性极低”。

若在野党最终无法形成统一战线,因自民党拥有196席,高市早苗仍有望在国会中当选首相,但将面临“超少数执政党”的艰难局面。若与在野党协商受阻,物价对策、外交与安保政策恐全面停滞。《朝日新闻》称,高市阵营已准备是先通过包含经济对策的补正预算,然后年底或明年初解散众议院,重新寻求民意授权。

2014年11月21日,日本国会的党议员会议中,首相安培晋三宣布解散众议院,一众本党议员挥拳致意。安培预计于12月举行众议院提前选举,寻求新的授权以推行举步维艰的“安倍经济学”复兴策略。摄:Yuya Shino/Reuters/达志影像

早苗经济学?

高市自诩为安倍的继承者,她在去年出版的《守护日本,强盛富足》(日本を守る 强く豊かに)谈及安倍未竟之志,包括修改和平宪法、巩固自我防卫的国防力量,以及安倍经济学所追求的“强劲经济增长”。

安倍晋三之所以能长年雄据政坛,除了深获保守派支持外,还有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吸引商界及一般大众支持。安倍经济学以三支箭促进经济增长,即大规模量化宽松、增加财政支出及结构性经济改革,以促进日本经济增长。不过,安倍经济学实际上只有首两支箭落实,安倍下台时日本的通胀率亦未达到2%的目标。

与安倍时代相比,日本形势已大不相同。安倍的目标是摆脱通缩,但目前高市最大的挑战则是如何缓解物价上涨对民生的冲击。至于舒缓少子化及振兴地方发展等老问题亦同样棘手。

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后,日本股市连日攀升,日圆走贬,外界憧憬高市上台会推出“早苗经济学”(Sanaenomics)后会推出财政刺激政策。据《每日新闻》报道,商界普遍对她寄予厚望,认同其积极财政主张;但同时有人忧虑,她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可能影响日中经贸关系,而其收紧外国人政策的立场亦可能阻碍企业发展。财务省则尤为担心,她的扩张政策将破坏财政纪律。

财务省的忧虑并非无因。日本长年负债沉重,今年5月全球长期国债孳息率飙升,日本市场震荡,40年国债孳息一度升至3.7%新高。首相石破茂当时坦言,日本财政“比希腊还差”。财务省随即调整发债结构,减少长债、增加短债,市场暂时稳定,债息回落。受通胀带动税收增加,日本2024年第4季录得17年来首次财政盈余,债务与GDP比降至约130%,自2021年以来持续改善。

2025年9月24日,日本东京全国记者俱乐部,自民党党首选举候选人辩论会上,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发表讲话。摄:Jia Haocheng/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不过,高市却认为负债不足为惧。她选后曾在网上节目说:“不让未来有负担,并不意味不能留下债务。最坏的情况是留下一个没有增长的社会。”她主张政府应积极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并支持发行更多国债,以支援受通胀打击的家庭,及大幅投资半导体等攸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

日本央行目前正逐步加息,高市会否向央行施压亦受关注。她去年曾表示“若日本央行加息就太愚蠢了”,引发争议。

现时自民党仅为少数派政府,已难与安倍时期的局面相比,自民党内部分裂、民望低迷,且已失去国会两院控制权,高市要在野党达成临时协议,方能确保预算与法案顺利通过。上次参议院选举中,在野党以削减消费税争取民心,而重视财政纪律的石破茂拒绝采纳减消费税主张,引起部分党内不满。高市虽在选战中淡化减税承诺,但随着主张财政稳健的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国民民主党又向来主张削灭消费税,为确保预算过关,高市相信将乐于推出在野党的减税提案。

能够检验她财政方针的关键试金石,是削减汽油与柴油减税政策及免费教育两项计划,两项政策虽已落实推动,实施每年需约 2.2兆日圆,但具体财源仍未落实。自民党与在野党已达成共识,将在年内将汽油每公升减税 25.1日圆,国库税收将因此减少约 1兆日圆。高市亦表明,将废除柴油的旧暂定税率,预计再减收 5000亿日圆。自民、公明与日本维新会三党共同推动的豁免高中学费与小学营养午餐,每年需约 7,000亿日圆,预计明年实施。政府需在10月前(高中入学考试全面展开前)确定具体财政来源。高市将如何筹措资金,备受瞩目。

2025年4月28日,台湾总统府,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及一众议员会见台湾总统赖清德。摄:Lin Yen Ting/Office of the President

外交寻求经济与安全平衡

在外交方面,高市面对比安倍时期更复杂的局势。特朗普再次上台在贸易问题态度强硬,使日美关系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同时,中美对立日益尖锐,区域紧张升温,日本如何在经济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将是高市一大考验。

高市长期对中国持批评立场,与台湾关系密切。今年4月,她以国会议员身分访台,与总统赖清德会面,强调“守护台湾等于守护自由世界”。本月1日,她又投书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指出“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日本关注的核心问题”。高市亦认同安倍在2021年卸任后提出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论。然而,要将这些立场化为具体行动,仍取决于日本国内的政治共识与安保法制支撑,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中日关系过往不时因历史问题及靖国神社闹僵,高市的右翼史观势引起中国警剔。高市认为日本在二战中的战争是“自存自卫之战”。2010年,她在保守派杂志《月刊WiLL》中更表示,若成为首相,将发表新的历史见解,推翻反省日本侵略的〈村山谈话〉。高市主张首相应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曾表明即使当上首相也会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在去年总裁选战中,她亦说:“希望在适当的时期,按照平常的方式,淡然地前往参拜”,不过,她在今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为安抚忧虑其立场的国会议员,走温和路线,选前选后均避免此问题,仅称“将会在适当的时机作出恰当的判断”,似乎预视她上台后会走务实路线。

事实上,安倍可成为参照点。安倍本人的史观右翼,但2012年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只在2013年参拜过一次靖国。安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与美国有关,因为美国向来不希望历史问题再成为日韩这两个盟友的龃龉。《朝日新闻》日前引述美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对高市日后会否参拜靖国感担忧,说:“若因此令日本跟中韩关系恶化,把我们被卷入其中,将会很麻烦。”

安倍的外交风格向来务实。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他上任仅12天便访问中国,旨在修补因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而恶化的中日关系。2012年重返首相府时,虽因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国有化争议导致两国关系低迷,但任内仍逐步改善。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安倍成功维持中日稳定与日美紧密并行的平衡。

2014年8月15日,日本东京,在神职人员的带领下,时任自民党政策长高市早苗与其他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纪念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69周年。摄:Yuya Shino/Reuters/达志影像

不过,高市能否效法安倍目前是未知之数。对美关系向来日本外交重点,安倍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立即飞赴美国跟特朗普缔建私交,事实证明,安倍跟特朗普的私交在美日贸易谈判中大派用场。反观石破茂在国际场合的存在感很底,其衣着表现更一直备受日本网民嘲笑,石破跟特朗普的互动亦远逊安倍。一些日本保守派评论认为,特朗普跟安倍私交甚笃,高市或者可以受惠于安倍跟特朗普的友情,日美关系将较石破茂时代亲密。

高市在理念上的确跟特朗普接近,她长期强调“经济安全保障”,2022年至2023年在岸田内阁中出任经济安保担当相,主责推动与落实《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的制度设计与执行。她也主张强化防卫力、提高国防支出。特朗普10月6日在社交网站称赞高市早苗“备受尊敬、智慧非凡、实力非凡”。不过,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在贸易问题上较2016年上任时强硬得多,日美虽然在7月达初步协议,但许多细节仍未落实或被延期处理,例如日本在美国 550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如何安排,美国会否豁免或减轻部分日本钢铁与铝材产品关税等。

另外,高市亦无法不理会日中贸易的事实。据日本外务省,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在2024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与进口总额约占其总贸易额的 20.2%。在“亲美抗中”与商界期待之间拿捏分寸,将考验她的务实能力。

高市虽然当上自民党首名女总裁,但前路绝非坦途——从党内整合、经济振兴,到在美中角力间维护日本利益,每一步都考验她的政治手腕与决断。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