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曾国平:香港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是平行世界吗?

一厢冷淡,一厢火热?
2020年12月26日中环,圣诞节期间的晚上,一间因疫情而关门的食肆。
经济

去年三月疫情在全球爆发,恒生指数一度跌穿2万3千点。一年过后,指数已反复上升至3万点左右,超越了疫情前的水平。至于香港楼市,则一直风平浪静,没有跟随荒乱的世界大上大落,一年过后更录得轻微升幅。

与此同时,香港经济惨淡非常,失业率升至历史高位7%,部份行业更早已处于双位数字,经济萎缩了超过6%,比不少疫情更严重的地方损失更严重。从来热闹的圣诞新年假期,街头只见一片冷清。在夹缝中营业的商户,都在提心吊胆做生意,担心下一波疫情再度触发政府的防疫抗疫措施。

香港的金融市场与经济环境,似乎是南辕北辙的两个世界。事实是如此吗?

经济、股市、楼市三者的历史关系

一时的观察,还需要历史经验的印证。下图中显示的,是1988年至2020年的经济和股楼表现。每年实质GDP增长,由左Y轴标示,我们可见三十多年来香港只出现过三次负增长,分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9年金融海啸、2020年Covid-19疫情。为了便于比较,我从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楼价指数和恒生指数扣除通涨,换算成每年实质增长,由右Y轴标示,从中也可以清楚见到多年来的大小股灾、楼灾。

在这简单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第一,三组数据关系颇为密切,大致上齐上齐落,亦即当经济不景之时,股市楼市一般表现较差。根据历史经验,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原来难分难解。第二,比较左右Y轴,可见金融市场的波幅比GDP增长大得多,纵使上落方向相似,但幅度是数以倍计的。

另一个在图中不容易看出来,要用上一些统计方法才能得出的结论,是股市和楼市都是经济的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亦即走得比GDP增长要早一点,有预测经济去向的能力,其中尤以股市明显。此关系其实不难理解:投资者对未来乐观悲观的看法,会透过买卖在资产价格上反映出来,而由于股市流动性较大,交易方便得多,于是比楼市更能传递最新信息。相比之下,GDP等经济数据反应就慢得多。

这三个结论,当然不是香港特色,看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数据,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经济学一个大研究题目,正是解释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real economy)的关系,既为股市楼市寻找基本因素,亦为追溯金融波动带来的实质影响。

2021年2月24日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左二)在财政预算案记者会上。
2021年2月24日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左二)在财政预算案记者会上。

疫情冲击经济的特别之处

在这背景下,我们又如何理解今次疫情下的香港经济?香港过去两次衰退,都源自需求下降。回首亚洲金融风暴,联系汇率制度下被迫忍受通缩,加上股市楼市暴跌减少财富,消费投资大为减少,后来更遇上沙士,不景气维持多年,可说是香港经济有统计纪录以来最漫长的痛苦时期。十年后的金融海啸,香港受欧美的外围因素波及,重灾区主要是股票和其他相关产品(如雷曼事件),气氛不稳,市民花钱变得谨慎,经济虽然也折腾了好几年,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实不大。

再过十年后的疫情,性质就很不同了。为减少病毒传播,各地政府包括香港都以限制经济活动应对,例如商舖不得开门做生意、建筑工程暂停、工作学习转移网上等等。对外交通流量,尤其是对香港经济有一定贡献的观光客,亦为之锐减至近乎零。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生产受阻是一个巨大的供应冲击,而这冲击带来的失业、倒闭浪潮,倒头来亦会减少需求,进一步拖垮经济。除此以外,疫情下前路茫茫,不知道困境何时方休,这种不确定性当然也不利消费投资,令情况更形恶劣。

虽有需求供应两面夹击,但经济下沉得快,反弹也一样快。金融危机带动的衰退,悲观气氛可以持续很久,要等金融市场恢复过来,等财政状况回到正常,需要以年计的时间。相比之下,只要疫情受到控制,加上各行各业各出奇谋的适应行为(例如送货技术的大幅提升),当政府放宽管制,当市民放心出外,大部份经济活动可以立即重启。各地央行的“大放水”以及政府财政上的补贴措施,传统刺激经济的作用其实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确保疫情对个人和企业的打击不会带来长远影响,借以增加经济复苏的速度。

明白疫情下衰退的性质,我们就明白为何香港金融市场好像跟经济脱轨了:现时香港经济虽然一片黑暗,但投资者可以清楚看到一切回复正常的不久将来,所以在资产价格上先投下信心一票,让股市楼市一如以往成为领先指标。去年三月股市一度大跌,是因为当时投资者对情况茫然无知,眼前只有漆黑一片,看不到将来。

2020年9月4日九龙,年青人在维多利亚港旁玩滑板。
2020年9月4日九龙,年青人在维多利亚港旁玩滑板。

大流行不平均的破坏

除了前瞻性,疫情对经济的破坏亦有另一特别之处,令香港的金融市场相对风平浪静。以行业分类,饮食业、旅游业、零售业都是疫情下的重灾区,多为规模不大的个体户,生意可以突然间消失大半。以收入高低分类,这些行业则亦低技术劳工为主,工作性质难以在家工作代替。可以安坐家中打开电脑网上工作的,如公务员、专业人士、教师之类,平均收入较高,疫情下虽然要改变生活方式,但收入影响较微,被裁机会亦较低。

先看股市。最受疫情影响休业结业的中小微企,根本没有上市资格,不会出现于香港恒生指数。再者,疫情下有赢家有输家,人人留在家中,提供网上购物串流娱乐等科企明显受惠,得以把握机会扩充规模,而这类股票,在指数占很大比重,自然令股市表现更为出众。至于银行、地产、公用事业等主要成份股,则跟疫情关系不大,没有随经济表现向下。真正受疫情影响的航空业,虽有灾难性跌幅,但权重不大,也就“瑕不掩瑜”了。再加上愈来愈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香港股市中真正以本地业务为主的企业比例一直下降,真正的“港股”已成少数,股市跟市面气氛的关系就更为薄弱了。

再看楼市。经过两次与金融相关的衰退,金管局为避免负资产的悲剧再现,为香港楼市设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首期成数高,收入要求也高,加上一连串限制交易的“辣招”,从坏处看香港楼市犹如冰封,从好处看是这个市场可谓无坚不摧,除非收入暴跌,否则通过“压力测试”的业主不太可能陷入财政困难。此外,在香港能成为业主,薪高粮准差不多是必要条件,而这类市民正是疫情下受害较少的一 群。

2020年8月4日旺角,一间贴满招租广告的空铺。
2020年8月4日旺角,一间贴满招租广告的空铺。

征收股票印花税是取长补短

港府最近推出的财政预算案,将股票印花税由0.1%轻微增加至0.13%,香港股市立即有所反应。由早上11时陈茂波宣读开始,收入最受股票交易影响的港交所立即大跌,整日损失超过6%,蒸发了超过4百亿港元。一些以短线炒卖为主的股票,当然也成为了牺牲品。

收这一笔金额不大的税,是否值得?多年来我反复指出的,是香港政府财政状况十分稳健,稳健得世间罕有。虽然一如其他地方,疫情下财政开支增加收入减少,赤字难免,但就算扣除了这巨大的一笔,政府仍然有过万亿港元的各种储备可以自由使用,足够应好几年同一程度的财政困境。再加上香港政府根本没有负债,政府选择在这艰难时期加税,可说是有点倒行逆施、反世界潮流而行。另一不解之处,是政府收入多年来的问题不是太少,而是不够稳定。波动主要原因,是政府收入不少来自金融市场。正如刚才提到,楼市股市一方面跟经济有关,一方面上落更大,过份依靠印花税和卖地等收入,自然令政府“三更穷五更富”,收入预测年年出错。现在增加股票印花税率,只会令此问题恶化。

不过,考虑到官员面对的政治局限,选择在此时向股市开刀,亦有其合理之处。面对前所未见的财政赤字,考虑到“量入为出”、“审慎理财”等多年来奉为圭臬的教条,作为财政司长,总要作一些具象征意义的动作,以示尽忠职守。楼市已经有各式其式的印花税,二手市场早已进入“冰河时期”,难以再从中榨取收入。剩下的唯一对象,就是疫情下仍保持兴旺的股市了。对大部份市民来说,除非是交易频密的即日鲜一族,否则受此政策影响甚微,反对声音有限。对低下阶层来说,此税亦有劫富济贫的意味。金融业界骂声四起,也许就是陈茂波为平衡各方势力付出的代价了。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文章欠缺討論中資進駐香港股市,對實體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