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长补选落幕,两年前意外输给韩国瑜的陈其迈,终于赢得迟来的市长宝座。陈其迈市长的主要政见,包括兴建桥头科学园区,打造高雄为半导体产业重镇、AI数位科技中心。
陈其迈的产业政策明确、清晰,且身为高雄子弟,曾经说过高雄是自己一生悬命之地。然而自高雄市长补选启动以来,选情相较此前的罢免公投、总统大选、与2018年市长选举,却是前所未有的冷,8月15日当天投票率为41.8%,仅有不到一半的人出门投票。“还可以啦!”高雄人这样形容陈其迈,“把高雄交给陈其迈,不会好到哪里去,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也就是还可以。相反的、6月甫被罢免掉的韩国瑜,虽已成过往云烟,却是最令高雄人爱恨交加,感受复杂的一位市长。
虽说“一年投三次”,高雄人可能真的累了,因此市长补选投票率低落。但是两年内选情热度出现这样的反差,透露出何种信息?高雄经济发展的症结为何?如何影响选举?高雄市民又是如何看待以科技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将以近年几次高雄市长选举的票数结果,剖析存在于高雄市民中的失落图景与产业愿景。它不一定是高雄经济发展的唯一答案,但它或可解释高雄起落的深刻的羁绊。
高雄产业的变迁与人民生活的起落
如今高雄这个城市,不仅生活著由新兴规划产业所支撑的人们,也生活著许多从1990年代制造业外移之后就惶惶度日、无所适从的人们。
高雄在日据时代就已奠定扎实的工业基础,国民政府迁台后,经济建设计划延续高雄优势,将高雄定位为工业重镇,初期发展纺织、食品等民生工业,其后发展重化工业,包括机械、金属、石化、造船等。便宜的人力,加上出口的优惠政策,让高雄的工业得以全速前进。当时景气之繁华、机会之充沛,也让苦干实干的高雄市民生活稳定,心中踏实。
然而自1990年代起,台湾劳动成本上升、台币升值,制造业纷纷外移,高雄的工业发展逐渐停滞。退下来的大批劳工,跟不上当时新兴规划的电子信息产业,只能转向服务业,成为服务业从业人员,不少人也决定自行开设小吃店、零售店等,自己当老板。然而服务业的工作,又刚好碰上全球化浪潮席卷,国际连锁品牌大举进入台湾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得小吃零售生意都不好做。
为了拯救高雄经济,并且顺应环保潮流、减少高雄的烟囱与污染,2006年上任的市长陈菊将高雄的产业重心转向观光文创与会展产业。在接下来的十多个年头,高雄各地大兴土木,兴建硬体设备,包括卫武营、高雄展览馆、轻轨、大东艺术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游艇码头等,打算在工业退为配角后,以观光相关产业弥补工作机会的流失与经济衰退问题。然而观光文创与会展产业极易受到外在环境波动影响,2016年后两岸政治不稳定、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散播,都让这些初崭露头角的产业面临断炊的挑战。
一度,台湾各县市热衷于争取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希望收取其资源整合、统一规划之规模效果,使各都会区创造更多经济机会。原本已身为直辖市的高雄市,在2010年也与相邻的高雄县合并,土地面积与人口数顿时倍增,的确享受到更快、更灵活运用资源的好处,整合发展了若干重点观光亮点。然而,由于随著县市合并,决策权向上集中,原本每四年一次的乡镇市长选举也改为官派,使地方活力锐减;同时,未能被包含在市府所规划之产业发展计划的区域或产业,也面临被边缘化的处境,得不到资源,以致高雄的区域发展愈趋不均。
如今高雄这个城市,不仅生活著由新兴规划产业所支撑的人们,也生活著许多从1990年代制造业外移之后就惶惶度日、无所适从的人们。这一批失落的世代所得有限,他们的下一代,许多就念个专科、或是应用相关的大学科系,毕业后早早投入就业市场,以尽早养活自己为目标。
失落世代对传统产业的期待
这些结果反映出两位候选人选举策略不同,选民也做出了不同回应。
2018年,当时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喊出高雄“又老又穷”,要带领高雄再一次振兴传统产业,不少高雄人扑哧一笑,不明白高雄老在哪里、穷在哪里。然而,随著2018年11月24日晚间,选票一张一张的开出来,人们才发现竟然有这么多人认同高雄“又老又穷”,期待高雄能够振兴昔日传统产业、走出“又老又穷”的困境。对于不少高雄人而言,科技园区、智能数位、5G产业等产业愿景,虽乐观其成,但却无太多的感同身受;相反的,对于提振传统产业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政策,则是相当期待。
为了检视认同高雄为“又老又穷”、以及“对于振兴传统产业的期望”是否是影响近几届高雄市长选情的因素,以下笔者利用中央选举委员会2014年、2018年、与2020年高雄市长选举(补选)各行政区的投票结果资料,搭配财政部财政信息中心之2018年高雄各行政区所得资料、与2018年高雄各行政区各产业厂房土地分布资料进行分析,检视各行政区的所得水准与传统产业占比(相对于科技产业)如何影响各候选人的得票率。(表1)
依据经济部对产业之界定,在制造业行业别范畴中,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业、电子零组件业为科技产业,其余所有产业均属于传统制造业,或传统产业。根据历年来经济部工厂校正暨营运调查显示,高雄地区最重要的传统产业聚落多为重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原料(石化产业)、钢铁轧延及挤型(钢铁产业)、金属加工处理(金属产业)、螺丝螺帽及铆钉(扣件产业)、发电输电配电机械(汽车零组件与机械产业)、船舶及其零件(游艇造船产业)等,而食品加工、纺织布料等轻工业亦有其历史重要性。
一般所定义的得票率,为该候选人所得票数占所有候选人总得票数的比例;然而考量到投票率本身也是支持候选人与否的一个表象,未回乡投票者意味著对候选人的支持度未到愿意排除万难回乡,因此表1中所定义的得票率,是广义的得票率,为该候选人所得票数占应投票总人数的比例。此得票率必定比中选会所公布的一般得票率相对低得多。
“2014至2018年韩国瑜得票增幅”,为2018年韩国瑜广义得票率减去2014年国民党候选人杨秋兴的广义得票率,此增幅捕捉了在国民党基本盘之基础上,韩国瑜个人再获得了多少得票率。传统产业占比,为所有传统产业厂房与土地面积加总占该行政区内所有工业厂房与土地面积加总之比例,衡量了传统产业在该行政区的比例。
表1初步可以看出,在平均每人所得较低的行政区,韩国瑜的广义得票率与得票增幅都相对较高,例如在弥陀区、甲仙区、内门区、茂林区、桃源区、那玛夏区等较低所得区,韩国瑜的广义得票率都在40%以上,增幅亦多在20%以上。
相对而言,陈其迈在所得较高的行政区广义得票率较高,分布于28%-30%以上,例如三民区、鸟松区,在所得较低的行政区广义得票率则显著低了许多,分布于20%左右,甚至更低。
而传统产业占比的数据,变化相对复杂,需要更明确的回归分析以获得其对广义得票率的影响。
表2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为方便读者阅读,表2以较为简略之方式呈现,完整之估计结果请见表3。表2分析所得(收入)水准与传统产业占比对2018年韩国瑜广义得票率、2014至2018年韩国瑜广义得票率增幅、与2020年陈其迈广义得票率的影响。三个回归模型另都加入了“2014年陈菊广义得票率”变数,用以控制蓝绿基本盘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陈菊广义得票率越高的行政区,2018年韩国瑜的广义得票率与得票增幅皆显著越低、2020年陈其迈的广义得票率显著越高,显示蓝绿支持者分布对于候选人得票率的确存在先天的影响。
在所得水准方面,平均每人所得对韩国瑜的广义得票率、得票增幅皆为负向影响,代表在2018年市长选举中,控制了蓝绿基本盘与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收入越低的行政区、韩国瑜的广义得票率与得票增幅皆显著越高。相反的,平均每人所得对陈其迈得票率则有正向影响,代表在2020年市长补选中,控制了蓝绿基本盘与其他因素的影响后,陈其迈在收入越高的行政区广义得票率越高。
最后,传统产业占比的估计结果显示,控制了蓝绿基本盘与其他变数的影响后,在传统产业占比越高的行政区,2018年韩国瑜的广义得票率显著越高,而2020年陈其迈的广义得票率则显著越低;传统产业占比对于2014至2018年韩国瑜得票增幅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总结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较低的行政区,以及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居民对于传统产业可能有较高期待的行政区,在 2018年有较高比例的选民投给韩国瑜。而同样在这些行政区,2020年陈其迈获得的得票率也较低;陈其迈得票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收入较高的行政区,以及传统产业占比较低的行政区。
这些结果反映出两位候选人选举策略不同,选民也做出了不同回应。韩国瑜主打走出又老又穷、振兴传统产业,因此吸引到所得较低或是对传统产业较有期待之选民的选票。陈其迈主打兴建科学园区、发展科技产业,因此主要吸引到收入较高阶层的选票,对于对传统产业较有期待的选民之吸引力则较弱。
新时代能否也注重传统产业的平衡?
许多高雄市民,其实是期待候选人所提出的政见能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更重视传统产业、带领传统产业走向新时代的平衡发展之路。
选举结果资料的分析印证了笔者此前的观察。韩国瑜当初的政见虽然后来被印证为只是空中大饼的不负责口惠,然而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却意外引出高雄市民心中最深的期盼。许多高雄市民,其实是期待候选人所提出的政见能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更重视传统产业、带领传统产业走向新时代的平衡发展之路。
目前政府对于高雄传统产业的照顾,主要为经济部于2019年成立的“传统产业创新加值中心”,旨在协助台湾南部金属相关产业业者升级、转型。然而,高雄市政府本身目前仍未提出相关的具体政策,同时高雄需要转型、需要帮助的传统产业还有更多,举凡食品加工、纺织、轻重制造业等都有许多厂商正面临竞争力不足、且后继无人的困境。而另一方面,这些年不少北漂青年道出心声,认为高雄人文社科管理类别之白领工作机会稀少,因此被迫北漂。
事实上,产业转型有几种不同的方向,除了大众普遍熟知的转往高值化产品生产之外,经营思维的现代化、新行销管道或手法的使用、运用信息科技进行管理规划、挖掘市场新需求以开发新产品等,都是产业转型与增加竞争力的方法。这样的转型方式不一定都需要理工科出身的人才,广大的人文社科管理人才,也能在其中找到发挥的天地。
因此,鼓励传统产业聘用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回乡加入传统产业,带来新思维、新管理、甚至是新产品,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思考的振兴传统产业方向。政府可以采行的具体作法包括盘点高雄需要协助及转型的传统产业厂商,并成立厂商与人才之间的就业媒合平台,让供需双方直通信息,促成厂商的现代化、也扩大年轻人回乡就业。
未来
就算高雄能够迎来传统产业的复兴,也不一定能够再让失落世代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倾听民意,愿意带著人民转型,愿意为人民的生活找出路,是选民对市长最深的期待。
笔者必须坦言,如今的制造业与过去聘用大量劳工的劳力密集制造业已不尽相同,许多工作都已被电脑、机器取代,转型后的传统产业所聘用之劳工也必须具备当代的知识技能,因此就算高雄能够迎来传统产业的复兴,也不一定能够再让失落世代回到工作岗位。
然而,倾听民意,愿意带著人民转型,愿意为人民的生活找出路,是选民对市长最深的期待,更是市长对选民不容推卸的责任。此外,高雄传统产业在过去所累积的知识、手艺、经验,都是相当珍贵的优势,任其荒废实在太可惜。或许失落的世代永远无法重拾繁华,但是若能带领下一代、下下一代创造机会,这将是带给失落世代最深远的抚慰与希望。
在发展科技产业同时,“重新打造传统产业”,这是高雄民意之所在,更是陈其迈市长与未来世世代代欲经营高雄者都应正视的产业发展方向。
(李明轩,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副教授)
漂亮的評論,感謝端轉載
相信為了方便閱讀,在數據資料的呈現上稍有刪減,如果能夠另行附錄相信論據基礎會更為扎實
高雄本地人。高雄只有自立找出自己的優勢才能好,想要靠任何外來力量或抄別人的樣版,只會變韭菜。
感謝作者的分析。可見韓當初的政見雖然是空中樓閣,卻有了解到這些失落的傳產從業人員的需求與心態。
高雄的未来在大陆,其他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