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宣誓就职第十五任中华民国总统,正式开启第二任期。蔡英文自1月11日携817万票大胜以来,即遭遇肺炎危机。原本处于“看守”状态的行政团队立即高速运转,台湾也最早一批进入了政府动员下的防疫机制。经过3月有余的工作,行政团队总体令民众满意,更不乏陈建仁、陈时中、唐凤等高口碑防疫官员走向前台,使蔡英文民调再创新高。
然而,在两岸关系方面,北京与台北并未如预期般因疫情而缓颊关系,反而历经口罩禁令、包机撤侨、世卫设卡等多次隔空对战,造成台海关系在选后经历了一波紧张。如今,全球政经关系面临“后疫情时代”的调整,各国贸易缩减,民族主义加剧膨胀;中美之间自贸易战后进入新一轮政治对抗,美国总统川普甚至威胁要与中国“全面切断关系”(cut off the whole relationship);距离北京抛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也已一年。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将如何因应这一背景,又将如何处理两岸关系、扮演中美台之间的角色?
“拒统”:蔡英文两岸论述的权威化
经过四年的形塑,蔡英文的两岸论述日渐清晰,即“拒统”原则下的维持现状。从胜选到就职演说,蔡英文数次提到“和平、民主、对等、对话”八字方针,为其第二任两岸政策定调。经过选票检验,这已成为台湾的最大公约数。
蔡英文凭借2020总统选举大胜和防疫期间的高民意,几乎一扫第一任期的颓势,甚至有望成为台湾总统直选以来第二任期民望最高的总统,目前内阁名单正日渐清晰,其中外交部长吴钊燮、陆委会主委陈明通仍将留任,前外交部长李大维将接任海基会秘书长。由此可见,在蔡英文的主导下,两岸事务的国际化或许是未来四年的政策方向。
经过四年的形塑,蔡英文的两岸论述日渐清晰,即“拒统”原则下的维持现状。从胜选到就职演说,蔡英文数次提到“和平、民主、对等、对话”八字方针,为其第二任两岸政策定调。经过选票检验,这已成为台湾的最大公约数。
作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暂时缓解了台独意识形态与两岸现状的张力。因为两岸现状的形成,原本就是现实主义国际秩序下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是过去几十年来“台湾独立”表述让执政的民进党面临窘境的根源。虽然蔡的两岸路线能否定于一尊,仍待观察。但“拒统抗中”让民进党成功与主流民意衔接,“台独党纲”也不再是其两岸路线的包袱。
对国民党而言,其对两岸政策的垄断几乎终结,甚至已经不具备批评民进党的资本。其实,从蔡英文就职演说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框架来看,与马英九时代的论述区别仅在于“九二共识”。甚至蔡英文的“拒统”也与马英九的“不统”几无二致。但马英九因处理两岸经贸合作的急进而遭质疑,国民党也没有针对北京强加的“九二共识”内涵做出有力回应。两岸路线从国民党的资产变为最大的政治包袱,短期内很难看到翻转的机会。而民众党是否有机会形成有影响力的两岸论述,还要看其在2022县市长选举中能否斩获席位,来执行柯文哲“城市交流”的两岸互动经验。但“城市交流”并不能等量置换到两岸关系的定位,柯文哲显然也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进入第二任期,蔡英文占据民望制高点,其两岸论述是否能够走向权威化,还要看其应对两岸危机时的实际能力。
蔡英文选择的两岸路线,一方面较大幅度修正了民进党几十年来坚持“台湾独立”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用四年时间使民众认知到两岸的经济紧密度并非评价两岸政策成功的标准,反而是自北京2016年向蔡英文喊话“未完成的答卷”之始,两岸关系就成为中共的单项选择题,台湾的执政党则没有开放作答的空间。
彼时,中共通过喊卡陆客来台、打压国际空间等手段,使蔡英文在第一任期内的两岸政策面临颓势,民调对其两岸论述也不尽满意。然而今年年初的民调显示,过半民众表达了对蔡英文两岸政策的支持。其奥义在于,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虽然缺乏具备政治智慧的论述,但其四年来坚持“不做麻烦制造者”的核心思想,并以捍卫台湾利益自居,既成功避免民意的极端化,又淡化了民进党两岸论述的苍白。
进入第二任期,蔡英文占据民望制高点,其两岸论述是否能够走向权威化,还要看其应对两岸危机时的实际能力。尽管台湾成功克服非洲猪瘟、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的输入,但两岸地缘联系已经成为台湾公共事件最大的变数。武汉撤侨时的沟通与因应迟缓殷鉴不远,这将是蔡英文面临的主要挑战。自对岸“已读不回”之后,陆委会、海基会与对岸官方的沟通管道大幅缩窄,这一李登辉时代确立的两岸沟通机制,近三十年来,仅逢国民党执政才发挥“交流”效用。在现行体制下,蔡英文如何有效处理与对岸有关的法律纠纷、人道危机等等议题,将是检验其政策的切口。
中美脱钩与台湾选择
从现实层面来说,台湾现状的维持,完全取决于中美分歧的存在。当中美面临长期外交对抗时,对民进党而言将是充实两岸论述、强化现状认同的弹性时期。
蔡英文两岸路线的立足,很大程度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质变。虽然川普的巨大不确定性严重挑战著美国外交秩序,但美国朝野已经形成“反中”共识,并触发全球自由经济体对中国的防范。
中美贸易战前后,台湾选择了两岸经济的适度剥离。蔡英文上任之初提出“新南向”政策,意在摆脱台湾资本与人才对中国市场的单方面依赖。而“新南向”在执行过程中也遭遇诸多问题,如外劳引发的移民问题、治安问题及资本输出过程中的阻力。但中美贸易战的打响,让台湾的此次选择成为避险的手段。在中国大陆从事代工出口贸易的台商,遭受关税重压,纷纷转移资金。“台商回流”也成为蔡政府第一任期收获的政绩之一。
之后,全球疫情不仅未能带来国际合作,反而引发全球贸易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倾向。尽管在专业分工愈发细化的时代,单方面排斥中国市场、劳力与技术的策略很难实现。但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陆市场已经不是台湾的唯一选项。未来四年,蔡英文团队能否在新的贸易体系分工中找到台湾经济成长的引擎,将成为考察其两岸路线是否稳固的关键。
此外,邦交国问题也逐渐由两岸上升至中美关系。蔡英文在第一任期内遭受多个邦交国与台湾断交。这自然是由北京主导的示威自提。从法理上讲,邦交国是台湾保有国际地位、维持现状的依托,也是“中华民国”事实存在的彰显。然而,就实际的政经关系而言,邦交国对台湾的影响早已无足轻重,台湾除必要援助外,与邦交国的贸易量可以忽略不计。从几次断交后的舆论反映来看,民众已经不大关心“断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会给政府带来信任危机,“断交”只能成为北京表态的棋子。
如今,除教廷和史瓦济兰外,台湾仅在中南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尚存邦交,显然,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外交影响力非同小可,而中国也会通过巨大的政经影响力争取邦交的“归队”。在中美关系走向对抗的阶段,邦交国已经无法再由台湾真正主导。台湾在扁马时代的“金援外交”和“外交休兵”政策,已经一去不复返。邦交国问题,反而将成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
就历史而言,台湾现状原本是美苏角力的外交遗产。在冷战的两极时代,两岸成为各自意识形态政权的代理人,台湾海峡则是冷战的边界。然而,二战后的国际规则制定者并未料到中苏交恶、中美建交乃至冷战结束带来的国际秩序调整。台湾又成为中美之间最大的博弈点。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又充当台湾的盟友,使台湾任何政党领袖都无法回避中美台三角关系的问题。
几十年来台湾社会的“蓝大绿小”,不仅有威权灌输的影响,也与有中美过去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密切的互动有关,国民党选择与对岸积极互动,民进党在两岸事务上几乎没有话语权。从现实层面来说,台湾现状的维持,完全取决于中美分歧的存在。当中美面临长期外交对抗时,对民进党而言将是充实两岸论述、强化现状认同的弹性时期。
北京因素:“一国两制”与“三不”现状
中共多年来的对台统战路线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文攻武吓抑或拉拢在野党,都将收效甚微。
1979年,面对美台断交和北京的“和平统一”主张,蒋经国曾提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之“三不”政策,直至解严。近十年间,两岸官方零接触。如今,在民进党第二次执政,蔡英文进入第二任期的阶段,两岸官方似乎已经回到“三不”时代:北京已读不回,台北隔空“抗中”。双方不谋而合地执行著“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方针。
回顾上一个四年,双方冷互动自蔡英文首次就职即徐徐展开。而将对抗全方位拉高的,则是习近平在2019年1月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之后。仅一年时间里,双方喊话愈发强硬,北京直接断绝陆客来台自由行,台湾则针对北京通过《反渗透法》强化国安。“一国两制”也成为台湾2020选举中的主轴,《纽约时报》甚至直接将蔡英文高票胜选等同于“台湾人向北京说不”。
这将是蔡英文第二任期面对的“北京因素”。经过台湾社会的反弹、香港“反修例”的洗刷以及中共对台政策的固化,“一国两制”甚至“九二共识”在台湾都没有市场。在外部,疫情给全球带来进一步审视中国的迫切任务,并让主要经济体认识到,无视中国政治体制而与其进行短期利益交换终将付出代价。由此,中共多年来的对台统战路线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文攻武吓抑或拉拢在野党,都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由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几成定局,一向依赖出口导向的中国经济也正面临严峻考验。对北京来说,台湾问题在现阶段并非要考虑的优先顺序,比台湾更紧迫的还有国内经济复苏、对外贸易、外交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自疫情以来,中国国内官方舆论对台湾的攻击也已偃旗息鼓。
2019年初,习近平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曾引起台湾社会极大反弹。事实上,对北京来说,“一国两制”是其几十年来一贯的基调,只是在与国民党沟通中有所淡化;北京此番目标与其惠台政策一致,就是抛开执政党,拉拢民间协商所谓“和平统一”之方案。但对台湾而言,重点不在“台湾方案”,而在“一国两制”这个久久未听到的陌生词汇。加上香港问题的催化,“一国两制”引发的一系列“亡国感”情绪,造成两岸民间观念的分道扬镳。本质而言,是双方认知的错位。
即使“三不”的现状将长期存在,“维持现状”依然是台湾因应北京的最理想方案。
经过习近平的论述,“一国两制”已经成为整个中共对台系统的基调,任何官员也难以冒政治风险违反原则。不过,在经济与外交双重压力下,北京很难就“一国两制”进行任何实质性工作,因为这将更加激起台湾社会的防卫心态可以预见,未来四年,北京将不再主动挑起与“一国两制”有关的敏感神经,尤其要压制是民间的“武统”情绪,防止民粹情绪倒逼官方决策。习近平近一年来的讲话已经选择对两岸事务冷处理,甚至在舆论上将台湾问题边缘化。这种统战的空窗期,对台湾短期内而言将是利好。即使“三不”的现状将长期存在,“维持现状”依然是台湾因应北京的最理想方案。
(陆湾生,两岸政治观察者)
我堅信一國只有一制,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什麼是一國兩制?就是過渡、是權宜之計、更是謊言。統一當然可以談,但在此之前,我們就是兩個國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中關係的變數也不小,Trump會繼續端出強硬的反中姿態是可以預見的,但Biden將臺灣佈局在哪裡、他能不能獲得美國民眾青睞,都是中台關係的重大變數。
很精辟的分析,谢谢作者和端
史瓦濟蘭已經改名史瓦帝尼囉
要是川普真的和中國斷交,和台灣建交,這戲就更精彩了。
“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虽然缺乏具备政治智慧的论述”
请问什么才叫“具备政治智慧的论述”,答出大陆认可的考题吗?
楼下香港小黄人居然不知道民众党!忙着给学生洗脑没空看台湾新闻?
@學長 謝謝賜教,小弟銘感。同時向端道歉,是本人不察。再次謝謝端的報導及文章。
「民眾党是否有機會形成有影響力的兩岸論述」沒錯啊,民眾黨是柯文哲成立的新政黨
雖然是沒錯,但為什麼「黨」是簡體字?這也算錯字了吧
民眾黨是個黨啊……
一國兩制=投降
而民眾党是否有機會形成有影響力的兩岸論述……
應該是民進黨吧?請更正。
全球各个国家因为疫情开始重新思考跟中国的关系,加上香港的一国两制幻灭,两边都很难有勇气再提起来统一这件事情吧
是817萬,不是870萬
看來貴作者引用的資料是有問題的
870萬我看北京的反應應該會更大
謝謝讀者指正,已修改。
是817萬票,不是870萬
謝謝讀者指正,已修改!
一國兩制在港澳近七年的實施方式,清晰示範了這是一個什麼「方案」,除非武力征服,好少人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