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州州长日前签署行政命令,从周日晚八点开始,该州除医疗机构及食品商店外所有商业设施都需关闭,商业公司员工也只能在家办公。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些公司面对远程工作会遇到不少考验,而对有些公司来说这也是一项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契机。如今,许多行业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与互联网,但它们对这场疫情的应对大相径庭。作为一名在谷歌纽约办公室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我想分享一下谷歌的远程工作文化,希望对被迫远程办公的读者有借鉴意义。
远程工作有很多类型。像谷歌这种办公室遍布全球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跨区合作则是常态。我所在的纽约办公室是谷歌最大的分部,同时与我们密切合作的团队在加州,所以定期的视频会议和不定期的线上讨论是我们协作的主要方式。此外,每年一到两次的大型会议让我们有线下碰头的机会。工作场地的灵活性是谷歌引以为傲的特点。只要携带公司配发的笔记本电脑,在有网的地方就能工作。
远程工作可以在家实现,甚至可以在公司实现。谷歌办公室有许多公共空间,如果不想被打扰,可以带着笔记本电脑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此外,谷歌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有着非常标准化的配置,包括门禁、食堂、微厨房(相当于茶水间)、会议室、电话室等。如果我去日本旅游,结束后也可以在东京办公室工作一周。
这是一种稳定、全职、封闭式的远程工作。尽管彻底的远程办公是可行的,但出于合作效率的需求,大部分团队还是尽量保证成员在物理上共处一个空间。互联网催生的另一个极端是完全松散、开放的远程办公。这种办公可以是全职的(比如没有办公室的小型初创公司);也可以是临时的,合约性的,甚至是志愿的、匿名的。它和自由职业者的区别在于,后者主要是自己完成一项独立的任务,而远程工作更强调线上的协作与互动。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情形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由于客观原因,原先共处一室的团队无法在物理上一起办公,必须完全隔离、通过线上协作。
观念
首先必须承认,远程办公相比办公室协同办公的效率一定是低下的,技术手段只能尽量减小落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当面交流最有效,视频次之,语音再次之,文字效果最差。这是因为人的交流传递着大量非语言内容的信息,姿态、神情、姿态、神情等等都承载了重要的交流功能。
谷歌有着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和非常智能易用的预定系统。大部分会议时间是半小时,偶尔有一小时的会。每到半点和整点,就有员工从各会议室鱼贯而出,同时许多人步履匆匆进入下一个会议室,像极了大学课间的场景。如果实在找不到会议室,也可以在大量公共空间随便找一个角落坐下。
除了正式会议,非正式的交流也很重要。谷歌纽约有大小不同的近十个食堂,大家都会约本组同事或别组朋友一起吃午饭,可以请求指导、探讨技术、了解别组的工作进程,或者只是聊聊家常。食堂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与遍布公司、被称作微厨房(micro kitchen)的茶水间,都是员工间随机社交的场所。
这种非正式的、随机的氛围,在远程办公中就完全丢失了。在家办公时感觉寂寞很多,因为和人说话的机会少了。每次为了讨论工作而约定的视频会议感觉很正式,约不正式的视频会议又感觉很奇怪。缺乏办公室时丰富的交流体验,对一个人的工作心情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律与管理问题。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有考勤要求,而这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中已经很少见了。以谷歌为例,不要求坐班时间,上司不会规定下属几点到几点走,也不会安排哪天做什么项目,员工的作息与进度都是自己规划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谷歌能招到最优秀的员工,他们通常自律且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另一方面,这也由评级和晋升体系决定,这里非常强调每个员工对自己项目的完全掌控(ownership)和项目产生的影响力(impact)。影响力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是新产品、新功能、优化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数量、提高效率、节省资源等等,但基本都是实际效果而不是你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所以自己才是最好的监督者。
远程办公容易产生的孤寂感,会降低工作效率,因为自己的知识和思维相对定势,一旦卡住容易钻牛角尖。所以,即使一个人在家工作,也要想象你的同事此时和你一样坐在电脑边,和在办公室一样。你和同事的距离,只是即时聊天工具里的一个回车键而已。我甚至看到有的团队组织虚拟午餐或咖啡,就是大家对着摄像头边吃自己的午饭 / 喝自己的咖啡,边聊天。还有团队把往日的桌游活动搬到了线上桌游平台。
工具
谷歌的所有工具都是线上的,而且都基于浏览器。只要你的电脑有 Chrome,你就能完成所有工作(Chrome上连SSH终端都有)。除了软件开发工具,大部分非技术工具都是公开的免费产品,所以如果你带领一个小型团队或初创公司,完全可以使用谷歌的工具套装。
远程工具主要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主要替代面对面交流,包括即时通信、视频音频、多人会议等等。这点其实本质上和打电话没有区别,无非多了视频功能。当然,如前面所说,图像本身是很重要的交流频道。谷歌曾经提出一个实时协作工具Wave,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多线程协作和眼花缭乱的交互方式,但理念实在太超前,没人搞清如何驾驭,被迫废弃。谷歌在社交网络领域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从 GTalk 到 G+,提出过不下十个社交软件和交流工具。现在主流的是 Google Hangouts,包括即时通信 Chat 和视频会议 Meet。这两个工具都很简洁,依托于谷歌强大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没得说。
但这两个工具都是针对小规模的会议讨论,有人数限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对称的同步交流,参与讨论的很少,围观的很多。如果只有一个人直播,Youtube live 是很好的选择——可以在评论区互动,结束后直接生成视频。如果需要直播多人讨论,可以用第三方软件(比如Zoom)对接 Youtube live,或者升级为 G Suite Enterprise 后在 Meet 里直播。
关于异步工具,我只介绍非技术类,技术类想必有需求的读者早有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首先是常用的邮件(包括群组)和日历,可以由 Gmail 和 Google Calender 胜任。日历的主要功能不是安排和查阅自己的行程,而是协调多人会议——尤其是当你的团队来自不同时区。日历可以和 Meet 完美衔接。
协同编辑三大件,Google Docs,Sheets,Slides,已经成为各大协同办公产品的标配。它们既可以作为单向发布(只读),也可以作为实时协同编辑。版本记录与回滚功能,也让我们免于手动管理繁琐的版本编号和 final_final_final_xxx 这样丑陋的文件名,多人协作时也不用操心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
在谷歌,Docs 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几乎所有的项目设计、讨论摘要、课题进程以及许多技术文档都在 Doc 上发布、讨论、协作编辑。Doc 的评论(comment)和委任(assign)功能特别好用,既可以作为论坛一样的讨论版,也可以用来分布任务。三大件核心功能很简洁,但只要善于结合开源社区开发的各种插件和模版,就立刻变身为各个细分领域的利器。
除了三大件,还有很多不那么大众但也非常实用的功能:Forms 用来收集调查问卷,Drawings 用来绘图,Sites 快速搭建网页,Jamboard 用于小组白板讨论,Colab 用于编程教学演示……
可能有读者好奇谷歌的内网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确保远程办公的体验和效率。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公司的内网其实是物理上的局域网,在网内的机器上协作比较方便,但对于局域网外接入就困难重重,或即使接上了,速度也很难保证。我以前在投资银行做量化分析,远程工作只能靠远程桌面登陆,输入输出响应延迟严重,做一两个操作可以,想要全天远程工作几乎不可能。谷歌的内网和外网一样,两者其实都在公共网络上,通过账号和证书来控制权限。这就保证了你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对访问内网来说没有区别。此外,我们用的很多工具都是自己的产品,使得运维和管理上非常统一灵活。
建议
前面提到,远程工作有很多心理上的变化。和同事的非正式交流少了,容易感到孤寂和疏远。所以,及时沟通,定期开小组会(哪怕只是闲聊),保持在办公室的交流强度是会有帮助的。视频会议尽量打开摄像头,让大家看到你的脸,知道你在认真倾听,传达重要的非语言信息。这可能意味着你要化妆,刮胡子,穿着得体,但是适当的仪式感可以让工作和生活隔离开,保持更好的生活状态。
如果有条件,最好安排单独一间房,或辟出一个角落,专门用于办公;不要有沙发、床等容易进入休息状态的诱惑。不要躺在床上办公,你很快会睡着。早上进入办公状态前,做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比如亲手做一杯拿铁);晚上结束后离开办公区域,进入生活区域。
避免长时间陷入工作项目中的僵局,及时向同事寻求帮助,即使同事只是做一只倾听的小黄鸭,你也会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神奇地获得思路和灵感。同时给自己的工作设置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同事及上司分享你的规划,及时汇报完成进度。这些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效率。
如果你平时有健身的习惯,或仅仅通过通勤获得运动量,在家办公意味着减少绝大部分运动,没过几天你就会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强迫自己每隔一小时舒展身体,或者做家务、做饭。每天也可以安排一段时间外出跑步、跟着视频健身。我听说有的健身房暂停营业后把会员服务改为线上,教练通过摄像头引导会员运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会员的运动情况,以便互相激励。
我认为远程办公应该是很多行业的常规实践,至少是需要时不时演习的压力测试。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早就应该让许多行业摆脱地理的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希望这次疫情是一次契机,让各行业探索新的工具和合作模式,为未来的工作方式提供一个新的选项和思路。
(赵智沉,谷歌软件工程师,纽约办公室)
屌… 睇左篇廣告
这是纽约文化沙龙的创办人吧
實在是好文,感謝作者分享
我们现在一切的活动,都要靠勇气与想象力才行啊
这样的经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