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花亦芬:台湾课纲,中国史纳入东亚史非关键,下架“自由主义”才是真问题

台湾社会如果继续以为,只要台湾史还在,对中国史问题的处理多少有点进展,历史课纲问题就算解决;那么其曝露的,是长期以来不关心世界史教育的台湾社会,未能知道这次历史新课纲真正有问题的地方在哪里。
正在经历民主转型的社会,如果想“善用”升学考试会来引导学生读书准备的方向,在做作法上,不应是拿被威权国家视为天条的“爱国主义”与“国族认同”来要求学生死记政治教条,而是应该往深化、巩固民主的方向前进。

日前,台湾高中历史科课纲的调整再次成为媒体焦点。正在审议中的“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中,高中历史新课纲将原本依时序编排的方式,改为欧美高中历史教育惯用的主题式教学;而过去以国别史为导向的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架构,则依次改成3个“分域”,其中,中国分域与东亚合体(主轴仍是中国史)。这些做法引来某些团体抗议,认为是“去中国化”的举动,也因此成为台湾媒体呈现上唯一的亮点(或争点)。

“中国”与“东亚”合体这个做法如何解读,可以见仁见智。但是,走过二十年的历史课纲改革之路,在台湾此刻必须面对的世局比过往严峻许多的情况下,台湾社会如果继续以为,只要台湾史还在,对中国史问题的处理多少有点进展,历史课纲问题就算解决;那么其曝露的,是长期以来不关心世界史教育的台湾社会,未能知道这次历史新课纲真正有问题的地方出在哪里。

这个新版“世界史”课纲将过去长期收录的“自由主义”条目下架,而让谈论“西方霸权”的“西方与反西方”条目首登世界史课纲,这一调整其实相当严重,但未获足够关注。在台湾国际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打压的此刻,社会集体若继续对世界史课纲抱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我们真的能够相信持这种世界观的年轻世代能安然走向未来吗?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编辑推荐

评论区 5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花教授談到自由主義,讓我有一些動力再翻出約翰彌爾的論自由。看完以後我反而懷疑花教授願不願意讓學生讀到這篇文章。以下是我摘錄的一些重點:
    1. 彌爾所謂的「自由」,並非行為上的放蕩不羈,而是強調理智、情感、意志皆出於自己的心理上意識上的自由
    2. 彌爾為個人自由設定的對立面乃是「群眾」、「公共輿論」、「流俗」,而代表這一切的則是中產階級及主宰中產階級思想之喀爾文教意識形態。彌爾不反對政府
    3. 彌爾認為政府為防止個人侵害他人自由,可實施「警覺的監控」
    4. 彌爾認為歷史上各種創新乃是少數具有個性的個人創造的,並非僅會盲從的群眾
    5. 彌爾雖未主張專制,卻認為民主政治是平庸的

  2. 文章中清楚寫出用「帝國主義」及「反帝國主義」取代「西方」與「反西方」精準多了又不會陷入由西方發明的東方vs西方的二元對立文明衝突論概念,但還是有藍天海這種讀舊教材對歷史一無所知但看到關鍵詞就得膝反射一下順便人身攻擊的例子,所以說課綱真的很重要。

  3. 我想作者的意思不是西方不能反,而是自由和人權等普世價值不應該被錯誤地歸類成「西方價值」,而舉著反帝國/殖民主義的「反西方」大旗一起反了。在課綱中並沒有指出這些普世價值作為省思的前提,因此令人擔心「西方霸權vs反西方」的課題會淪為中共式的論述。
    但文章似乎思想跳得有點快,讀到一半一度以為作者在意的是「反西方」。

  4. 所以西方不能反?西方帝國主義歷史上和現在給非西方國家帶來的傷害不能反?這種對權力關係沒有批判意識的歷史教授怎麼當上的?還說要什麼尊嚴,台灣淪為西方精神殖民地有什麼尊嚴可言?奴才的「尊嚴」!

  5. 說實在,小孩子的歷史課本我應該都會先讀一遍,確認內容,再提供多一點講解說明,再加課外書輔助吧。台灣70-90這一代受歷史課本愚弄太深,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