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能源大单:能源外交、低碳转型以及中美贸易战下的弥散

在传统国际政治经济里,石油代表权力和金钱,谁掌握石油,就能成为能源强国。不过,当今能源秩序市场化将削弱这种可行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七月先后访问中东和非洲,并出席金砖峰会,会见印度、土耳其、阿根廷领导人,商讨双边合作、多边贸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等议题。图为2018年7月25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南非第十届金砖国家峰会的论坛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七月先后访问中东和非洲,并出席金砖峰会,会见印度、土耳其、阿根廷领导人,商讨双边合作、多边贸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等议题。一如所料,这次习近平访问中东和非洲, 与阿联酋、卢旺达、塞内加尔、南非等国家签下巨额订单,其中能源资源继续是中国的重要投资领域。在这些项目落实之前,笔者尝试从能源外交、低碳转型和中美贸易战三个格局讨论中国这次在中东非洲的能源投资 。

新能源格局市场化削弱传统能源外交

一带一路推动下,中国加快步伐进入中东非洲能源市场,西方各界关心的是,这会否意味着改变国际能源秩序,或者这会否成为中国的另一场能源外交。在传统国际政治经济里,石油代表权力和金钱,谁掌握石油,就能成为能源强国;而西方各界大多认为中国走出去的能源投资,均附带外交或者地缘政治效果。

不过,当今能源秩序市场化将削弱这种可行性。

近年世界能源市场的重心向亚洲东移:美国页岩气革命提高了美国本土油气的产量与出口能力,其对中东油气的依赖降低;中东油气生产商需寻求新买家,转向亚洲 ,令能源市场由生产国主导转为消费国主导。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在美国开始出口油气后,双方由供求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沙特阿拉伯亦努力开拓亚洲油气市场,转向靠拢消费者市场,并利用自身油气优势,推行名为“沙特2030”的经济转型计划。中国正好遇上这一波转变,减低了获得能源资源的外交成本。

中国从目前的国际能源秩序中受益匪浅,理应亦很难推翻这秩序,可是一带一路的诞生显示,中国正在试图改变这个世界秩序,因此西方各界非常关注中国在中东非洲的能源投资活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政治、经济以及外交上有多重目的,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跟中国90年代末“走出去”时代的投资不一样,并非单纯为了夺取能源资源或者建立外交关系,同时是为了进口多元化和输出产能。

以往,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强国,所以能源外交在当时很重要,也就是说中国曾经需要绕过市场渠道才能获得能源资源。国际能源署曾经研究过于中国对外如何寻求能源安全,归纳出其五项确保能源安全的“基本战略”(注):1、尽可能发展国内资源;2、加强战略能源储备;3、寻求国外技术和投资;4、建立可靠的能源贸易渠道;5、针对上游资源作战略投资。这些战略均依赖国际和外交。

一般来说,“能源外交”可理解为政府参与的对外能源活动,旨在确保能源供应和促进能源业务合作。由于能源市场的特殊性,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包括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经济协议和直接投资。总的来说,中国能源外交旨在加强与生产方、运输方和消费方合作,与这几方面的国家建立关系,为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创造有利投资环境,直接获取或者控制海外能源资产,以保证长期供应。除了帮助商业利益外,能源外交还是实现外部能源安全、管理政治风险、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改善州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一带一路倡议在政治、经济以及外交上有多重目的,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跟中国90年代末“走出去”时代的投资不一样,并非单纯为了夺取能源资源或者建立外交关系,同时是为了进口多元化和输出产能。

现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变得越来越灵活,市场化下供求两端亦多元化,进口国毋需依靠单一生产国,反之生产国依然。地缘政治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亦越来越小。,综观低油价的这几年,中东出现紧张局势,例如伊朗和沙特关系恶化,但对能源市场的冲击有限。

当然能源贸易关系转变了反过来会影响地缘政治。美国不需要中东油气后,后者就向亚洲靠拢;欧洲希望摆脱对俄气依赖,亦令中俄走得更近。不过生产国和进口国已经不再需要单靠外交手段来维系供求关系。中国依赖市场确保能源供应,所以目前追求的也是供应多元化。中国不需要以过去的方式绕过国际规范获取能源资源,至少中国不太愿意在目前供应丰富的能源市场中这样做,因为风险太高。

反过来对中东及非洲国家来说,中国的投资令他们的出口也变得多元化。不过,他们也不只中国一个合作伙伴。因此,中国与中东、非洲的关系,并不必然趋向亲密。中国这次在中东非洲的能源投资,当然会拉近双方关系,但传统能源外交的理由并不明显,投资失利或者营运不佳的话,尤其是一些具环保争议的项目(例如煤电站),反过来会影响双方关系。

中国低碳转型

中国近年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在2000年代起就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概念纳入国家能源白皮书和投资方针。图为2017年6月12日,安徽淮南,中国工人正在建设大型的太阳能板。
中国近年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在2000年代起就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概念纳入国家能源白皮书和投资方针。图为2017年6月12日,安徽淮南,中国工人正在建设大型的太阳能板。

习近平在中东非洲之行签了一系列能源订单,当中最瞩目的属与阿联酋的大型油气合作,以及与南非电力巨头Eskom合作的发电站项目。在阿联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与阿布扎比(阿布达比)国家石油公司扩大油气合作中石油早在三月份已经获得价值约12亿美元的离岸油气特许经营权里一成股权,双方计划合作进一步拓展下游市场。在南非,中国开发银行将向南非电力巨头Eskom公司提供25亿美元贷款,投资Kusile燃煤发电站。该煤电厂已有10年历史,并非新项目,可是因为使用的并非可再生能源,申请不到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一度濒临破产。中国投资正好是及时雨。

中国近年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在2000年代起就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概念纳入国家能源白皮书和投资方针。中国在2016年签署巴黎协议后,名义上承担起推动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任务,一带一路的可再生能源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政府亦把气候金融、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融入到一带一路框架里。

根据官方的愿景文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利用清洁能源,并声称将严格控制碳排放。所谓的“绿色”,意思就是一带一路投资和贷款将包含一些环境保护条款。以亚投行的能源投资为例,该机构就表明只投资清洁的项目,这有利水电、太阳能板、风电、高效电网等方面的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有一定的投资空间。这些地区经常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和城市停电,特别是在夏季,电力需求高于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中国太阳能板、水电站正好可填补这一空白。

这次中国的能源投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电领域,似乎跟一带一路鼓励的绿色投资有所落差。不过笔者认为,首先,一带一路的能源投资并非只针对可再生能源,而是优先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因此各种能源项目其实都符合这倡议。当中,修建煤电厂不复杂,回报周期短,很受中国投资者欢迎,而石油天然气的项目均包含大型基建,甚至附带道路、码头等交通基建,有利能源供应多元化,亦是一带一路投资特色之一。

绿色经济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实中,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用可再生资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在达到此目标之前,有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中国需要在煤和可再生能源之间寻找一种替代能源。

的确,中国近年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更于2016年签署巴黎协议后,名义上承担起推动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任务,一带一路的可再生能源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然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非常依赖化石能源。以中国为例,中国是最大的电力消费国之一,估计仅在2017年就已经使用了大约6.5万亿千瓦时,煤炭在其发电结构的比重超过六成,可再生能源只有约四分之一。不过,中国长久面临雾霾等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致力追求更清洁的发展模式。 为实现这一转变,中国正在逐步关闭煤电站和改造燃煤工业,计划到2050年可能把清洁能源的发电比重提升到六成左右

绿色经济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实中,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用可再生资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在达到此目标之前,有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中国需要在煤和可再生能源之间寻找一种替代能源。

这一替代能源将是天然气,因为它比煤更清洁,同时比可再生能源更容易使用。目前,中国是世界天然气消费大国,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里比例占6.3%。2017年中国大力推行煤改气政策,旨在通过替代天然气来降低煤炭使用量,以改善空气质量。天然气需缺超预期,所以中国天然气发展速度很快,2017年天然气消费增长15%天然气进口增长28%。由于中国非常依赖进口天然气,中东非洲天然气的流入有助于中国满足能源需求,多元化进口渠道,稳定中国的整体消费结构,同时天然气又是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有助中国推进煤改气,改善雾霾情况。

中美贸易战下的一带一路能源战

中国进口天然气主要分为管线运送的天然气和船运的液化天然气(LNG),前者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后者则是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等地。 图为2018年1月15日,运送液化天然气的澳大利亚“南十字号”,停泊在中国洋口港。
中国进口天然气主要分为管线运送的天然气和船运的液化天然气(LNG),前者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后者则是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等地。 图为2018年1月15日,运送液化天然气的澳大利亚“南十字号”,停泊在中国洋口港。

如果视一带一路的油气投资为中国分散供应风险的做法,那么对中美贸易战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能源上,中国和美国是天然的能源贸易伙伴,中国近年天然气需求大增,而美国则致力成为天然气出口大国,双方的天然气贸易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中国进口天然气主要分为管线运送的天然气和船运的液化天然气(LNG),前者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后者则是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等地。中国气源充足,算进口排名的话,美国排在以上供应国之后。但美国天然气非常有优势,首先美国气价加上运输费用,并不比俄罗斯天然气贵,LNG亦比管气灵活,长远来说非常有竞争力,卡塔尔、澳大利亚的LNG本身因为亚洲溢价而非常昂贵,亦有本土日益增加的需求压力,这些都把中美在天然气贸易上拉得更近。在2017年,根据国际能源贸易中心的数据,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已占美国所有能源贸易的6%,对中国来说亦是重要供应方之一。

不过,美国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美能源公司很紧张中美天然气贸易的前景,双方各有对策。在中美贸易战里,中国情况很被动,为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中国政府宣布将对新的美国关税进行报复,引入相同规模和实力的对策。8月2日,美国继续向北京施压,追加总值2,000亿美元的关税,中国随后用600亿美元关税回敬美国,就数量而言,中国报复性关税不太可能与美国相匹敌,外交姿态多于实质作用,但值得关注是,中国这次的关税目标锁定在美国能源出口上,如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有分析指这可能会对特朗普的油气大计划蒙上一道阴影。

能源贸易角度来说,中国针对美国能源出口关税,并不会带来中兴集团那致命程度的冲击,可是中国作为消费国,在低碳转型路上,未来发电供暖都非常依赖天然气,普通老百姓将为天然气付出更高价格。

特朗普上任后提出“美国能源优势” 的新概念,主要是配合“美国优先”的政策,大力发展美国天然气产业, 减少进口石油,增加出口油气资源,令美国成为天然气出口大国。在页岩气革命推动下,美国油气产量和出口能力大幅增长,到2020年甚至可能成为净能源出口国。长远来说,有助美国摆脱从不稳定的中东产油地区,转而跟稳定的进口国建立关系,加强美国的区域影响力。

中美的能源贸易如此紧密,中国如果对美国天然气征收关税,不仅可以打击美国从天然气贸易获得的利润,更可以打击美国天然气长远发展。目前美国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未来几年会作出更多投资来建立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所以会加大对亚洲消费国的依赖。当然,美国面对关税,亦可以把天然气出口到其他地方,美国近年已经大力拉拢日本、韩国、甚至欧洲购买美国LNG,毕竟中国只是其中一个市场。

中国开始进口美国天然气时,已经考量过会否过份依赖美国天然气的问题,所以在进口美国天然气的同时,亦积极从其他生产国进口天然气,现在阿联酋的油气合作正是其中之一。因此,从能源贸易角度来说,中国针对美国能源出口关税,并不会带来中兴集团那致命程度的冲击,可是中国作为消费国,在低碳转型路上,未来发电供暖都非常依赖天然气,普通老百姓将为天然气付出更高价格。

能源投资和国际政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带一路无疑加速了欧亚能源合作。习近平出访中东非洲,签下巨额能源大单,具体能有多大影响力,还要看项目的落实进度。能源项目周期一般比较长,由施工到营运可长达数年到甚至十多年,非马上见效,风险亦很多。再者,这些项目并非单向投资或者“送礼”,而是多方参与的合作,各国各自有所盘算。 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有助我们了解中国乃至欧亚大陆各国在大环境中经济发展的思路,但不宜过份吹捧当中机遇。

(余家豪,哈佛肯尼迪学院能源地缘政治项目研究员)

注:参见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China’s Worldwide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5) 74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使用天然气取代煤炭只能称为低污染转型,不能算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