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了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综合目前各单位规模,未来的“中国之声”将拥有一万四千名雇员,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宣传机器。
外界许多评论都指出,“中国之声”的构想,实际上是向影响了世界大半个世纪的“美国之音”(VOA)隔空喊话。英国《卫报》认为,这一整合不仅展现了中国要在国外建立更积极形象的努力,而且在全球新闻报导中誓与与西方媒体竞争。 彭博通讯社认为,该整合的目的是加强党的舆论塑造能力,成为中国向世界投射形象的关键工具。 英国的《金融时报》则把它形容为是“广电巨擘”,要在媒体的全球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也有人认为中国要打造自己的RT(“今日俄罗斯”)——后者正是一个成功挑战西方媒体巨头CNN和BBC的先例。
如《纽约时报》所言,从这次整改中诞生的宣传巨头,折射出中国对于外宣的勃勃雄心,也反映出中国的外宣机构开始大批量输出文化软实力的信心。 那么,“中国之声”所对应的“美国之音”是怎样一个媒体?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未来的软实力投放有怎样的作用?通过对比“美国之音”可见,中国想要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在媒体迭代的今天、且中国宣传叙事单薄的情况下,仍面临许多阻碍。
現今趨勢是政治隱身於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是平台本身!政治是內容,在平台上內的質量必然接受競爭。在一個系統中,如沒有內容交換進出,終究也只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思維不變,系統不變!
我認為這些官媒的官員們真正目的不是對外宣傳效果,而是對內的kpi考核指標。據我所知,很多各地區政府都把媒體宣傳工作納入考核指標,因此近期各地黨報在全球紙媒沒落的趨勢下竟然迎來了小陽春!公僕們都爭先恐後的花錢把自己的文章放到頭版頭條,當然其他報紙就沒這麼幸運啦…而這種媒體整合,也發生在地方,目的是為了更加統一一致的聲音。
中国当代青年也很少看党媒的
这篇文章写的真不错。
把《红灯记》搬到百老汇或者巴黎歌剧院演出,会有人去看吗?也许有,不过可能都是抱着看马戏团的心态去的吧
特意来支持作者😆😆
这显然是因为大众和官媒的巨大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