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陈佩华来函:中国跨国境侵犯外国学术界,意味着什么?

这次不是中国当局或其代理机构自行删除或改写他们认为的有颠覆性的刊物。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施压让外国人替他们完成这些肮脏的任务。

本月,中国要求剑桥大学出版社(CUP)从《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在中国境内的电子版中,撤下约300篇论文及书评,以阻止中国研究者和大学生接触这些文章。出版《中国季刊》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在没有得到编辑的许可下,擅自同意中国当局的所有要求;被删除的文章大部分与文化大革命、天安门事件、中国领导层、示威、西藏和新疆有关。

剑桥大学出版社顺从中国和积极参与审查的行为曝光后,主要报章便立即报导了西方学术社群涌现的愤怒批评。8月21日,剑桥大学领导层迫令其持有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恢复所有被撤下的China Quarterly论文。中国的如意算盘无法打响,这场风波也平息了下来。然而,这次事件严重的潜在影响仍未结束。中国会否因为颜面有损而报复?北京会否试图向剑桥大学出版社、《中国季刊》和中国以外的学术社群发动惩罚性的措施?还是它会就此静悄地让事情过去?看来不会就此罢手,但如何再插手可很难估计。

毫无疑问,对中国国内外的学者来说,中国对外国学术出版的审查会有严重的影响;国际上研究中国的学者,对此事有许多的讨论。中国学术自由的缺乏,始于毛时代。中外学者都对中国内部的审查司空见惯。中国学者学会了在敏感议题上蹑手蹑脚,勇气比较大的则设法试探底线,但还是要及时适应政治气候而调整。我们外国学者都变得习以为常,觉得在中国,审查就是日常。

然而,这次事件的性质并不一样。它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不是中国当局或其代理机构自行删除或改写他们认为的有颠覆性的刊物。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施压让外国人替他们完成这些肮脏的任务。这与中国当局强制要求中国学者自我审查不同。中国有自己的网络技术,可以在这些文章没在中国公开之前进行堵截,然而中国的审查机构却要剑桥出版社执行他们的指令。这是在公开展示其权力可超越国境。令人遗憾的是,剑桥出版社为了几个钱就背叛了学术自由。

这种对外国人的要求尽管是新的,但也与中国近来处理其与外国和外国人关系的手段风格一致。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强权,对在全球耀武扬威毫不心虚,不时表现得有如骄横的欺凌者。中国在南海咄咄逼人;对香港民主渴求严厉打压、使数名香港出版人离奇失踪又在中国重现;或在奥运火炬传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我的居住地)当日,一车车的中国人涌入,令此小城变成了巨大的中国红色旗海,看上去就如同中国接管了澳大利亚一样。要求外国出版商自我审查,背后有着与这些事件相似的心态,是一种力量的炫耀。

中国政府的英文喉舌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简要地指出,“西方价值观和利益一直处在人类社会的中心位置,这是西方实力所造就的规则。如果中国变得强大了,有能力维护自己利益,自然会采取行动。”中国统治精英的世界观,是一场人类价值与国家势力的竞赛。目前中国仍然未够强大,但我们已被忠告要“等着瞧”。

在中国以外的出版机构、学者,当然还有各位香港人,必须继续保持警惕,因为中国不会放弃它告诉我们什么能出版什么不能出版的权力。国际社会必须紧密团结,为抵抗“老大哥”(Big Brother)作准备。

(陈佩华,The China Journal 联合主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

【编者按】:文章原文为英文,经陈佩华教授授权《端传媒》翻译编辑刊载。

编辑推荐

评论区 14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原文:"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強權,對在全球耀武揚威毫不心虛,不時表現得有如驕橫的欺凌者。"
    從這裡就知道這篇文章想表達什麼。

  2. 谢谢带来这么好的一篇文章,这么重要的资讯,让人们了解到学术审查的严重程度。虽然很多学者仍旧在自然科学偏安一隅,但正如Niemöller的诗所写的那样,也许有一天中国的自然科学界会迎来21世纪中国的李森科。殷鉴不远。
    不过转译自学者,不知道端传媒本身能不能写出这么好的报道来?

  3. Quote: "北京會否試圖向劍橋大學出版社、《中國季刊》和中國以外的學術社群發動懲罰性的措施?"
    「懲罰」代表對方已被證明做錯事,才會有「懲罰」這個決定。劍橋大學出版社不響應中國政府的學術侵犯,哪裏有錯?為何使用「懲罰」一詞?那叫「報復」,更精確講就是迫害。許多中文作者不知不覺都在使用大中國主義洗腦之下的語法,中文媒體離客觀進步還有一段距離。

  4. 既谈学术自由,确实有很多可分析。就此次事情,政府似乎是以对待媒体的态度来对待这本刊物。不能要求你不研究,但你的研究成果,任何不利言论,都不能传播。
    作者有意往别的方向解读延伸,但文中所述"奥运火炬传过澳洲首都一群群中国人涌进城市",实在太过鲜明得表现了作者的立场。
    尚且不能理解别人去观赏圣火传递的自由,又如何来公正 客观的评论学术自由呢?

  5. 中国学术自由的缺乏,从西周“学术官守,合而为一”就开始了吧。

  6. 什么是“中国”?“中国”两个字就能代表这片土地,这里的土地、水、空气,这里的人民和其它千千万万的生命?

  7. 跨国审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剑桥丢掉了自己的牌坊

  8. 文章指出「劍橋刪文」事件有別於以往,損害言論自由、學術自由不只在中國境內,似乎不只是「一個態度」,評論者為何視而不見(或在裝睡)?

  9. 这篇文章除了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一个态度之外,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或观点

  10. 有時太赤裸的暴力,確實是沒有什麼好評論,因為都擺在眼前了。水平低的不是作者,而是施壓者。

  11. 水平高不高是一回事,能起到警醒作用就好了~

  12. 这篇的水平好像有点低……怪不得只能放在广场而不是深度

  13. emmmmmmm……

  14. 一篇口水爽文~~~居然還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