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反腐热剧接近收尾,《人民的名义》说了些什么?

上位者终究会以自己的语言定义现实生活。而观众们终究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蔡成功,你这真是腐蚀革命干部不择手段啊!”

近来在内地大红大紫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篇不久就出现了这句台词。背景是民营企业老板蔡成功提着茅台酒、定制西装和中华烟,找到男主角——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处长,以髪小的身份求其“办事”。英俊潇洒、正气凛然的男主角自然严词拒绝了“腐蚀”。只是当时他还不知道,蔡成功油腻猥琐的笑容之下,牵扯着一桩席卷省市各级官员、涉及钜万资产和多条性命的大案。

不知为何,一直看到 40 集,这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

此时,这部号称“十年后反腐剧解冻之作”的现象级电视剧,已成为近 5 年来内地平均收视、单晚收视最高新晋剧王。光凭单集收视率破 5%的数据,便已将《甄嬛传》(最高收视率 2.97%)《琅琊榜》(最高收视率 1.16%)等名作远远甩在身后。而各大媒体、论坛和朋友圈的讨论热潮,在其播出近一个月来更是层层推高。墙外的 BBC、《综艺》杂志(Variety)讨论的是电视剧何以过审播出,是否是“有关部门”要强调本届中共核心的反腐成就、给到了退任年龄的中共纪委书记王岐山加分。而观众们则在猜测完各类角色到底是好是坏后,又将探讨的重心转向贪官为何而贪、甚至贪得情有可原、令人叹惋;清官为何而清,却又清得让人疑惑以至于不忿。

这样的大势之下,剧中精彩情节,已被各方引用、分析了个遍;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早被做成了表情包,成为年轻人点缀微信文字的新宠。各类受热议的台词中,从没有这么一句貌不惊人的“腐蚀革命干部不择手段”——毕竟,要论义正辞严,剧中的清官、主角们每每要长篇大论,态度之光辉正确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因贪腐而被捕的国企老总,一受刺激都能慷慨激昂地背诵《共产党宣言》。要论情节“尺度”,一个民企老板向一个处级干部送几万元的礼品,在剧中真是连小儿科都算不上——电视剧第一二集,就揪出一个贪污2亿的处长;再往后看,这个虚构的汉东省之中,自省委副书记以下,公安厅厅长、省会城市副市长、区公安局局长个个都是狠辣贪婪,在权力斗争中泥足深陷。观众们齐声赞美的“现实主义”、“尺度惊人”,甚至将《人民的名义》比为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政治题材美剧《纸牌屋》,也就是从这些描摹中得来的。

但回想那句并不惊人的话,想起 1976 年出生的演员陆毅,以异常年轻俊朗的面目教训人的那番“老革命”派头,总觉得怪异得令人难忘。细算起来,“腐蚀革命干部”一论,不仅是文革中常见的罪名,在中共建国之初,便已频频被毛泽东提及。在他 1951 的名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中,就严词指出:这是极大危险的现象,“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做一场大斗争来处理。”

他写下这些文句时,别说是陆毅,就连《人民的名义》原作小说的作者周梅森,也还有5年才出生。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太阳底下仍没有新鲜事。在《人民的名义》中,开篇便是一个个被“资产阶级”腐蚀、以至于要外逃到资本主义老巢美国的高官。而细究那些腐蚀的根源,民企老板那点财力和手段,忝列其间都不够格,即使是动辄送出数千万标的的国企董事长,也不过是前省委书记、现副国级领导麾下商业帝国的看门狗。如果说电视剧的逻辑比之“三反”、“五反”时期有什么进步的话,便是将阶级斗争为纲按照中国现实丰富扩大化,让人看到,所谓居心不良的“资产阶级”,与“革命干部”本就不是泾渭分明。用其中一位商人的话来说:“你看现在倒一个官,跟着要倒多少企业家呀!”

当剧中行贿最烈的汉东油气集团董事长刘新建以革命家史自傲、跳着脚向检察官怒吼“我是厅局级干部,你凭什么侮辱我”的时候,革命的堡垒被外敌腐化的神话已轰然倒塌。然而,尽管如此,每当男主角,或为数不多的其他几位正派人士要“替天行道”、与贪官奸小理论时,摆出的仍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各类讲话、书论中重复了千百遍的那套说辞:革命干部受腐蚀了,反腐是场艰苦卓绝的漫长斗争;抗击腐化的法宝则是“理想”、“信仰”,是复兴先烈们用生命打下新中国的血肉长城精神,是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当然,还得靠一个个威风凛凛、正气凛然、从中央来的廉吏;用戏词里常见的串词来说,那就是一个个手持尚方宝剑、端着龙头铡的“青天大老爷”。

然而,比起剧中一个个曾被权力碾压侮辱、曾为权位迷茫痛苦的反派们,这些正面角色并不被观众所重视。除了因过于爱惜羽毛闹得众叛亲离的清官李达康以外,由陆毅和红三代女演员柯蓝扮演的反腐主力均不讨好。他们对贪官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态度,对于各种“腐化”严词坚拒、斗争到底的行为,非但不被赞美为正气,反而被评为虚伪、“假”,甚至“何不食肉糜”式的麻木不仁。

这种评论的高峰,发生在男主角侯亮平与妻子——一位中共中央纪委干部,谈起自己的大学师兄、现任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时。祁同伟出身贫苦乡村,曾因刚正不屈而被斩断恋情,调到山沟任职,甚至在缉毒时身中三枪。然而此人终于领悟无法与高官抗争,由是屈服于权力、升上高位,一味敛财挣权。而仕途顺遂的侯亮平夫妇聊起对方来,则称其遭受的碾压为“权力一次小小的任性”,将其信念崩塌称为“理想抱负都是纸糊的”。

在一篇获得了十万以上点击率的热帖《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同情祁同伟却不喜欢侯亮平》中,作者写道:“这也是我越往后看,越发厌恶侯亮平夫妇的原因。他们的一切,都来的太顺了,侯亮平工作一两年可以顺利调北京,这可是祁同伟真正拿命去拼都得不到的。钟小艾,年纪轻轻的部级干部。虽然把他们的背景隐去不提,但要说没背景,谁信?……他们得到了凡人们拿命去拼都得不到的东西,而且得到的如此轻易,如此理所当然。然后,还在那里大放厥词,什么‘精于算计’啦,什么“信念纸糊的”啦。……中了三枪还被说成信念纸糊,我不知道侯亮平如果和祁同伟那样生于寒门,有没有身中三枪的执着。”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段评论与“资产阶级腐蚀革命干部”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毛泽东当年提纲挈领得一点不错。——纵然 “理想”和“信仰” 可能在世事变迁中变得酸腐、空洞,阶级仇恨也能超越时代,一如往昔地支撑起理论和故事。只不过现如今,它所指的对象,已经从“资产阶级”和“革命干部”,变为了红色权贵和寒门百姓。

故事的结局从来没有悬念。——根据官方定论,电视剧的同名小说原著“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并最终揭示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既然要“讴歌”、要“树立正确”,那反派必然穷途末路,英雄自然光辉万丈。上位者终究会以自己的语言定义现实生活。而观众们终究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比如,有个疑问就一直盘桓在内地网络世界:为什么《人民的名义》中的贪官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好人却大多出身官宦世家,不是父亲做检察长,就是母亲做法官呢?

(鲁西西,内地娱乐记者,自由撰稿人)

如果你愿意付费成为我们的端会员,请按这里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2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想起俺小時侯演的包青天連續劇,還紅到韓國!其背後都是對執政者府敗的不滿宣洩而已⋯什義意都沒有

  2. 我是大陆人,大家都知道这是某党的宣传片,为的是塑造良好的形象。必须政治正确。
    事实上大陆人教育水平一般,很多人看完这剧是会受影响或多或少的对党的感觉更好了的。

  3. @June
    哎哟我的天,你这个先入为主也是让我吃惊。不好意思我不需要翻墙啊。大家都不是傻子是不是主旋律都看的明白,但是我真的挺烦有些人整得自己“以天下为己任”,这种理想情操当然高尚,可是首先得先知道世界是啥样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水平对吧。千万别当井底之蛙,以为看过几篇报道就知道民主政府独裁政府是啥样的了。就我看来我是有自知之明,还没看清这个世界,我是得撸串美滋滋。

  4. 此劇本質就是宣傳片,必須政治正確。開頭的撲朔迷離是抓人眼球的關鍵,看起來人人都像貪官臥底,由於政治正確和審查原因,貪官出逃到美國就被黑社會控制的情節太假,還不如不適應美國生活來的真切。總的來說,此劇越到後面越難看。越到後面歌功頌德,溜須拍馬的本性就越明顯。單純從講故事的角度沒有《瑯琊榜》好看。

  5. @David123456
    如果正如你所說的,生活就圖個樂呵樂呵,那你還翻牆出來作甚?你還不如省下購買VPN的錢,拿去擼串,這豈不更美滋滋?

  6. 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
    簡直是大倒退....

  7. 赵,你知道鲁迅为什么用赵姓不用李刘杨王?宋朝的现代性问题你们都不知道存在呢。

  8. 没看过尼采吗?奴隶道德和高贵道德的区别?金毛狮王的底蕴?自然有高尚,只不过在你们的现代性的自由烂漫里,你看不到罢了。

  9. @China1
    "3、剧中所有的有头有脸人物,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其实都姓“赵”。"
    一針見血。

  10. 一部成功的權力鬥爭劇,一部失敗透頂的反腐劇

  11. 現實版的大劇正在上演,一切才剛剛開始。

  12. 出身官宦世家的才看不上别人送的那点儿呢……

  13. 反腐題材看膩,下一種劇目是⋯反恐?如果話《人民的名義》可以類比《紙牌屋》,則反恐劇又可否以《designated survivor》來預期下一次國產劇的尺度極限可放開到哪裡?哈,期待⋯⋯5年、10年

  14. 反派角色有血有肉完全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正派人物却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正道沧桑”。尤其是有些角色在家里的台词都是满嘴的官腔话,离地万里。这样的剧,用来洗脑成不成功是个未知数,大家恐怕还是更多的代入自己生活中的印象来解读出各自的感悟吧……另外,郭文贵的爆料,令这剧给王岐山的“加分”效果增添了巨大的讽刺色彩哈哈哈哈哈哈哈

  15. 我觉得大明王朝1566比名义更好

  16. 做为不看国产剧的我,这些天倒是一直在追看这部戏。几点感受:
    1、相比十多年前我喜欢的另一部国产剧《黑洞》,这部的优点是对官场的揭露更大胆,缺点是情节实在太拖沓(据说本来40集的戏,硬是为了多卖钱注水到55集)。BTW要说《黑洞》,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陈道明演的那个大反派市长的儿子。
    2、印象深刻的两个与媒体相关的场景,一个是网络水军郑乾(情节最注水的那个金毛,看到他就快进掉,不会影响情节的)因为上网发大风厂事件的帖子而被警察上门调查(这一场很真实!虽然剧情说网上的消息不全是真的,还是值得小赞),一个是38集大反派赵瑞龙潜逃到香港后跟一个香港周刊记者(操着刻意模仿但显然不是香港人的口音)策划如何造谣污蔑侯亮平(这一场的意思,大概是解释为何不让老百姓看虚伪的外媒)。
    3、剧中所有的有头有脸人物,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其实都姓“赵”。基本上坏蛋是赵立春的体系(每次听到剧中骂“赵家人”,我都觉得好笑和解气),好人是陈岩石的体系,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父子、亲戚、师徒、同窗……我觉的如果画张关系网络图,一定很有趣。换句话说,如果不姓“赵”,连做大坏蛋的机会都没有。
    4、三个好人的代表,分别是:易学“习”,沙瑞“金”,侯亮“平”。
    5、按理行政的工作应该是省长、市长负责的,这部戏中都变成了书记,省长、市长基本连人都见不到。
    6、所有的反贪工作,都是典型的人治。譬如反贪局和公安局的扣留调查,从来没有见到律师的身影;大领导沙瑞金是天生的福尔摩斯,凭直觉就能判断出案情和好人坏人,从而指导破案工作;官员的任用和升降,完全是沙瑞金的个人判断和决定,其他人只是负责举手通过……当然,这一些戏中反应的应该是现实情况。
    说了很多不足,不过在一片歌功颂德的今天,有这部片子总算是个突破,总体还是值得点赞的。

  17. 建議滿屏排版超過4頁的文章,在250字左右的地方插入直接引語或者小標題作為隔斷。

  18. 革命的时代远去了,推崇的从 与传统家庭的决裂的革命者 演变成 不断努力在家庭的基础上向上流动的继承者,《人民的名义》反映了这一变化

  19. 如果有出一部中南海權力鬥爭~主席人選如何爭取上位,這我一定看。

  20. 看个电视剧没必要扯啥套路不套路,就是图个乐呵,天天想这么多活着不累呀hhh

  21. 天天看这种电视剧会陷入某些人的套路之中。对于反腐,建设一个廉洁的社会没有太大的益处,

  22. 作为一个从小在大陆长大的人,我都不看这种电视剧,这种电视剧套路很无聊,中国的反腐剧和打鬼子有的一比。

  23. 剧中故事只能在一个虚构的省份演出,却被称为“现实主义”,倒也挺现实的。

  24. 从外部腐蚀本身就是把锅让理论上的敌人来背,这是无济于事的;其实反腐依靠制度上的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