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央視春晚首次演出新疆小品,為何惹惱新疆人?

有内地生活经历的新疆青年集体吐槽春晚,但他们的反应,并不一定与疆内的其他群体相一致。

和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一样,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晚”,自1983年开播以来,也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过年仪式的一部分。因为近年春晚中国家意识形态与市场逻辑愈加明显,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往往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通过社交网络“吐槽”与交流,很多网民基于吐槽的二次创作,甚至比节目本身具有更大的“笑果”。春晚吐槽,渐渐也变成了仪式的一环。

2017年除夕夜,春晚中安排了新疆主题的小品《天山情》。2016年,我曾在新疆进行过半年的田野调查,于是,小品刚刚播出的几个小时内,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瞬间就被我认识的新疆朋友们刷屏:

“我花了一辈子在告诉其他省的朋友,新疆不是都穿民族服饰不是天天吃羊肉,女的不是都叫古丽,男的不是都叫库尔班,我们不是都骑着小毛驴上学,结果一个春晚,都完了。”

因为在新疆网友间传播率极广的这段吐槽,不少原本没有收看春晚的网友,也纷纷在网上找到这部小品,看完后,毫无悬念也成为吐槽大军的一员。

为什么春晚小品《天山情》惹恼了如此多新疆人?

再次加深的刻板印象

“你们上学骑马吗?”、“你的汉语怎么这么好?”、“你一定很会唱歌跳舞吧?”……面对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每一位在内地读书、工作或旅行的新疆人都必须应付的必修课。阿迪力是南京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也是我田野的关键报导人(informant)之一,第一次被内地同学问到这些问题时,他其实有点震惊和气愤:“我的家乡在乌鲁木齐,虽然比不上北上广,但也比内地一些城市发达吧”。阿迪力不明白为何大家对新疆的了解会如此如此匮乏。

虽然第一次被提问的时候情绪复杂,他最后还是会耐心解答。很多内地人对新疆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遍布内地的,以高价强买强卖的维吾尔族切糕摊贩、街头乞丐,和一些关于小偷的传闻。他们构建出一个野蛮、贫穷和欺诈的负面新疆人形象。阿迪力曾经在朋友圈写道,他决心利用在内地求学的大学生身份,做好新疆的“宣传大使”。

“所以,有内地同学好奇向我提问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新疆有很多跟内地一样的大城市,我们住楼房,坐公交上学,很多人都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新疆也有非常多的汉族朋友,不是所有新疆人都能歌善舞……”

小品《天山情》讲述了一个维吾尔族大叔为了报答政府恩情,不愿收下汉族会计万元补偿款的故事。主演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合曼说:“要把新疆人的热情、豪放、善良带上春晚的舞台”。于是,小品中使用了大量维吾尔族“传统”元素,从色彩鲜艳的艾德莱斯绸、绣花衬衫和花帽等民族服饰,到随时随地都可以唱起来、跳起来的民族歌舞,再到集睡觉、吃饭、喝茶各种功用于一体的传统板床。为了还原“原汁原味”的新疆味道,原本可以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维吾尔族演员也在小品中,生硬地模仿起维吾尔语母语者的普通话口音,甚至还把一头具有新疆特色的毛驴,千里迢迢地运送到北京作为演出嘉宾。

最初得知关于新疆、维吾尔族的小品将首次登上春晚,很多新疆人相当激动,但是不少人看完后大失所望:“科普了几年,还是输给了春晚”、“一夜回到解放前”……正是因为内地对于新疆的负面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很多个体在已经付出了努力之后,却发现这部小品无意中向全国观众再次强化了既有的刻板印象:维吾尔族观众主要认为,小品进一步强化了内地汉人社会对维吾尔族的负面刻板印象;有不同意见的新疆汉族,则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小品没有展现出近年来新疆的发展与现代化一面”。

多元的新疆历史脉络

虽然网络上的声音一面倒地对小品持负面评价,但也有一些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并获得众多点赞支持:“能走上春晚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让大家对新疆充满好奇是第一步,之后再让大家了解到现代的新疆。”、“草原、毛驴、歌舞和民族服装都是我们新疆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呈现?”、“懂的人自然会知道新疆真实的样貌,不懂的人要慢慢向他们解释,我们要做一个宽容的新疆人”。

负面评价看似完全压倒正面或中立评价,但究竟什么才是新疆人的主流意见?我们可以听到的声音,几乎全部来自以汉语为主导的社交网络,能发出声音且被获知的,除了以汉语为母语的新疆汉族、回族,还包括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汉语能力较好的。

201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维吾尔族传统聚居区,如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吐鲁番,维吾尔族网民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44.3%、43.7%、39.7%和40.6%,远远低于当年的全国平均值51.7%。在这些网民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79.2%;然而根据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这些具有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1%,这一数据在维吾尔族中更低一些。占全疆人口更多比重的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群体,尚没有成为互联网参与者,在这场讨论中也势必将失去声音。

仅以维吾尔族为例,除非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汉族学校上学的“民考汉”学生,掌握较好的汉语能力绝非易事。这些群体居住在牧区、山区,以及南疆农村地区。他们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互联网知识,微信等社交软件也没有在他们当中普及,即使用上了,他们也不一定可以看懂或顺利表达汉语内容。

与八国接壤的新疆素来就是文化交汇之地,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把这块土地当做生生不息的家园。新疆也一直都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文化力的拉扯:汉文化、突厥文化、阿拉伯文化、英美文化、印度文化、俄罗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不同个体因为居住地和教育等背景的不同,而在这些不同力量的拉扯间选择不同的偏向。

因此,“新疆人”绝非同质化的集体,而是一个具有多元样貌的地域性集合,关于同样问题的看法,也往往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意见。不同新疆人的心里,新疆可以是充满异域风情的,也可以是到处高楼大厦且摩登的,更可以是两者兼有却有不同程度侧重的;很明显,小品《天山情》这一次选择了用“传统”的一面再现新疆。

向他者呈现新疆,首先要展现哪一面?面向不同群体,应该在策略上有不同侧重。很多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年因为在内地的生活经验,默契地期望借由个体的共同行动,翻转新疆和新疆人在内地的污名化和各种标签。他们认为这是当前最必要和迫切的诉求。然而,尚未成为系统的个体行动,在对抗春晚这场由央媒承办的,具有相当多受众的集体展演时,似乎微不足道。

新疆到底是什么样子?那里当然有很多人还在日常穿着民族服饰,有很多人还说不好汉语,城市的边缘可能就是沙漠、戈壁或草原,街头上随处可见毛驴和骏马,稍稍激动就跳起舞来;但是,那里也在经历着现代的冲击,一座座高楼大厦在绿洲和戈壁中拔地而起,高速公路上随处可见豪车,很多人可以同时讲标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年轻人浑身潮牌,许多极限运动逐渐流行。

因为多元性的历史脉络,无论是新疆的土地还是人,历来都是多元且复杂的集合。这场短时间内发起的集体吐槽,背后实则是一批维吾尔青年,基于在内地生活的经历,迫切期望建构多元的现代化新疆形象。这一期望,并不一定与疆内的其他群体相一致,甚至可能存在分歧。

( 赵阳,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当时看那个节目的时候就感觉非常刻板印象。央视希望能够加上一些多民族的要素,结果弄巧成拙,仍然是汉族本位。

  2. 内地看新疆贴标签,港澳台看内地,也差不多都标签化吧

  3. 要知道标签化无处不在 其中一大原因是人也需要标签来认知人和事
    说来也是诡异 不搞几个标签好像说的就不是那个地方那个人一样。。。

  4.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新疆或者西北地区的刻板印象,就像@KaneShima 说的,其实这个小品最恶心人的不是这里,而是高级黑一样的政治口号

  5. 在討論漢族人與維吾爾族人關係之前,無論漢族人定系维吾尔族人,都必須先清晰地與共產黨劃清界限.
    無論你係咩民族,只要你與共產黨有關,亦或你支持共產黨,你就係漢族人,維吾爾族人,所有中國嘅民族嘅共同敵人.
    講咁多廢話,我只係想表達,春晚只不過係共產黨傳播意識形態嘅工具,有咩好討論?即使要討論,亦都要講話題回到共產黨本身,而唔好上升到民族問題.

  6. 多一點理性包容的 同理的漢人 很多事情就不會衝突了

  7. 端可以开发评论点赞功能吗?

  8. 嗯……小品是很惡心沒錯,但春晚就是一道命題作文,也就不去深挖它的扭曲政治目的了。但是,作者給出的惹惱新疆人的證據……那真的只是個段子啊……

  9. 非常认同@KaneShima 的评论。这个小品我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民族团结宣传,简直就是在以所谓的恩人自居。不说stereotype这一点,单就送你一个恩人这种事就没人能接受吧

  10. 我觉得这个小品最恶心人的地方不是加深了民族刻板印象而是抹杀了人性。
    那个新疆大叔一方面千方百计推脱“同族同胞”的万元债务,一方面对“异族同胞”送来的国家补偿坚持拒收。不收补偿的理由很简单,仅仅是因为“汉人兄弟”送来的钱所以就不能要。宁可拒收“汉人兄弟”的国家补偿也要死赖“维族兄弟”的帐!这哪是一个正常的“维族大叔”?分明就是一个分不清楚公私、家国、情法的“维族神经病”…同样的,那个维族大妈和那个汉族会计也都在小品中表现出异于正常人的思维…
    我认为成功的政治宣传恰恰是基于人人性的宣传,而这些扭曲人性、空喊团结、充满了政治宣传的小品就像是在年夜饭里吃出了蟑螂一般能让人印象深刻并且为之恶心一整年,然而就达成宣传目标来说并木有什么卵用。
    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是“艺术”,而机遇幻想而背离生活的东西是“意淫”

  11. 这个小品看得我一个汉人都觉得尴尬无比。主动给拆迁款的政府工作人员、拒绝接受拆迁款的“群众”、高喊“命是汉人给的,身上流着汉人血”的维族同胞……促进民族和解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种明显与客观情况相悖的“魔幻现实主义”小品只会引起两族相互敌视的反作用。

  12. 其實各省級行政區的面積、地形地勢、人口數、家族世代數量(特別是壽命大幅延長的地區,可能頂層世代並沒有繼續終生學習,是維持原狀,可能更開放,也可能更保守),也是充滿了多元。單純就網路上的意見來說,其實應該本來就相對侷限於會使用相關媒介的世代的發言,而且就如同現實一般,會使用網路的,也可能有相當的不發言的數量。 究竟實際上的比例是如何,或許類似各種民調中涉及公民與公權身分的議題,畢竟不可能對網路參與者進行身分調查,所以或許可以都視是一種沒有確實應對於現實-先天的假新聞!

  13. 真是繞過太平洋來告訴我們ABC的道理。還是,竟有新疆青年在乎漢人對他們的印象這一點比較值得謳歌?

  14. 高中的时候跟一个叫买买提的新疆班小伙儿一起表演过小品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