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刘细良:梁振英时代的政治教训

北京要明白,中联办高调介入特区政治,只会矮化特首,削弱其权威,令特首失去港人支持,长远而言不利特区政治穏定。

香港特首梁振英突然以家庭理由宣布放弃角逐连任,外界普遍认为背后是中央弃梁,拒绝支持他参选,犹如当年董建华以脚痛为由提早下台。对于北京弃梁原因,大家作出不同揣测,包括是否涉及收取 UGL 公司五千万事件。我相信北京更换特首,是出于治港政策需要,而非关个别事件。

政治的失败

梁振英自上台后一直未能重新团结撕裂的建制阵营,这是最关键的原因,影响特区管治、中港关系及社会秩序。梁多年来走北京上层路线,与香港本土建制关系疏离,他以非主流身份打败唐英年当选特首后,一直摆脱不了少数派执政的格局。由于他是共产党培育出来的人马,政治上当然靠得住,凡事紧贴中央路线,共产党也不断动用各方力量“协助特区施政”,但正因此落入了越扶民望越低的怪圈之中。

梁振英本来就不是代表一条什么路线,他只是一个见缝插针的机会主义者,叫停双非配额限奶令、“港人港地”等政策出台,是要向本土派议程靠拢,争取民望;当新政府组成时,考虑起用有泛民背景人士如张炳良、陆恭蕙,或最后被否决的黄英琦等人,意图争取中间派民意;在经济政策方面沿着董建华“大有为”科技产业旧路;至于楼市政策,他其实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沿着曾荫权旧路,增加资助房屋供应数量,也曾利用公职收编唐营人马如林建岳、林健锋、刘鸣炜等人,试图讨好各方。梁的失败,其实与前特首曾荫权最后两年的失败有着惊人地相同的背景,就是当特首民望低迷,失去政治能量时,“西环治港”(指中联办介入香港政治)乘虚而入,而结果是令特首出现结构性低民望局面。

梁的失败,首先是政治上失败。香港人对特首的期望,是希望他能以本地利益为先,代表香港这一制,而非中央的委派代理人。一切政治都是关乎个人观感,市民眼中观感就是真实,他上任后出现特殊的政治现象,令本地传媒及主流民意反感,例如那些爱字头组织、新界土豪、社团等势力公然打着挺梁旗帜,被传媒揭发用钱聘请专业“群众演员”,客观后果是令支持建制的“正当人家”噤声,有社会地位的专业人士甚至刻意保持距离,这是特区过去未曾出现过的政治现象。中联办愈是扶持,就愈矮化这位特首,削弱他的政治权威,这成为了近十年来香港特首的宿命怪圈。

激进手段助长ABC阵营壮大

梁上任后摆脱不了西环治港的色彩,陷入民意不断下滑的局面,没有蜜月期,故梁也唯有全面依靠中联办,放弃建立“香港营”、争取本土主流民意支持,于是一条左倾激进的管治手法逐渐成形。对北京中央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落实政策及政治目标,至于如何落实,则是特区政府的工作,中央不会作微观管理。而在中联办“全面协助特区依法施政”的旗帜下,以斗争为纲,当中最大问题,是在79日占领运动结束、社会经历大规模冲突后,理应休养生息,寻求和解,但梁立即展开反港独运动。他首先在《施政报告》中批评不为社会关注的所谓“港独毒草”《香港民族论》,并藉港大副校长事件大张旗鼓,试图在大学全面展开整治行动。但梁的激进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占领运动后首场区议会选举,伞兵组织成功突围,建制派老手被新丁打败。到立法会选举,非建制阵营也取得好成绩。

北京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希望能准确掌握梁在建制内的政治支持才作定夺,因此将候选人正式入闸的时间押后至12月11日选委会选举之后,但这亦给予 ABC(Anyone but CY)阵营机会,就是大家都知道中央对梁连任未有定论,9月之后香港政圏广泛流传这消息。梁的激进手段不单与泛民力量对着干,更大问题是疏离了本地建制派政党,因为他们的选情被梁波及,也要为梁的政治斗争背书,造成利益受损。建制派大老曾钰成对梁不满宣之于口,ABC 阵营除了地产商外,也加入了建制派政党,阵营决定提早终结梁振英的政治生命:曾俊华明示自己有意参选,大法官胡国兴以反梁姿态宣布去马,而中央摸底亦发现,在 ABC 因素干扰下,挺梁的危机是梁根本不够票当选,中央必须出手终止建制分裂影响特首选举的局面,而唯一方法就是换马。

弃梁是要保住北京中央在特区最重要人事任命上的最终话事权,而不是梁犯上什么重大政治错误。在共产党政治中,梁的问题只是执行上过左,引起社会反弹,属于落实问题,当中不存在路线问题。反港独是中央订下的政治工作目标,但扩大至打击梁颂恒丶游蕙祯以外的议员,则是落实政策上过左。

梁的继任者

由于不存在否定梁的政治立场,北京只是希望由更具政治手腕及能量的人去执行。而香港人主要不满梁的个人激进作风,梁一旦弃选,主要矛盾已经解决,因此北京不会大幅改变对港政策。由此观之,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接任机会高于其他人,包括叶刘淑仪及曾俊华。林郑月娥在梁弃选翌日表态会考虑参选,表明是考虑到要延续梁政府的施政,她是看到了北京对港人事布局的要求。相信下届政府会有政治举措缓和社会对立矛盾,包括改善与泛民关系,发还回乡证是双方关系正常化第一步,而相信中联办会是另一个要处理的重大问题。北京要明白,中联办高调介入特区政治,只会矮化特首,削弱其权威,令特首失去港人支持,长远而言不利特区政治穏定。

弃梁后香港是否可以借此打开政治新局面,球完全握在中央手上。

(刘细良,香港跨媒体时事评论员,曾任职民主党智囊,其后从事传媒,曾任香港政府属下的香港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這些”分析“,若你身在香港,一點都不新鮮。不是老掉牙的東西,也是兩年前的事,始於此男人愈來愈做得核突離譜開始,這些分析一篇又一篇。
    中共,從來就是money driven的利益團伙,若非香港已成為他們魚肉取利的塲所,老共會這麼著緊香港誰當家?沒實利的政治,中共會純粹為了權力、面子、民族花心機去經營這些政治?
    中共派誰管香港,不藉得花腦力思考,因為那只是權鬥及實利的法則、獨裁者的喜好,花腦力思考這些,等如花時間猜兩個人何時拉出一坨屎!失卻重點是---那碼子事還是拉屎!沒甚麼有意義的科學、理論、章法可言!
    與其分析政治,不如分析一下各利益團伙他們不為人知的利益關係,在香港誰跟誰分贜了社會些甚麼、誰維護誰,誰制衡誰,以致最終老共的實利損益表上,突出689成為虧損的負資產,這種分析豈不更有看頭?

  2. 分析的不错,但难免有“事后诸葛亮”之嫌,或者说是“倒放电影”。政治评论不应当成为谶纬之论,那是大纪元喜欢做的事,但是能对时事作出合理推断,才能更令人信服洞察力。

  3. 北京要明白,中联办高调介入特区政治,只会矮化特首,削弱其权威,令特首失去港人支持,长远而言不利特区政治穏定。
    北京真的关心特区政治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