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选举后,不少政坛新生力量异军突起,而选举期间,就有候选人的政纲谈及“开发香港天然气”,引起不少讨论,其 “think out of the box”的思维本身,其实很值得鼓励。选举过后,反正胜负已过云烟,不妨简单补充一下。
现实中,香港本土并无能源矿产储藏,一直以来,都依赖从外界进口能源。目前电力供应依赖的燃料主要是煤、天然气、核能。根据环境局数据,2012年香港发电燃料组合情况是煤53%、核能23%、天然气22%,其它燃料2%,这比重跟以前的数字,已是差天共地。
香港能源进口的结构因素
根据《香港能源统计2015年年刊》,香港进口燃煤87.6%源自印尼;核能进口取道内地大亚湾核电站,天然气则从海南附近海域的气田引入,是为“崖城气田”。总之香港对外能源依赖程度极高,这是现阶段的事实;如何自己生产能源,现阶段研究毫不实际。然而,思考如何避免“能源进口过于集中依赖某一方”,却也值得研究。
不过,追求进口来源分散的同时,还需考虑成本。早在2000年,香港政府曾经提出采购国际液化天然气,但受到不少学者质疑,例如雷鼎鸣教授曾从经济学角度撰文分析,指液化天然气进口、再于香港气化的过程,都是高技术、高成本的运作,对市民而言,乃得不偿失。
近期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总监钟兆伟博士也表示,“港灯”和“中电”提出兴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方案,也牵涉高成本,开支必然转嫁消费者。究竟是否需要,亦大可商榷。何况国际液化天然气采购市场价格波幅甚大,香港能否一直购入较便宜的液化天然气,本身也是疑问。所以到了今天,能源进口还是依赖上述地域,也有结构性原因。
香港要求专属经济区的困难
至于香港能否拥有自己的专属经济区(EEZ),在国际法则有明确答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这一概念的适用基础乃是“国家”(state),因为EEZ 是“国家”领海的延伸。国家内的整体,要是要求有自己的从属 EEZ,前提是要得到国家首肯,例如苏格兰。
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关于“苏格兰专属经济区”的官方图示,出自苏格兰政府关于环境介绍的官方文件,但那是陈述苏格兰所辖水域的范围,而非指出这一范围的法律基础。现时英国(包括海峡群岛)整体的专属经济区,是2013年由英国政府的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rder 确立,在英国国会立法通过,其中写明“The areas defined in Schedule A are designated as the area within which the rights under Part V of the Convention are excisable by the United Kingdom”。换言之,苏格兰所辖水域,在国际法框架下,还是源于“英国”,而非“苏格兰”。在英国内部,不止苏格兰,海峡群岛(Channel Islands)作为“皇家属地”,也被划分了面积达11000多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但这都是内部商议的结果。
根据同一逻辑,现时香港对出水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自然属于“中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若香港希望从国家分到自己的从属专属经济区,理论上可以向中央政府提出。但那依然是国防外交层面的事宜,而实际上几不可能,因为中国的“领海基线”设在万山群岛,也就是香港对出海域外的岛屿,那里行政上属于珠海市,香港、澳门特区的水域,不过属于“内水”(Internal Waters),对外已被密封。
至于退一万步,香港一旦不属中国一部分,是否可“占领万山群岛”、“和各国争夺南海油田”,这是平行时空再平行时空的题目,就不再我们讨论范围内。从国际关系角度而言,香港要解决能源问题,除非有意料之外的极度天翻地覆的变化,否则始终要接受政治、地理和资源的限制,这是19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以来,香港一直明白的现实。
(沈旭晖,香港国际关系学者)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