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揭仲:从中共战略支援部队,思考蔡政府的资通电军

蔡英文团队对资通电军的论述,让外界产生只是“网军”或“骇客部队”的印象,忽略还有...…
蔡英文检阅军队。

中华民国国防部长冯世宽5月27日在立法院表示,将成立“资通电军”第四军种,并强调这是前后任政府在国防政策的主要差异。事实上,在总统大选前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蔡英文及其国安团队,就曾数度对军方资讯作战能力提出许多意见,其中就包括成立“资通电军”,成为现有的陆、海、空三军外,独立的第四军种。

此政策公布后,立刻引起许多讨论批评(本文作者原本也持保留态度)。但当台湾内部还在讨论有无必要成立“资通电军”时,中共突然在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战略支援部队”,成为中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外的第五支“作战力量”。虽然这支神秘部队的样貌仍笼罩在迷雾中,但从中共官方媒体释出的讯息,还是可看出中共的“战略支援部队”,与蔡英文政府拟成立的“资通电军”有不少可相互印证借镜之处。

资通电部队目前的问题

目前中华民国军方(国军)与资通电作战有关的单位,包括电讯发展室、通资次长室、情报次长室、资电作战指挥部(下辖网路战大队)、陆海空三军若干部队等,总数约三千余人,并由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支援部分装备研制与维护。

其中,国防部资电作战指挥部,下辖资讯战、电子战、通资作业与网路战等单位;最引起外界瞩目的网路战大队,目前共辖四个中队,负责执行网路情搜、网路攻防和电子作战等任务。另外同属国安部门的国家安全局,除自行建置若干科技设备,也透过专案、委办的方式,运用民间公司能量。

军方与资通电作战有关的单位虽不算少,但在战力发展上却面临下列问题:

首先,其缺乏完善的联合与统一指挥机制,难以依照联合作战任务需求有效统合;在执行防御或反制任务时,也容易因为体制与指挥体系不同,难以掌握先机、即时反应。

其次,前述与资通电作战有关的单位中,有相当比例是以搜集分析电子电讯或网路情报,和维系指挥通讯网路为主要任务,因此偏重建立通资讯网路的防御能量,攻势能量极其有限。

再者,军方缺乏专业,尤其是能充分运用民间人力与研发能量的研究团队,来协助开发与筹获装备,和研拟相关战术战法。这使现有部队在执行日常任务外,还要分心于前述工作,造成部队任务繁重,各级干部承受极大的压力。

由于不同单位人员难以整合运用,形成每个单位都有若干人才,却都不够的情形。更严重的是,目前国军资通电作战的相关单位规模普遍过小,造成专业人员军职生涯发展困难,常常需离开原体系,前往其他性质不同的单位占缺,不利专业人才的培训与长留久用。之前飞弹指挥部与中长程防空飞弹部队合并前,也面临过同样的难题。

最后,人事与委办制度缺乏弹性,使民间相对丰沛的能量难以为军方所用。国军通资电单位被这些问题困扰已久,早在民进党去年公布《国防蓝皮书》前,国军相关单位内部专业期刊上,就已经有“发展战略层级指挥机制”、“留用培训专业人才”,和“结合产官学研购建可恃战力”的呼声。

中共“战略支援部队”

中共于2015年底成立“战略支援部队”,其目的是著眼现代作战基本形式,已转变成各军兵种共同参与的“联合作战”。其希望利用资讯技术,将分散于陆、海、空、天和电磁网路空间的诸军(兵)种作战力量联结,形成完整作战体系,也让数量有限的精锐部队,能发挥数倍于以往的作战效益。换言之,就是“资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

“战略支援部队”的任务,是借由整合原属不同单位的资电、网路和太空部队,替联合作战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资讯支撑和战略支援保障”,与中共“陆海空和火箭军的行动融为一体”,以求在战争中制胜。外界常把目光集中在中共庞大的网军或骇客部队身上,但这实际仅为“战略支援部队”的一支。

这支部队的组成,除前述资电、网路和太空部队外,另一个重点是透过正式纳编或专案合作,延揽军工企业和民间科研院校专家,以有效运用民间技术来开发与验证新装备,并协助研拟新形态作战的战术与准则。

更重要的是,中共不只是把原本分散的单位集中,还希望按照未来联合作战的需求,整合这些单位的能量,赋予各单位在联合作战中的任务,并依据这些任务来开发装备、研拟和验证战法。

蔡英文团队的建军构想

蔡英文在总统大选前对,对军方资安网路作战能量的意见,主要散见于三份文件:一、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2014年10月所公布的《国防蓝皮书第七号报告:振兴台湾核心国防产业》;二、同一基金会于 2015年5月26日所公布的《国防蓝皮书第九号报告:2025年台湾军事防卫能量》,暨5月24日民进党国防小组对媒体的先期说明;三、蔡英文于2015年10月29日所公布的《振兴国防产业政策》。

依照这些文件,计划中的“资通电军”(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Warfare Force)约有6000人,其中50%为文职人员,由上将级副参谋总长执行官兼任指挥官,但也不排除设置专职指挥官。原则上于2019年能成立,2024年全面开始运作。

这个军种的任务,是整合国军现有资电作战与民间能量,补强国军资讯作战能力,并肩负捍卫“数位国土”的责任。最终目标是建立世界级网路攻防能量,使国防相关的资产与基础设施免于组织性骇客与恐怖分子的网路侵袭。 

在武器装备部分,民进党主张应优先发展网路即时监控系统、战情指管系统、渗透攻击系统、对阻断服务式攻击及先进式持续性威胁攻击侦测防护系统,与恶意程式分析鉴识系统等。同时承诺若执政,国防部将分四年投入330亿预算,提升国军资安能力,并带动国内产业发展。还将借由灵活的组织、弹性的人事制度与高度的对外连结,吸引民间优秀资安科技人物力资源为国防所用,并经国防的教育与训练,回馈于国家整体数位国土的防护。

在民进党执政后,国防部不排除在蔡英文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先将军中分散的能量整合,同时扩编资电作战指挥部,指挥官则提升为中将。包括国家中山科学院(中科院)和资电部网路战大队,也已开始征求民间人士加入;国防大学也将成立“网路安全硕士在职专班”,从2016年开始招生。

值得商榷的问题

根据前述分析,笔者认为蔡英文政府成立“资通电军”的构想,能有助于解决当前资通电部队所面临的若干困境,如“缺乏完善的联合与统一指挥机制”和“不利专业人才培训与长留久用”。但国安决策部门仍需考量下列问题:

首先,蔡英文团队对“资通电军”的论述,在内容,或者说对外宣传上,明显偏重对国内国防产业的效益与“网路攻防”,让外界产生“通资电军”就只是“网军”或“骇客部队”的印象,忽略还有电子电讯情报搜集、卫星侦照与通讯,和电子战与反电子战等功能。

其次,蔡英文国安团队对“资通电军”的论述明显偏重防御,尤其未能如中共在论证“战略支援部队”时一样,将内涵扩充到替现代的联合作战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资讯支撑和战略支援保障”,以及与其他武装作战力量的行动融合。

再者,在编制位阶上,也许设置一专责指挥部或司令部即可,不一定要成“军”。同时,若能透过调整法规制度,有效运用民间资源与能量,总人数未必一定要6000人。

最后,现阶段或许应参照中共“战略支援部队”,尽快先成立负责新单位研发规划的兵监单位,配属专业、能运用民间人力与研发能量的团队,协助装备的开发与筹获,并发展相关战术战法,让现有部队能专注于执行任务。

至于蔡英文政府在《国防蓝皮书》的另一个主张,“四年投入330亿预算”,则让人不免忧心于预算运用的效率。从历年国军军事投资案的执行情形看来,在资通电部分,除若干军售案还能在执行上符合一定的标准,部分由单位自行负责的装备筹获案,尽管金额不庞大,往往问题不断。

试问连当前小量、金额不算庞大的投资案,都无法有效掌握的情况下,军方又如何能有效规划、运用和管控这四年330亿的预算?若蔡英文政府仅是将现有单位,用“乾坤大挪移”的方式,拼凑一个新军种,未能有效解决当前国军在资通电作战上所面临的问题,则成立此一“第四军种”的实际效益,恐将十分有限。

(揭仲,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博士)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