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旖旎风光、音乐、雪茄、朗姆酒、海明威、社会主义、禁运……古巴是加勒比海最大的岛屿,开启美洲大陆的钥匙。它曾是西班牙帝国最富庶的殖民地,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根据地。
不少文学家喜欢以古巴为创作蓝图。Robert Stevenson的《金银岛》(Treasure Island),即影射位于古巴本岛西南的“青春岛”(Isla de la Juventu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溪流湾中的岛屿》(Islands in the Stream)勾勒出古巴人的韧性;Graham Greene的《哈瓦那特派员》(Our Man in Havana),刻画了谍报人员的尔虞我诈,神秘的1950年代。
美国总统欧巴马2016年重返拉美,88年来首次访问古巴。这个神秘的共产主义国家是何样貌?人们如何生活?记者Ludo Mendès在古巴的生活纪实可以提供一点参考。他略显刻薄的笔触处处揶揄这个共产国家,但仍能辨识出一些古巴不同于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的特别之处。
本文为《被遗忘的古巴人》中文版导读,作者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 冯建三,原标题:两个古巴,大标题为编者所拟。
《被遗忘的古巴人:卧底记者在古巴20年的生活纪实》(Cuba no: la parole aux oubliés)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Ludo Mendès
译者:刘美安
历经奋斗,21世纪的古巴不但“反攻大陆”,取得中南美大陆与近邻岛屿国家的支持与力挺;古巴更是“挥师北上”,力促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比数,连续二十多年谴责美国;美国承认古巴、重新建交,总统欧巴马是有贡献,若从古巴的角度来看,却也不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处。
回首1990年代,古巴的情势险恶。普利兹新闻奖得主误判局势,撰写《卡斯楚的临终时刻》。次年(1993),财经杂志《富比士》(Forbes)同样误认,举该书作者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500位记者之一。
当时的人都说,古巴“奄奄一息”,因为占其八成贸易的苏联与东欧集团,业已背盟弃义,绝尘他去。古巴的进出口物资急遽下降,食品严重短缺。很具体、也很鲜明的指标是,短暂两个寒暑,古巴的人均体重减少十公斤。
美国绝不袖手旁观,是紧抓时机,落井下石,祭出新法。依法,山姆大叔要求,两国关系若要正常化,不难,古巴必须放弃社会主义,卡斯楚昆仲走人。
美国以为古巴形将就木,备妥棺木,准备上紧最后一根螺丝。没有想到,孤家寡人的古巴只是更新,不举白旗。对于岛国依旧完整存在,《纽约时报》因此大惑不解,以社论表示,古巴以前威胁美国安全,现在是“政治上,让人迷惘。”
二十多年来,古巴并无春风,却是否极泰来。这个过程若是让人迷惘,原因是美国与古巴的关系有两种;古巴的内政表现,也有两种。
第一种古巴,美国“欲迎还拒”。2014年底,两国同时宣布关系将要正常化;2015年建交,七、八月两国外长分别前往华盛顿与哈瓦那,主持首次升旗典礼;2016年2月,双方签约通航,美国可望每日将有110航班,直飞哈瓦那及其他城市,3月,美国88年来第一位造访古巴的总统,即将成行。
然而,未来国会若是仍然拒不修法,美利坚国民前往这个海岛,理由五花八门,可以是探亲、交流、考察、学术活动、市民团体互访……就是不能填写“观光”!
第二种古巴,美国“欲拒还迎”。美国在1962年开始封锁古巴,1970年代局部改善,功败垂成。1980年代雷根上台,升高封锁。民主党的柯林顿签署两个法案,小松大紧。
共和党的小布什成立“促进古巴自由化委员会”,以3600万美元完成近5百页报告,钜细靡遗,俨然自居王师,就要空降海岛,改造古巴。但是,就在此时,美国另定特殊法案,照顾自家农业,因此过去十多年来,美商占有古巴农产品进口值的比例,最低16%,最高曾达42%。
古巴的内政也有两种风貌。
本书呈现的是一种,虽然这个实体相,难免夹杂些许夸张的成分。
惟有趣的是,即便全书以负面角度描绘古巴,作者的笔尖倒也透露了另一种古巴的面貌。六十岁的牙医认真敬业,帮作者洗牙45分钟。作者准备付钱,没想月薪仅折合30美元的医师说,使用健保包含牙医在内,“没必要付钱”。
这是因为,古巴人创造的价值,已经先由人民授权政府,从中抽取部分,不分滂沱大雨或涓涓细流,都要汇流注入水库,政府再设水管,将水导向人们的基本需要,优先满足医疗保健以及教育。
古巴的人均寿命与美国相当,婴儿死亡率低于美国,原因在此。这让我想到,2015年七月我们在哈瓦那,拜会在图书馆工作的彼得与苏珊娜(Pedro and Susana Urra)。
铭如询问,老城区何以房舍老旧。彼得想了一下,他的回覆是,古巴的资源有限,政府说医疗保健与教育的提供,应该放在前面,房舍也很重要,但假使入不敷出,只好稍往后排。
不但国内医护成绩斐然,古巴人溺己溺的国际主义实践,也很可观。马英九在2007年误解古巴,曾说“台湾不要古巴化”,去年起改口,至今至少两次表示,台湾要学古巴的医疗外交。
革命成功后次年,古巴就已启动海外医疗服务,近邻智利远邦非洲,无远弗届,到了1999年,古巴扩大规模,成立“拉丁美洲医学院”(the Latin American School of Medicine, ELAM ),免费培训第三世界国家的医护人员,不是只救急提供鱼货,还要授予钓竿使其自立。
至今,完整接受这些六、七年医学教育的人数,超过五万,包括2002年独立的东渧文之第一批医生(八百多位)、 中国医学生首批101位在2013年毕业 ,美国低收入户累积也有250位。
1995年,台北的刊物《岛屿边缘》呼吁慈济发挥爱心,协助古巴;如今,慈济前往佳勒比海国家义诊时,多与古巴合作,舍此则人手不足,成效难以彰显。
近年来,古巴曾有研议,要对海外前来习医的人,收取部分费用。 古巴现在才作调整,算是晚了。反观美国的作法,让人难以恭维。小布什在2006年开始执行“古巴医护专业人来美专案”(Cuban Medical Professional Parole Program),10年来总计有7117位专才,利用古巴派往海外行医的机会,就近取得签证,移民美国。
两国关系正常化后,2015年的人数不是减少,是另创新高,达1663人。 《纽约时报》历来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但对这种公然挖脚,并且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对古巴利诱,致使其人才外流恶化的作法,“格外难以接受”,曾经撰写社论,大声谴责。
医护之外,古巴体育选手在海外滞留不归的情况,也因为两国关系的改善,致使移民人数不减反增。以台湾最熟悉的棒球选手来说,2014年走60人,2015年前9个月是102人! 即便这些外流者不全是好手,仍有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水准,具有潜能成为美国职棒选手。
1993年以后 ,经年累月有体育人才流出,按理说古巴棒球队的元气必受重创,实则未必,这又是一项让人迷惑的表现。去年11月,“世界棒球12强赛”在台北举行,台湾29年来第一次击败古巴,但最后是“中华队很强,就是没有进入8强”;至于古巴,仍获晋级,前往东京争雄。另一方面,至今举办39届的“世界杯棒球赛”,古巴勇夺25届冠军。
不过,展现古巴体育运动实力的最佳指标,可能不是棒球,是夏季奥运比赛。
夏季奥运总计已经举办27次,革命之前,古巴表现平平,其后参赛12次,成绩耀眼。冠亚军奖牌总数197面,在所有国家排名第16。若是更为科学地比较,考量参赛次数与人口规模,那么,古巴每一千万人参赛一次,平均得到14.93面奖牌,仅次于芬兰的23.08面,以及匈牙利的19.31面;亚洲较好的南韩与日本,分别是3.03面与1.49面。美国是2.86面,俄国是7.67面。
医疗保健与体育运动的表现秀异,加上百分之百的识字率,以及从幼儿园至就读博士的受教机会,不因经济地位而有差别,都是政府从全国收入提拨部分而集体支付,不是让学生个别交费,这就使得古巴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素质优秀、名列前茅。
2006年底,“世界荒野生活基金”(the World Wildlife Fund)发布报告,指全球各国当中,能够兼顾这个指数与“生态足迹”,就是古巴, 只有古巴人文指数高但耗能低,能够永续发展。与此对比,美国的人文发展指数虽然略高,但资源消耗太多,生态足迹是古巴的4倍多。
再者,依据世界银行等官方资料,相较于东欧、中欧、苏俄与中亚等国,至2013年为止,古巴在人均所得之实际成长率、婴儿死亡率,以及人均寿命的表现,均是略胜一筹。
然而,古巴不是天堂,虽然海内外人士,不乏心怀希望,期盼这个岛屿国家能够作为示范,实践不同的发展模式,亦即现在不是,但仍要争取未来是社会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而环保,不是竞争而鼓动消费主义。
然而,行走古巴城镇乡村行之时,羸弱的古巴人虽然罕见,但古巴一般人的消费不足,并非游记或新闻的向壁虚构,特别是海外别无亲友汇款的人,以及经改革过程受到损害的弱势群体,食衣住行都有欠缺,是真实的故事。
反观台湾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享受便利、反遭便利制约,有人消费仍有不足,但总体消费却是过量,更有不少人的个体消费流于浪费,在此情境下,任何对古巴的期许,除了同样必须用来反求诸己,也得注意避免落入陷阱,不能流于站着说话腰不疼、甚至是说风凉话的讥讽。
美国是比较开放与民主,但对外仍有帝国行径,铸成灾难与悲剧。对内,每24小时就有一位或更多非裔美国人遭警察杀死,美国监狱关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犯人,美国的情治单位对社会运动的渗透,扩大了学运、社运的派系与徇私,并使其在1970年代,走向暴力。
拉美国家除乌拉圭,古巴是唯一社会治安平和的国家,但不谈来自世界首强雷霆万钧的攻势,仅说美国纵容反卡斯楚群体的破坏,几十年来,他们在古巴境内累计发动8百多次恐怖攻击,造成3478人死亡、2099人受伤,伤害农作。
在此压力下,诚如美国学运老将、民意代表与教授海登(Tom Hayden)所说,古巴不但存活,还有医疗保健、体育教育等优秀表现及国际主义的实践,“赢得大多数国家的敬意”,容易吗?
除了若干地方使用“传说”,显得失实之外,本书的铺陈有其所本。但是,如同任何表述,即便是长期观察、寓居其间而完成的见闻与记录,也都无法捕捉全豹。
因此,阅读本书描述的古巴,对照这篇短文的简略补充,读者也许会从内心产生《纽约时报》式的迷惑,但又不在此停留,而是激发另一股好奇,前进再作发觉与探讨,产生因人而异的古巴认知与书写。
写于2016年3月3日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