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总裁拉加德表示,由于环球经济动力正在减弱,IMF将会下调今明两年环球经济增长预测。从IMF这举动,不难看到大部分的工业或经济大国仍然面对强大逆风,要重拾以往较快的增长,难度是相当高。
自从上年2月,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Larry Summers)于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提出,不少工业大国包括美国已开始步入“长期呆滞”(Secular Stagnation)的状态后,“长期呆滞”现象正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综观近年,各主要工业大国的经济表现均出现持续低增长的情况,加上大国面对债务高企和人口急速老化等问题,各工业国要回复以往的光辉岁月,真是谈何容易。
附图是七大工业国(G7)的其中6个成员国,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日本的长期经济表现。从这图可见,几个经济大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均出现逐步放缓的趋势,尤其是日本经济自90年代初期开始爆破后,其停滞状态便十分明显。在2008至2009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其他大国的经济放缓状态亦与日本不遑多让,意大利的长远经济增长于2009年后更跌至零以下,这现象在过去五十多年是从没有发生于其他经济大国,反映环球经济环境面对颇大的风险。
虽然美国、日本、英国及欧元区分别推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无奈,各国面对的问题已远远超越周期性下滑,这更是牵涉结构性的问题,例如债务高企、人口老化、生产力下降等等,假若以上问题未能尽快解决,各工业大国的经济前景实难看好。
债务、人口老化
金融海啸的出现令各大国的债务问题急速恶化。在这六大经济体系中,除了德国外,其余国家的债务水平仍然持续上升,即使美国已进入一个较稳定的复甦局面,其国家债务的膨胀情况也是令人担忧(见表)。此外,法国、英国及意大利持续上升的债务问题也会窒碍国家政府采用较强力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最后,日本的债务水平已是国家GDP的2.3倍,虽然大部分国债是由日本国民持有,但这并不表示日本政府不用承担这庞大的债务。即使日本政府决定赖债,但最终大部分的受害者也是日本国民。对整个日本经济来说,政府赖债根本不是一个选择。
人口老化已成为大部分工业大国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日本的人口老化速度是各工业国中最快的:在2010年日本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已达至44.9岁,而根据日本政府做的50年人口推算的结果,日本人的年龄中位数在2060年将会升至54.6岁,显示日本社会老龄化的情况极之严重。当人口迅速老化,工作年龄组别例如15至64岁在人口百分比中肯定会持续降低,令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下跌,最终拖累经济增长表现。
欧盟在2014年公布一份名为《2015人囗老化报告》,结果指出德国和意大利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于2060年将分别上升至54岁和53.6岁,而两个国家的工作人口(15至64岁年龄组别)于2060年时将分别占其国家总人口比率的55%和57%,远较2013年的66%和67%为低。现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命运与日本相似,除非两国的政府能够采取强而有力的人口政策来大幅增加未来的人口数量,否则,国家的经济前景是充满暗涌的。
美国、法国和英国由于生育率均高于德国和意大利,所以其人口年龄中位数于2060年时分别只是为40.3岁、44岁和44.3岁,低于德国和意大利。对美、法、英三国来说,国家采取较有效的人口政策,正好为国家减少由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然而,笔者要强调,虽然美、法、英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于2060年将低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但这并不表示这三个欧美国家没有人口老化问题,因为这只是程度的差别,最终所有国家也要面对人口老化。因此,人口政策是需要未雨绸缪,不宜临渴掘井。
中国在过去十多年冒起之快实在令人惊讶。然而,在金融海啸期间,中央政府投放四万亿元挽救中国经济,却带来了大量后遗症。在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出现的周期性滑落及转型问题令国家经济明显放缓。自习近平上场后更积极打击贪腐,驱使内部消费转弱,更对中国由出口转型内需的过程产生压力。从过去几年内地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已渐渐失去作为环球经济“定海神针”的地位。
虽然中央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经济困境,但只是推行结构性改革已面对不少的挑战,当中经济持续放缓已为国家和环球各国增添不明朗因素。加上中央政府的决策者未能克服“一放即乱、一乱即收、一收即死”的魔咒,在种种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较强的增长,为环球经济注入动力,仍是一个大问号。
两个影响环球经济的因素
笔者不是先知,没有能力预测将来发生的事。至于环球经济会否脱离长期呆滞状态便要探讨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中国拥有高达50%的储蓄率,只要中央政府能够将社会制度和现在的生育政策优化以稳定“民心”,内地市民是有可能将部分的储蓄转移于消费及投资方面,对解决现时中国经济放缓和环球经济呆滞肯定有正面帮助。
第二,现时环球商品价格,尤其是主要生产原料包括原油、铜、铁等均大幅下跌。虽然这情况是由需求疲弱所引致,但无论如何,当生产成本长期处于低水平,对生产者始终有利。从“供应经济学”来分析,成本低企也可能成为工业大国的还魂丹。
现时环球出现的长期呆滞现象会否继续?这正好考验各大国的领袖能否共同放下成见,解决这个重要问题了。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