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几则报导几乎同时出现在媒体上,看来好像不相关,但其实紧密相连。这些报导包括:1、德国当今最受尊崇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哈伯玛斯(Habermas),针对欧盟、尤其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关于希腊债务的解决方案之评论;2、解放军在蒙古朱日乌基地所进行的“攻台演习”;3、东海钓鱼台海面,中国与日本竞相开发油田,相互对抗、示威;4、美国B─52轰炸机在中国南海岛礁上空演习。
先从哈伯玛斯的评论说起。
英国有名的《卫报》,针对默克尔主导下的欧盟所提出的“希腊债务偿还方案”,对哈伯玛斯进行专访。哈伯玛斯这样响应:“(因为这个方案的宣称),德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宣告,德国是欧洲的霸权……默克尔政府把一个更好的德国在过去半个世纪所累积的政治资本几乎在一个晚上就赌输殆尽。我所谓一个‘更好的’德国是指,其对政治的敏感度,以及一种‘后国族’心态。”
这里所谓的“政治敏感度”是指,欧盟所提出的方案根本无法执行,只是要表达“惩罚”希腊的决心而已。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德国、乃致于整个欧洲难得发展出来的“后国族”文化丧失殆尽。
“国族主义”从17世纪开始萌芽。从当时封建主义的背景来说,国族主义确实带来了适度的集中与整合,也促成了现代国家与各种制度文明的诞生。但是,经过四个世纪的演进,国族主义虽然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却也制造了各种新问题。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国族主义的过度发展有关。当前世界的各种纷争与动乱,也与国族主义息息相关。因此,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包括哈伯玛斯在内的一批欧洲思想家们开始提出一种“后国族”的思维,尝试超越当前的国族主义。“欧盟”正是在这个思想脉络下诞生。
其实,梅克尔一直鼎力支持欧盟,只是在“希腊债务”问题的处理上,太强调德国关于“樽节”的观点,以致于缺乏政治敏感度,提出了让希腊无法解决的方案,也无意中透露出德国的霸权心态。
在“后国族”里,强国不只不能欺负弱国,更要从“整体”、而不是“国家”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提出共同的解决方案,让属于“国家之间”的问题可以因此而获得解决,为人类创造更合宜的生存环境。
中国能否做出良好的大国示范?
可惜,这种“后国族”思维基本上只存在欧洲,在亚、美、非各洲基本上都还是“国族主义”横行的地方。上面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几则报导,包括解放军的攻台演习,中国与日本/美国在东海的对峙,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美国在南海的对峙,几乎都是国族霸权的表现。
“国族”对弱小国家也许还有其特别的意义与价值,但对一个大国、如中国、美国或日本来说,哪一个动作不只是表现其赤裸裸的“霸权”野心呢?尤其像对台湾这么小的地方,而且还是号称同文同种的国家,还有必要随时以武力来恫吓吗?
记得习近平在去年访美时,提出了“新大国关系”,主张大国之间要以合作、互助的关系相互对待,也藉此带动世界和平。这当然是一个好主张。但是,这个主张喊出来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国——当然也包括美国和日本——在东海和南海的各种示威与演练,这时,谁又会相信你所提的“新大国关系”呢?
相反地,如果中国的解决方案不是军事对抗,而是“与周围国家一起开发东海与南海”的声明,并请联合国负责监督,这才是“不霸而威”呢!
最近,中国网络社群出现了一篇奇文──〈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作者是中国大陆的历史学家兼作家冯学荣,目前旅居香港。他提出的中国人史观的五个笑柄是:1、“我可以反帝,你不能独立”;2、“我可以杀出去,你不能杀进来”;3、“你的也是我的,自古以来都是我的”;4、“我可以欺负你,你不能欺负我”,5、“我总是对的,但不知道为什么?”
冯学荣以各种历史事实来左证他的论点,讽刺中国人“国族主义”作祟下的可笑史观,虽然辛辣难受,但却也言之成理。
然而历史本来就有很多不同面向。中国的确曾表现过“霸权”,但主要还是汉唐等强调武功的年代。其他各个朝代,属地的建立主要都是因其对中国文化的尊崇而志愿归顺。这是“不霸而威”的最好说明。
面对今天的中国,“大国崛起”,如果也能做出像上面所提出的“共同开发东南海”的声明,主动邀请周边国家一起参与,这样,不正是建立“新大国关系”的最好说明与示范吗?美国还敢在那边见缝插针、结党拉派吗?世界还会这么多的对立而紧张吗?作为一个台湾人,流有中国人的血统,自然会期待中国能超越冯学荣的笑柄,“不霸而威”。
中国崛起之后,很多人都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是,要引领一个时代,并不只是经济强大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为人类带来新的视野与方向。
无疑地,“后国族”比“国族主义”更能够克服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为人类带出新的制度与方向。很希望中国的领导人,以及全国的同胞们,能够从南海、东海的主权争议,以及对台湾的态度开始,做出良好的大国示范,也带领世界其他大国与小国,共同建立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而建立新时代的文明与制度。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