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在竞选台北市长之前,号称自己的政治立场是“墨绿”。
如果在台湾讲政党取向,绿的政治立场一向是有别于支持国民党的蓝色政治立场;如果再换成是在两岸间论统独,绿色对“台湾未来走向”看法,也是有别于一般较倾向反对台湾独立的蓝色看法。因此若从此角度来观察,那么柯文哲的“墨绿”立场或看法,理论上应该是比“深绿”更为激进才对。
实际上从台北市长这场战役看起,柯文哲在选举时期,曾经刻意塑造与蔡英文和民进党保持“距离”的战术手法,以及不与蓝绿论辩“统独”的战略思维,应是他在这个选民一向是蓝多于绿的城市中取得胜利的主因。
所以,如果非要在颜色的选择里来定位柯文哲,那么,即使用“浅绿”一词来形容,外界都觉得会有点“超过”。其实,在他过去担任市长的日子里,可能更多外界与媒体的目光是投射在他的穿著随便、讲话直率、任事积极、以及勇于揭弊那份独特及正义的形象中打转,更多的,还把“白色”来形容柯文哲处事是公平正义的行为。
但是“双城论坛”让柯文哲从上海回来后,好像在两岸之间的统独立场上,变得更偏向走上中道。事实上是否如此,我们可以摘录些他最近的一些言行纪录来分析。
首先,从柯文哲的两岸观谈起,他从最初的“两国一制”主张,以及表示不太清楚“九二共识”内涵的看法,到中期突然进展成:“世界上没有两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本来就不是个问题”的看法,接着一直再发展到他到上海参加“双城论坛”之前,他的观点已经演变成“了解并尊重『九二共识』”。
特别是“九二共识”一词能够自柯文哲的口中吐出,意义更加不一样。虽然,所谓的“了解并尊重”并不等同于“支持”或“认同”,但至少并不带有排斥意味,且具有正面而且积极的意义。因此,北京是以正面角度来看柯的说法,进而活化了“双城论坛”的延续。
可是柯文哲并非完全倒向“九二共识”,对于这个用词,他还是有所保留。2015年8日17日到了上海,面对一些本可再用“九二共识”一词来响应的问题,柯文哲还是刻意地省略。譬如说,上海市长杨雄在闭门会谈时曾表示,此次双城论坛能顺利举行,归功于“九二共识”,但柯文哲面对九二共识被提出,并没有直接响应。
可是,柯文哲的战略思维并非“用完就丢”,基本上还是留给中共一些想象空间。18日在上海的“双城论坛”开幕式致词时,柯曾表示:“在双方既有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两岸交流。到底“双方既有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柯的确是没有诠释得清楚。但如果了解他是怎么被北京最终同意来上海交流,大家都很清楚,必然是柯文哲的观点已符合北京的要求。只不过,柯文哲就是不讲个明白。若从这角度来看,柯文哲的政治立场,毋庸置疑的,是正在往中间偏右的方向迈进中。
但是意外的是,柯文哲并不是完全配合北京的节奏来跳舞。这其中原因固然是他必须正视一些亲中言论的表达,可能要承受来自台湾内部的压力;但另方面,也可能是他独特“不甩人”的个性使然。
譬如说,柯文哲曾经表示,他的主张就是支持两岸民间交流,希望能促成两岸一家亲。但是18日在上海的晚餐,因杨雄未能前来,副市长翁静慧代为出席,她特别提出“两岸一家亲”的说法,想拉近与柯文哲的距离,但柯马上交待市府发言人澄清说:翁的“两岸一家亲”是大陆说法,与柯的看法不一样,听后真的是令人一头雾水,但这却是柯文哲的手法。
回到台北后,台湾的独派团体对柯文哲在上海言论开始挞伐,这其中,除了台南市长赖清德和独派团体痛批柯的“两岸一家亲”看法之外,一向亲独的《自由时报》更在8月21日社论中,以“『两岸一家亲』? 柯文哲别闹了!”为题,谴责柯文哲或自以为聪明,或“客随主便”,这次为了去上海而“尊重”对方这一建立在虚伪不实之上、恫吓台湾的说法,难怪引起争议。
对于包括“两岸一家亲”的倾中言论,柯文哲回台后,则全推说是“尊重主人,表达善意”来解说。不过柯文哲访沪之前曾经有段表白,外界可能忽略。他在8月16日在出席立委徐欣莹的座谈时曾经表示,上海之行除了达到交流目的,最重要是表示善意,“如果彼此互相怀疑,是不太好的”。这表示“两岸一家亲”的看法,不管人前人后,柯文哲都留在心中。逻辑上,中国时报23日社论也提供了答案,“两岸若非一家亲,难道是一家仇”?
以笔者来看,柯文哲内心里,是期待两岸之间永保和平发展。但在思想上,他的台湾本土以及主体意识,恐怕短期之内是不会很快被抹悼。
前者可举下例为证:到达上海的第一天晚上,柯文哲见到杨雄就开门见山说,只要有助两岸和平发展的事,他都赞成; 同时,他更致赠杨雄一幅“兵马俑和鸽子”画作,表达白鸽带来和平的希望。到了第二天“双城论坛”举行开幕式,柯文哲致词时又表示,“只要有碍和平发展,我都可以拒绝”。
后者则可举李登辉投书日本杂志之事为证,李登辉指出没有台湾抗日的事实,并指自己当时是为祖国而战的“日本人”。柯文哲当时就回应说:“历史就是历史,台湾是日本殖民地,这就是历史”。
(邵宗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