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何雪莹:宜居城市排名给谁看?

近年“宜居城市”成为buzzword(流行语),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宜居城市排名?
何雪莹:《经济学人》刚公布最新全球宜居度排名,香港由第31位下跌至46位,研究报告解释这是去年的大型示威和警民冲突所至,矛头似直指占中。

《经济学人》刚公布最新全球宜居度排名,香港由第31位下跌至46位,研究报告解释这是去年的大型示威和警民冲突所至,矛头似直指占中。近年“宜居城市”成为buzzword(流行语),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宜居城市排名?

排名用途和评估标准

目前最多人引用的宜居城市排名来自经济学人、Monocle和Mercer,经济学人是支持自由市场的时事杂志,读者群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Monocle则是一本相当“波希米亚”的文化、设计消费杂志,Mercer则是人力管理机构。这三个机构的背景反映了他们研究排名本身的用途,决定了他们最关注的城市特质是什么。经济学人和Mercer开宗明义地说,这个排名是给被派往外地工作的expatriate(侨民)看的,当他们将到一个陌生城市工作,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企业应该给予雇员多少的额外补偿?所以经济学人的排名说得很白,这个排名是为了方便企业人力资源部让决定调职条件时有可以比较的标准,甚至提议为调职的雇员提供hardship allowance,并列表说如果雇员被调到宜居指数若干的城市,该有百分比多少的额外津贴,补偿生活质素损失。

所以排名和评估标准本身对每个城市土生土长的普罗百姓而言未必很有参考价值,这并非说expat价值跟本土完全相反,有些追求始终是相当普世,例如经济学人排名表的评估范围包括医疗系统质素、暴力罪案率、贪污、战争威胁等,不论民族、文化、阶级都应视为好事;但一些对本地居民至为重要的却不在今次排名的标准中。民主、法治、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不在此列,当中只有“审查程度”(level of censorship),属于占总评分25%的“文化和环境”下的九小项的其中一项。这些“抽象”的价值追求以外,一些对民生大小事项有着实质影响的如贫富悬殊、社会保障等也不在考虑之列,大抵这些expat们也不会用得到社会福利,而楼价、物价等生活指数亦没有计算在内。他们是花得起的一群。

五年来宜居指数下跌幅度最大的,都是受战乱影响的城市,如大马士革、基辅、的黎波里等。而研究报告解释,香港宜居指数甚高,但去年不时出现大型示威和警民冲突指排名下跌,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蒋丽芸立刻引述报告指示威令社会混乱。诚然社会一片和谐没有示威当然是好事,但没有示威,跟人民对政府施政不满,却没示威和表达异见的权利是两回事。

宜居城市/国际大都会/好的城市

更有趣的是检视经济学人、Monocle和Mercer的宜居城市排行榜,名列前茅的都是加拿大、西欧和澳洲的中型城市,如维也纳、温哥华、墨尔本、日内瓦等。除了东京打进 Monocole的榜首外,我们以为最吸引人才、文化最多样、创意最蓬勃、机会最多的大城市如伦敦、纽约、巴黎都甚少在首20名。这些世界都会级的大城市有着先天缺憾,它们的人口最少三四百万,动辄上千万,人口多且组成复杂,罪案率少不免比人口结构简单的中型城市高。而且它们很早便进入现代都市的发展阶段,君不见伦敦、纽约、巴黎的地铁残旧、肮脏而且经常故障,它们都是世界最早的地铁系统,而当城市向外扩张,要短期内把又残旧又大规模的地铁系统更新,比中型城市如哥本哈根建单车径和地铁更不容易。纽伦巴在经济学人排名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一项,可能失分不少。

当城市充满机会和未知,才能吸引各地的人离乡别井到云集在城市中一展所长,而城市必须够大、人口结构和功能必须够多样,可能性才会不断爆发,并且成真。

虽然城市小也可以很美,一些中型城市近年也在竖立生活质素典范,温哥华和哥本哈根也的确怡人。但为何过了超过一个世纪,伦敦、纽约、东京等大都会仍是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磁铁?社会学家Richard Sennett宣称城市是“陌生人聚首之地”(where strangers meet);创办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城市”项目的Ricky Burdett教授甚至大胆认为,这些宜居城市调查中名列前茅的好学生都是些不太多人想定居的城市。“人想住的城市往往大而复杂,身边的人你都不认识,而且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何事。城市既充满机会又有冲突,但你能在人群中找到安全感。”如果说没人想住在维也纳和哥本哈根这大概是说过头了,但Ricky Burdett的说法在城市学者中并不少见,当城市充满机会和未知,才能吸引各地的人离乡别井到云集在城市中一展所长,而城市必须够大、人口结构和功能必须够多样,可能性才会不断爆发,并且成真。

伦敦、纽约、东京这些世界大都会是否要比哥本哈根和维也纳这些中型宜居城市来得优秀?这也当然未必。一切皆视乎对什么人而言,正如经济学人等的宜居城市指标当然有其参考价值,但毋须把它看得太重要,毕竟有能力被跨国公司派驻海外并向公司争取补偿津贴的只是每个城市里的极少数人;也没有任何排名能非常权威地总结每个城市有多好。

(何雪莹,传媒人、城市研究者)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