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在东京永田町国会议事堂外数万名日本民众的抗议声中,由执政自民党控制的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了安倍政权提交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国际和平支持法》。这两部新安保法案标志着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重大转折,同时也为自卫队在海外支持美军作战建立了法理依据。
然而,这一突变究竟是如何开始的?一般朴素的日本民众也许没有意识到,3年前,是他们把安倍送上了台。而这一切,都是从「希望令日本摆脱失去20年的经济衰退」这一简单愿望开始的。
安倍政治学才是关键
2012年末,安倍晋三宣布复出竞选自民党总裁后不久,日本某电视台播放了一部耐人寻味的纪录片。该片追踪安倍如何在2007年辞职后潜心休养,力图东山再起。片中可见,安倍定期前往位于东京谷中一座名叫全生庵的寺院练习禅坐,并到处参加党内聚会听学。据称,安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首任任期内的教训。他总结出,2007年政治灾难中的最大问题,是其政权运营过分强调修宪,无法抓住日本选民的心。从那一刻开始,改善日本经济,并通过改善经济来提高内阁支持率,以迂回手段向修宪目标迈进,成为了日后安倍上台后的执政战略。
2012年后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安倍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日本著名政治评论家田原总一郎2014年9月在日本东京电视台的一个政论节目中曾指出,安倍官邸团队每天实际上就只紧紧盯着两个指标:一个是日经指数(股票市场),另一个就是内阁支持率,而且两者是联动的,前者如果出现暴跌,后者难以独善其身,可见日本经济形势决定安倍政权的生死。
然而,很多冷静的海外观察家都已经指出,安倍经济学和小泉时代的构造改革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安倍没有尝试改造当前不合时宜的日本经济结构,其货币政策和短期财政刺激政策反令日本的就业、教育、能源、创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负担百上加斤。日本立命馆大学政治学教授上久保诚人7月在其专栏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经济学实际上搞的是复古战略,其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意图依靠贬值日元来增加出口,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地方公共建设等夕阳产业。
「安倍经济学」只是手段,「安倍政治学」才是目标。
然而,安倍也许从一开始就对改善日本经济不感兴趣,因为「安倍经济学」只是手段,「安倍政治学」才是目标。他有计划地向媒体渗透,奋力在日本国内制造日本经济正在好转的「空气」──这是支持率上扬的关键,安保改革成功与否在此一举。2013年,日本陆续通过了《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和《特定机密法案》,强化了日本防卫指挥系统的统合机能和防谍措施。2014年,安倍又成功地修改了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解释,为自卫队在海外有限度地行使武力松了绑。
安倍深明,要令日本的防卫体制恢复到如德法英那样的正常国家,首先需要美国的首肯。自1991年波斯湾战争以来,美国外交界也的确对日本在军事上有限的贡献满腹牢骚。2015年4月,安倍访美,不惜主动引进「外压」,在美国国会公开约定,将在今年夏天令安保改革法案在日本国会通过。回国后,安倍即放出狠话,表明要强行推动安保改革法案通过。在美国庇护下的日本军事正常国家化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9月中日首脑会谈可能性高
或许,安倍认为只要经济搞好,股市飙升,就不愁支持率下降。然而,世事难料,这次安保改革的强行突击,已令日本民众对安倍的信任降到低点。《朝日新闻》7月初的民调显示,安倍的支持率跌至39%,反对高达42%。立场中间偏右的《读卖新闻》7月26日的民调也显示,安倍的支持率跌至43%,反对高达49%。
当内阁支持率出现不顺时,外交往往成为安倍推高内阁支持率的辅助发动机。安倍最近主动寻求中日首脑会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从时机上来看,以有限的外交成绩弥补国内政治,是安倍2006年、2014年时的惯用手法。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于7月16日访问北京,向中方解释有关安倍即将发表的战后70年谈话,意图在今年秋天再次实现中日首脑会谈,以图拯救当前国内低迷的支持。《朝日新闻》推测,安倍会在9月访问北京,但会避开阅兵日。
北京对安倍的特使反应积极。总理李克强、国防部长常万全、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先后会见了谷内。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27日报道,北京向安倍提出访问中国的三项前提条件:一是遵循日中之间的四个政治文件(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二是恪守村山谈话精神;三是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这三个条件,对安倍来说难度不大,安倍9月访华可能性倍增。
一个需要和平环境崛起的中国和一个锐意推动正常国家化的日本,目前似乎找到了双方短暂的利益交汇点。
对北京来说,实施以「一带一路」为主线的西进大战略,是中国第二个35年战略发展期的关键。面对来自守成霸权国美国的战略疑虑和日益强化的美日军事同盟,管控中日关系,防止「日本问题」导致中国东部战略方向出现外交失控,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一个需要和平环境崛起的中国和一个锐意推动正常国家化的日本,目前似乎找到了双方短暂的利益交汇点。
(张望,日本早稻田大学地域研究机构现代中国研究所副教授)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