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的读者,你好。
几个月前,在2020年将要结束时,我们向大家征集了过去一年的故事与心情。在一段段回复中,作为端的读者,你们袒露了生活中的困顿,仍然持有的信念,难以掩盖的失望,但也有对未来小心翼翼、却又坚定不移的期待。
这些分享给了我们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好奇,身在世界各地的端的读者,在想些什么,都在经历什么样的故事与生活?
在我们用写作与阅读互相陪伴的同时,作为端的编辑,我们也会感到不安:端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哪些内容是应该呈现给读者的,哪些话题又是真正值得被讨论的? 而我们已经呈现的内容,究竟对大家来说,是不是有帮助的,有没有满足读者的期待?
于是我们会在评论区寻找读者的反馈,根据阅读数据来判断话题热度,也会依照最新的读者订阅量来确认我们自身的价值。
但更令我们时不时困惑的是,现在的端,还是不是一个能连接各地读者的平台。自香港反修例运动到台湾大选,自中美贸易战到疫情开始蔓延,当华语世界甚至是国际政治,都越来越绕不开“中国”时,当“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阴影,让人无法回避但又激起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时,我们目睹着更多的争吵,和更少的对话。
正如六年前端的发刊词中所说,我们希望能“在这里,就华语世界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建立一种新的讨论视野和表达方式:它是世界主义的,而不是民族主义的;是开放包容的,而不是内向封闭的;是有公共意识的,而不是自说自话的。我们希望,两岸四地的声音可以在这里,就真正的问题展开真正的思辨,让对话成为可能”。
而现在,当我们不确定有没有做到最后这一点时,希望能借助读者的力量,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来让持续的对话成为可能。
作为一家读者均匀分布在中港台及海外的媒体,我们常常会感受到来自读者很多跨地域的好奇与疑问。在日常的报导中,我们尝试去回应这些疑问,但也逐渐意识到,还有大量更鲜活、切身和珍贵的体验,是可以由我们的读者去分享的。在文章的评论区,在圆桌的讨论中,在一篇篇读者来函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分享,虽然也少不了争执与困惑。
我们期望设立一个新的问答栏目,在这里,不再由编辑部来主导议题的设置,而是由你们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分享,控制讨论的方向。
我们相信每个人讲述的力量,直接来自个体的声音与故事,有时会比报导中呈现的更加有力;我们也相信端的读者,无论有多大的分歧,也仍然愿意听对方说话,让每一个愿意讲述的人都能完整地做出自我表达。
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立刻理解对方,但只要你有想了解的,有对各自的世界和生活感到好奇的地方,你可以在此提出问题,也可以向其他提问的读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与经验。例如,在此前的小范围调研中,有读者想知道:
疫情以来、政治压力越来越大之后的这一年,香港年轻人的想法和生活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中国人,这段时间在网络上或在海外生活时,听到批评中国的言论或是面对某种敌视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心情?做出过怎样的应对?
这一两年,台湾是不是兴起了一股“台湾难波万”的全民氛围?身在其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香港和台湾的朋友们,现在还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吗?除了阅读新闻报导,还会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中国的信息?如果有在看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影电视剧,会在意里面传递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吗?
对上述几个问题,你会不会已经有一些想说的话?是不是还有更多问题想问?
一次发问,一场交谈,一封信,一个回答,抑或是自言自语也好。你可以留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写一两百字的感言,也可以是上千字的长文回复。欢迎在提问表单写下你的问题,或挑选其中的问题,在回复表单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之后会不定期将大家的回复公开,也希望基于这些回应,不同地区读者的交流能够持续下去。
毕竟,如果一场场对话成为可能,也许接下来我们真的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彼此。
只因一句話而生氣,是永遠讓對話不可能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接受不同的教育,正如主觀情緒完全不可能被複製一樣,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有著相同的詮釋方法。除非兩方,其中一方是全能到完全知道對方會如何理解自己的話。當主觀情緒不能被表達,只剩下客觀表達,那時候我們還是人嗎?大家不可以溫柔一點對待他者嗎?雖說人無完人,但我們不能跳脫出世俗的紛爭嗎?人有智慧不是來互相毀壞,而是生存的。什麼時候才能有人冷靜地看待每套政治體制的優劣,再加以討論,而不是空泛地攻擊別人。為了國家好有很多種方法,而不只是一味地去不理解別人且攻擊他們。這才是令人絕望的地方,不是做錯的人,而是沒有人肯用自己的觀點來思考一切,不加思索地去相信別人說的一切。
補充樓上的觀點。端傳媒在『評論須知』裡一開始就說:
『你並不會發表不恰當的言論,具體準則包括:(1)羞辱、詆毀、攻擊其他用戶的言論或其他人身攻擊;(2)惡意粗言穢語;(3)惡意干擾評論秩序;(4)侵犯他人版權、商標,以及其他知識產權的發言;(5)鼓吹 / 暗示 / 教唆 / 散播 / 引誘他人作自殺及謀殺或傷害他人身體的言論;(6)種族 / 宗教 / 性別仇恨性言論;
(7)涉嫌侵害他人隱私及誹謗性言論;
(8)商業廣告或任何具促銷性質的材料;
(9)含義及字詞大量、不斷重複的發言;
(10)低俗、惡劣或其他有違公德的發言。』
這是進行評論時,每個人都應遵守的規則。我不認為讚美、肯定共產黨的言論需要封殺,而是要警惕一些干擾評論秩序的言論。(無論左右皆是如此)面對謾罵,不要以謾罵還擊而是要重申討論秩序。
端傳媒是在留言區定下準則的。可是不止今天某水軍,端好像從來沒對這類挑事人處理過。當然,如果是真的願意訂閱端的人,不會把它的觀點當回事。但它們還是達到了把輿論轉向的目的,因為大部分讀者都轉去反駁它們本來就不值一駁的說詞。
我不覺得一遇到親共言論就該禁掉,如果真心來探討問題的,也能幫助我更好省視自己的想法。可是目前看下來大多數只是為了賺那五角錢,能吐出什麼象牙來? 我訂閱端不是為了看獄友在這裡賺積分的。
正如馬可鳳梨讀者所言,有人覺得不符合口味卻訂閲送錢,最賤莫過於如此。
我不明白,为何说阴影就是先有立场。这样的回答似乎没有办法让讨论深入下去。立场和观点的区别是什么?立场不同的人有没有交流的可能?我相信是有的。这就是面对质疑,不断以客观准确的证据作出回应。之前有一位Eric Chan的读者,他的回复我觉得很有理有据。
每个媒体都有他要服务的受众。绝对,甚至趋于,理中客的媒体往往会左右不讨好。作为一种商业服务,符合口味就订阅,不符合也是商业的受众选择使然,到期后不续订就好。
啊没看清楚,那位读者是不满中国这个用语。应政治正确写作中国大陆。其实他说的话也应回复自己。在自己的立场如此鲜明的情况下,还指望自己能读进任何“思辨”,“让对话成为可能”吗?他粗俗的留言恰恰证明了很难。立场先行的人却责怪别人立场不对。
那位读者不满意阴影,是否应写作“在剧烈的强光之下😅”。
我个人还是更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看他人的发言前少一些预设和主观情绪,这样大家都会平静快乐很多……在巨大的分裂下我个人的情绪无疑是出离痛苦的,每天无数的迷茫与不安如同潮水一般裹挟而来。作为中国人,我无法完全蜕出从小到大义务教育与家国主义的壳,这一点曾让我在面对各种争议时一度陷入难以想象的失落与恐慌之中。我曾讨厌过我所处的一切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我曾讨厌没有真相的结果,但我还有在努力与我自己和解,希望和大家一起加油。
@独运轮都是gzzhong
巨大的陰影不是暗示「中國」龐大雄偉的意思嘛?難道你認為中國是微不足道的小物?
當「中國」成為一個巨大的陰影
…………………………………………………
你们的立场如此鲜明了,还大言不惭“就真正的問題展開真正的思辨,讓對話成為可能”,哈哈哈哈,继续养蛊孵化智障吧
端,加油。激烈动荡的大时代,你们不要噤若寒蝉、畏首畏尾。几乎每个昼夜,都有值得讨论和分享的议题,好好书写,好好面对。
想要問小編們,最近一年轉載平台的授權文章數量增加很多,是否是編輯部人力再度出現問題?希望只是我多想了,望一切安好。